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06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它们用作塑料中的增塑剂的用途,以及通过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氢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具有大孔的催化剂存在下,将一种或多种这些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
迄今为止,在塑料如PVC中所用的增塑剂,常采用邻苯二甲酸酯,如二丁基,二辛基或二异壬基邻苯二甲酸酯,象例如,在FR-A 23 97 131中所能找到的。然而,近来据说这些化合物已经影响到健康方面,并且因此它们在例如用于制造儿童玩具的塑料中的应用渐渐受到了限制,并在许多国家已被禁用。动物实验现已指出邻苯二甲酸酯可导致过氧化物酶体的增生,其中在对小鼠和大鼠的长期研究中发现这与肝脏肿瘤的产生有关。
在先前的技术中同样已经知道一些环己烷-1,2-二羧酸酯作为增塑剂的应用。例如,描述了环己烷二羧酸二甲基酯或二乙基酯(DE-A 28 23165),以及环己烷-1,2-二羧酸二(2-乙基-己基)酯(DE-A 12 63 296)作为塑料中增塑剂的应用。
PCT/EP 98/08346中特别涉及环己烷多羧酸酯作为塑料中增塑剂的应用,也涉及了选择的新型环己烷-1,2-二羧酸酯。在PCT/EP 98/08346中没有揭示新型的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衍生物。在PCT/EP98/08346中也绝对没有提及环己烷多羧酸或其衍生物的毒理学性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衍生物,特别是适用于作为塑料中的增塑剂的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塑料中增塑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塑料中增塑剂的新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衍生物,其中基于它们的物理及材料的性质,该衍生物适用于作为塑料中的增塑剂,并且基于它们的毒理学性质,该衍生物也同样被认为适用于作为塑料中的增塑剂。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制备新型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可获得具有很高选择的及时空产率并且没有任何显著副反应的这类化合物。
US 5,286,898与US 5,319,129将对苯二酸二甲基酯在与镍,铂和/或钌混合的载体化钯催化剂作用下在或超过140℃,50到170巴压力下氢化得到相应的六氢对苯二酸二甲基酯。DE-A 28 23 165将芳香族的羧酸酯在由载体化镍,钌,铑和/或钯催化剂作用下在70到250℃,30到200巴下氢化得到相应的脂环族的羧酸酯。US 3,027,398描述了对苯二酸二甲基酯在载体化钌催化剂作用下在110到140℃,35到105巴下的氢化。
EP-A 0 603 825涉及了制备1,4-环己烷二羧酸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载体化钯催化剂将对苯二酸氢化,其中所用的载体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活性炭。所述方法的特征尤其在于,将第一步得到的含有1,4-环己烷二羧酸的溶液与蒸气相接触,由此提取出存在于此溶液中的污染物。然而,这种方法只可用于酸,因为当用于衍生物例如酯,酸酐等时会存在水解的危险。所说的申请中绝对没有提及具有大孔的载体的任何应用。
上述PCT/EP 98/08346申请揭示了苯多羧酸或其衍生物如酯和/或酸酐的氢化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具有大孔的催化剂存在下,将一种或多种苯多羧酸,或其一种或多种衍生物,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
我们已经发现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提供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来实现,特别是适用于作为塑料中增塑剂的那些。本发明也提供了它们作为塑料中的增塑剂的用途以及这些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的制备,是通过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的氢化来制备,或通过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氢化来制备,该方法是在具有大孔的催化剂存在下,将一种或多种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
特别是,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参照表1和表2)通过间苯二酸二异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丁基酯,化学文摘登记号(以下为CAS No.)1528-64-9;通过间苯二酸二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戊基酯,CASNo.4654-16-4;通过间苯二酸双(1-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1-8;通过间苯二酸二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庚基酯,CASNo.4654-17-5;通过间苯二酸二异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辛基酯,CAS No.71850-11-8;通过间苯二酸二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壬基酯,CASNo.4654-19-7;通过间苯二酸二异癸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癸基酯,CAS No.52284-35-2;通过间苯二酸双十一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十一烷基酯,CAS No.18699-46-2;通过间苯二酸双十二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十二烷基酯,CAS No.18699-47-3;通过间苯二酸双(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甲基丙基)酯,CAS No.75150-99-1;通过间苯二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CAS No.117769-95-6;通过间苯二酸双(2-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3-0;通过间苯二酸双(3-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甲基丁基)酯,CAS No.1528-63-8;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2-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2-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29-3;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8-2;
