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891发布日期:2019-08-21 00:4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伞齿轮热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锥齿轮的齿形是圆弧形状,有螺旋角,且齿面外形呈锥状,由于螺旋锥齿轮的齿面外形很像伞故又叫螺旋伞齿轮、弧齿伞齿轮、弧齿锥齿轮、圆弧锥齿轮等。螺旋锥齿轮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圆弧重叠系数大,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工作可靠,结构紧凑,节能省料,节省空间,耐磨损,寿命长,噪音小。在各种机械传动中,以螺旋伞齿轮的传动效率为最高,对各类传动尤其是大功率传动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传递同等扭矩时需要的传动件传动副最省空间,比皮带、链传动所需的空间尺寸小;螺旋伞齿轮传动比永久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各类机械设备的传动中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螺旋伞齿轮工作可靠,寿命长。

目前现有的螺伞齿轮加工工艺中,螺伞齿轮渗碳后,需用压床淬火,否则变形大,难校正,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但是使用压床淬火,需要液压淬火压床,保护气氛加热炉等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并且螺伞齿轮要经过渗碳-冷却-保护气氛炉加热-压床淬火过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能源、人力和物力消耗大,无法进行小批量加工,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现有的螺伞齿轮加工工艺中,螺伞齿轮渗碳后,需用压床淬火,否则变形大,难校正,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但是使用压床淬火,需要液压淬火压床,保护气氛加热炉等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并且螺伞齿轮要经过渗碳-冷却-保护气氛炉加热-压床淬火过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能源、人力和物力消耗大,无法进行小批量加工,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控制器、左感应加热组件、右感应加热组件、工件旋转组件、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动力源组件及连接线,其中,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设置于外壳体内且与外壳体固定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设置于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上且与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相连接,所述的左感应加热组件及右感应加热组件设置于外壳体上且与外壳体分别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设置于左感应加热组件及右感应加热组件下部位置且与左感应加热组件及右感应加热组件分别相连接,所述的动力源组件设置于工件旋转组件下部位置且与工件旋转组件相连接,所述的外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连接线与左感应加热组件、右感应加热组件及动力源组件分别相连接;

所述的左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左变压器、左导电板、左接触板、左冷却水盒、左有效圈下导体、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左有效圈上导体、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其中,左导电板设置于左变压器上且与左变压器相连接,所述的左接触板及左冷却水盒设置于左导电板上且与左导电板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设置于左导电板上且与左导电板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下导体设置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设置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上导体设置于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相连接;

所述的右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右变压器、右导电板、右接触板、右冷却水盒、右有效圈下导体、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右有效圈上导体、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其中,右导电板设置于右变压器上且与右变压器相连接,所述的右接触板及右冷却水盒设置于右导电板上且与右导电板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设置于右导电板上且与右导电板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下导体设置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设置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上导体设置于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上且与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相连接;

所述的动力源组件包括,支撑框、伺服电机、电机轴、涡轮、蜗杆,其中,伺服电机设置于支撑框内且与支撑框固定相连接,所述的、电机轴设置于伺服电机上且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的涡轮设置于电机轴上且与电机轴固定相连接,所述的蜗杆设置于支撑框上,所述的涡轮与蜗杆相啮合;

