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式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41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oled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显示领域的不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升oled技术的竞争力,能够有效提升oled器件效率,寿命和降低驱动电压的oled材料开发和新颖的器件结构的研究就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异的新材料能够显著的降低屏体的成本并提高效率和寿命,因而更引起了人们对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化学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设计开发了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一般来说,电子传输材料都是具有缺电子的含氮杂环基团的化合物,例如含有吡啶、喹啉、咪唑、噻唑、嘧啶和三嗪类的化合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因而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目前,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有alq3、bphen、bcp及一些蒽的衍生物,但其效率和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bphen及bcp材料有着容易结晶的缺点。电子传输材料一旦结晶,分子间的电荷跃迁机制跟在非晶态薄膜机制不相同,引致电子传输性能改变。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会使整个器件导电性能改变,器件内电子和空穴电荷迁移率失衡,影响器件稳定性,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开发稳定高效的电子传输材料,从而降低器件工作电压,提高器件效率,延长器件寿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该化合物通过引入新颖的环状多酰胺的结构,实现了良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本发明的化合物由如下通式(ⅰ)表示。

其中,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烃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c6-c20的芳基)。

ar1至ar4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选自氢、卤素、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烃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c6-c2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杂芳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c2~c12杂芳基,所述的杂芳基优选含有1到2个选自n的杂原子)。

作为上述卤素,可以为氟、氯、溴。

作为上述c1~c10烷基,更优选c1~c6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异丁基、叔丁基等。

作为上述c6~c30芳烃基,更优选c6-c20的芳基,优选所述芳基为由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三亚苯基所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述联苯基选自由2-联苯基、3-联苯基,所述萘基为1-萘基和2-萘基所组成的组中,所述菲基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和9-菲基所组成的组中,所述三亚苯基为1-三亚苯基和2-三亚苯基所组成的组中。

作为上述c2~c30杂芳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c2~c12杂芳基,所述的杂芳基优选含有1到2个选自n的杂原子,包括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啉基。

进一步的,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异丁基、叔丁基、苯基。

ar1至ar4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异丁基、叔丁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和9-菲基、1-三亚苯基、2-三亚苯基、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啉基。

烷基、芳烃基、杂芳基基团上的取代基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选自卤素、c1~c6烷基,例如可举出氟、氯、溴、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取代基的个数为1,2,3,4,5,6及6个以上。

本发明中,ca-cb的表达方式代表该基团具有的碳原子数为a~b,除非特殊说明,一般而言该碳原子数不包括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本发明中,对于化学元素的表述包含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位素的概念,例如“氢”的表述,也包括化学性质相同的“氘”、“氚”的概念。

作为具有羰基的化合物如羧酸酯、酸酐、酰胺等化合物,由于具有与较强电负性原子氧或者氮相连接的具有sp2杂化碳的存在,碳原子上具有相当大的形式正电荷,因而具有较强的接收电子的倾向,表现为较强的电子亲和势,经常可以用做电子注入和传输材料,例如萘酐和苝酐就是传统的n-型材料,而其酰胺衍生物也广泛地用做电子传输材料(j.am.chem.soc.,1996,118,11331;j.am.chem.soc.,2000,122,7787;chem.mater.2004,16,4436;adv.mater.2005,17,2580),但是酸酐具有易水解的缺点,而常规有机胺的酰胺容易被氧化,从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不利于生产,纯化以及使用。

本发明化合物的母核为带有环状多酰胺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咔唑结构单元替代有机胺单元,能够提升材料的抗氧化性,易变色等缺陷;

2.所生成的环状多酰胺结构,具有很高的热力学以及化学稳定性,可以满足材料在蒸镀过程中不会发生分解,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

3.本发明中所采用的1,2,4,5-四羧酸结构可以保证足够的电子亲和势,使得材料具有较强的电子注入性能;

4.环酰多胺结构具有很好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能够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材料提供了一类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环状多酰胺衍生物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所述环状多酰胺衍生物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层;

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

所述电子传输层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至少一种所述的环状多酰胺衍生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以下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和发光性质。

本发明中所用的各种化学药品如石油醚、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正己烷、甲苯、乙酸、三氟乙酸、二氯甲烷、dmf、环己酮、高碘酸、四三苯基膦钯、4-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5-二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苯硼酸、对甲苯硼酸,2-萘硼酸、4-联苯硼酸、4-吡啶硼酸、1,2-环己二酮、苯肼盐酸盐、4-溴苯肼盐酸盐、4-甲基苯肼盐酸盐等可在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买到。

