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9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5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在组织修复、肿瘤治疗、荧光诊断探针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Qiu H, et al., A citric acid-based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for orthopedic implants,Biomaterials, 2006, 27, 5845-5854; Mondejar SP, et al. Lanthanide-doped calcium phosphatenanoparticles with high internal crystallinity and with a shell of DNA as fluorescent probes incell experiment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7, 17,4153-4159),常规的制备技术主要为水热或引入表面活性剂的水热合成方法(Liu HS, et al., Hydroxyapatite synthesized bya simplified hydrothermal method, Ceramics International, 1997, 23, 19-25 ),该方法存在诸如能耗高、所得产品稳定性差、易团聚、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纤维素一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种类很少,目前,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利用纤维素丰富的羟基基团,在水相不溶性纤维素纤维或纤维素原纤维上沉积羟基磷灰石或磷酸钙(Rhef SH, et al" Hydroxyapatite formation on cellulose cloth induced bycitric acid,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 2000, 11(7), 449-452);其二是对天然纤维素进行化学改性,再利用其水溶性衍生物进行合成制备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Zakharov NA, et al., Hydroxyapatite-carboxymethyl cellulose nanocompositesbio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2005,41(5), 509-515)。上述制备方法所获纤维素一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一类是在纤维素表面生长形成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层, 一类是经过化学改性所合成的复合颗粒,这些复合材料仍然存在团聚现象,在水相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差,严重限制其应用。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水相介质中能长时间稳定分散的、功能化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含有质量分数95~99.5%的羟基磷灰石和质
4量分数0.5~5%的纤维素,其形貌呈针状,针的长度为50~310nm,针的宽度为3~30nm。由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含有纤维素,因而其表面携带有羟基基团,可作为荧光分子载体和药物载体。
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介质中具有稳定的分散性能(见实施例7)。
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中的纤维素来源十分广泛,为竹纤维素、木纤维素、棉花纤维素、草本纤维素、细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纤维素与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质量:溶剂体积=1:250 1500,纤维素的质量单位为克、溶剂的体积单位为毫升,或纤维素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溶剂的体积单位为升,所述溶剂为金属可溶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其浓度为l-5mol/L;
将纤维素加入到溶剂中,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解,溶解温度控制在60 10(TC;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钙盐水溶液和磷酸盐水溶液,钙盐水溶液、磷酸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以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1.2 2.0:1为限,继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12时,停止搅拌,在室温、常压下静置陈化至少48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采用过滤分离或离心分离的方式收集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上述方法中,纤维素为竹纤维素、木纤维素、棉花纤维素、草本纤维素、细菌纤维
素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素的粒度最大为300目,金属可溶盐为NaN03、 NaBr、 Nal、 KBr、
Mg(N03)2、 MgCl2、 CaCl2、 SrCl2、 ZnCl2、 FeCl3中的至少一种,铵盐为NH4N03、 NH4Br、
NH4中的至少一种。. '
上述方法中,钙盐为Ca(N03)2'4H20或CaCl2,磷酸盐为Na2HPCV12H20、
(NH4)2HP042H20、 NaH2P04.2H20、 K2HP043H20、 KH2P04、 NH4H2P04中的一种。
上述方法中,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时,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酸。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呈针状,具有良好的水相介质分散性,能在水、PBS缓冲液、生理盐水、细胞培养基等中长时间保持稳定分散状态,不产生团聚现象(见实施例7)。
2、 由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水相介质分散性,因而在作为注射药物载体、基因纳米载体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由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纳米结构和表面纤维素活性基团,因而可负载荧光分子(见实施例8),作为荧光分子载体应用。
4、 本发明所述方法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


图1是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实施例1制备)的扫描电镜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实施例l制备)的透射电镜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实施例l制备)的x射线衍射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实施例1制备)在不同水相介质(A
细胞培养基,B去离子水,C生理盐水,DPBS缓冲溶液)中的分散性能实验结果照片;图5是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实施例1制备)与常规水热法合成的
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对比标记荧光分子(FITC)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图中,A为本发明
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图,B为常规水热法合成的纳米针状羟基
磷灰石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水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室温为25 30'C。实施例l
本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取0.05g 500目的毛竹纤维素粉,加入到12.50mL浓度为1.Omol/L的NaI-NaN03-NaBr水溶液中(溶液中三种钠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在磁力搅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热至60'C并将温度保持在60'C使毛竹纤维素粉完全溶解(约6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毛竹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速度搅拌下,加入浓度0.06mol/L的Ca(N03)2.4H20水溶液、浓度0.05mol/L的Na2HP04'12H20水溶
6液各25mL,反应体系的Ca/P=l .2:1;
继后,用浓度0.1mol/L的NaOH水溶液和浓度0.1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 pH值,当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48小时;
(3)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T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36小
