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32853发布日期:2018-06-19 19: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信息显示被认为是IT产业的三大支柱技术之一,发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令人向往的应用正是在于显示与照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由于具有自发光特点,使用超薄的有机材料涂层,通过低电流的注入使得材料发光。同时,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具有屏幕视角广,能耗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响应时间极快,仅有液晶显示的千分之一等特点,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也是基于这些独特的优势。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相较于普通有机荧光发光器件和有机磷光发光器件使用的发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不含成本较为昂贵的贵重金属原子,且能够充分利用普通荧光材料未被利用的三线态激子,实现器件100%的激子利用率,使得该类材料的设计和表征成为最近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热点。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反向系间窜越(RISC)的过程从而能够有效的利用三线态激子,赋予了这些材料独特的光电性能,例如TADF材料特殊的长激发态寿命,使其在其他光电领域也表现出相当的应用潜力。更重要的是,基于TADF材料制作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出了可以与以传统稀有金属配合物为发光层制备出的有机磷光发光器件相媲美的优越性能。

通过探索分子结构的设计与器件发光效率的关系,总结出制备高效、低滚降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方法,可以为有机光电器件得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铺平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分子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能够制备形态和性能稳定的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方法简便,容易提纯。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上述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如下P1n~P5n所示的化学结构式中的任一种:

其中,Ar表示(1)~(4)中任意一种类型的芳香胺基团:

所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如下P1~P20中任一项所示的结构式:

所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a~d中任一项中间体:

(2)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中间体、芳香胺类化合物、碱以及催化剂混合均匀,加热回流搅拌反应,经由冷却、萃取、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所述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所述中间体与芳香胺类化合物所用的摩尔比为1:(2~2.5);所述碱为有机碱,用量与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8~2.5):1。

步骤(1)所述制备a~d中任一项中间体,具体为:对于中间体a~c,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溶剂中加入不同位置取代的二卤素吡嗪、对氯苯硼酸、碱以及四(三苯基膦)钯混合均匀,加热回流搅拌反应,经由冷却、萃取、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中间体a~c;

对于中间体d,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2,5-二溴吡嗪、对溴苯硫酚、碱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由冷却、萃取、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中间体d。

步骤(2)所述加热回流反应的温度为90~110℃,反应时间为12~24h。

步骤(2)所述芳香胺类化合物为5-咔啉、9,9’-二甲基吖啶、吩嗪或吩噻嗪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2)所述催化剂由醋酸钯和三特丁基膦组成。

包括以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2,5-二溴吡嗪、芳香胺类化合物、碱以及催化剂混合均匀,加热回流搅拌反应,经由冷却、萃取、旋干溶剂、柱层析,得到所述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所述2,5-二溴吡嗪与芳香胺类化合物所用的摩尔比为1:(2~2.5);所述碱为有机碱,用量与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8~2.5):1。

所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步骤(2)所述加热回流反应的温度为90~110℃,反应时间为12~24h。

所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料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得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其结构简单,合成方法简便,分子量确定,容易提纯,合成重现性好。

(2)本发明所得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能够制备形态和性能稳定的薄膜。

(3)本发明所得到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其结构可以通过改变连接芳香胺基团的种类和给电性以及连接的位置来实现发光颜色的调节以及载流子传输等其他光电物理性能的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P6、P10在甲苯溶液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图2为P7、P11在甲苯溶液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图3为实施例21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关系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22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关系曲线图。

