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核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6840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核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荧光发射领域,具体是一种单核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荧光材料种类繁多,含氮杂环和芳香环等共轭有机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较多,合成费用不菲,荧光性质不能调节,强度和波长不可控制。但是,对于这些荧光材料的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因素以及调控因素研究的很少。现有研究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质主要集中在增加配合物的共轭体系来改变配合物的电荷转移,从而改变荧光性质,主要缺陷是荧光性质不可调节。研究的重点只是单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时选择的金属离子多以稀土元素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相同结构的配合物,利用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同来调节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质。拓展调节配合物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因素,通过简单的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荧光性质。本发明利用含羧酸基和磺酸基配体,与2种廉价的过渡金属盐形成结构相同的配合物,通过金属离子的变化,达到调控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的目的,实现荧光发射性质的可控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单核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称取0.85~1.15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0.85~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和0.85~1.15 mmol的Zn(NO3)2·6H2O溶解于20~26 mL水中,搅拌1~2 h,过滤,放置6~10天后至有块状无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 mmol的1,10-邻菲罗啉和1mmol的Zn(NO3)2·6H2O溶解于20 mL水中,搅拌1~2 h,过滤,放置6~10天后至有块状无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一种单核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称取0.85~1.15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0.85~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溶解于20~26 mL水中得溶液1;称取0.85~1.15 mmol的Co(NO3)2·6H2O溶解于8~12 mL水中得溶液2;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然后加热回流3~5 h,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放置3~5天后至有块状桔黄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 mmol的1,10-邻菲罗啉溶解于20 mL水中得溶液1;称取1mmol的Co(NO3)2·6H2O溶解于10 mL水中得溶液2;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然后加热回流3~5 h,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放置3~5天后至有块状桔黄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其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中心金属离子加以调控;

(2)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效果改变明显;

(3)该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合成步骤少,合成成本便宜,所用原料廉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去掉了氢原子)图;

图2为室温下,配合物1、2与配体的固态荧光发射谱图;

图2中,complex1、配合物1,complex 2、配合物2,5-SIPH2Na、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1:

称取1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 mmol的1,10-邻菲罗啉和1mmol的Zn(NO3)2·6H2O溶解于20 mL水中,搅拌1 h,过滤,放置8天后至有块状无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得配合物1,产率为59%。元素分析C40H34N4O18S2Zn,理论值(%):C, 48.57; N, 5.67; H, 3.44;实际值(%):C, 48.83; N, 5.90; H, 3.77。

实施例2:

称取1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 mmol的1,10-邻菲罗啉溶解于20 mL水中得溶液1;称取1mmol的Co(NO3)2·6H2O溶解于10 mL水中得溶液2;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然后加热回流3 h,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放置3天后至有块状桔黄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得配合物2,产率为52%。元素分析C40H34CoN4O18S2,理论值(%):C, 48.89; N, 5.70; H, 3.46;实际值(%):C, 49.22; N, 5.83; H, 4.85。

根据说明书附图可知,激发波长为315 nm时,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60 nm和439 nm。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荧光发射峰在360 nm。与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相比,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均发生明显的红移。

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配合物可以通过金属离子的改变进而调节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质。

实施例3:

称取0.85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和0.85 mmol的Zn(NO3)2·6H2O溶解于25 mL水中,搅拌2 h,过滤,放置10天后至有块状无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实施例4:

称取1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和0.85 mmol的Zn(NO3)2·6H2O溶解于20 mL水中,搅拌2 h,过滤,放置8天后至有块状无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实施例5:

称取0.85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溶解于20mL水中得溶液1;称取0.85mmol的Co(NO3)2·6H2O溶解于10 mL水中得溶液2;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然后加热回流4 h,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放置5天后至有块状桔黄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实施例6:

称取1.15 m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15 mmol的1,10-邻菲罗啉溶解于26 mL水中得溶液1;称取1 mmol的Co(NO3)2·6H2O溶解于10mL水中得溶液2;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然后加热回流4 h,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放置4天后至有块状桔黄色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后,经去离子水洗涤,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诸多实施方式中的几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