通过间苯二酸双(1,2,2-三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2,2-三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27-1;通过间苯二酸双(2-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5-9;通过间苯二酸双(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4-甲基戊基)酯,CAS No.159375-22-1;通过间苯二酸双(1,3-二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3-二甲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6-0;通过间苯二酸双(1,1-二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1-二乙基丙基)酯,CAS No.123095-15-8;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1-甲基丙基)酯,CAS No.145530-74-1;通过间苯二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8-6;通过间苯二酸双(2,2-二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2-二甲基己基)酯,CAS No.17673-11-9;通过间苯二酸双[3-甲基-1-(2-甲基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甲基-1-(2-甲基丙基)丁基]酯,CAS No.127474-92-4;通过间苯二酸双(3,3,5-三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3,5-三甲基己基)酯,CAS No.208527-97-3;通过间苯二酸双(2-乙基-1,1-二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乙基-1,1-二甲基己基)酯,CAS No.123892-24-0;通过间苯二酸1-庚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庚基-3-己基酯,CAS No.166391-30-6;通过间苯二酸1-[2-乙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2-乙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1-9;通过间苯二酸1-庚基-3-[1,2,2-三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庚基-3-[1,2,2-三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3-1;通过间苯二酸1-二甲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二甲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2-0;通过间苯二酸1-[1-乙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1-乙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4-2;通过间苯二酸1-[1-乙基-2-甲基丙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1-乙基-2-甲基丙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5-3;通过间苯二酸1-癸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癸基-3-己基酯,CAS No.154064-19-4;通过间苯二酸1-己基-3-[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己基-3-[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6-4;通过间苯二酸1-十二烷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十二烷基-3-己基酯,CAS No.154147-75-8;通过间苯二酸1-壬基-3-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壬基-3-辛基酯,CAS No.154147-74-7;通过对苯二酸二异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丁基酯,化学文摘登记号(以下为CAS No.)18699-48-4;通过对苯二酸二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戊基酯,CASNo.1818-95-7;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2-9;通过对苯二酸二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庚基酯,CASNo.4654-25-5;通过对苯二酸二异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辛基酯,CAS No.27937-24-2;通过对苯二酸二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壬基酯,CASNo.4654-27-7;通过对苯二酸二异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壬基酯,CAS No.59802-05-0;通过对苯二酸二异癸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癸基酯,CAS No.52 174-72-8;通过对苯二酸双十一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十一烷基酯,CAS No.111204-04-7;通过对苯二酸双十二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十二烷基酯,CAS No.18749-84-3;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丙基)酯,CAS No.64445-74-5;通过对苯二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CAS No.117769-96-7;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4-1;通过对苯二酸双(3-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3-甲基丁基)酯,CAS