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609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可以作为载体、吸附剂等使用。

公开号为CN10534432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碱液表面处理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方法,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通过去离子浸泡预处理后,再采用碱液等体积浸渍法处理得到NO2吸附剂。该吸附剂制备所用的原料便宜,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对NO2具有非常高的吸附效果,净化效率接近100%,属于环境深度治理,可配合碱液喷淋装置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吸附剂净化处理NO2废气。

公开号为CN20556325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生产制备自动压力控制系统,采用预设压力阈值范围以判断控制调整风机转速,并且可以进一步结合预设的活性炭品质参数调整进料速度和/或活化转炉转速,能够实现活性炭生产制备的自动压力控制,实现了精确参数控制下的活性炭生产制备,提高了活性炭得率和活性炭品质,提高了生产制备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生产制备周期和成本。

公开号为CN10260292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多层穿流活化法由活性炭原料层与燃烧室上下互相间隔重叠构成立式活化装置,性炭活原料自上而下逐层活化、降落至底层经冷却排出活性炭,活化介质水蒸汽自上而下逐层穿流活性炭原料层活化活性炭,产生水煤气,流入燃烧室与喷入风混合燃烧,维持活性炭的活化温度,至底层排出尾气,尾气流经余热锅炉热交换冷却排空,余热锅炉产生的水蒸汽小部分返回活化炉作为活化介质,由于活化介质水蒸汽穿流活性炭原料层,均匀接触,活化效率高,与现有多层耙式活化炉比较,水蒸汽消耗量节约 90%,设备单位容积生产效率提高300%。

活性炭的硫含量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对于生产低硫活性炭亟需一种成套的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生产设备能够生产低硫活性炭,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氯化氢蒸汽产生罐、活性炭水汽焙烧罐、盐酸尾气处理罐和硫元素检测设备;所述氯化氢蒸汽产生罐包括第一罐体和可密封在第一罐体上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盐酸投入口和氯化氢蒸汽出口,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设备;所述活性炭水汽焙烧罐设置有第二罐体和可密封在第二罐体上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氯化氢蒸汽入口和焙烧尾气出口,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设备;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设置有第三罐体和可密封在第三罐体上的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上设置有焙烧尾气入口和检测尾气出口;所述第一盖体的氯化氢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二盖体的氯化氢蒸汽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盖体的焙烧尾气出口与所述第三盖体的焙烧尾气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三盖体的检测尾气出口与所述硫元素检测设备的检测气体入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的氯化氢蒸汽出口通过第一U形管与所述第二盖体的氯化氢蒸汽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一U形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上,另一端穿过第二盖体延伸入所述第二罐体的下部;所述第二盖体的焙烧尾气出口通过第二U形管与所述第三盖体的焙烧尾气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U形管的一端设置于第二盖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盖体延伸入所述第三罐体的下部。

可选的,所述氯化氢蒸汽产生罐和盐酸尾气处理罐的内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内衬,所述活性炭水汽焙烧罐设置有陶瓷内衬,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为陶瓷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均设置有单向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的盐酸投入口上设置有盐酸进料漏斗,所述盐酸进料漏斗上设置有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生产设备还设置有水槽和循环泵,所述水槽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的底部流体连通,所述水槽通过循环泵和第二水管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上部流体连通以循环盐酸尾气处理罐中的盐酸吸收水。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管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中且连接有喷淋头。

