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的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05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烯烃聚合的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配体化合物、由该配体化合物合成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及包含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聚烯烃工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类型的聚烯烃催化剂,主要有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自从齐格勒-纳塔催化体系发明以来,已出现了大量的改进催化剂,但由于其催化活性偏低,催化剂的共聚性能不够理想,因此近些年来已被近期发现的茂金属催化剂所代替。典型的茂金属催化剂是由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戊二烯基环状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组成的,当其与作为助催化剂的铝氧烷一起使用时,具有很高的活性。但这类催化剂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一般所得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仅为2~3,这就大大地制约了它的加工性能,不能满足一些工业产品的要求。
从九十年代起,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关注。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可以分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前过渡金属催化剂两大类。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主要有Ni、Pd二亚胺催化体系(WO9623010)、Fe二亚胺吡啶催化剂体系(WO9827124、WO9830612)等;前期过渡金属催化剂主要有8-羟基喹啉Ti体系(CN1188481A)、水杨醛缩亚胺基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CN119905A)、氮杂环钛催化剂体系(EP 0816387A1)、螯合二胺基Ti催化剂体系(J.Mol.Catal.AChemical,128,201-214,1998)等等。
从上面列出的催化剂体系可以看到,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配体上。通过不同结构和空间位阻的配体和金属化合物配位反应,形成金属配合物,以此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前体,在助催化剂作用下,形成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这一类催化剂无疑也是优良的α-烯烃聚合催化剂,其性能与茂金属催化剂的性能非常接近,即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并可均匀地引入共聚单体,但同样也存在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的问题,例如CN1199052A所公开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Mn)仅为2左右、CN1188481A所公开的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2.5-3.7左右,这样窄的分子量分布必然会影响聚合物的加工性能,从而大大地制约了聚合物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现了一种含有双水杨醛缩亚胺化合物,其与钛、锆等过渡金属形成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反应的活性组分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所制备的烯烃聚合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特别是在用于乙烯聚合时,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达到73.4,而且具有宽峰或双峰特性,大大地改善了聚合物的加工性能,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新配体的结构通式I表示如下 通式I其中R1-R8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原子、C1-C20的脂肪烃基、C3-C20的环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锗或锡原子等杂原子取代。
R1-R8基团的实例有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二苯甲基、三环癸烷基、2-苯基-异丙基、吡啶基、吡咯基、氮杂环基、氧杂环基、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硅烷基、三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苯氧基、苯硫基等,其中优选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三环癸烷基、2-苯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丙氧基。
R9-R10相同或不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30的芳香烃基,其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二苯甲基,其中优选正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
R1-R10中两个或更多个基团可以相互键接成环。
Y是一个桥接基团,为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原子等杂原子取代。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苯甲基、亚苯乙基、亚苯丙基、亚二苯甲基、亚2-甲基苯甲基、亚3-甲基苯甲基、亚4-甲基苯甲基、乙撑基、丙撑基、丁撑基、1,2-苯二基、1,3-苯二基、1,4-苯二基、取代苯二基、氧原子、硫原子、亚2-硝基苯甲基、亚3-硝基苯甲基、亚4-硝基苯甲基、亚2-氨基苯甲基、亚3-氨基苯甲基、亚4-氨基苯甲基。其中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乙撑基、亚异丙基、亚异丁基、亚苯基、取代亚苯基。