No.18699-49-5;通过对苯二酸双(1-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32-8;通过对苯二酸双(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4-甲基戊基)酯,CAS No.159375-21-0;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33-9;通过2-甲基对苯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2-甲基环己烷-1,4-二羧酸双(2-乙基己基)酯,CAS No.51248-91-0;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庚基)酯,CAS No.87321-19-5;通过对苯二酸双(2-乙基-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乙基-4-甲基戊基)酯,CAS No.59726-62-4;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庚基)酯,CAS No.83789-07-5;通过对苯二酸双(1,1,3,3-四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1,3,3-四甲基丁基)酯,CAS No.90062-57-0;通过对苯二酸双(7-甲基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7-甲基辛基)酯,CAS No.129951-42-4;通过对苯二酸双(8-甲基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8-甲基壬基)酯,CAS No.129951-40-2;通过对苯二酸1-[8-甲基壬基]-4-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8-甲基壬基]4-辛基酯,CAS No.129951-39-9;通过对苯二酸1-癸基4-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癸基-4-辛基酯,CAS No.129951-41-3;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制备新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衍生物或制备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方法,是通过相应的间苯二酸或对苯二酸衍生物的氢化来制备,该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将间苯二酸或对苯二酸衍生物,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该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包括采用具有大孔的载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氢化方法,其中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具有平均孔径至少为50纳米,且BET表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克,活性金属的量为0.01到30%重量,基于催化剂的总重量(催化剂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此类型的方法,其中催化剂包括基于催化剂总重量的0.01到30%重量的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孔体积的10到50%是由孔径为50到10,000纳米的大孔构成,且载体孔体积的50到90%是由孔径为2到50纳米的中孔构成,其中孔体积比例之和为100%(催化剂2)。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如以上详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催化剂3)包括基于催化剂总重量的0.01到30%重量的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具有平均孔径至少为0.1微米,且BET表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克。所用载体原则上可以是任何具有大孔的载体,即任何仅具有大孔的载体或任何具有大孔及中孔和/或微孔的载体。
所用的活性金属原则上可以是任何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优选采用的活性金属为铂,铑,钯,钴,镍或钌,或其中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并且特别采用钌作为活性金属。在同样可采用的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或第一及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中,优选使用铜和/或铼,但原则上可使用这些金属中的任何一种。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在Pure Appl.Chem.45,第79页(1976)中给出了术语“大孔”及“中孔”的定义,例如孔径大于50纳米(大孔)或2到50纳米(中孔)。
活性金属的含量通常约为0.01到约30%重量,优选约为0.01到约5%重量,且特别约为0.05到约5%重量,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所用催化剂的总重量。对于下述的被优选采用的催化剂1到3,在对这些催化剂的讨论中重新单独地描述了所用的优选的含量。
现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优选采用的催化剂1到3。这里所做的描述作为实例采用钌作为活性金属。然而,正如这里所定义的,以下所做的描述中同样可施用于其它可用的活性金属。催化剂1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1可通过将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及如果需要,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施于载体上来进行工业化制备。
可采用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使载体饱和的方法,如在钌盐的水溶液中,通过将适合的金属盐溶液喷施于载体的方法,或通过其它适合的方法。周期表中第一,第七,第八过渡族的适合的金属盐为适合金属的硝酸盐,亚硝酰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羧酸盐,乙酰丙酮化物,氯化络合物,亚硝酸络合物或胺基络合物,优选硝酸盐和亚硝酰硝酸盐。
对于除了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外,还可含有其它金属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的催化剂,可同时或连续地施加金属盐和/或金属盐溶液。