图5为实施例21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亮度关系曲线图。

图6为实施例22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大外量子效率-亮度关系曲线图。

图7为实施例21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图。

图8为实施例22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2,5-二溴吡嗪713.67mg(3mmol)和咔啉1.043g(6.2mmol),用100mL的甲苯溶解,之后加入叔丁醇钠1.152g(12mmol)醋酸钯44.8mg(0.2mmol),三特丁基膦0.6mL(1mol/L甲苯溶液),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10℃回流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旋蒸除去甲苯,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多次,取出有机相,旋蒸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利用硅胶柱柱层析得到927mg产物(P1),产率75%。分子式:C26H16N6;M/Z=412.14;m/s=412.14(100.0%),413.15(28.1%),414.15(2.7%),413.14(2.2%);元素分析:C,75.71;H,3.91;N,20.38。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2),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9,9’-二甲基吖啶1.298g(6.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得到979mg产物(P2),产率66%。分子式:C34H30N4;M/Z=494.25;m/s=494.25(100.0%),495.25(36.8%),496.25(3.9%),496.25(2.7%);元素分析:C,82.56;H,6.11;N,11.33。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3),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嗪1.136g(6.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得到796mg产物(P3),产率60%。分子式:C28H18N4O2;M/Z=442.14;m/s=442.14(100.0%),443.15(30.3%),444.15(2.7%),444.15(1.7%);元素分析:C,76.01;H,4.10;N,12.66;O,7.23。

实施例4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4),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噻嗪1.235g(6.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得到897mg产物(P4),产率63%。分子式:C28H18N4S2;M/Z=474.10;m/s=474.10(100.0%),475.10(30.3%),476.09(9.0%),477.10(2.7%);元素分析:C,70.86;H,3.82;N,11.81;S,13.5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首先制备中间体1,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2,5-二溴吡嗪951.56mg(4mmol)和对氯苯硼酸1.313g(8.4mmol),用90mL的甲苯和30mL的乙醇溶解,之后加入配置好的2mol/L的碳酸钾水溶液30mL以及催化剂四三苯基膦钯231.2mg(0.2mmol),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80℃回流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旋蒸除去甲苯和乙醇,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多次,取出有机相,旋蒸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利用硅胶柱柱层析得到1.10g中间体1,产率91%。分子式:C16H10Cl2N2;M/Z=300.02;m/s=300.02(100%),302.02(63.9%),301.03(17.3%),303.02(11.1%);元素分析:C,63.81;H,3.35;Cl,23.54;N,9.30。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5),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602.34mg(2mmol)的中间体1和咔啉706.44mg(4.2mmol),用100mL的甲苯溶解,之后加入叔丁醇钠768mg(8mmol)醋酸钯44.8mg(0.2mmol),三特丁基膦0.6mL(1mol/L甲苯溶液),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10℃回流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旋蒸除去甲苯,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多次,取出有机相,旋蒸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利用硅胶柱柱层析得到824mg产物(P5),产率73%。分子式:C38H24N6;M/Z=564.21;m/s=564.21(100.0%),565.21(41.1%),566.21(8.2%),565.20(2.2%);元素分析:C,80.83;H,4.28;N,14.88。

实施例6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6),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5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9,9’-二甲基吖啶879.02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5相同,可以得到880mg产物(P6),产率68%。分子式:C46H38N4;M/Z=646.31;m/s=646.31(100.0%),647.31(49.8%),648.32(12.1%),647.31(1.5%);元素分析:C,85.42;H,5.92;N,8.66。

实施例7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7),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5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嗪769.48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5相同,可以得到749mg产物(P7),产率63%。分子式:C40H26N4O2;M/Z=594.21;m/s=594.21(100.0%),595.21(43.3%),596.21(9.1%),595.20(1.5%);元素分析:C,80.79;H,4.41;N,9.42;O,5.38。

实施例8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8),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5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噻嗪836.93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5相同,可以得到815mg产物(P8),产率65%。分子式:C40H26N4S2;M/Z=626.16;m/s=626.16(100.0%),627.16(43.3%),628.17(9.1%),628.16(9.0%);元素分析:C,76.65;H,4.18;N,8.94;S,10.23。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先制备中间体2,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中的2,5-二溴吡嗪换成等当量的2,6-二氯吡嗪595.88mg(4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中间1的制备相同,可以得到1.02g中间体2,产率85%。分子式:C16H10Cl2N2;M/Z=300.02;m/s=300.02(100%),302.02(63.9%),301.03(17.3%),303.02(11.1%);元素分析:C,63.81;H,3.35;Cl,23.54;N,9.30。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9),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5中的中间体1换成等当量的中间体2,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5相同,可以得到834mg产物(P9),产率74%。分子式:C38H24N6;M/Z=564.21;m/s=564.21(100.0%),565.21(41.1%),566.21(8.2%),565.20(2.2%);元素分析:C,80.83;H,4.28;N,14.88。