具体的配体化合物可包括以下结构的实例 本发明上述的配体化合物可通过将通式(I-a)的化合物和通式为R9NH2(或/和R10NH2)的伯胺进行反应,脱去一分子水而制得,其中R9-R10如通式(I)所定义, 通式I-a通式I-a中R1-R8、和Y同通式(I)所定义。
具体可采用以下制备步骤在反应瓶中,加入溶剂、通式I-a化合物以及伯胺,搅拌反应,收集沉淀或除去溶剂,即可得到配体粗产物。反应温度为0℃到所用溶剂的沸点,反应原料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为1小时到几天不等,必要时使用分水器脱水。通式(I-a)化合物和伯胺的摩尔比为1.0-1.2。反应所用溶剂可以是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或者两者的混合溶剂。所述的极性溶剂可以是醇、醚或酯等;非极性溶剂可以是烃类化合物、苯等。当使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时,优选醇类化合物和苯的混合溶剂,特别优选无水醇类化合物和苯的混合溶剂,前述的醇类化合物优选为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醇、异丙醇、95%乙醇。
反应中也可以加入少量的有机酸,优选为甲酸、乙酸等,其加入量以摩尔比计为有机酸∶伯胺=1∶10-1∶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以下结构通式II表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通式II其中M为元素周期表中3-11族的过渡金属,优选为钪、钛、锆、铪、钒、铌、钽、铁、钴、镍、钯、铂;特别优选为钛、锆、铪、钒过渡金属。
n为>1的整数;m是满足M价态的整数。
X选自氢、卤素、烃基、取代烃基、烃氧基、芳烃氧基、酸根、胺基中的一种,优选为氢原子、卤素、烷基、烯丙基、环戊二烯基、烷氧基、芳烃氧基中的一种。最优选为氯、溴、碘、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异丁氧基、丁氧基、苯氧基、邻甲苯氧基、间苯氧基、对苯氧基、萘氧基。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X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R1-R8、R9和R10、Y基团同通式(I)中所定义。
R1-R8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原子、C1-C20的脂肪烃基、C3-C20的环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锗或锡原子等杂原子取代。R1-R8基团的实例有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二苯甲基、三环癸烷基、2-苯基-异丙基、吡啶基、吡咯基、氮杂环基、氧杂环基、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硅烷基、三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苯氧基、苯硫基等,其中优选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三环癸烷基、2-苯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丙氧基。
R9-R10相同或不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30的芳香烃基,其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二苯甲基,其中优选正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苯甲基。
R1-R10中两个或更多个基团可以相互键接成环。
Y是一个桥接基团,为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原子等杂原子取代。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苯甲基、亚苯乙基、亚苯丙基、亚二苯甲基、亚2-甲基苯甲基、亚3-甲基苯甲基、亚4-甲基苯甲基、乙撑基、丙撑基、丁撑基、1,2-苯二基、1,3-苯二基、1,4-苯二基、取代苯二基、氧原子、硫原子、亚2-硝基苯甲基、亚3-硝基苯甲基、亚4-硝基苯甲基、亚2-氨基苯甲基、亚3-氨基苯甲基、亚4-氨基苯甲基。其中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乙撑基、亚异丙基、亚异丁基、亚苯基、取代亚苯基。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实例 本发明所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式II)可以采用以下的合成方法将通式I的配体在四氢呋喃溶剂中溶解后,降温至-78℃-0℃,优选小于-20℃。加入适量的丁基锂,反应1小时后,缓慢升温,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以上;然后再在-78℃-0℃,优选小于-20℃下,将反应液缓慢滴加到过渡金属的卤化物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1小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4小时以上,接着回流4小时以上;除去溶剂,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蒸干后,得到粗产物,可以通过洗涤或重结晶,得到最终产物。
上述的四氢呋喃溶剂也可选用无水乙醚、二氯甲烷、氯仿、苯、甲苯、己烷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其包含上述通式II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和助催化剂组分的反应产物。
其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为至少选自如下的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1.一种如下结构通式的有机铝氧烷 或 其中R表示烃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最优选为甲基或乙基。a表示4-30的整数,优选为10-30的整数。
所述有机铝氧烷与通式II过渡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的摩尔比范围为0.01∶1-100000∶1,优选范围为1∶1-50000∶1;2.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12、13族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实例有氢化钠、氢化钾、烷基镁、卤代烷基镁、烷基锌、烷基铝、卤代烷基铝等,它们与通式II中金属摩尔比范围为0.01∶1-100000∶1,优选范围为1∶1-50000∶1;3.弱配位大位阻阴离子的酸式盐,如四(五氟苯基)硼酸锂、四(五氟苯基)铝酸锂等,它与通式II中金属摩尔比范围为0.01∶1-1000∶1,优选范围为1∶1-10∶1。