然后将以金属盐溶液涂覆或饱和的载体进行干燥,优选在100到150℃且,如果需要,在200到600℃煅烧,优选350到450℃。在分别饱和的情况下,在每一步的饱和后,将催化剂如上所述进行干燥且,如果需要,将其煅烧。这里采用饱和的方法施加活性组分的顺序可按需要而定。
然后在含有游离氢的气流中处理将涂覆后的及干燥的又及,如果需要,煅烧后的载体,在约30到约600℃,优选约150到约450℃进行活化。气流优选含有50到100%体积的氢气以及0到50%体积的氮气。
(多种)金属盐溶液施于(多种)载体上的量为,在每种情况下基于催化剂的总重量,活性金属的总含量约为0.01到约30%重量,优选约为0.01到约5%重量,更优选约为0.01到约1%重量,且特别约为0.05到约1%重量。
在催化剂1上的总的金属表面积优选约为0.01到约10平方米/克的催化剂,更优选约为0.05到约5平方米/克的催化剂,且特别约为0.05到约3平方米/克的催化剂。金属表面积是通过J.Lemaitre等人在“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Francis Delanney,Marcel Dekker编辑,纽约1984,第310-324页中所述的化学吸附的方法测定的。
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1中,(多种)活性金属的表面积与催化剂载体的表面积之比优选小于约0.05,且低限约为0.0005。
按照本发明可用于制备催化剂的载体材料是那些大孔的且具有平均孔径至少约为50纳米,优选至少约为100纳米,特别至少约为500纳米,并且其BET表面积不超过约30平方米/克,优选不超过约15平方米/克,更优选不超过约10平方米/克,特别为不超过约5平方米/克,且仍更加优选不超过约3平方米/克。载体的平均孔径优选约为100纳米到约200微米,更优选约为500纳米到约50微米。载体的表面积优选约为0.2到约15平方米/克,更优选约为0.5到约10平方米/克,特别是约为0.5到约5平方米/克,且仍更加优选约为0.5到约3平方米/克。
载体的表面积是通过氮气吸收的BET方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66131。平均孔径及孔的尺寸分布是通过Hg孔隙率测定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 66133。
载体的孔的尺寸分布可优选为近似的双峰分布,在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孔的尺寸分布在双峰分布中的最大值约为600纳米及约20微米。
载体更加优选表面积为1.75平方米/克且孔的尺寸为双峰分布。此优选载体的孔体积优选约为0.53毫升/克。
可采用的大孔载体材料的实施例为大孔活性炭,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及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优选氧化铝或二氧化锆。
关于催化剂1及其制备的更多的细节可在DE-A 196 24 484.6中找到,完全相关的内容以参考的形式结合到本申请中。催化剂2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2含有一种或多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作为(多种)活性组分施于载体上,正如这里所定义的。优选采用钌,钯和/或铑作为(多种)活性组分。
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2可通过将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活性金属,优选钌或钯,及如果需要,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施于合适载体上来进行工业化制备。可采用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使载体饱和的方法施加,如在钌盐溶液或钯盐溶液中,通过将适合的金属盐溶液喷施于载体的方法,或通过其它适合的方法。制备金属盐溶液的适合的金属盐为适合金属的硝酸盐,亚硝酰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羧酸盐,乙酰丙酮化物,氯化络合物,亚硝酸络合物或胺基络合物,优选硝酸盐和亚硝酰硝酸盐。
在含有两种或多种活性金属施于载体的催化剂情况下,可同时或连续地施加金属盐和/或金属盐溶液。
然后将以金属盐溶液涂覆或饱和的载体进行干燥,优选在100到150℃。如果需要,这些载体可在200到600℃下煅烧,优选350到450℃。然后在含有游离氢的气流中处理将涂覆后的载体,在30到600℃,优选100到450℃,且特别在100到300℃进行活化。气流优选含有50到100%体积的氢气以及0到50%体积的氮气。
如果两种或多种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且如果采用连续施加,在每次施加或饱和后可在100到150℃下对载体进行干燥且,如果需要,在200到600℃下煅烧。这里采用饱和或施加金属盐溶液的顺序可按需要而定。
金属盐溶液施于(多种)载体上的量为,基于催化剂的总重量,活性金属的含量为0.01到30%重量,优选为0.01到10%重量,更优选为0.01到5%重量,且特别为0.3到1%重量。
在催化剂上的总的金属表面积优选为0.01到10平方米/克的催化剂,更优选为0.05到5平方米/克的催化剂,且特别为0.05到3平方米/克的催化剂。金属表面积是通过J.Lemaitre等人在“Characterization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Francis Delanney,Marcel Dekker编辑,纽约1984,第310-324页中所述的化学吸附的方法测定的。
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2中,至少一种活性金属的表面积与催化剂载体的表面积之比小于约0.3,优选小于约0.1,特别约为0.05或更小,且低限约为0.0005。
按照本发明可用于制备催化剂2的所用的载体材料具有大孔及中孔。
这里按照本发明可采用的载体具有孔的分布,其中孔体积的约5到约50%,优选约为10到约45%,更优选约为10到约30%,且特别约为15到约25%是由大孔构成,其孔径约为50纳米到约10,000纳米,并且孔体积的约50到约95%,优选约为55到约90%,更优选约为70到约90%,且特别约为75到约85%是由中孔构成,其孔径约为2到约50纳米,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孔体积比例之和为100%。
按照本发明所用载体的总的孔体积约为0.05到1.5立方厘米/克,优选为0.1到1.2立方厘米/克,且特别约为0.3到1.0立方厘米/克。按照本发明所用载体的平均孔径约为5到20纳米,优选约为8到约15纳米,且特别约为9到约12纳米。
载体的表面积优选约为50到约500平方米/克的载体,更优选约为200到约350平方米/克的载体,且特别约为250到约300平方米/克的载体。
载体的表面积是通过氮气吸收的BET方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66131。平均孔径及尺寸分布是通过Hg孔隙率测定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 66133。
