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酸铋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8963发布日期:2018-10-26 19:0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钛酸铋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酸铋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俊,其中水污染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开发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一直以来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众多解决方法中,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技术表现尤为突出,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原理,可以将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毒害的小分子,实际操作简单,产生的二次污染很少,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寻找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是使得该技术大规模发展的关键之处。

bi4ti3o12因其特殊的层状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有希望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光催化材料。bi4ti3o12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固相反应法和湿化学方法,固相法制备所需温度较高,生成产物不仅团聚严重,而且形貌难以控制。相对于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熔盐法等湿化学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钛酸铋的合成。

其中,水热法可以有效地制备出具有规则刻面的纳米片。如sun等(sunx,xug,baih,etal.hydrothermalsynthesisandformationmechanismofsingle-crystalauivilliusbi4ti3o12,nanosheetswithammoniumbismuthcitrate(c6h10bino8)asbisources[j].journalofcrystalgrowth,2017,476.)以柠檬酸铋铵和ti(oc4h9)4为原料,koh为矿化剂,在200℃下水热反应得到bi4ti3o12纳米片。chen等(chenz,hongj,jinw,etal.enhancedphotocatalyticperformanceoverbi4ti3o12,nanosheetswithcontrollablesizeandexposed{001}facetsforrhodaminebdegradation[j].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2016,180:698-706.)首次通过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了{001}面暴露的单晶bi4ti3o12纳米片。

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水热法制备bi4ti3o12纳米片的工艺中往往都是需要额外加入表面修饰剂,导致产物后续处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钛酸铋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修饰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钛酸铋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钛的羟基氧化物与koh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悬浊液,进行第一次水热反应,得到钛酸钾纳米线;

2)将钛酸钾纳米线分散在水中,加入bi(no3)3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进行第二次水热反应,得到bi4ti3o12纳米片。

本发明中采用两步水热反应即可得到bi4ti3o12纳米片,制备工艺中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修饰剂,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由先制备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作为钛源,利用此钛源更容易得到bi4ti3o12纳米片,且形成的纳米片形状更为规则。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钛的羟基氧化物的制备包括:将钛酸四丁酯溶于无水乙醇中,形成浓度为0.05~0.2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作为优选,所述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14~0.16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1)悬浊液中koh的浓度为8~10mol/l。作为优选,所述koh的浓度为9.5~10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1)悬浊液中ti4+离子浓度为0.125~0.25mol/l。作为优选,所述ti4+离子浓度为0.22~0.23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第一次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40℃,时间为16~24h。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95~205℃,时间为19~21h。

本发明所述步骤2)前驱体溶液中bi3+的离子浓度与ti4+的离子浓度之比为1:0.75~1.2。作为优选,前驱体溶液中bi3+的离子浓度与ti4+的离子浓度之比为1:1.1~1.2。

本发明所述步骤2)前驱体溶液中bi3+的离子浓度为0.18~0.22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2)前驱体溶液中ti4+的离子浓度为0.15~0.23mol/l。作为优选,所述ti4+离子浓度为0.22~0.23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2)前驱体溶液中koh浓度为0.5~1.5mol/l。作为优选,所述koh浓度为0.9~1.1mol/l。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第二次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20℃,时间27~32h。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次水热反应的温度为215~220℃,时间30~31h。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制备工艺中不需要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减少了产物后续处理过程,此种方法的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产物的结晶性与分散性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钛酸钾纳米线的sem照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xrd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sem照片;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xrd图;

图5为实施例2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sem照片;

图6为实施例3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xrd图;

图7为实施例3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sem照片;

图8为对比例1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片的xrd图;

图9为对比例1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片的sem照片;

图10为对比例2制备的钛酸锶四方相颗粒的xrd图;

图11为对比例2制备的钛酸锶四方相颗粒的sem照片;

图12为对比例3制备的长方体相catio3的xrd图;

图13为对比例3制备的长方体相catio3的sem照片;

图14为对比例4制备的钛酸铋的xrd图;

图15为对比例4制备的钛酸铋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计量称取6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8mol/l,ti4+离子浓度为0.1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16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钛酸钾纳米线的sem照片如图1所示;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bi(no3)3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bi3+的离子浓度为0.2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koh浓度为1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bi4ti3o12纳米片。

实施例1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xrd表征,如图2所示,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产物为纯相bi4ti3o12,证实制备得到的产物结晶性良好,反应过程中未引入杂质。

实施例1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sem表征,如图3所示,产物是bi4ti3o12纳米片,厚度100nm左右,二维尺寸大于1微米。