在聚合时,助催化剂与通式II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一同加入或分别加入聚合反应器中混合使用。
其中聚合所使用的溶剂选自烷基或芳香烃或卤代烃。优选为己烷、戊烷、庚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优选为己烷、甲苯、庚烷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通式II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聚合时的浓度为1×10-8摩尔/升-1×10-3摩尔/升,优选浓度范围为1×10-8摩尔/升-1×10-5摩尔/升。
聚合温度为-100℃-150℃,优选为-78℃-100℃。
聚合压力为0.1-10.0MPa,优选0.1-2.0MPa。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聚合方法上,包括气相聚合和液相聚合,有淤浆聚合、溶液聚合、本体聚合。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可用于烯烃的聚合或共聚合反应,特别适用于乙烯均聚合或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合反应,其中α-烯烃采用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4-甲基戊烯-1中的一种。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在用于乙烯的聚合或共聚合反应时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与现有的茂金属催化剂、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相比,可以采用使用烷基铝作为助催化剂组分,不用或减少了铝氧烷MAO的用量,降低了催化剂的成本,并且所制备的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其Mw/Mn可达到73.4,大大地改善了聚合物的加工性能,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2)5,5’-二甲基-3,3’-亚丙基-双水杨醛的合成氮气保护下,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上述合成的4,4’-二甲基-2,2’-亚丙基-双苯酚7.68g(30mmol),用60ml回流过的苯溶解,搅拌,室温下,加入2.88ml(24mmol)的无水SnCl4,溶液变为黄色,缓慢滴加溶解在80ml苯中的22.9ml(96mmol)的三丁胺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58℃,加入17.28g(576mmol)的多聚甲醛,回流反应10小时。降温后,将反应液倒入1000ml蒸馏水中,搅拌,用2N的盐酸调节PH值为2,然后,加入600ml乙醚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饱和NaCl洗涤有机相,然后用无水Na2SO4干燥。将Na2SO4滤掉,滤液常压蒸出溶剂后,再减压蒸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重结晶,将沉淀收集,干燥,得1.08g(3.46mmol,收率为11.5%)浅黄色粉末的5,5’-二甲基-3,3’-亚丙基-双水杨醛产品。
结构式如下 1H NMR(CDCl3)0.84-2.24(m,12H),7.11-7.24(m,4H),9.73(s,2H),11.13(s,2H)。
EI-质谱312 M+元素分析实测值C73.06%,H6.67%理论值C73.08%,H6.41%(3)合成配体L1氮气气氛下,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上述合成的0.43g(1.38mmol)的5,5’-二甲基-3,3’-亚丙基-双水杨醛,用40ml甲醇溶解,然后加入0.3ml(3.31mmol)的苯胺和0.2ml的甲酸,室温搅拌反应24小时。过滤出沉淀,并真空干燥,得到0.48g(1.04mmol,收率为75.4%)的配体L1黄色粉末。
其结构式如下 配体L11H NMR(CDCl3)0.91-2.24(m,12H),6.99-7.33(m,14H),8.49(s,2H),13.42(s,2H)。
EI-质谱462 M+元素分析实测值C79.88%,H6.61%, N5.94%理论值C80.52%,H6.49%, N6.06%实施例2合成配体L2氮气气氛下,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0.51g(1.63mmol)按实施例1方法合成的5,5’-二甲基-3,3’-亚丙基-双水杨醛,用40ml甲醇溶解,然后加入0.45ml(3.91mmol)的环己胺和0.2ml的甲酸,室温搅拌反应24小时。过滤出沉淀,并真空干燥,得到0.48g(1.04mmol,收率为75.4%)的配体L2黄色粉末。
其结构式如下 配体L2EI-质谱474 M+
实施例3合成金属配合物(L1)3Zr2Cl4氮气气氛下,在三口瓶中加入0.70g(1.52mmol)按实施例1方法合成的配体L1,加入30ml四氢呋喃溶解,然后降温至-70℃以下,缓慢滴加1.33ml(2.13mmol)是正丁基锂溶液,此温度下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室温,反应4小时;将此液转移到恒压滴液管中,在-70℃以下,缓慢滴加到溶解有0.24g(1.00mmol)ZrCl4的30ml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完后,逐渐升至室温,接着反应约18小时,然后,再回流反应5小时;减压蒸馏,蒸干后,用4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掉不溶物,滤液再减压蒸干,用无水乙醚洗涤后,抽干,得到0.70g(0.41mmol,收率80.9%)金属配合物(L1)3Zr2Cl4的红褐色粉末。
其结构式如下 金属配合物(L1)3Zr2Cl4实施例4合成金属配合物[(L1)ZrCl2]n氮气气氛下,在三口瓶中加入0.66g(1.43mmol)按实施例1方法合成的配体L1,加入30ml四氢呋喃溶解,然后降温至-70℃以下,缓慢滴加1.87ml(3mmol)是正丁基锂溶液,此温度下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室温,反应4小时;将此液转移到恒压滴液管中,在-70℃以下,缓慢滴加到溶解有0.34g(1.43mmol)ZrCl4的30ml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完后,逐渐升至室温,接着反应1天,然后,再回流反应5小时;减压蒸馏,蒸干后,用4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掉不溶物,滤液再减压蒸干,用无水乙醚洗涤后,抽干,得到0.63g(1.00mmol,收率69.9%)金属配合物[(L1)ZrCl2]n的红褐色粉末。