虽然原则上可采用制备催化剂时任何已知的载体材料,如那些具有上述孔径分布的材料,优选使用大孔活性炭,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或其混合物,更优选氧化铝或二氧化锆。
关于催化剂2及其制备的更多的细节可在DE-A 196 24 485.4中找到,完全相关的内容以参考的形式结合到本申请中。催化剂3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3可通过将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活性金属,及如果需要,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施于载体上来进行工业化制备。可采用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使载体饱和的方法施加,如在钌盐溶液中,通过将适合的金属盐溶液喷施于载体的方法,或通过其它适合的方法。制备钌盐溶液的适合的钌盐,或适合的第一,第七或第八过渡族金属的盐为适合金属的硝酸盐,亚硝酰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羧酸盐,乙酰丙酮化物,氯化络合物,亚硝酸络合物或胺基络合物,优选硝酸盐和亚硝酰硝酸盐。
在含有两种或多种活性金属施于载体的催化剂情况下,可同时或连续地施加金属盐和/或金属盐溶液。
然后将以钌盐溶液或金属盐溶液涂覆或饱和的载体进行干燥,优选在100到150℃,并且如果需要,在200到600℃下煅烧。
然后在含有游离氢的气流中处理将涂覆后的载体,在30到600℃,优选150到450℃进行活化。气流优选含有50到100%体积的氢气以及0到50%体积的氮气。
除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活性金属以外,如果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施于载体上,且如果采用连续施加,则在每次施加或饱和后可在100到150℃下对载体进行干燥且,如果需要,在200到600℃下煅烧。这里采用饱和或施加金属盐溶液的顺序可按需要而定。
金属盐溶液施于(多种)载体上的量为,基于催化剂的总重量,将0.01到30%重量的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用量优选为0.2到15%重量,特别优选为0.5%重量。
在催化剂3上的总的金属表面积优选为0.01到10平方米/克的催化剂,特别优选为0.05到5平方米/克的催化剂,特别为0.05到3平方米/克的催化剂。
按照本发明可用于制备催化剂3的所用的载体材料优选为那些大孔的材料,且具有平均孔径至少为0.1微米,优选至少为0.5微米,且表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克,优选不超过10平方米/克,特别优选不超过5平方米/克,特别是不超过3平方米/克。载体的平均孔径优选为0.1到200微米,特别为0.5到50微米。载体的表面积优选为0.2到15平方米/克的载体,特别优选为0.5到10平方米/克的载体,特别为0.5到5平方米/克的载体,尤其为0.5到3平方米/克的载体。
载体的表面积是通过氮气吸收的BET方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66131。平均孔径及尺寸分布是通过Hg孔隙率测定法测定的,特别是按照DIN 66133。载体的孔径分布可优选为近似的双峰分布,在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孔径分布在双峰分布中的最大值约为0.6微米及约20微米。
载体特别优选具有表面积约为1.75平方米/克且孔尺寸具有双峰分布。优选载体的孔体积优选约为0.53毫升/克。
可采用的大孔载体材料的实例为大孔活性炭,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或其混合物,优选氧化铝或二氧化锆。
关于催化剂3及其制备的更多的细节可在DE-A 196 04 791.9中找到,完全相关的内容以参考的形式结合到本申请中。
新方法既可连续进行也可分批进行,优选连续进行。
在方法的连续实施中,氢化所需的(多种)苯基二羧酸酯或其中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量优选约为0.05到约3千克每升催化剂每小时,更优选约为0.1到约1千克每升催化剂每小时。
可采用的氢化气体为任何所需的含有游离氢且不含有害量的催化剂毒物,如一氧化碳的气体。例如可采用例如转化炉的废气。氢化气体优选采用纯的氢气。
新型氢化可在溶剂或稀释剂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因此不必进行溶液中的氢化。
然而,优选采用溶剂或稀释剂。所用的溶剂或稀释剂可为任何适合的溶剂或稀释剂。它们的选择并不严格,只要所用的溶剂或稀释剂可与需氢化的(多种)苯基二羧酸酯形成均相的溶液。例如,溶剂或稀释剂也可含有水。
适合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实例包括以下直链或环状的醚,例如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又及脂肪族的醇,其中烷基优选1到10个碳原子,特别为3到6个碳原子。
优选采用的醇的实例为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及正己醇。
也可采用其混合物或其它溶剂或稀释剂的混合物。
溶剂或稀释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且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然而,优选的用量可得到用于氢化的(多种)苯基二羧酸酯的10到70%重量的溶液。
为达到新方法的目的,对于在氢化过程中形成的产品例如相应的环己烷衍生物特别优选采用作为溶剂,如果需要可与其它溶剂或稀释剂一起。在任何情况下,方法中所形成的产品中的一些可与待氢化的苯基二羧酸衍生物混合。基于氢化所需的化合物的重量,优选混合1到30倍,特别优选5到20倍,特别为5到10倍数量的反应产物作为溶剂或稀释剂。
本发明也提供了这里所述的新型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衍生物在作为塑料中增塑剂方面的应用。
与至今主要采用的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相比,按照本发明所用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具有较低的密度及粘度,并且虽然诸如制得塑料的肖氏硬度A及力学性能与采用邻苯二甲酸酯时所得的相同,但在塑料的低温韧性方面相比于使用相应的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增塑剂得到了改善。此外,按照本发明所用的环己烷多羧酸衍生物在干燥的混合物中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并且因此可提高生产速度,且与相应的邻苯二甲酸酯相比,由于其具有明显较低的粘度,在增塑溶胶加工中也具有优势。
新的毒理学发现也表明,特别当与至今常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及邻苯二甲酸衍生物相比,新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衍生物就其物理及材料的性质来说不仅适用于作为增塑剂,而且从毒理学的观点来说也是有利的。
