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530发布日期:2019-06-29 01:54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多孔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主要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和甲醛、催化剂等发生聚合反应,然后煅烧去除表面活性剂,以此获得有序介孔炭,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反应终点难控制难把握,且树脂分子量变化大,稳定性差,易变稠结块,不适合连续化生产,限制了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产量,实现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连续化生产,仍需去做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输料管中原料分散性好,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产物开孔率达95%以上且孔隙排列均匀,实现对多孔材料综合性能的增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水箱、第二支架、第一储罐,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回流反应釜,所述回流反应釜的釜盖上设置进料口、冷凝孔,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位于回流反应釜的上方设置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与进料口相适应的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冷凝塔,所述冷凝塔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冷凝孔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管的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设置输料管和第二储罐,所述输料管的前端与回流反应釜连通,所述输料管的后端与第二储罐连通,所述第二储罐上设置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储罐连通;

所述输料管内设置输料绞龙,输料绞龙一端与绞龙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输料管外部套设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设置若干进液管、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均与水箱连通,所述进液管上设置第二输送泵。

所述输料管与回流反应釜之间设置缓冲罐,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第三储罐,所述第三储罐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缓冲罐连通,所述缓冲罐内上下设置若干折流板,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设置弧形引流部。

所述输料管相对位于输料绞龙的螺旋叶片间交错设置挡板,使得输料管内的物料呈S型流动。

所述回流反应釜外套设反应釜夹套,所述反应釜夹套与反应釜釜体之间形成有可装导热油的夹层空间,所述反应釜夹套上设置若干用于安插加热管的管口。

所述第一储罐内设置若干电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第一隔板上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水箱、第二支架、第一储罐,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回流反应釜,输料管中原料分散性好,不易变稠结块,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

2、本实用新型缓冲罐内上下设置若干折流板,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设置弧形引流部,在进入输料管之前对原料进行混匀,混合物被加热到65-135℃,并控制产物的输送时间为8-18分钟,使混合物获得充分搅拌,有利于在输料管内进行缩聚反应。

3、本实用新型输料管相对位于输料绞龙的螺旋叶片间交错设置挡板,使得输料管内的物料呈S型流动,有利于原料在输料管内充分流动,增加原料的均匀性,有利于热解时孔隙均匀排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回流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输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第一储罐的剖视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第一支架;11、第一隔板;12、第二支架;13、第二隔板;2、水箱;3、回流反应釜;31、冷凝塔;32、冷凝管;33、进料口;34、第一连接管;4、第一储罐;41、电加热管;42、温度传感器;5、第二储罐; 51、第二连接管;52、第一输送泵;6、输料管;61、输料绞龙;62、绞龙电机;63、外套管;64、进液管;65、出液管;66、第二输送泵;67、挡板;7、缓冲罐;71、折流板;72、弧形引流部;8、第三储罐;9、反应釜夹套;91、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聚氰胺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第一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1上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水箱2、第二支架12、第一储罐4,水箱2内设置加热系统,将水加热至设定温度;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置回流反应釜3,所述第一储罐4内设置若干电加热管41和温度传感器42。

所述回流反应釜3的釜盖上设置进料口33、冷凝孔,所述第二支架12相对位于回流反应釜3的上方设置第二隔板13,所述第二隔板13上设置与进料口 33相适应的通孔,所述第二隔板13上设置有冷凝塔31,所述冷凝塔31内部设置有冷凝管32,所述冷凝管32通过第一连接管34与冷凝孔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3上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管34的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支架1位于第一隔板11的下方设置输料管6和第二储罐5,所述输料管6的前端与回流反应釜3连通,所述输料管6的后端与第二储罐5连通,所述第二储罐5上设置第二连接管51,所述第二连接管51上设置第一输送泵 52,所述第二连接管51的另一端与第一储罐4连通;

所述输料管6内设置输料绞龙61,输料绞龙61一端与绞龙电机62传动连接,所述输料管6外部套设外套管63,所述外套管63上设置若干进液管64、出液管65,所述进液管64、出液管65均与水箱2连通,所述进液管64上设置第二输送泵6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管6与回流反应釜3之间设置缓冲罐7,缓冲罐7内盛放甲苯份、正丁醇;使用时按照既定比例均匀加入缓冲罐7内,所述第一隔板11上设置第三储罐8,所述第三储罐8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缓冲罐7连通,所述缓冲罐7内上下设置2-6个折流板71,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71设置弧形引流部72,各原料经混合进入输料管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管6相对位于输料绞龙61的螺旋叶片间交错设置挡板67,使得输料管6内的物料呈S型流动,有利于原料在输料管6内充分流动,增加原料的均匀性,有利于热解时孔隙均匀排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反应釜3外套设反应釜夹套9,所述反应釜夹套9与反应釜釜体之间形成有可装导热油的夹层空间,所述反应釜夹套9上设置若干用于安插加热管的管口91,使用加热管在进行回流反应时,将回流反应釜3内的物料加热至设定温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