合成实施例1中间体m1的制备

2升反应瓶中加入33.3g(297.0mmol)1,2-环己二酮和86.0g(594.7mmol)的苯肼盐酸盐,加入1000ml乙醇溶解,然后将浓硫酸3.0g(30.6mmol)在5分钟内加到上述溶液中,此溶液在65℃下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体系冷至室温,将棕色的沉淀过滤,用乙醇洗两遍,并在减压下进行干燥,得到棕色固体(80g,109.4mmol,96.3%)。

将72.0g上述产品(261.5mmol)溶解到720g乙酸和72.0g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体系在10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将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析出黄色固体,过滤固体,然后分别用200ml乙酸和200ml正己烷洗涤,在减压下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m1(28.0g,109.4mmol,41.8%)。

1h-nmr(thf-d8):10.01(s,2h),8.08(d,2h,j=7.8hz),7.87(s,2h),7.50(d,2h,j=8.5hz),7.31(ddd,j=8.5,7.1,1.22hz),7.16(ddd,2h,7.8,7.1,1.0hz).;13c-nmr(thf-d8):140.7,127.0125.7,125.2,122.2,120.4,119.8,112.8,111.7。

合成实施例2中间体m2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m2,不同的是将苯肼盐酸盐换为对溴苯肼盐酸盐,得到白色固体中间体m2。

合成实施例3中间体m3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m3,不同的是将苯肼盐酸盐换为对甲苯肼盐酸盐,得到白色固体中间体m3。

合成实施例4中间体m4的制备

在100ml三口瓶中,将苯肼盐酸盐(1.44g,10mmol)在30分钟内分批加入到环己酮(1.00g,10mmol)的30ml乙酸溶液中,然后回流8小时,反应完全。将反应也冷却到室温,然后倒入到冰水中,过滤收集固体,并用甲醇进行重结晶,得到中间体m4-1,为白色固体1.44克,收率85%。

在250ml圆底烧瓶中,将高碘酸(4.95mg,21mmol)和2ml甲醇在室温搅拌下30分钟。将反应瓶冷却到-10℃,然后将中间体m4-1(3.72mg,21mmol)的甲醇溶液(6ml)慢慢的滴加到反应混合液中(需要谨慎的控制反应液温度不升高),滴加完成后,使反应液缓慢的从低温升到室温。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知道氧化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到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产品,分离有机相,并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产品通过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hexane:ethylacetate:9.5:0.5),得到2.75克白色固体m4-2,收率71%。

将1.85克m4-2(10mmol)和2.24克4-溴苯肼盐酸盐(10mmol)的15ml乙酸/三氟乙酸(3:1)的溶液加热回流12小时。将反应瓶冷却到室温,加入冰水,析出固体,过滤收集,并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剂进行柱色谱纯化,得到白色固体m4,2.28克,收率68%。nmr1h(dmso)δ(ppm)10.40(s,1h,nh);10.26(s,1h,nh);7.84(s,1h);7.73(d,1h);7.48(m,2h);7.21(d,1h);7.08(m,3h);6.83(t,1h).nmr13c(dmso)δ(ppm)137.3;135.9;125.1;124.7;124.1;123.9;122.9;122.0;120.4;11809;118.0;117.5;117.3;111.4;110.3;109.9;109.7;109.5。

合成实施例5中间体m5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的500m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2(20.7g,0.05mol),苯硼酸(14.7g,0.12mol),pd(pph3)4(2.3g,2mmol),无水碳酸钠(21.2g,0.2mol),甲苯(100ml),乙醇(60ml),水(100ml)。氮气保护下,反应混合物机械均匀,开启加热升温至回流。回流反应16小时,反应完毕,停止反应,降温。反应体系中加入100ml乙酸乙酯,分液,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两遍,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抽干溶剂,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6克中间体m5,为白色固体,收率78%。

1h-nmr(cdcl3):8.23(s,2h),8.18(d,2h,j=5hz),7.71-7.78(m,4h),7.56-7.62(d,2h,j=10hz),7.36-7.54(m,8h),7.35(s,2h)。

合成实施例6中间体m6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的500m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4(16.8g,0.05mol),4-联苯硼酸(11.9g,0.06mol),pd(pph3)4(1.2g,1mmol),无水碳酸钠(10.6g,0.1mol),甲苯(100ml),乙醇(60ml),水(100ml)。氮气保护下,反应混合物机械均匀,开启加热升温至回流。回流反应16小时,反应完毕,停止反应,降温。反应体系中加入100ml乙酸乙酯,分液,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两遍,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抽干溶剂,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8克中间体m6,为白色固体,收率88%。