以邻苯二甲酸酯所发现的、开始所提及的啮齿动物肝脏肿瘤的形成,大概是通过过氧物酶体-增生物-活性的受体-α(PPARα)介导的。基于这种机理的过氧物酶体增生可通过不同的指标检测,例如采用绝对或相对肝脏重量的显著的增加,或采用某种酶的活度的增高,例如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
总而言之,不象各种传统的增塑剂,特别是经常用于此目的的邻苯二甲酸酯及邻苯二甲酸衍生物,新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衍生物不会带来任何生物的过氧化物酶体的显著的增生,因此就其物理及材料的性质来说,可适用于作为增塑剂,并且从毒理学的观点来说,也被认为比这些传统的增塑剂更为有利。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果实验是以每日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毫克这种化合物,通过胃管经过至少14天的周期在啮齿动物上进行,与相应的未处理的对照动物相比,绝对肝重量或相对肝重量,即基于总体重的肝重量,未显出明显的增加,并且在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酶活度方面没有相应的毒理学的升高,那么这种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毒理学的特别的优势。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果通过Dunnett实验测试的实验动物绝对或相对肝脏重量的统计的升高为超过未处理对照动物的10%以上,那么就特别表现出在绝对或相对肝脏重量方面的统计的显著的升高(Dunnett,C.W.(1955),一种用于将几种处理物与对照物比较的多重比较程序,J.Am.Stat.Assoc.50,1096-1121;Dunnett,C.W.(1964),与对照物进行多重比较的新的表格,Biometrics,20,482-491)。
如果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超过在未处理对照动物肝脏组织匀浆中测定的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的两倍,即可出现在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的一种毒理学的相应升高,该活性是在实验动物肝脏组织匀浆中测定的,该实验动物是以每日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毫克测试物质通过胃管经过至少14天的周期得到的。
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毫尿苷/毫克蛋白质]通常是通过Lazarow(1981),Enzymology 72,315-319方法测定的,并且在肝脏组织匀浆中蛋白质的数量是通过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的蛋白质测试方法测定的,例如Lowry法。
此外,就在这里所揭示的在本发明意义具有毒理学优势的新型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而论,其与传统的增塑剂相比,特别是与常用于这一目的的邻苯二甲酸酯及邻苯二甲酸衍生物相比,在生殖-毒理学参数方面也有望实现相应的提高。
因此,本发明特别提供了这里所揭示的新型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用途,是作为制备具有毒理学优势的塑料的增塑剂,其中当每日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毫克适当的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通过胃管经过至少14天的周期在啮齿动物上进行实验时,与未处理的对照动物相比,处理后肝脏的重量没有明显的升高,并且在肝脏组织匀浆中测试的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没有加倍。
现将在下面采用一些实施例对新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然后将以硝酸钌(III)溶液饱和的载体在120℃下干燥并在200℃于氢气流中活化(还原)。所得催化剂含有0.05%重量的钌,基于催化剂的重量。实施例2对苯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氢化将40克如制备实施例中的载体化钌催化剂通过催化剂铲斗入口加入到1.2升压力反应器中,并与610克(1.56摩尔)对苯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混合。氢化在纯的氢气中于200巴恒压140℃条件下进行。继续氢化直到不再吸收氢气(3.5小时),且反应器中的压力降低。对苯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转化率为99.8%。相应氢化产物环己烷-1,4-二羧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产率为97%,基于所用的对苯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总量。表1制备新型环己烷-1,3-二羧酸酯的原料
表2制备新型环己烷-1,4-二羧酸酯的原料
权利要求
1.通过间苯二酸二异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丁基酯,化学文摘登记号(以下为CAS No.)1528-64-9;通过间苯二酸二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戊基酯,CASNo.4654-16-4;通过间苯二酸双(1-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1-8;通过间苯二酸二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庚基酯,CASNo.4654-17-5;通过间苯二酸二异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辛基酯,CAS No.71850-11-8;通过间苯二酸二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壬基酯,CASNo.4654-19-7;通过间苯二酸二异癸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二异癸基酯,CAS No.52284-35-2;通过间苯二酸双十一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十一烷基酯,CAS No.18699-46-2;通过间苯二酸双十二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十二烷基酯,CAS No.18699-47-3;通过间苯二酸双(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甲基丙基)酯,CAS No.75150-99-1;通过间苯二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CAS