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铸轧的供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3282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镁合金铸轧的供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熔炼或铸造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轻量化正成为材料加工界的研究热点。其中,镁合金被认为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它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诸多优良的综合性能。因而,在航空、汽车、电子等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就镁合金板材而言,传统镁合金板材一般采用铸造-乳制工艺设备。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变形镁合金板材经历了从小批量使用到规模化需求的市场变化过程,这种趋势,除了是因为3C产品的迅猛增长外,还特别源于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的需求。但是,镁合金材料加工困难,加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着镁合金的发展和应用。因此,近年来,镁行业一直在致力研发出更适合于镁合金板材加工的高效、短流程技术。
[0003]在铸乳技术上,传统的用于给铸乳机提供镁液的供液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供液装置复杂,一般需输液管进行输液,容易出现输入管堵塞的情况;2、在生产前必须对输液管进行加热,在将输液管加热到要求的温度时,才能进行供液操作,如此需对输液管加热,浪费了电能;3、操作较复杂,且生产过程中液面不稳定,影响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生产过程中镁液液面可控,且能够保持坩祸内的镁液温度恒定,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包括用于存储镁液的保温炉、坩祸以及铸乳机,铸乳机的铸嘴与坩祸连通,还包括,
[0007]抽液装置,该抽液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于保温炉,抽液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于坩祸内;
[0008]漏液管,该漏液管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进液口位于坩祸内,出液口位于保温炉内;
[0009]用于给坩祸加热的加热装置;
[0010]保温层,该保温层围设于坩祸的外周。
[0011]优选的,坩祸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输出端以及进液端均连通于第一腔室,所述铸嘴连通于第二腔室;坩祸内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控制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二腔室与铸嘴连通的第二控制阀。
[0012]优选的,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计,该第一液位计用于监测前液箱内液位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一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该信号控制水栗的工作状态。
[0013]优选的,抽液装置为提升栗,提升栗的栗管两端形成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
[0014]优选的,漏液管为不锈钢管。
[0015]优选的,加热装置为电热装置,该电热装置固接于坩祸。
[0016]优选的,保温层包括保温棉和保温砖。
[0017]优选的,保温棉通过保温钉固接于坩祸上,保温砖固定于保温棉的外侧。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设有抽液装置以及漏液管,能够保持实际生产过程中坩祸内的液面恒定,提高铸乳效率以及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以及保温装置使得坩祸内的镁液温度始终符合生产所需,能够即时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保温炉;20、坩祸;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第一控制阀;24、第二控制阀;30、提升栗;31、栗管;40、漏液管;50、加热装置;60、保温层;70、第一液位计;80、第二液位计;90、铸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包括保温炉10、坩祸20、铸乳机、抽液装置、漏液管40、加热装置50以及保温层60,上述保温炉10用于存储镁液,抽液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于保温炉10,抽液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于坩祸20内,如此在抽液装置的作用下,可将保温炉10内的镁液引导至坩祸20内,而上述铸乳机的铸嘴90连通在坩祸20内,如此坩祸20内的镁液可经铸嘴90流入铸乳机内,进行镁合金的生产。
[0024]同时,上述漏液管40设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且进液口位于坩祸20内,出液口位于保温炉10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坩祸20内镁液的液位高过进液口时,部分镁液会经进液口流入漏液管40,最终由出液口进入保温炉10内,如此可保持坩祸20内镁液恒定,利于铸乳连续稳定的进行。
[0025]另外,上述加热装置50可给用于给坩祸20加热,使坩祸20内的镁液可以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能够即时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而上述保温层60围设于坩祸20的外周,可减少坩祸20内热量的流失,节约能源。
