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二氧化钛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55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二氧化钛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二氧化钛的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化学式:TiO),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分子量:79.87,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钛白的粘附力强,不易起化学变化,永远是雪白的。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化妆品等工业。它的熔点很高,也被用来制造耐火玻璃,釉料、珐琅、陶土、耐高温的实验器皿等。同时,二氧化钛有较好的紫外线掩蔽作用,常作为防晒剂掺入纺织纤维中,超细的二氧化钛粉末也被加入进防晒霜膏中制成防晒化妆品。

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目前人们制备二氧化钛的方法都比较复杂,而且在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沉淀,这样会对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造成影响,产生的二氧化钛不纯,容易产生杂质,对二氧化钛的纯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二氧化钛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二氧化钛的系统,包括第一混合槽,所述第一混合槽的底端通过连通管与第二混合槽的底端连通,连通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混合槽的顶端连通有醇进入管、钛酸丁酯进入管和抑制剂进入管,第一混合槽的底部设有带有计时开关的第一搅拌机,所述醇进入管的入口端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混合槽的底端设有第二搅拌机,所述第二混合槽的底端设有出液管,且出液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混合槽的顶端设有插入到第二混合槽内的盐酸滴入管和pH测试仪,盐酸滴入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搅拌机和第二搅拌机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上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和第二搅拌机均为电子搅拌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槽内的底面至少比第二混合槽内的底面高2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槽和第二混合槽的内壁均设有一层防护膜。

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合槽内的底面为倾斜状,且底面的下端靠近出液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第一混合槽内通过以钛醇盐为材料,将钛醇盐溶于有机溶剂,第二混合槽通过加入酸溶液使醇盐水解,形成溶胶,然后溶胶从第二混合槽流出,再经凝化处理得到凝胶,再经干燥和焙烧,即得微细二氧化钛分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快速制备二氧化钛,而且不容易产生沉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备二氧化钛的系统,包括第一混合槽1,第一混合槽1的底端通过连通管9与第二混合槽11的底端连通,连通管9上设有第二控制阀8;第一混合槽1的顶端连通有醇进入管2、钛酸丁酯进入管3和抑制剂进入管4,第一混合槽1的底部设有带有计时开关7的第一搅拌机6,醇进入管2的入口端设有第一控制阀5;第二混合槽11的底端设有第二搅拌机10,第二混合槽11的底端设有出液管15,且出液管15上设有第四控制阀14,第二混合槽11的顶端设有插入到第二混合槽11内的盐酸滴入管12和pH测试仪16,盐酸滴入管12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3;第一搅拌机6和第二搅拌机10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为了实现防止溶液和药品泄漏,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8、第三控制阀13和第四控制阀14上均设有橡胶垫。

为了实现搅拌的方便,所述第一搅拌机6和第二搅拌机10均为电子搅拌机,电子搅拌机控制容易、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第一混合槽1内的混合液更容易流入第二混合槽11内,第一混合槽1内的底面至少比第二混合槽11内的底面高2厘米,这样可以让连通管9内的混合液借助引力轻松地流入第二混合槽11内。

为了防止第一混合槽1和第二混合槽11的内壁和混合液发生反应,所述第一混合槽1和第二混合槽11的内壁设有一层防护膜,防护膜保证混合液不和第一混合槽1和第二混合槽11内壁反应。

为了使第二混合槽11内的混合液快速从出液管15流出,第二混合槽11内的底面为倾斜状,且底面的下端靠近出液管15,使液体都流向出液管15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