No.117769-95-6;通过间苯二酸双(2-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3-0;通过间苯二酸双(3-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甲基丁基)酯,CAS No.1528-63-8;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2-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2-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29-3;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8-2;通过间苯二酸双(1,2,2-三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2,2-三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27-1;通过间苯二酸双(2-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5-9;通过间苯二酸双(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4-甲基戊基)酯,CAS No.159375-22-1;通过间苯二酸双(1,3-二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3-二甲基丁基)酯,CAS No.166391-26-0;通过间苯二酸双(1,1-二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1-二乙基丙基)酯,CAS No.123095-15-8;通过间苯二酸双(1-乙基-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1-乙基-1-甲基丙基)酯,CAS No.145530-74-1;通过间苯二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8-6;通过间苯二酸双(2,2-二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2-二甲基己基)酯,CAS No.17673-11-9;通过间苯二酸双[3-甲基-1-(2-甲基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甲基-1-(2-甲基丙基)丁基]酯,CAS No.127474-92-4;通过间苯二酸双(3,3,5-三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3,3,5-三甲基己基)酯,CAS No.208527-97-3;通过间苯二酸双(2-乙基-1,1-二甲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3-二羧酸双(2-乙基-1,1-二甲基己基)酯,CAS No.123892-24-0;通过间苯二酸1-庚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庚基-3-己基酯,CAS No.166391-30-6;通过间苯二酸1-[2-乙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2-乙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1-9;通过间苯二酸1-庚基-3-[1,2,2-三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庚基-3-[1,2,2-三甲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3-1;通过间苯二酸1-二甲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二甲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2-0;通过间苯二酸1-[1-乙基丁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1-乙基丁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4-2;通过间苯二酸1-[1-乙基-2-甲基丙基]-3-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1-乙基-2-甲基丙基]-3-庚基酯,CAS No.166391-45-3;通过间苯二酸1-癸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癸基-3-己基酯,CAS No.154064-19-4;通过间苯二酸1-己基-3-[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己基-3-[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46-4;通过间苯二酸1-十二烷基-3-己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十二烷基-3-己基酯,CAS No.154147-75-8;通过间苯二酸1-壬基-3-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壬基-3-辛基酯,CAS No.154147-74-7;通过对苯二酸二异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1-二羧酸二异丁基酯,化学文摘登记号(以下为CAS No.)18699-48-4;通过对苯二酸二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戊基酯,CASNo.1818-95-7;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2-9;通过对苯二酸二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庚基酯,CASNo.4654-25-5;通过对苯二酸二异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辛基酯,CAS No.27937-24-2;通过对苯二酸二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壬基酯,CASNo.4654-27-7;通过对苯二酸二异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壬基酯,CAS No.59802-05-0;通过对苯二酸二异癸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二异癸基酯,CAS No.52174-72-8;通过对苯二酸双十一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十一烷基酯,CAS No.111204-04-7;通过对苯二酸双十二烷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十二烷基酯,CAS No.18749-84-3;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丙基)酯,CAS