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705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发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各种饲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原料药在内的许多重要产品,主要通过发酵生产获得。发酵生产的主要设备是培养罐装置。在绝大多数发酵生产过程中,微生物会分泌出有机酸或碱性代谢物,导致发酵液pH值呈现波动,发酵生产过程中需适时补充中和剂,以维持合适的发酵酸碱度环境。现有培养罐装置,主要包括罐体、搅拌器、温控列管、进气管、出气管、进料管、排料管、温度电极、pH电极和溶氧电极。现有培养罐一般通过单根管道将液体或粉末中和剂加入培养罐,由于培养罐往往体积庞大,导致中和剂不能在培养罐中迅速分散开来,引起局部pH值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微生物发酵的进行。此外某些固体中和剂添加不易,易导致管道堵塞,也不利于生产的进行。以乳酸发酵生产为例,目前多数厂家采用氢氧化钙作为中和剂,而氢氧化钙有两种添加方式,一种是以悬浊液形式流加,另一种是以固体粉末形式加入。以悬浊液形式加入存在氢氧化钙容易结垢、堵塞管道的问题;而以固体粉末形式加入会导致pH值控制的延迟和不均匀,pH值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解决现有培养罐装置所存在的pH值控制不均的问题,以优化中和剂添加方式、提高发酵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包括培养罐、中和剂储罐、循环泵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所述培养罐包括罐体和多个搅拌器,所述多个搅拌器在罐体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罐体顶部具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料管,罐体底部具有排料管,罐体的侧壁插入pH电极;所述中和剂储罐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泵进口连接,循环泵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控制阀门一端和中和剂送料管,中和剂送料管连通所述中和剂储罐的顶部;所述pH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输入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阀门的控制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呼吸器以及多个中和剂分布器,所述呼吸器为微孔过滤器,装于罐体顶部,用于进料和排料时罐体与大气相通;所述控制阀门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多个中和剂分布器,所述中和剂分布器为由不锈钢管构成的闭合圆圈,圆圈底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多个中和剂分布器在罐体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且与所述多个搅拌器交叉间隔排列,各中和剂分布器的圆圈所在平面与罐体中轴线垂直。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中和剂分布器的闭合圆圈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4~3/4,不锈钢管的内径为0.5cm~30cm。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储罐为2个,2个中和剂储罐并联,分别用于储备酸性中和剂和碱性中和剂。pH电极位于罐体合适的位置实时测量发酵液pH值,并提供数据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过数据线与远程监控中心相连接,进行数据处理并控制控制阀门的开关;中和剂储罐,罐体采用坚固耐腐蚀的材质,如不锈钢材质或塑料材质,以防中和剂腐蚀、泄露;循环泵依据实际工艺需要选择,以便将中和剂压入培养罐内并使中和剂流动防止沉淀。当发酵生产开始后,启动循环泵,使中和剂在管道内循环流动,随着发酵进行,发酵液的pH值改变,通过pH电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控制阀门组成的自控系统,控制种子或发酵液的pH值为设定参数,根据设定的pH值参数,控制阀门开启或关闭,向培养罐中泵入中和剂,以中和不断产生的有机酸或碱性物质,实现发酵液pH值自动调节至设定参数。许多大吨位的发酵生产产品主要依靠产量取胜,生产装置和生产工艺只有做到精细化才能将降低生产成本,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罐中设置多层中和剂分布器,可通过循环流动系统将中和剂随时均匀送入罐内各个部位,提高了中和剂加入精度,避免氢氧化钙等中和剂转化为碳酸钙而在管道中结垢堵塞管道,保证罐内pH值在可控范围内波动,提高了发酵生产水平,适用于采用细菌和酵母等单细胞微生物为生产菌的发酵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酵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培养罐100、中和剂储罐200、循环泵300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00;所述培养罐100包括罐体110和多个搅拌器130,所述多个搅拌器130在罐体110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罐体110顶部具有进气管111、出气管112、进料管113,罐体110底部具有排料管114,罐体110的侧壁插入pH电极410;所述中和剂储罐200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泵300进口连接,循环泵300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控制阀门310一端和中和剂送料管320,中和剂送料管320连通所述中和剂储罐200的顶部;所述pH电极410通过导线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00的输入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0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阀门310的控制端;其还包括呼吸器140以及多个中和剂分布器150,所述呼吸器为微孔过滤器,装于罐体110顶部,用于进料和排料时罐体110与大气相通;所述控制阀门310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多个中和剂分布器150,所述中和剂分布器150为由不锈钢管构成的闭合圆圈,圆圈底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多个中和剂分布器150在罐体110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且与所述多个搅拌器130交叉间隔排列,各中和剂分布器的圆圈所在平面与罐体中轴线垂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罐体容积500m3,所述罐体110的内壁均匀分布有温控列管120,用于通入热介质或冷介质,对罐体升温或降温,呼吸器140为0.2μm的微孔过滤器;中和剂储罐200为1个,储备碱性中和剂;构成所述中和剂分布器的闭合圆圈直径为罐体110直径的1/4,不锈钢管的内径为30cm。使用该装置采用乳酸细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采用耐高温厌氧乳酸细菌(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caseiB9232)进行发酵培养。将培养罐用蒸汽灭菌消毒后加入已灭菌的培养基,使用温控列管将培养基温度控制在40℃;再将种子加入到培养罐100中,在中和剂储罐200中加入已消毒灭菌的氢氧化钙悬浊液,打开循环泵300,使氢氧化钙悬浊液在中和剂送料管320内循环流动以免沉降结垢。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00依据pH电极410检测数据,通过控制阀门310控制中和剂氢氧化钙的添加,最终使发酵培养过程中的pH值稳定在6.5。约37小时左右,发酵结束放罐,放罐乳酸浓度178g/L,发酵时间缩短,乳酸产量提高。实施例2,罐体容积8L,所述罐体110的侧壁具有环绕的空心夹层,用于通入热介质或冷介质,对罐体升温或降温,呼吸器140为0.2μm的微孔过滤器;中和剂储罐200为2个,2个中和剂储罐200并联,分别用于储备酸性中和剂和碱性中和剂;构成所述中和剂分布器的闭合圆圈直径为罐体110直径的3/4,不锈钢管的内径为0.5cm。使用该装置采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生产活性酵母菌丝体,使用无糖酵母菌株(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CICC1525)进行发酵培养。将培养罐用蒸汽灭菌消毒后加入已灭菌的培养基,使用空心夹层将培养基温度控制在32℃;再将种子加入到培养罐100中,采用流加糖蜜的方式补料培养。在两套并联的中和剂储罐200中,分别加入已灭菌的30%的硫酸和30%的碳酸钠溶液。在发酵前期,发酵液pH值有下降趋势,打开循环泵300,先使30%的碳酸钠溶液在中和剂送料管320内循环流动,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00依据pH电极410检测数据,通过控制阀门310控制中和剂碳酸钠溶液的添加,使发酵培养过程中的pH值稳定在4.3;发酵后期,发酵液pH值有上升趋势,将中和剂送料管320内碳酸钠溶液排出,将30%的硫酸加入到中和剂送料管320内,使发酵培养过程中的pH值稳定在4.3。约20小时左右,发酵液湿重达到200g/L,酵母的发酵活力达到预定指标650结束发酵放罐,发酵时间缩短,酵母产量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