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74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使用一维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陶瓷晶须作为增强项,但是这些材料在陶瓷基体中分散不均匀,容易团聚,相对于低维的纳米复合组分来说,石墨烯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能够较好地分散于陶瓷基体中,加之其优异的力学和物化性能,将其复合到陶瓷基块体复合材料中,对提高材料综合性能有很大的潜力,有希望得到具有某些独特性能和结构的功能一体化块体陶瓷复合材料,但目前上没有出现能够将石墨烯稳定地引入陶瓷材料的技术手段,因此不能很好的将石墨烯的好处发挥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坯体强度、耐腐蚀性和隔热性的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

陶土料:

钾长石18~22、锂辉石18~22、高岭土8~12、巴马老窑土8~12、水28~35、三聚磷酸钠1.5~2.5、钢化纤维1.5~2.5、石墨烯0.5~1.5;

釉料:

石墨烯0.5~1.5、远红外陶瓷粉1.5~2.5、长石12~18、高岭土8~12、石英6~10、烧滑石8~12、石灰石11~15、氧化铁0.25~0.75、五氧化二硼2~5、氧化铝6~10、氧化镁4~8、硅酸锆8~12、;氧化锌1.5~2.5;

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经过下述步骤制得:

步骤一、配泥

将陶土料按比例混合后注入球磨机,再加入重量份配比的水进行粉磨,使陶土料与水混合形成泥浆,将磨好的泥浆进行沉淀,沉淀后抽出上层清液,并将沉淀物取出放在干净的地面上晾晒,形成陶土;

步骤二、拉坯

将晒干后的陶土放入炼泥机中进行炼泥,将炼泥通过拉坯装置进行拉坯,形成日用陶土坯体,拉坯完成后将坯体放入30℃~40℃的烘干房内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三、配釉

将釉料各组分按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形成釉药,将烘干后的坯体浸于釉药中,让其自然吸附至表层0.5~1mm厚;

步骤四、煅烧

将挂釉后的坯体装入匣钵后进行烧窑,烧窑的温度保持在1250~1350℃,烧窑的时间为不小于24小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

陶土料:

钾长石20、锂辉石20、高岭土10、巴马老窑土10、水30、三聚磷酸钠2、钢化纤维2、石墨烯1;

釉料:

石墨烯1、远红外陶瓷粉2、长石15、高岭土10、石英8、烧滑石10、石灰石13、氧化铁0.5、五氧化二硼3、氧化铝8、氧化镁6、硅酸锆10、氧化锌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的烘干温度为3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的煅烧温度为13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引入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陶土制作的坯体耐火隔热、重量轻,吸水率低,且健康环保,通过引入了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釉料,有效的增加了烧制完成后陶瓷的色泽度,极大的加强了坯体的强度,耐腐蚀性和隔热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且制备工艺简单,健康环保,便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

陶土料:

钾长石18~22、锂辉石18~22、高岭土8~12、巴马老窑土8~12、水28~35、三聚磷酸钠1.5~2.5、钢化纤维1.5~2.5、石墨烯0.5~1.5;

釉料:

石墨烯0.5~1.5、远红外陶瓷粉1.5~2.5、长石12~18、高岭土8~12、石英6~10、烧滑石8~12、石灰石11~15、氧化铁0.25~0.75、五氧化二硼2~5、氧化铝6~10、氧化镁4~8、硅酸锆8~12、;氧化锌1.5~2.5;

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

陶土料:

钾长石20、锂辉石20、高岭土10、巴马老窑土10、水30、三聚磷酸钠2、钢化纤维2、石墨烯1;

釉料:

石墨烯1、远红外陶瓷粉2、长石15、高岭土10、石英8、烧滑石10、石灰石13、氧化铁0.5、五氧化二硼3、氧化铝8、氧化镁6、硅酸锆10、氧化锌2。

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经过下述步骤制得:

步骤一、配泥

将陶土料按比例混合后注入球磨机,再加入重量份配比的水进行粉磨,使陶土料与水混合形成泥浆,将磨好的泥浆进行沉淀,沉淀后抽出上层清液,并将沉淀物取出放在干净的地面上晾晒,形成陶土。

本步骤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高岭土和巴马老窑土磨制成符合煅烧需要的程度,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

步骤二、拉坯

将晒干后的陶土放入炼泥机中进行炼泥,炼泥的同时能够排出泥中的空气,将炼泥通过拉坯装置进行拉坯,形成日用陶土坯体,日用陶土坯体的具体形状,需要根据加工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拉胚装置,拉坯完成后将坯体放入30℃~40℃的烘干房内进行烘干处理,具体的烘干温度为35℃。

步骤三、配釉

将釉料各组分按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形成釉药,将烘干后的坯体浸于釉药中,让其自然吸附至表层0.5~1mm厚;

步骤四、煅烧

将挂釉后的坯体装入匣钵后进行烧窑,烧窑的温度保持在1250~1350℃,烧窑的时间为不小于24小时,具体的煅烧温度为1300℃。

匣钵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由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本实施例的烧窑的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但在实际煅烧时,经验丰富者可测看火候,根据制品的颜色和硬度的变化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引入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陶土制作的坯体耐火隔热、重量轻,吸水率低,且健康环保,通过引入了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釉料,有效的增加了烧制完成后陶瓷的色泽度,极大的加强了坯体的强度,耐腐蚀性和隔热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且制备工艺简单,健康环保,便于工业化生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钾长石、锂辉石、高岭土、巴马老窑土、水、三聚磷酸钠、钢化纤维和石墨烯组成制作坯体的原材料,石墨烯、远红外陶瓷粉、长石、高岭土、石英、烧滑石、石灰石、氧化铁、五氧化二硼、氧化铝、氧化镁、硅酸鋯和氧化锌作为釉料的原材料,还公开了形成石墨烯日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引入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陶土制作的坯体耐火隔热、重量轻,吸水率低,且健康环保,通过引入了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后的釉料,有效的增加了烧制完成后陶瓷的色泽度,极大的加强了坯体的强度,耐腐蚀性和隔热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且制备工艺简单,健康环保,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竞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竞钟
技术研发日:2017.06.05
技术公布日:2017.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