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230nm,针的平均宽度为15nm (见图1、图2);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
对所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
(见图3);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
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5%,羟基
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取0.03kg400目的松木纤维素粉,加入到45L浓度为5mol/L的ZnCl2水溶液中,在 磁力搅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热至IOO'C并将温度保持在10(TC使松木纤维素 粉完全溶解(约2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松木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速度搅拌下, 加入浓度0.5mol/L的Ca(N03)r4H20水溶液、浓度0.25mol/L的(1^)211 04'21120水溶 液各2.5L,反应体系的Ca/P-2.0:l;
继后,用浓度1.0mol/L的氨水和浓度1.0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 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2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78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0。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24小 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7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190nm,针的平均宽度为20nm;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对所获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用热重分析仪 TG (STA 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 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0.5%,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 99.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取O.lOg 300目的脱脂棉花纤维素粉,加入到50mL浓度2mol/L的 ZnCl2-Mg(N03)2-MgCl2水溶液中(三种金属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在磁力搅 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热至80'C并将温度保持在8(TC使脱脂棉花纤维素粉完 全溶解(约4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脱脂棉花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速度搅拌 下,加入浓度lmol/L的Ca(N03)2'4H20水溶液、浓度0.6mol/L的NaH2P04'2H20水溶 液各15mL,反应体系的Ca/P=1.67:l;
继后,用浓度0.1mol/L的氨水和浓度0.1mol/L的盐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反 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ll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90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16小
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正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210nm,针的平均宽度为18nm;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对所获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用热重分析仪
TG (STA 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
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1%,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5.9%。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取0.02kg 500目的草本纤维素粉(小麦秸秆纤维),加入到20.0L浓度1.5moI/L的 KBr-CaCl2-SrCl2-FeCl3水溶液中(四种金属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5mol/L),在磁力搅 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热至70'C并将温度保持在70'C使草本纤维粉素粉完全 溶解(约5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草本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速度搅拌下, 加入浓度0.45mol/L的CaCl2水溶液、浓度0.3mol/L的K2HP04*3H20水溶液各2.5L,反 应体系的Ca/P-1.5:l;
继后,用浓度0.1mol/L的氨水和浓度0.1mol/L的盐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反 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60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的沉淀冷冻干燥48小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200nm,针的平均宽度为25nm;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对所获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用热重分析仪
TG (STA 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
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3.6%,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
96.4%。
实施例5 ' 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纤维素的溶解
取(X2g 500目的细菌纤维素粉(木醋杆菌为菌种,椰子水为培养基)加入到50mL 浓度2mol/L的NH4N03-NH4Br-NH4l水溶液中(三种铵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 在磁力搅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热至90。C,并将温度保持在90'C,使细菌纤维粉
9素粉完全溶解(约3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当步骤(1)制备的细菌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速度搅拌下, 加入浓度0.5mol/L的Ca(N03)2'4H20水溶液、浓度0.3mol/L的KH2P04水溶液各25mL, 反应体系的CaZP-1.67:1;
继后,用浓度0.1mol/L的氨水和浓度0.1mol/L的盐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反 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ll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120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的沉淀冷冻干燥48小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220謹,针的平均宽度为15nm;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对所获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用热重分析仪
TG (STA 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
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2.3%,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
97.7%。
实施例6
实施例中,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纤维素的溶解
取0.01kg 400目的松木纤维素粉和O.Ol kg 500目的草本纤维素粉(小麦秸秆纤维 素),加入到20Llmol/L的NH4NO3水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加 热至IOO'C,并将温度保持在100。C,使松木纤维粉素粉与小麦秸秆纤维素粉完全溶解 (约2小时),形成纤维素-盐均相水溶液;
(2) 反应合成 '
