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制造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80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

对光纤母材进行熔融纺丝而形成光纤裸线,

在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周设置涂敷由树脂构成的覆盖层,

使上述覆盖层固化而形成光纤线材,

在从上述光纤裸线的形成到上述涂敷为止的任意位置处,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方向变换器对上述光纤裸线的方向进行变换,

上述方向变换器具有对上述光纤裸线进行引导的引导槽和供流体从外部导入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引导槽内形成有通过使上述内部空间的上述流体排出而使上述引导槽内的上述光纤裸线浮起的排出口,

检测至少一个上述方向变换器中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并且测定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径,基于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以及外径来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基于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径的测定值,决定上述方向变换器中的目标浮起位置,

比较上述目标浮起位置和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以便减小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多个方向变换器中的所有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以便减小上述多个方向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变换器中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的检测结果与上述目标浮起位置的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基于由公式(1)得到的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决定上述目标浮起位置,

【数式1】

<mrow> <mi>&Delta;</mi> <mi>r</mi> <mo>=</mo> <mfrac> <mrow> <mi>D</mi> <mo>-</mo> <msub> <mi>D</mi> <mn>0</mn> </msub> </mrow> <mrow> <mn>2</mn> <mo>&times;</mo> <mi>tan</mi> <mi>&theta;</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Δr:距离基准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mm]

θ:引导槽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

D:光纤裸线的外径[mm]

D0:基准光纤裸线的外径[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光纤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光纤线材的拉丝速度达到稳定之前的阶段中,基于由公式(2)得到的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来决定上述目标浮起位置,

【数式2】

<mrow> <mi>&Delta;</mi> <mi>r</mi> <mo>=</mo> <mfrac> <mrow> <mi>D</mi> <mo>-</mo> <msub> <mi>D</mi> <mn>0</mn> </msub> </mrow> <mrow> <mn>2</mn> <mo>&times;</mo> <mi>t</mi> <mi>a</mi> <mi>n</mi> <mi>&theta;</mi> </mrow> </mfrac> <mo>+</mo> <mi>&alpha;</mi>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Δr:距离基准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mm]

θ:引导槽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

D:光纤裸线的外径[mm]

D0:基准光纤裸线的外径[mm]

α:偏移量[mm]。

6.一种控制装置,被用于光纤线材的制造装置,该光纤线材的制造装置具备:对光纤母材进行熔融纺丝而形成光纤裸线的纺丝部;在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周设置由树脂构成的覆盖层的涂层部;以及使上述覆盖层固化的固化部,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一个或者多个方向变换器,在从上述纺丝部到上述涂层部为止的任意位置处对上述光纤裸线的方向进行变换;

位置检测部,检测上述方向变换器中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

外径测定部,测定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径;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上述位置检测部测定到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以及由上述外径测定部测定到的光纤裸线的外径,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

上述方向变换器具有对上述光纤裸线进行引导的引导槽和供流体从外部导入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引导槽内形成有通过使上述内部空间的上述流体排出而使上述引导槽内的上述光纤裸线浮起的排出口,

上述控制部检测至少一个上述方向变换器中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并且测定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径,基于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以及外径来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径的测定值来决定上述方向变换器中的目标浮起位置,比较上述目标浮起位置和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以便减小偏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多个方向变换器中的所有方向变换器的导入流量,以便减小上述多个方向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变换器中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的检测结果与上述目标浮起位置的偏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由公式(1)得到的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决定上述目标浮起位置,

【数式3】

<mrow> <mi>&Delta;</mi> <mi>r</mi> <mo>=</mo> <mfrac> <mrow> <mi>D</mi> <mo>-</mo> <msub> <mi>D</mi> <mn>0</mn> </msub> </mrow> <mrow> <mn>2</mn> <mo>&times;</mo> <mi>tan</mi> <mi>&theta;</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Δr:距离基准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mm]

θ:引导槽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

D:光纤裸线的外径[mm]

D0:基准光纤裸线的外径[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光纤线材的拉丝速度达到稳定之前的阶段中,上述控制部基于由公式(2)得到的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来决定上述目标浮起位置,

【数式4】

<mrow> <mi>&Delta;</mi> <mi>r</mi> <mo>=</mo> <mfrac> <mrow> <mi>D</mi> <mo>-</mo> <msub> <mi>D</mi> <mn>0</mn> </msub> </mrow> <mrow> <mn>2</mn> <mo>&times;</mo> <mi>t</mi> <mi>a</mi> <mi>n</mi> <mi>&theta;</mi> </mrow> </mfrac> <mo>+</mo> <mi>&alpha;</mi>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Δr:距离基准光纤裸线的最佳浮起位置的最佳浮起位置的相对偏差量[mm]

θ:引导槽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

D:光纤裸线的外径[mm]

D0:基准光纤裸线的外径[mm]

α:偏移量[mm]。

11.一种光纤线材的制造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6~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对上述光纤母材进行熔融纺丝而形成上述光纤裸线的上述纺丝部;在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周设置由树脂构成的上述覆盖层的上述涂层部;以及使上述覆盖层固化的上述固化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