其结构式如下 金属配合物[(L1)ZrCl2]n实施例5合成金属配合物(L2)3Zr2Cl4氮气气氛下,在三口瓶中加入0.55g(1.16mmol)按实施例2方法合成的配体L2,加入30ml四氢呋喃溶解,然后降温至-70℃以下,缓慢滴加1.05ml(1.62mmol)正丁基锂溶液,此温度下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室温,反应4小时;将此液转移到恒压滴液管中,在-70℃以下,缓慢滴加到溶解有0.18g(0.77mmol)ZrCl4的30ml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完后,逐渐升至室温,接着反应1天,然后,再回流反应5小时;减压蒸馏,蒸干后,用4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掉不溶物,滤液再减压蒸干,用无水乙醚洗涤后,抽干,得到0.53g(0.61mmol,收率52.6%)金属配合物(L2)3Zr2Cl4的红褐色粉末。
其结构式如下 金属配合物(L2)3Zr2Cl4聚合结果实施例6用乙烯吹排置换后,在2L高压聚合釜中加入500ml己烷,充入0.3MPa的乙烯,搅拌饱和10分钟,放掉乙烯气体,再加入500ml己烷,同时加入12.5mmol(以铝原子计)的甲基铝氧烷(MAO)和0.002mmol(以锆原子计)的按实施例3方法合成的配合物(L1)3Zr2Cl4,充入乙烯至反应压力0.3MPa,25℃下维持0.3MPa乙烯反应10分钟,聚合反应结束后,放压,放料,收集聚合物的粉料,干燥,得到7.0g聚合物。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7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不同之处只是使用4mmol(以铝原子计)三乙基铝(TEA)代替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8用乙烯吹排置换后,在2L高压聚合釜中加入1000ml己烷,同时加入10.2mmol(以铝原子计)的甲基铝氧烷(MAO)和0.01mmol(以锆原子计)按实施例4方法合成的配合物[(L1)ZrCl2]n,充入乙烯至0.4MPa,在6分钟内升温至70℃,充压并维持至1.0MPa乙烯,反应30分钟,聚合反应结束后,放压,放料,收集聚合物的粉料,干燥,得到4.5g聚合物。结果列于表1中。所得的聚合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其数据为Mn6173,Mw/Mn73.4,并且分子量分布曲线呈宽分布形状。
实施例9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不同之处是使用0.002mmol按实施例5方法合成的配合物(L2)3Zr2Cl4替换配合物(L1)3Zr2Cl4。结果列于表1。
表1.聚合结果

权利要求
1.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配体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I) 其中R1-R8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原子、C1-C20的脂肪烃基、C3-C20的环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锗或锡原子等杂原子取代;R9-R10相同或不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30的芳香烃基;R1-R10中两个或更多个基团可相互结合成环;Y是一个桥接基团,为C1-C20的脂肪烃基或C6-C20的芳香烃基、其所述烃基上的任一氢或碳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氧、氮、硼、硫、磷、硅原子等杂原子取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R8选自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苯基、三环癸烷基、2-苯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或叔丙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9-R10选自正己基、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烷基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或三苯甲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选自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乙撑基、亚异丙基、亚异丁基、亚苯基、取代亚苯基。
5.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下述通式(II) 其中M是元素周期表中3-11族的过渡金属,n是>1的整数,m是满足M价态的整数,R1-R8、R9-R10、Y如通式(I)中的定义,X选自氢、卤素、烃基、取代烃基、烃氧基、芳烃氧基、酸根、胺基中的一种,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X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I)中金属化合物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3~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I)中金属化合物M为钪、钛、锆、铪、钒、铌、钽、铁、钴、镍、钯或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I)中X为氯、溴、碘、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异丁氧基、丁氧基、苯氧基、邻甲苯氧基、间苯氧基、对苯氧基或萘氧基。
9.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其包含a)通式(II)表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和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i)有机金属化合物ii)有机铝氧化合物iii)能与通式(II)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10.一种烯烃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或共聚合。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催化烯烃聚合的新型桥联配体通式(I)及其金属配合物,以此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前体,与助催化剂一起作用,用于催化烯烃聚合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且得到的树脂具有宽或双峰型分子量分布的特性。
文档编号C08F4/76GK1480470SQ0212954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日
发明者刘东兵, 孙涛, 张喆, 何雪霞, 张士茜, 周俊领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