实施例2

1)计量称取9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5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10mol/l,ti4+离子浓度为0.22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24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bi(no3)3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bi3+的离子浓度为0.2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225mol/l,koh浓度为1.5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2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bi4ti3o12纳米片。

实施例2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xrd表征,如图4所示,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产物为纯相bi4ti3o12,证实制备得到的产物结晶性良好,反应过程中未引入杂质。

实施例2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sem表征,如图5所示,产物是bi4ti3o12纳米片,厚度100nm左右,二维尺寸大于1微米。

实施例3

1)计量称取9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5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10mol/l,ti4+离子浓度为0.22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2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bi(no3)3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bi3+的离子浓度为0.2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225mol/l,koh浓度为1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bi4ti3o12纳米片。

实施例3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xrd表征,如图6所示,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产物为纯相bi4ti3o12,证实制备得到的产物结晶性良好,反应过程中未引入杂质。

实施例3所得的bi4ti3o12纳米片进行sem表征,如图7所示,产物是bi4ti3o12纳米片,厚度50nm左右,二维尺寸大于1微米。

实施例3中通过对第一次水热反应及第二次水热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产物分散性和结晶性较实施例1~2更优,形貌更规则。

对比例1

1)计量称取6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8mol/l,ti4+离子浓度为0.1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16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pb(no3)2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pb2+的离子浓度为0.165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koh浓度为10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钛酸铅纳米片。

对比例1所得的钛酸铅纳米片进行xrd表征,如图8所示,结合pdf卡片,得出pbtio3是典型的钙钛矿结构,且结晶性很好

对比例1所得的钛酸铅纳米片进行sem表征,如图9所示,合成的pbtio3为较为规则的二维纳米片,厚度为20nm左右,边长为500~800nm左右。

由对比例1分析可知,以钛酸钾为前驱体形成的pbtio3和bi4ti3o12是两种不同的结构,pbtio3是钙钛矿结构,pb2+离子位于晶胞的八个顶角位置,占据a位,ti4+离子位于晶胞的体心位置,占据b位,o2-离子则位于晶胞的面心上,ti4+离子与o2-离子形成tio6八面体,通过共顶连接形成紧密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而bi4ti3o12是类钙钛矿结构,中间是由类钙钛矿层(bi2ti3o10)2-构成,此层状结构与(bi2o2)2+层交替堆积而成。

对比例2

1)计量称取6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8mol/l,ti4+离子浓度为0.1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16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sr(no3)2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sr2+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koh浓度为1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钛酸锶四方相颗粒。

对比例2所得的钛酸锶四方相颗粒进行xrd表征,如图10所示,可以形成结晶性很好的srtio3。

对比例2所得的钛酸锶四方相颗粒进行sem表征,如图11所示,以钛酸钾为前驱体可以形成大小均匀的四方相颗粒。

对比例3

1)计量称取6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分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加入koh片剂,搅拌充分后再用去离子水调节体积到40ml,形成氢氧化钾浓度为8mol/l,ti4+离子浓度为0.15mol/l的悬浮液;

3)将步骤2)所制备的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00℃水热反应16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新鲜的钛酸钾纳米线粉体;

4)将步骤3)得到的钛酸钾纳米线在搅拌作用下,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ca(no3)2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ca2+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koh浓度为1mol/l;

5)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钛酸钙长方体相。

对比例3所得的catio3进行xrd表征,如图12所示,可以形成结晶性很好的catio3。

对比例3所得的catio3进行sem表征,如图13所示,以钛酸钾为前驱体可以形成大小均匀的长方体相。

由对比例1~3分析可知,即使采用钛酸钾纳米线作为软膜板进行后续制备,第二次水热反应并不必然得到形貌均一的纳米片结构。

对比例4

1)计量称取6mmol钛酸四丁酯溶于6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形成浓度为0.1mol/l的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滴入去离子水,水解得到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

2)将步骤1)所制备的钛的羟基氧化物沉淀强力分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bi(no3)3和koh,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bi3+的离子浓度为0.2mol/l,ti4+的离子浓度为0.15mol/l,koh浓度为1mol/l;

3)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置于220℃下水热反应30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产物。

对比例4所得的产物进行xrd表征,如图14所示,可以看到该样品的结晶性很差,钛酸铋的峰不明显,说明先合成的k2ti6o13钛源前驱体使得钛酸铋的合成变得容易,增加钛酸铋的结晶性。

对比例4所得的产物进行sem表征,如图15所示,可以看到得到的形貌为片状,球状等多种形貌,不能得到均匀分布的纳米片,说明先合成的k2ti6o13钛源前驱体对bi4ti3o12纳米片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