[0026]优选的,坩祸20具有第一腔室21以及与第一腔室21连通的第二腔室22,使上述输出端以及进液端均连通于第一腔室21,而上述铸嘴90连通于第二腔室22,采用这种坩祸分室的结构,实现镁液的二级控制,有利于坩祸20内镁合金液面的稳定,同时还可防止减少镁液中杂质进入铸乳机内。当然,为使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在坩祸20内设有第一控制阀23以及第二控制阀24,第一控制阀23用于控制第一腔室21与第二腔室22的连通,第二控制阀24用于控制第二腔室22与铸嘴90的连通,在铸乳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打开第一控制阀23以及第二控制阀24,第一腔室21以及第二腔室22内的液面保持稳定。在生产结束时,关闭第二控制阀24,打开第一控制,停止对铸乳机提供镁液,坩祸20内的镁液可由漏液管40流入保温炉10内,减少坩祸20内镁液残留量。
[0027]优选的,第一腔室21内设有第一液位计70,该第一液位计70用于监测前液箱内液位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一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该信号控制水栗的工作状态。具体在第一腔室21内的液位过高时,第一液位计70会将该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上述抽液装置可相应的降低工作功率,使得抽液速率减小,如此第一腔室21内的镁液会随之减少;反之,在第一腔室21内的液位过低时,第一液位计70会将该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上述抽液装置可相应的提高工作功率,使得抽液速率增加,如此第一腔室21内的镁液量会越来越多。当然,也可在第二腔室22内设置一第二液位计80,使得信号反馈更加及时。上述第一液位计70以及第二液位计80均可采用电磁感应式液位计。
[0028]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抽液装置可为提升栗30,提升栗30的栗管31两端形成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安装时,将其栗管31焊接到坩祸20底部同时使栗管31穿过坩祸20底部插入到保温炉10内,完成提升栗30的固定安装。另外,上述漏液管40具体可采用不锈钢管,该钢管的两端形成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结构简单,方便固定。
[0029]优选的,加热装置50为电热装置,具体可采用可控硅调整电阻,能对坩祸20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在生产进行时,启动该加热装置50,在加温初始时,可控硅减小电压,增大发热丝的电压,加热速度增大,使得镁液稳定能够更快的提高;而在镁液达到铸乳温度时,可控硅增大电压,减小发热丝的电压,加热速度减小或停止加热。当然,加热装置50可以通过勾砖和插板固定在炉体上。
[0030]优选的,保温层60包括保温棉和保温砖,该保温棉是由保温钉固定在坩祸20上,保温砖固定于保温棉的外侧,如此保温棉可由保温砖压紧压实,效果更好。
[0031]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包括用于存储镁液的保温炉、坩祸以及铸乳机,铸乳机的铸嘴与坩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抽液装置,该抽液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于保温炉,抽液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于坩祸内; 漏液管,该漏液管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进液口位于坩祸内,出液口位于保温炉内; 用于给坩祸加热的加热装置; 保温层,该保温层围设于坩祸的外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坩祸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输出端以及进液端均连通于第一腔室,所述铸嘴连通于第二腔室;坩祸内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控制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二腔室与铸嘴连通的第二控制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计,该第一液位计用于监测前液箱内液位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一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该信号控制水栗的工作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液装置为提升栗,提升栗的栗管两端形成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液管为不锈钢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为电热装置,该电热装置固接于坩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层包括保温棉和保温砖。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镁合金铸乳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棉通过保温钉固接于坩祸上,保温砖固定于保温棉的外侧。
【专利摘要】一种镁合金铸轧的供液装置,包括用于存储镁液的保温炉、坩埚、铸轧机、以及抽液装置,铸轧机的铸嘴与坩埚连通,该抽液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于保温炉,抽液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于坩埚内;漏液管,该漏液管设有进液端以及与进液端连通的出液端,进液端位于坩埚内,出液端位于保温炉内;用于给坩埚加热的加热装置;保温层,该保温层围设于坩埚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铸轧的供液装置设有抽液装置以及漏液管,能够保持实际生产过程中坩埚内的液面恒定,提高铸轧效率以及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以及保温装置使得坩埚内的镁液温度始终符合生产所需,能够即时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B22D11/06, B22D11/10
【公开号】CN205043112
【申请号】CN201520771362
【发明人】陈晓阳, 刘永亮, 张敬华, 李华欣, 张海根, 徐大毛
【申请人】中镁镁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