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52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乙烯酮吸收装置的改进。
目前我国所有生产双乙烯酮的厂家在双乙烯酮的聚合方面均采用了筛板或填料的塔式吸收装置,这两种吸收装置均使用多个塔式吸收器,在每个塔式吸收器内设置有筛板或填料,塔的顶部有乙烯酮气体出口,上侧部为喷淋液进口,下部为乙烯酮气体进口,底部为双乙烯酮液体出口,乙烯酮气体从塔的下部进入塔内,通过筛板或填料,与上侧部进入的喷淋液产生聚合反应后,双乙烯酮液液体从塔的底部流出,还有部分乙烯酮气体从塔的顶部溢出,进入到下一个塔式吸收器内进行吸收。这两种吸收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筛板塔或填料塔制作要求较高,设备费用比较高;2、辅助工程的投资比主体工程的投资高几倍,因为一般采用的塔高均在6米以上,加上循环系统,要求有一座十几米高的框架结构建筑物来支撑;3、操作弹性较小,稍不留心就会引起塔泛干等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4、作为系统的心脏部位真空泵出口压力为正压,使泵负荷变大,泵后液增加;5、双乙烯酮的吸收效果不理想,双乙烯酮含量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乙烯酮气体的吸收效果,提高双乙烯酮含量,减少生产、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包括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循环泵的出口连接一喷射器,在喷射器上有一气体进入口,与上一级循环槽上的气体出口相连通,喷射器的进口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循环泵的进口与循环槽相连接,循环槽上有一气体出口,循环槽上还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通向聚合槽,循环槽与喷射器直接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明显减少了设备及辅助工程的投资,缩短了设备的生产周期和辅助工程的施工时间;2、由于采用了喷射吸收装置,气体混合更均匀更充分,提高了粗品双乙烯酮的含量和乙烯酮气体的吸收率,降低了醋酐的含量,减少了尾气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3、操作弹性大,避免了塔泛、干塔雾沫夹带等现象,提高了安全程度;4、本实用新型在长期使用后便于清洗、置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循环泵5的出口连接一喷射器2,在喷射器2上有一气体进入口1,与上一级循环槽上的气体出口相连通,上一级末吸收的的双乙烯酮气体从此气体进入口1进入喷射器2,喷射器2的进口3与循环泵5的出口4相连接,循环泵5与循环槽7上的液体出口6相连接,循环槽7上有一气体出口10,此气体出口10将末吸收的双乙烯酮气体再输入到下一级的喷射吸收装置中,循环槽7上还设置有一溢流口9,溢流口9可使已吸收的液体溢流到聚合槽8中进行聚合,循环槽7与喷射器2直接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启动循环泵5和喷射吸收器2,从上一级末吸收的双乙烯酮气体进入喷射器2,与从循环泵5的出口4中出来的液体充分混合吸收后,再进入到循环槽7中,由于双乙烯酮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后,体积增大,双乙烯酮液体便从循环槽7上的溢流口9中溢出至聚合槽8中进行聚合,循环槽7中的液体再从循环槽7的出口6流入到循环泵5中,完成一次循环,如此进行多次循环,双乙烯酮气体便会被充分吸收,经实验证明,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明显提高双乙烯酮的吸收效果,提高双乙烯酮含量,并减少生产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包括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循环泵(5)的出口(4)与喷射器(2)上的液体进入口(3)相连接,在喷射器(2)上有一气体进入口(1),与上一级循环槽上的气体出口相连通,喷射器(2)的进口与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接,循环泵(5)进口与循环槽(7)上的液体出口(6)相连接,循环槽(7)上有一气体出口(10),循环槽(7)上还设置有一溢流口(9),溢流口(9)通向一聚合槽(8),循环槽(7)与喷射器(2)直接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乙烯酮喷射吸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是在一循环泵的出口连接一喷射器,在喷射器上有一气体进入口,与上一级循环槽上的气体出口相连通,喷射器的进口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循环泵的进口与循环槽相连接,循环槽上有一气体出口,循环槽上还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通向聚合槽,循环槽与喷射器直接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明显提高双乙烯酮含量,减少生产、制造成本等优点。
文档编号C07C49/00GK2371187SQ9822670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5日
发明者刘纪才, 刘惠兴 申请人:张家港希望化学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