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69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组件。气缸安装板22的下端通过一连接架29与支撑板21连接,金属输送带网自支撑板21上部进入下部输出,为了减少进料阻力,在支撑板21的上部进料口处安装有一对进料滚轮27,下部出料口处设有一对出料板28,金属输送网带4随着进料滚轮27的转动有序地进入支撑板21。
[0041]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分别靠近上部进料口和下部出料口,从上部和下部将金属输送网带4进行限位,具体地,两者均包括:插板气缸23和定位插板24,插板气缸23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22上,定位插板24受插板气缸23的驱动垂直于支撑板21往复运动,当定位插板24向下运动时,正好插入马蹄形链片42的中空部分中,防止抛光过程中金属输送带网发生不期望的位移。
[0042]为了进一步确保金属输送带网不会在斜向设置的支撑板21上滑动,在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之间还分布有若干个压板组件,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2个,均包括:压板气缸25和定位压板26,压板气缸25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22上,定位压板26受压板气缸25的驱动垂直于支撑板21往复运动,当定位压板26向下运动时,将对金属输送带网施加一作用力以将金属输送网带4轻压在支撑板21上。
[0043]本实用新型中,抛光机构包括两个粗抛光模块和两个精抛光模块,粗抛光模块对称安装于前端支架11上,靠近上部进料口且对应于上定位组件所在位置;精抛光模块对称安装于两个后端支架上,靠近下部出料口且对应于下定位组件所在位置。两类抛光模块3的结构是一样的,如图4所示,均包括:抛光机31、磨头32以及驱动磨头32与金属输送网带4靠近或分离的横推气缸33。横推气缸33带动抛光机31及磨头32 —起往复移动,实现磨头32与焊接点44的接触与分离,抛光机31驱动磨头32转动,可实现对焊接点44的自动抛光。
[0044]拉网机构是用于实现金属输送带网进料的,具体包括两个拉网模块5,每个拉网模块5都包括:拉网气缸51、拉网手抓52及手抓限位块53,其中,拉网气缸51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22上,手抓限位块53固定于连接架29上。拉网气缸51驱动拉网手抓52运动,在手抓限位块53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拉网手抓52每次都准确嵌入马蹄形链片42的中空部分,从而拉动金属输送网带4每次向下移动一个输送链骨芯43间距的距离,完成自动进出料。
[00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化设计方法,能够满足多种规格金属输送网带4的自动抛光需求,正如前述,第一后端支架12和第二后端支架1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金属输送网带4的宽度进行调节,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金属输送网带4上的输送链骨芯43间距及马蹄形链片42的中空部分大小来选择定位插板24和拉网手抓52,使定位插板24和拉网手抓52与金属输送网带4相匹配,以适应不同规格金属输送网带4的定位装夹,提高了整套装置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004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该抛光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描述。
[0047]首先,将待焊接的金属输送网带4放置在斜向的支撑板21上,然后启动装置,为防止金属输送网带4下滑,压板气缸25推动定位压板26向下运动,定位压板26将金属输送网带4轻压于支撑板21上,且在之后整个自动抛光过程中,始终对金属输送网带4进行轻压。上述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按下自动按钮,开始抛光作业,下面以一个抛光周期为例介绍自动抛光的动作过程。
[0048](I)、四个插板气缸23同步推动定位插板24向下运动,定位插板24穿过马蹄形链片42的中空部分,对金属网带进行固定,完成定位操作。
[0049](2)、四个横推气缸33同步启动,使磨头32与焊接点44接触进行抛光,靠近进料滚轮27 —端的两个磨头32完成粗抛光工序,靠近出料板28的两个磨头32完成精抛光工序。
[0050](3)、四个插板气缸23同步拉动定位插板24向上运动,松开马蹄形链片42,四个横推气缸33同步拉动四个磨头32离开焊接点44,结束抛光。
[0051](4)、拉网气缸51推动拉网手抓52,使拉网手抓52沿支撑板21向上移动一个输送链骨芯43间距的距离,接着,拉网气缸51拉动拉网手抓52,拉网手抓52拉动金属输送网带4沿支撑板21向下移动一个输送链骨芯43间距的距离,完成自动进出料操作,进入下一个抛光周期。
[005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抛光装置采用自动化技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降低了设计复杂度,使得设计、调试和维护简单化。其中拉网气缸51提供金属输送网带4自动进出料动力,四个插板气缸23和四个压板气缸25提供自动定位和轻压的动力,四个抛光模块3提供自动抛光动力,实现了整个抛光过程的自动化。
[0053]本实用新型巧妙地根据金属输送网带4的几何特性,选择马蹄形链片42中空部分为定位基准,设计了专用的定位模块2,利用定位插板24对马蹄形链片42进行定位,从而使输送链骨芯43固定,定位压板26对金属输送网带4进行轻压,确保定位操作的稳定可靠;在抛光操作中,结合输送链骨芯43端部焊点特性,采用粗抛+精抛的双工序抛光工艺,靠近两进料滚轮27 —端的两个抛光模块3完成粗抛光工序,靠近两出料板28的两个抛光模块3完成精抛光工,确保抛光质量的稳定可靠。
[005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体、安装于机架主体上的定位机构、抛光机构及拉网机构; 所述机架主体包括:前端支架、与前端支架固定连接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后端支架以及与前端支架滑动连接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后端支架,所述第一后端支架与第二后端支架并排设置,前端支架与两个后端支架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模块,每个定位模块均包括:斜向安装于连杆上的支撑板、连接于支撑板上的气缸安装板、安装于气缸安装板上的上定位组件、下定位组件以及若干个压板组件;金属输送带网自支撑板上部进入下部输出,支撑板的上部进料口处安装有一对进料滚轮,下部出料口处设有一对出料板; 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两个粗抛光模块和两个精抛光模块,所述粗抛光模块对称安装于前端支架上,靠近上部进料口且对应于上定位组件所在位置;所述精抛光模块对称安装于两个后端支架上,靠近下部出料口且对应于下定位组件所在位置;粗抛光模块和精抛光模块均包括:抛光机、磨头以及驱动磨头与金属输送带网靠近或分离的横推气缸; 所述拉网机构包括两个拉网模块,所述拉网模块包括:拉网气缸、拉网手抓及手抓限位块,所述拉网气缸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上,拉网气缸驱动拉网手抓垂直于支撑板上下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架朝向第二后端支架的一面上安装有导轨,与第二后端支架连接的连杆另一端与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滑动安装于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支架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后端支架滑动的丝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中部安装有支撑架以承载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下端通过一连接架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手抓限位块固定于连接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分别靠近上部进料口和下部出料口,均包括:插板气缸和定位插板,所述插板气缸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上,所述定位插板受插板气缸的驱动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为两个,分布于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之间,均包括:压板气缸和定位压板,所述压板气缸固定连接于气缸安装板上,所述定位压板受压板气缸的驱动垂直于支撑板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定位插板和拉网手抓是能够更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输送网带的双工序定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体、安装于机架主体上的定位机构、抛光机构及拉网机构,能够实现金属输送网带焊点抛光的自动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金属网带的进料、定位、轻压、粗抛、精抛以及出料操作由拉网机构、定位机构和抛光机构自动完成,只需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就能实现6台以上装置的操作。
【IPC分类】B24B41-06, B24B29-02
【公开号】CN204277731
【申请号】CN201420722898
【发明人】徐月同, 吕茂印, 傅建中, 付凯歌
【申请人】苏州紫金港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