可选的,所述硫元素检测设备为HSCA-2000总硫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生产设备设置氯化氢蒸汽产生罐、活性炭水汽焙烧罐、盐酸尾气处理罐和硫元素检测设备,可以使氯化氢蒸汽产生罐所产生的含氯化氢水蒸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果壳等活性炭制备原材料进行造孔碳化并将其中的硫元素以流化氢的形式脱除,盐酸尾气经过水吸收后,含有硫化氢的气体送入硫元素检测设备进行在线检测,直至无法检测到硫元素。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能够高效低成本生产低硫活性炭,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生产设备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氯化氢蒸汽产生罐1、活性炭水汽焙烧罐2、盐酸尾气处理罐3和硫元素检测设备4;所述氯化氢蒸汽产生罐1包括第一罐体11和可密封在第一罐体11上的第一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2上设置有盐酸投入口和氯化氢蒸汽出口,所述第一罐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设备13;所述活性炭水汽焙烧罐2设置有第二罐体21和可密封在第二罐体21上的第二盖体22,所述第二盖体22上设置有氯化氢蒸汽入口和焙烧尾气出口,所述第二罐体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设备23;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3 设置有第三罐体31和可密封在第三罐体31上的第三盖体32,所述第三盖体32上设置有焙烧尾气入口和检测尾气出口;所述第一盖体12的氯化氢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二盖体22的氯化氢蒸汽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盖体22的焙烧尾气出口与所述第三盖体32的焙烧尾气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三盖体32的检测尾气出口与所述硫元素检测设备4的检测气体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生产设备设置氯化氢蒸汽产生罐、活性炭水汽焙烧罐、盐酸尾气处理罐和硫元素检测设备,可以使氯化氢蒸汽产生罐所产生的含氯化氢水蒸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果壳等活性炭制备原材料进行造孔碳化并将其中的硫元素以流化氢的形式脱除,盐酸尾气经过水吸收后,含有硫化氢的气体送入硫元素检测设备进行在线检测,直至无法检测到硫元素。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能够高效低成本生产低硫活性炭,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设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活性炭原料(例如果壳、煤等)放入活性炭水汽焙烧罐2的第二罐体21中,然后合上(例如螺旋盖合)第二盖体22,然后将盐酸溶液倒入氯化氢蒸汽产生罐1的第一罐体 11中,然后合上(例如螺旋盖合)第一盖体21,接着将水倒入盐酸尾气处理罐3的第三罐体31中,然后合上(例如螺旋盖合)第三盖体32,接着连通氯化氢蒸汽产生罐1、活性炭水汽焙烧罐2、盐酸尾气处理罐3和硫元素检测设备4,然后对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升温,第一罐体的温度可以在100-200℃左右,而第二罐体温度为450-800℃左右,使氯化氢蒸汽对活性炭原料进行造孔碳化。一段时间后硫元素检测设备4会检测到硫元素,当硫元素含量上升又下降至零以后,即可停止加热,然后降温取出活性炭。

为了方便蒸汽和尾气的流动,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盖体12的氯化氢蒸汽出口通过第一U形管5与所述第二盖体22的氯化氢蒸汽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一U形管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 12上,另一端穿过第二盖体22延伸入所述第二罐体21的下部;所述第二盖体22的焙烧尾气出口通过第二U形管6与所述第三盖体32的焙烧尾气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U形管6的一端设置于第二盖体2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盖体32延伸入所述第三罐体31的下部,从而使氯化氢蒸汽能够充分作用原料,而使氯化氢能够充分被水吸收。

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氯化氢对设备的腐蚀,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氯化氢蒸汽产生罐1和盐酸尾气处理罐3的内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内衬,所述活性炭水汽焙烧罐2设置有陶瓷内衬,所述第一U形管5和第二U形管6为陶瓷管。在300℃以下聚四氟乙烯能够耐受氯化氢,而在高温下陶瓷内衬和陶瓷管能够耐受氯化氢。

为了防止各罐体内压力不均而液体倒流,造成设备损坏,所述第一U 形管5和第二U形管6均可以设置有单向阀7,该单向阀仅能使流体按照如图1的方向由左至右流动。

为了方便将盐酸尾气处理罐3中的盐酸吸收水回用,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盖体12的盐酸投入口上设置有盐酸进料漏斗14,所述盐酸进料漏斗14上设置有电磁阀,从而还可以防止氯化氢逃逸。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生产设备还设置有水槽8和循环泵9,所述水槽8通过第一水管81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3的底部流体连通,所述水槽8通过循环泵9和第二水管82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3 上部流体连通以循环盐酸尾气处理罐3中的盐酸吸收水,所述第二水管82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盐酸尾气处理罐3中且连接有喷淋头83。从而提高提高氯化氢的吸收效率,减少尾气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硫元素检测设备4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可以为HSCA-2000总硫分析仪,也可以为其他在线硫检测仪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