当步骤(1)制备的松木纤维素-草本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00转/分的 速度搅拌下,加入浓度0.45mol/L的Ca(N03)2'4H20水溶液、浓度0.3mol/L的NH4H2P04 水溶液各1.5L,反应体系的Ca/P4.5:l;
继后,用浓度1.0mol/L的氨水和浓度1.Omol/LHC1盐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 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2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78小时;
10(3)产物收集与干燥
静置陈化结束后,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的沉淀3~5
次,然后将洗涤后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0'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24小
时,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羟
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的形貌呈针状,针的平
均长度为180nm,针的平均宽度为20nm;用x射线衍射仪(DX-1000)对所获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有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存在;用热重分析仪
TG (STA 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纤维素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
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粒子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1.6%,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
98.4%。
实施例7
取实施例1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各0.5mg分别加入到5mL水、5mLPBS 缓冲液、5mL生理盐水、5mL细胞培养基之中,在室温下超声分散5分钟,25下静置 45天。结果表明针状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在水、PBS缓冲液、生理盐水、 细胞培养基之中均保持初期的分散状态(见图4),无团聚沉淀物产生。
该实验表明,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水相介质分散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FITC标记实验,参考Roman及其合作者对纤维素标记的方法并略做修 改(Dong S, Roman M, FIuorescently labeled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or biomaging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7, 129,13810-13811),水热法制备 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作为对照样。具体步骤如下.-
取1.5mg实施例1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加入2mL环氧氯丙烷,2mL 2M NaOH, 60'C下反应4-16h;上述反应结束之后,进行透析。将透析后产物加到lOmL圆 底烧瓶中,加入0.01MNaOH2mL, 6(TC下反应4~16h;上述反应结束之后,进行透析, 透析产物加入到1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mL事先配好的硼酸缓冲溶液(pH-10), 再向其中加入0.83mgFITC,搅拌反应14 72h;反应结束后,透析5 8天。
取1.5mg水热法制备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加入2mL环氧氯丙烷,2mL2MNaOH, 60。C下反应4-16h;上述反应结束之后,进行透析。将透析后产物加到10mL圆底烧瓶 中,加入O.Ol MNaOH2mL, 60。C下反应4~16h;上述反应结束之后,进行透析,透析产物加入到lO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mL事先配好的硼酸缓冲溶液(pH-10),再 向其中加入0.83mgFITC,搅拌反应14~72h;反应结束后,透析5~8天。
标记效果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评价,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 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所负载荧光分子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热法制备的纳米针状 羟基磷灰石。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可作为荧光分子载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粒子含有质量分数95~99.5%的羟基磷灰石和质量分数0.5~5%的纤维素,其形貌呈针状,针的长度为50~310nm,针的宽度为3~30n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粒子表面携带有羟基基团,在水相介质中具有稳定的分散性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纤维素为竹纤维素、木纤维素、棉花纤维素、草本纤维素、细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4、 权利要求1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作为荧光分子载体的应用。
5、 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依次如下(1) 纤维素的溶解纤维素与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质量:溶剂体积=1:250 1500,纤维素的质量单位 为克、溶剂的体积单位为毫升,或纤维素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溶剂的体积单位为升,所 述溶剂为金属可溶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其浓度为l~5mol/L;将纤维素加入到溶剂中,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解,溶解温度控制在60 100'C;(2) 反应合成当步骤(1)制备的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钙盐水 溶液和磷酸盐水溶液,钙盐水溶液、磷酸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以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 比=1.2~2.0:1为限,继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12 时,停止搅拌,在室温、常压下静置陈化至少48小时;(3) 产物收集与干燥静置陈化结束后,收集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即获羟基磷灰石纳米 复合粒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 素为竹纤维素、木纤维素、棉花纤维素、草本纤维素、细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可溶盐为NaN03、 NaBr、 Nal、 KBr、 Mg(N03)2、 MgCl2、 CaCl2、 SrCl2、 ZnCl2、 FeCl3中的至少一种,铵盐为NH4N03、 NH4Br、 NH4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钙盐为Ca(N03)2.4H20或CaCl2,磷酸盐为Na2HP04'12H20、 (NH4)2HP04'2H20、NaH2P042H20、 K2HP043H20、 KH2P04、 NH4H2P04中的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时,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酸。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 反应体系的pH值时,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酸。
全文摘要
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含有质量分数95~99.5%的羟基磷灰石和质量分数0.5~5%的纤维素,其形貌呈针状,针的长度为50~310nm,针的宽度为3~30nm。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1)以金属可溶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为溶剂,在60~100℃溶解纤维素;(2)当步骤(1)制备的纤维素-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钙盐水溶液和磷酸盐水溶液,控制反应体系Ca/P的摩尔比=1.2~2.0∶1,继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当pH值稳定在10~12时,停止搅拌,静置陈化至少48小时;(3)产物收集与干燥。所述复合粒子在水相介质中具有稳定的分散性能,并可作为荧光分子载体。
文档编号C01B25/32GK101508429SQ2009100585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周慧慧, 张兴栋, 李旭东, 琳 桑, 王彩红, 陈震华, 顾忠伟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