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6483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微生物的分离是个世界性难题,一般认为,现有平板划线或稀释分离加普通培养基技术只能分离到土壤微生物总量的1%,大多数处于不可培养状态。最近几年模拟环境分离培养成为新趋势,已经有不少研究尝试模拟海水和土壤环境来纯培养新型微生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土壤培养基技术分离微生物效率过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植物培养室、半透膜、固定环和培养皿,植物培养室的顶部设置为半开口状,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种植口,底部设有排水孔,半透膜完全覆盖住植物培养室的底部,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半透膜和培养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植物培养室中种植植物后,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营养物质,由于植物培养室底部设置有排水孔,营养物质及浇灌植物时所剩余水分可由底部排水孔排出,营养物质及水分进一步从半透膜通过,最后到达培养皿中,为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发育生长提供营养,实现了模拟根系环境纯培养微生物。

进一步,植物培养室的底部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半透膜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植物培养室底部的凹槽配合的上突出块,其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环开口配合的下突出块。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半透膜的上突出块和下突出块分别放入植物培养室底部的凹槽和固定环的开口使其配合后,半透膜与植物培养室和固定环便固定在了一起,这样可以防止移动微生物纯培养装置时植物培养室、半透膜和固定环产生偏移而对微生物培养造成影响的问题。

进一步,培养皿的顶部内圈侧壁设置有一圈固定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固定环和培养皿连接时,将固定环放入到培养皿上的固定槽中,两者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半透膜的材质为特殊孔径的玻璃纸,只可透过营养物质和水分,不可透过微生物菌落和土壤颗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玻璃纸无毒无味,不会自吸灰尘,分子结构比较稳定,因为不会对营养物质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半透膜只可透过营养和水分而不能透过微生物菌落,半透膜可将植物培养室中产生的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等杂质过滤,只有营养物质和水通过,避免了对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玻璃纸的示意图;

图3为植物培养室的剖视图;

图4为培养皿的剖视图;

图5为固定环的示意图。

其中,1、植物培养室;2、半透膜;3、固定环;4、培养皿;5、排水孔;6、植物种植孔;7、上突出块;8、下突出块;9、固定槽;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包括植物培养室1、半透膜2、固定环3和培养皿4,植物培养室1的顶部设置为半开口状,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种植口6,底部设有排水孔5,半透膜2完全覆盖住植物培养室1的底部,固定环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半透膜2和培养皿4连接;植物培养室1中可种植植物,植物种植口6使得植物培养室1空气流通,并且可以植物种植口6为植物培养室1内的植物添加水份和其它营养物质,植物培养室1种植植物产生的营养以及水分、培养物质时所添加的营养液等可从底部的排水孔5流出,进而通过半透膜2后到达培养皿4中,为培养皿4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植物培养室1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0。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半透膜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植物培养室1底部的凹槽10配合的上突出块7,其下表面设置有与固定环3开口配合的下突出块8。半透膜2的上突出块7和下突出块8分别与植物培养室1和固定环3配合后,三者被稳固地连接在了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培养皿4的顶部内圈侧壁设置有一圈固定槽9。固定环3的底面可以刚好放入到固定槽9中,使得培养皿4和固定环3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之间都形成了稳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半透膜2的材质为的玻璃纸,其内部孔径只可透过营养物质和水分,不可透过微生物菌落和土壤颗粒,使得培养皿4中的微生物在得到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避免了被植物培养室1内的其它物质污染的问题。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