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板用塑料合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949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板用塑料合金材料。



背景技术:

汽车轻量化有助于节能减排、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尾气排放、减少驱动环节中的“摩擦损失”,是低碳时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整车重量都非常重,材料采用钣金,密度7.8g/cm3。国外现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新型材料降低汽车重量,国外车型在宝马7系的引擎盖外板,福特翼虎、翼博的翼子板,马自达5、马自达8的后背门外板上有应用新型塑料合金材料。中国乘用车重量平均比欧洲汽车重5%-10%,商用车的数字则是17%。例如,国内载重40吨的牵引车自重为9吨,国外先进同等车型只有7吨;而国内自卸车自重则比国外重3-4吨。如果国内商用车自重减轻10%,其油耗量就可以降低4.8%。

目前国内的合金材料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众多科研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效果也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吸音的汽车引擎盖外板用塑料合金材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门板用塑料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百的组分制成:

pc余量;

制备工艺如下:

(1)分别将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气相白炭黑及pc,在80~150℃烘箱下烘干4~6h后备用;

(2)将abs、泡沫铝粉和pc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润滑剂、抗氧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活性剂、抗老化剂和气相白炭黑,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2~8min,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合金材料;

上述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50±5℃、260±5℃、265±5℃、265±5℃,螺杆转速为90~150rpm,造粒各段螺杆温度设置为:250±5℃、265±5℃、270±5℃、280±5℃。

所述抗氧剂选用抗氧剂168。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kh-550表面活性剂,即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申请采用abs、pc与泡沫铝粉进行组合,通过加入功能性助剂,能够改善材料的密度、表面硬度、耐候性好及热胀冷缩,密度可达到1.06-1.08g/cm3,对车身有辅助增强作用且帮助减少车身重量有一定明显作用,至少减少35-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型材料与普通的工程塑料pp相比,强度和韧性高(主要防撞击和冲击方面性能出色,成品可以在成人用力脚踹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损伤)、表面硬度高(表现在表面耐划伤方面性能优良)、形状维持能力好(特别适合边缘不易做固定结构的覆盖件,如车门外板)、耐候性好(材料在长期日晒雨淋的情况下保持材料力学性能)、热胀冷缩小(在-20度~60度的温度冲击下变形量在千分之二,远小于工程pp料的千分之八,特别适合对热胀冷缩有严格要求的活动类覆盖件,如车门外板)、材料密度与工程pp料类似,约1.05-1.1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门板用塑料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百的组分制成:

pc余量;

制备工艺如下:

(1)分别将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气相白炭黑及pc,在80~150℃烘箱下烘干4~6h后备用;

(2)将abs、泡沫铝粉和pc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润滑剂、抗氧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活性剂、抗老化剂和气相白炭黑,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2~8min,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合金材料;

上述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50±5℃、260±5℃、265±5℃、265±5℃,螺杆转速为90~150rpm,造粒各段螺杆温度设置为:250±5℃、265±5℃、270±5℃、280±5℃。

实施例2

一种汽车门板用塑料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百的组分制成:

pc余量;

制备工艺如下:

(1)分别将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气相白炭黑及pc,在80~150℃烘箱下烘干4~6h后备用;

(2)将abs、泡沫铝粉和pc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润滑剂、抗氧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活性剂、抗老化剂和气相白炭黑,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2~8min,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即可得到塑料合金材料;

上述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50±5℃、260±5℃、265±5℃、265±5℃,螺杆转速为90~150rpm,造粒各段螺杆温度设置为:250±5℃、265±5℃、270±5℃、280±5℃。

本申请实施例1和2中的塑料合金材料加工成10mm厚板材,经检测,各项性能参数如下表:

市售产品为pp+gf10,美国tpc公司产品的参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