合成实施例7化合物a1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1(25.6g,0.1mol)和100mldmf,用冰水冷却反应体系至0℃,然后加入nah(12g,含量60%,0.3mol),加完后在低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15.5g,0.05mol),反应混合物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然后升温到120℃,继续反应10小时,tlc监测反应至完成。将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缓慢加入饱和nahco3水溶液,将未反应完的nah分解,然后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反应体系两遍,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产物通过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系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类白色固体26.7克,收率77%。

产物ms(m/e):694,元素分析(c46h22n4o4):理论值c:79.53%,h:3.19%,n:8.06%;实测值c:79.79%,h:3.25%,n:8.45%。

合成实施例8化合物a2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2,不同的是将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换为等量的3,6-二甲基-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2。

产物ms(m/e):722,元素分析(c48h26n4o4):理论值c:79.77%,h:3.63%,n:7.75%;实测值c:79.87%,h:3.49%,n:7.65%。

合成实施例9化合物a3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3,不同的是将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换为等量的3,6-二氯-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3。

产物ms(m/e):762,元素分析(c46h20cl2n4o4):理论值c:72.36%,h:2.64%,n:7.34%;实测值c:72.57%,h:2.78%,n:7.47%。

合成实施例10化合物a4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4,不同的是将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换为等量的3,6-二苯基-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4。

产物ms(m/e):846,元素分析(c58h30n4o4):理论值c:82.26%,h:3.57%,n:6.62%;实测值c:82.37%,h:3.49%,n:6.65%。

合成实施例11化合物a5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5,不同的是将中间体m1替换为等量的m3,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5。

产物ms(m/e):750,元素分析(c50h30n4o4):理论值c:79.99%,h:4.03%,n:7.46%;实测值c:79.76%,h:4.25%,n:7.30%。

合成实施例12化合物a6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1(12.8g,0.05mol)和100mldmf,用冰水冷却反应体系至0℃,然后加入nah(8g,含量60%,0.2mol),加完后在低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31g,0.1mol),反应混合物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然后升温到120℃,继续反应10小时,tlc监测反应至完成。将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缓慢加入饱和nahco3水溶液,将未反应完的nah分解,然后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反应体系两遍,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产物通过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系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a6-1为白色固体10克,收率40%。

在装有搅拌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m6(8.16g,0.02mol)和100mldmf,用冰水冷却反应体系至0℃,然后加入nah(4g,含量60%,0.1mol),加完后在低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中间体a6-1(10g,0.02mol),反应混合物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然后升温到120℃,继续反应10小时,tlc监测反应至完成。将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缓慢加入饱和nahco3水溶液,将未反应完的nah分解,然后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反应体系两遍,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产物通过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系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a6为类白色固体12.1克,收率71%。

产物ms(m/e):846,元素分析(c58h30n4o4):理论值c:82.26%,h:3.57%,n:6.62%;实测值c:82.58%,h:3.45%,n:6.75%。

合成实施例13化合物a7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7-1,不同的是将4-联苯硼酸1替换为等量的2-萘硼酸,得到类白色固体中间体a7-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7,不同的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7-1,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7。

产物ms(m/e):820,元素分析(c56h28n4o4):理论值c:81.94%,h:3.44%,n:6.83%;实测值c:81.76%,h:3.64%,n:6.67%。

合成实施例14化合物a8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8-1,不同的是将4-联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9-菲硼酸,得到类白色固体中间体a8-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8,不同的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8-1,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8。

产物ms(m/e):870,元素分析(c60h30n4o4):理论值c:82.75%,h:3.47%,n:6.43%;实测值c:82.87%,h:3.49%,n:6.65%。

合成实施例15化合物a9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9-1,不同的是将4-联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2-三亚苯硼酸,得到类白色固体中间体a9-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9,不同的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9-1,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9。

产物ms(m/e):920,元素分析(c64h32n4o4):理论值c:83.47%,h:3.50%,n:6.08%;实测值c:83.67%,h:3.69%,n:6.35%。

合成实施例16化合物a10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0,不同的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中间体m5,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10。

产物ms(m/e):846,元素分析(c58h30n4o4):理论值c:82.26%,h:3.57%,n:6.62%;实测值c:82.47%,h:3.69%,n:6.65%。

合成实施例17化合物a11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1-1,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2-喹啉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中间体a11-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1,不同的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11-1,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11。

产物ms(m/e):949,元素分析(c64h32n6o4):理论值c:81.00%,h:3.40%,n:8.86%;实测值c:81.14%,h:3.35%,n:8.69%。

合成实施例18化合物a12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2-1,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2-苯并噻唑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中间体a12-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2,不同的是第一步反应中将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替换为等当量的3,6-二甲基-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12-1,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12。