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包括,下支撑套筒、上支撑座、轴承、转动轴、工件旋转支承座,其中,上支撑座设置于下支撑套筒上部位置且与下支撑套筒相连接,所述的下支撑套筒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的转动轴设置于轴承上且与轴承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支承座设置于转动轴顶部位置且与转动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现有的螺伞齿轮加工工艺中,螺伞齿轮渗碳后,需用压床淬火,否则变形大,难校正,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但是使用压床淬火,需要液压淬火压床,保护气氛加热炉等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并且螺伞齿轮要经过渗碳-冷却-保护气氛炉加热-压床淬火过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能源、人力和物力消耗大,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使用要求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能够满足螺伞齿轮的小批量加工,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感应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右感应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源组件及工件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外壳体、2-控制器、3-左感应加热组件、4-右感应加热组件、5-工件旋转组件、6-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7-动力源组件、8-连接线、9-左变压器、10-左导电板、11-左接触板、12-左冷却水盒、13-左有效圈下导体、14-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5-左有效圈上导体、16-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17-右变压器、18-右导电板、19-右接触板、20-右冷却水盒、21-右有效圈下导体、22-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3-右有效圈上导体、24-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25-支撑框、26-伺服电机、27-电机轴、28-涡轮、29-蜗杆、30-下支撑套筒、31-上支撑座、32-轴承、33-转动轴、34-工件旋转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及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解决目前现有的螺伞齿轮加工工艺中,螺伞齿轮渗碳后,需用压床淬火,否则变形大,难校正,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但是使用压床淬火,需要液压淬火压床,保护气氛加热炉等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并且螺伞齿轮要经过渗碳-冷却-保护气氛炉加热-压床淬火过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能源、人力和物力消耗大,无法进行小批量加工,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伞齿轮淬火设备上用旋转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控制器2、左感应加热组件3、右感应加热组件4、工件旋转组件5、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6、动力源组件及连接线7,其中,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6设置于外壳体1内且与外壳体1固定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5设置于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6上且与工件旋转组件支撑座6相连接,所述的左感应加热组件3及右感应加热组件4设置于外壳体1上且与外壳体1分别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5设置于左感应加热组件3及右感应加热组件4下部位置且与左感应加热组件3及右感应加热组件4分别相连接,所述的动力源组件7设置于工件旋转组件5下部位置且与工件旋转组件5相连接,所述的外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器2,所述的控制器2通过连接线8与左感应加热组件3、右感应加热组件4及动力源组件7分别相连接;

所述的左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左变压器9、左导电板10、左接触板11、左冷却水盒12、左有效圈下导体13、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左有效圈上导体15、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16,其中,左导电板10设置于左变压器9上且与左变压器9相连接,所述的左接触板11及左冷却水盒12设置于左导电板10上且与左导电板10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设置于左导电板10上且与左导电板10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下导体13设置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上且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16设置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上且与左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14相连接,所述的左有效圈上导体15设置于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16上且与左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16相连接;

所述的右感应加热组件4包括,右变压器17、右导电板18、右接触板19、右冷却水盒20、右有效圈下导体21、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右有效圈上导体23、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24,其中,右导电板18设置于右变压器17上且与右变压器17相连接,所述的右接触板19及右冷却水盒20设置于右导电板18上且与右导电板18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设置于右导电板18上且与右导电板18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下导体21设置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上且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24设置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上且与右有效圈下导体支撑座22相连接,所述的右有效圈上导体23设置于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上24且与右有效圈上导体支撑座24相连接;

所述的动力源组件7包括,支撑框25、伺服电机26、电机轴27、涡轮28、蜗杆29,其中,伺服电机26设置于支撑框25内且与支撑框25固定相连接,所述的、电机轴27设置于伺服电机26上且与伺服电机26相连接,所述的涡轮28设置于电机轴27上且与电机轴27固定相连接,所述的蜗杆29设置于支撑框25上,所述的涡轮28与蜗杆29相啮合;

所述的工件旋转组件5包括,下支撑套筒30、上支撑座31、轴承32、转动轴33、工件旋转支承座34,其中,上支撑座31设置于下支撑套筒30上部位置且与下支撑套筒30相连接,所述的下支撑套筒30内设置有轴承32,所述的转动轴33设置于轴承32上且与轴承32相连接,所述的工件旋转支承座34设置于转动轴33顶部位置且与转动轴3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时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使用者首先将待处理的螺伞齿轮放置于工件旋转组件5中的工件旋转支撑座6上,而后,启动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左感应加热组件3及右感应加热组件4开始工作,此时,左感应加热组件3通过其中的左变压器9、左导电板10、左有效圈下导体13、左有效圈上导体15对待处理的螺伞齿轮进行感应加热作业,右感应加热组件4通过其中的右变压器17、右导电板18、右有效圈下导体21、右有效圈上导体23对待处理的螺伞齿轮进行感应加热作业,与此同时,控制器2向 动力源组件7发出工作指令,此时,伺服电机26通过电机轴27带动涡轮28、蜗杆29转动,蜗杆29带动工件旋转组件7中的转动轴33转动,转动轴33带动工件旋转支承座34转动,从而使工件旋转支承座34上的待处理的螺伞齿轮加热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两面及转动的方式对螺伞齿轮进行淬火感应加热,加热效果好,能源浪费低,工作效率高,而且能够满足小批量螺伞齿轮的淬火处理,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生产使用需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感应加热原理属于现有已知的技术,因此,感应加热原理及变压器设备具体结构不在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