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119发布日期:2018-06-28 03:0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属于生物研究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顺应这一科学发展要求的产物,它的出现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光辉的前景,在基因检测芯片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保湿,现有的工具无法较大量的保存和放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通过设置加湿腔,该加湿腔内铺满了海绵,使用前,可打开加水口上的盖子,往加湿腔内注水,后用盖子锁紧,该加湿腔顶部设有整列式的通气孔,可无间断的向盒体内部输送湿润空气,对放置在盒体内部的基因检测芯片进行长久保湿,同时,盒体和盒盖均由外保护层、隔温层、内保护层三层结构组成,其中,隔温层为隔温石棉,可有效的阻隔外界温度,减缓盒体内部水分的蒸发,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包括盒体、盒盖和加湿腔,所述盒体与盒盖于盒体顶部后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盒体与盒盖于盒体顶部前侧通过卡扣锁位连接,所述盒体内中线位置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两侧以及与隔板两侧对应的盒体内壁上均设有对应的放置槽,盒体底部设有加湿腔,所述加湿腔内充满海绵,所述加湿腔顶部设有通向盒体内部的通气孔,所述加湿腔一侧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一侧设有盖子,所述盒体和盒盖均由外保护层、隔热层和内保护层组成。

优选的,所述隔板两侧的放置槽与盒体内壁上设置的放置槽对应,每排放置槽的设置个数为50个。

优选的,所述盖子与加水口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设置于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之间,所述隔热层与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贴合设置,其中,外保护层为塑胶材料,隔热层为隔热石棉,内保护层为不锈钢材料。

优选的,所述盒体与盒盖连接处设有防水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加湿腔,该加湿腔内铺满了海绵,使用前,可打开加水口上的盖子,往加湿腔内注水,后用盖子锁紧,该加湿腔顶部设有整列式的通气孔,可无间断的向盒体内部输送湿润空气,对放置在盒体内部的基因检测芯片进行长久保湿,同时,盒体和盒盖均由外保护层、隔温层、内保护层三层结构组成,其中,隔温层为隔温石棉,可有效的阻隔外界温度,减缓盒体内部水分的蒸发。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盒体;2、盒盖;3、合页;4、隔板;5、卡扣;6、放置槽;7、外保护层;8、隔温层;9、内保护层;10、加湿腔;11、海绵;12、通气孔;13、加水口;14、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因检测芯片保湿盒,包括盒体 1、盒盖2和加湿腔10,所述盒体1与盒盖2于盒体1顶部后侧通过合页3连接,所述盒体1与盒盖2于盒体1顶部前侧通过卡扣5锁位连接,所述盒体1 内中线位置横向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两侧以及与隔板4两侧对应的盒体 1内壁上均设有对应的放置槽6,盒体1底部设有加湿腔10,所述加湿腔10 内充满海绵11,所述加湿腔10顶部设有通向盒体1内部的通气孔12,所述加湿腔10一侧设有加水口13,所述加水口13一侧设有盖子14,所述盒体1 和盒盖2均由外保护层7、隔热层8和内保护层9组成。

进一步,所述隔板4两侧的放置槽6与盒体1内壁上设置的放置槽6对应,每排放置槽6的设置个数为50个。

进一步,所述盖子14与加水口1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8设置于外保护层7和内保护层9之间,所述隔热层8与外保护层7和内保护层9贴合设置,其中,外保护层7为塑胶材料,隔热层8为隔热石棉,内保护层9为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所述盒体1与盒盖2连接处设有防水橡胶套。

使用时:通过设置加湿腔,该加湿腔内铺满了海绵,使用前,可打开加水口上的盖子,往加湿腔内注水,后用盖子锁紧,该加湿腔顶部设有整列式的通气孔,可无间断的向盒体内部输送湿润空气,对放置在盒体内部的基因检测芯片进行长久保湿,同时,盒体和盒盖均由外保护层、隔温层、内保护层三层结构组成,其中,隔温层为隔温石棉,可有效的阻隔外界温度,减缓盒体内部水分的蒸发,适宜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