产物ms(m/e):988,元素分析(c62h32n6o4s2):理论值c:75.29%,h:3.26%,n:8.50%;实测值c:75.24%,h:3.31%,n:8.43%。

合成实施例19化合物a13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3,不同的是将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替换为等当量的3,6-二苯基-1,2,4,5-四苯甲酸四甲酯,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a13。

产物ms(m/e):1150,元素分析(c82h46n4o4):理论值c:85.55%,h:4.03%,n:4.87%;实测值c:85.78%,h:4.13%,n:4.91%。

合成实施例20化合物a14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2-1,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3-吡啶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中间体a14-1。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4,不同的是第一步反应中将中间体m1替换为等当量的中间体m5,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14-1,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14。

产物ms(m/e):1001,元素分析(c68h36n6o4):理论值c:81.59%,h:3.62%,n:8.40%;实测值c:81.65%,h:3.43%,n:8.34%。

合成实施例21化合物a15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5-1,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2-萘硼酸,得到白色固体中间体a15-1。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5-2,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2-嘧啶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中间体a15-2。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4,不同的是第一步反应中将中间体m1替换为等当量的中间体a15-1,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15-2,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15。

产物ms(m/e):1102,元素分析(c74h38n8o4):理论值c:80.57%,h:3.47%,n:10.16%;实测值c:80.64%,h:3.57%,n:10.36%。

合成实施例22化合物a16的制备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6-1,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1-萘硼酸,得到白色固体中间体a16-1。

按照合成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中间体a16-2,不同的是将苯硼酸替换为等量的3-(3-吡啶基)苯硼酸,得到淡黄色固体中间体a16-2。

按照合成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a16,不同的是第一步反应中将中间体m1替换为等当量的中间体a16-1,在第二步反应中将中间体a6-1替换为等量的a16-2,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16。

产物ms(m/e):1252,元素分析(c88h48n6o4):理论值c:84.33%,h:3.86%,n:6.71%;实测值c:84.24%,h:3.91%,n:6.57%。

器件应用例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以及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的性能对比,本发明采用了下述简单电发光器件,本发明器件应用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具体结构为:

ito/2-tnata/npb/cbp:(piq)2ir(acac)(1:5%)/etl/lif/al。

空穴注入材料采用2-tnata;空穴传输材料使用常用的npb;发光层材料使用红磷光染料(piq)2ir(acac),搭配红光主体cbp;作为对比的电子传输层选用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bphen。各功能层所使用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基片可以使用传统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基板,例如:玻璃或塑料。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中选用玻璃基板,ito作阳极材料。

空穴传输层可以采用各种三芳胺类材料,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中所选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是npb。

阴极可以采用金属及其混合物结构,如mg:ag、ca:ag等,也可以是电子注入层/金属层结构,如lif/al、li2o/al等常见阴极结构。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中所选用的阴极材料是lif/al。

器件实施例1本发明化合物a4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将涂布了ito(150nm)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真空蒸镀化合物2-tnata,形成厚度为60nm的空穴注入层;在空穴注入层之上真空蒸镀化合物npb,形成厚度为20nm的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

在上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电致发光层,具体操作为:将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cbp[4,4'-n,n'-二咔唑-联苯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小室中,将作为掺杂剂的(piq)2ir(acac)[二-(1-苯基异喹啉基)乙酰丙酮铱(iii)]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室中,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蒸发两种材料,(piq)2ir(acac)的浓度为5%,蒸镀总膜厚为30nm;

在发光层之上真空蒸镀分别本发明化合物a4形成厚膜为20nm的电子传输层其蒸镀速率为0.1nm/s;

在电子传输层(etl)上真空蒸镀厚度为0.5nm的lif作为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50nm的al层作为器件的阴极。

制备好的器件进行封装测试。

器件实施例2本发明化合物a7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参照器件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化合物a7替代化合物a4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器件实施例3本发明化合物a10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参照器件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化合物a10替代化合物a4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器件实施例4本发明化合物a12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参照器件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化合物a12替代化合物a4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器件实施例5本发明化合物a14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参照器件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化合物a14替代化合物a4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器件例实施1使用bphen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参照器件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使用化合物bphen替代化合物a4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在同样亮度下,测定各个应用例中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压和电流效率,测定结果见下表1。

表1本发明化合物用作电子传输层和/或发光主体材料器件的测定结果

从表1的实验数据来看,与对比器件实施例1相比较,本发明的新型有机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相比较bphen可以有效的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提高电流效率,是性能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这与本发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以及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