No.64445-74-5;通过对苯二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1-二甲基丙基)酯,CAS No.117769-96-7;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丁基)酯,CAS No.75151-04-1;通过对苯二酸双(3-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3-甲基丁基)酯,CAS No.18699-49-5;通过对苯二酸双(1-乙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乙基丁基)酯,CAS No.166391-32-8;通过对苯二酸双(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4-甲基戊基)酯,CAS No.159375-21-0;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1-(1-甲基乙基)丙基]酯,CAS No.166391-33-9;通过2-甲基对苯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氢化得到的2-甲基环己烷-1,4-二羧酸双(2-乙基己基)酯,CAS No.51248-91-0;通过对苯二酸双(1-甲基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甲基庚基)酯,CAS No.87321-19-5;通过对苯二酸双(2-乙基-4-甲基戊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乙基-4-甲基戊基)酯,CAS No.59726-62-4;通过对苯二酸双(2-甲基庚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2-甲基庚基)酯,CAS No.83789-07-5;通过对苯二酸双(1,1,3,3-四甲基丁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1,1,3,3-四甲基丁基)酯,CAS No.90062-57-0;通过对苯二酸双(7-甲基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7-甲基辛基)酯,CAS No.129951-42-4;通过对苯二酸双(8-甲基壬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1,4-二羧酸双(8-甲基壬基)酯,CAS No.129951-40-2;通过对苯二酸1-[8-甲基壬基]-4-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8-甲基壬基]-4-辛基酯,CAS No.129951-39-9;通过对苯二酸1-癸基-4-辛基酯氢化得到的环己烷二羧酸1-癸基-4-辛基酯,CAS No.129951-41-3。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酯的方法,是通过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氢化来制备,该方法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一种或多种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该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包括采用具有大孔的载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具有平均孔径至少为50纳米,且BET表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克,活性金属的量为0.01到30%重量,基于催化剂的总重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包括,基于催化剂总重量的0.01到30%重量的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孔体积的10到50%是由孔径为50到10,000纳米的大孔构成,且载体孔体积的50到90%是由孔径为2到50纳米的中孔构成,其中孔体积比例之和为1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包括,基于催化剂总重量的0.01到30%重量的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载体具有平均孔径至少为0.1微米,且BET表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克。
6.如权利要求2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载体包括活性炭,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或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2到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氢化是在溶剂或稀释剂存在下进行。
8.如权利要求2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氢化是连续进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酯或其中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用途,是作为塑料中的增塑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酯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的用途,是作为制备具有毒理学优势的塑料的增塑剂,其中当每日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毫克适当的环己烷-1,3-或-1,4-二羧酸酯或由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通过胃管经过至少14天的周期在啮齿动物上进行实验时,与未处理的对照动物相比,处理后肝脏的重量没有明显的升高,并且在肝脏组织匀浆中测试的氰化物-非敏感棕榈酰-CoA氧化酶的比活度没有加倍。
全文摘要
描述了选择的环己烷-1,3-及-1,4-二羧酸酯,用作塑料中的增塑剂的用途和其制备,它们是通过相应的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的氢化来制备,该方法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一种或多种这些间苯二酸酯或对苯二酸酯与含氢的气体相接触,该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金属,以其单独的形式或与至少一种周期表中第一或第七过渡族的金属一起,作为活性金属施于载体上,其中包括采用具有大孔的载体。
文档编号C07C69/75GK1356973SQ00809140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M·布伦纳, L·希尔, B·布雷特夏德尔 申请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