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1094发布日期:2020-12-01 15:3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



背景技术:

数控机械加工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质量、去除零件表面残余,往往需要钳工进行进一步表面打磨。目前,为了实现零件所有部位的打磨,一般是将零件装夹在固定工作台上,打磨完一面后调整方向,然后再次装夹打磨下一面。

在加工大型复杂零件时,由于零件需要打磨的部位较多、打磨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方向,而零件翻面、装夹却比较困难且此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为了保证打磨过程中的装夹稳定性,零件在工作台上的装夹姿态较少,不能实现零件各个姿态的装夹,因此为了打磨到零件所有部位,往往需要钳工弯腰甚至仰面进行打磨操作,给打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进一步增大了钳工工作的安全风险。

现有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32604.3,申请日为2009-06-29,名称为《手持式激光打标机及其万向夹持架》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涉及手持式激光打标机及其万向夹持架。手持式激光打标机,包括电脑、红光对焦器机壳和安装在该机壳内的激光发生器、扩束镜、透镜、接口卡和振镜扫描机构,还包括聚焦定位罩,该聚焦定位罩连接在透镜外侧的机壳上,聚焦定位罩沿激光束方向上的长度等于透镜的焦距。万向夹持架,包括底板、z轴支架、z轴移动导杆、z轴移动螺杆、z轴移动滑台、连接支架、z轴旋转底座、z轴旋转平台、y轴旋转支架、y轴旋转底板、x轴移动滑台和x轴移动螺杆,手持式激光打标机连接在y轴旋转底板上,而y轴旋转底板通过支架、x轴移动滑台、z轴旋转平台、z轴旋转底座、连接支架、z轴移动滑台,滑动连接在z轴导杆上。

上述专利虽然也提出了万向夹持的概念,但是其结构复杂,设置了多个转轴,并且其是用于激光打标机的固定,也不适用于机械加工领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在提出一种用于钳工打磨过程中的零件装夹时提高装夹效率和安全性、并能实现零件一次装夹后的万向多姿态旋转调整的万向旋转夹持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内环和外环,外环相对底座转动,且外环与内环之间做相对转动,外环转动时的外环旋转轴所在平面与内环转动时的内环旋转轴所在平面之间相互垂直。

外环通过转动杆与底座相连。

转动杆上设置有杠杆销,底座上围绕转动杆周围设置有多个条形孔,杠杆销的弯头端位于条形孔内。

外环呈矩形框架状结构,外环侧部设置有手轮,手轮通过圆柱轴插入外环侧部的孔中,圆柱轴的一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与蜗杆齿轮上的齿轮部分啮合,蜗杆齿轮固定在外环上。

内环呈矩形框架状结构,内环的旋转轴两侧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齿轮上的蜗杆部分相互配合。

内环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的多个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c型垫块,一对c型垫块的内侧放入零件,一对c型垫块的外侧设置有压板,双头螺柱依次穿过上下分布的c型垫块和压板,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平台适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并且可以实现零件一次装夹后的万向旋转和多姿态调整和固定,用于钳工打磨过程中的零件装夹时,具备装夹次数少、旋转姿态多的优势,可以提高钳工打磨过程中的装夹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三维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分解视图。

包括:1-内环,1.1-螺母,1.2-c型垫块,1.3-压板,1.4-双头螺柱,1.5-蜗轮,2-外环,2.1-手轮,2.2-蜗杆齿轮,2.3-齿轮,2.4-杠杆销,3-底座,4-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包括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内环1和外环2,外环2相对底座3转动,且外环2与内环1之间做相对转动,外环2转动时的外环2旋转轴所在平面与内环1转动时的内环1旋转轴所在平面之间相互垂直。本平台适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并且可以实现零件4一次装夹后的万向旋转和多姿态调整和固定,用于钳工打磨过程中的零件4装夹时,具备装夹次数少、旋转姿态多的优势,可以提高钳工打磨过程中的装夹效率和安全性。从本申请文件而言,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外环2的旋转轴。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万向旋转夹持平台包括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内环1和外环2,外环2相对底座3转动,外环2相对底座3转动,且外环2与内环1之间做相对转动,外环2转动时的外环2旋转轴所在平面与内环1转动时的内环1旋转轴所在平面之间相互垂直。

外环2通过转动杆与底座3相连。转动杆上设置有杠杆销2.4,底座3上围绕转动杆周围设置有多个条形孔,杠杆销2.4的弯头端位于条形孔内。外环2呈矩形框架状结构,外环2侧部设置有手轮2.1,手轮2.1通过圆柱轴插入外环2侧部的孔中,圆柱轴的一端设置有齿轮2.3,齿轮2.3与蜗杆齿轮2.2上的齿轮部分啮合,蜗杆齿轮2.2固定在外环2上。从本申请文件而言,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外环2的旋转轴。

内环1呈矩形框架状结构,内环1的旋转轴两侧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齿轮2.2上的蜗杆部分相互配合。内环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4的多个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c型垫块1.2,一对c型垫块1.2的内侧放入零件4,一对c型垫块1.2的外侧设置有压板1.3,双头螺柱1.4依次穿过上下分布的c型垫块1.2和压板1.3,双头螺柱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母1.1。

具体的,手轮2.1通过其上的圆柱销插入外环2的孔中,以实现手轮在外环上的旋转;齿轮2.3固定在手轮2.1上,转动手轮2.1时可以带动齿轮2.3转动;蜗轮1.5固定在内环上,转动蜗轮1.5时可以带动内环1转动;蜗杆齿轮2.2分为三段,左段为圆柱轴插入外环2的孔中,中段为蜗杆与蜗轮1.5啮合,右端为齿轮与齿轮2.3啮合,实现蜗轮蜗杆以及齿轮的啮合传动;内环1通过两端的轴插入外环2,实现内环1在外环2上的转动;外环2通过下端的圆柱轴插入底座3,实现外环2在底座3上的转动;底座3上有均匀的阵列条形孔,孔的宽度等于杠杆销2.4直径,长度大于宽度,以使杠杆销可以插入底座;杠杆销2.4落下时可以插入底座3上的条形孔中,以阻止外环2在底座3上的旋转;双头螺柱1.4插在内环1的孔内,两端依次插上c型垫块1.2、压板1.3,在两侧压板中间放入零件4,然后拧上螺母1.1,实现零件4的夹紧。具体的使用流程为:通过螺母1.1、c型垫块1.2、压板1.3和双头螺柱1.4可以将零件4固定在内环1上实现零件的装夹;调整零件姿态时,可以先通过按压杠杆销2.4的直端使其弯头从底座3上的条形孔中抬出,即可沿竖直轴旋转外环2,直至到合适的姿态后松开杠杆销2.4的直端使其弯头再次落入条形孔,固定竖直方向的旋转轴;而后通过旋转手轮2.1带动齿轮2.3旋转,通过齿轮啮合带动蜗杆-齿轮2.2旋转,通过蜗轮蜗杆啮合带动蜗轮1.5和与之固定的内环1旋转,最终实现装夹在内环1上的零件4绕水平轴的旋转,直至到合适的姿态后停止旋转手轮2.1,即可通过蜗轮蜗杆的单向传动实现内环1的姿态固定;通过水平轴和竖直轴两个方向的旋转耦合调整,即可实现零件的万向旋转和姿态调整。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具体的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理解,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