实施例10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0),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9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9,9’-二甲基吖啶879.02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9相同,可以得到841mg产物(P10),产率65%。分子式:C46H38N4;M/Z=646.31;m/s=646.31(100.0%),647.31(49.8%),648.32(12.1%),647.31(1.5%);元素分析:C,85.42;H,5.92;N,8.66。

实施例11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1),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9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嗪769.48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9相同,可以得到785mg产物(P11),产率66%。分子式:C40H26N4O2;M/Z=594.21;m/s=594.21(100.0%),595.21(43.3%),596.21(9.1%),595.20(1.5%);元素分析:C,80.79;H,4.41;N,9.42;O,5.38

实施例12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2),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3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噻嗪836.93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3相同,可以得到853mg产物(P12),产率68%。分子式:C40H26N4S2;M/Z=626.16;m/s=626.16(100.0%),627.16(43.3%),628.17(9.1%),628.16(9.0%);元素分析:C,76.65;H,4.18;N,8.94;S,10.23。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制备中间体3,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中间1的制备中的2,5-二溴吡嗪换成等当量的2,3-二氯吡嗪595.88mg(4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中间1的制备相同,可以得到1.06g中间体3,产率88%。分子式:C16H10Cl2N2;M/Z=300.02;m/s=300.02(100%),302.02(63.9%),301.03(17.3%),303.02(11.1%);元素分析:C,63.81;H,3.35;Cl,23.54;N,9.30。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3),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9中的中间体2换成等当量的中间体3,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9相同,可以得到869mg产物(P13),产率77%。分子式:C38H24N6;M/Z=564.21;m/s=564.21(100.0%),565.21(41.1%),566.21(8.2%),565.20(2.2%);元素分析:C,80.83;H,4.28;N,14.88。

实施例14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4),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3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9,9’-二甲基吖啶879.02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3相同,可以得到802mg产物(P10),产率62%。分子式:C46H38N4;M/Z=646.31;m/s=646.31(100.0%),647.31(49.8%),648.32(12.1%),647.31(1.5%);元素分析:C,85.42;H,5.92;N,8.66。

实施例15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5),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3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嗪769.48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3相同,可以得到770mg产物(P15),产率65%。分子式:C40H26N4O2;M/Z=594.21;m/s=594.21(100.0%),595.21(43.3%),596.21(9.1%),595.20(1.5%);元素分析:C,80.79;H,4.41;N,9.42;O,5.38。

实施例16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6),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3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噻嗪836.93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3相同,可以得到846mg产物(P16),产率67%。分子式:C40H26N4S2;M/Z=626.16;m/s=626.16(100.0%),627.16(43.3%),628.17(9.1%),628.16(9.0%);元素分析:C,76.65;H,4.18;N,8.94;S,10.23。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先制备中间体4,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在250mL的单口瓶中加入2,5-二溴吡嗪1.189g(5mmol)和对溴苯硫酚1.985g(10.5mmol),用80mL的乙腈溶解,之后加入无水碳酸钾2.76g(20mmol),在室温下搅拌18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中的乙腈旋干,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多次,取出有机相,旋蒸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利用硅胶柱柱层析得到1.64g中间体4,产率72%。分子式:C16H10Br2N2S2;M/Z=453.86;m/s=453.86(100.0%),451.87(51.4%),455.86(48.6%),454.87(17.3%);元素分析:C,42.31;H,2.22;Br,35.18;N,6.17;S,14.12。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7),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3中的中间体3换成等当量的中间体4,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3相同,可以得到868mg产物(P17),产率69%。分子式:C38H24N6S2;M/Z=628.15;m/s=628.15(100.0%),629.15(41.1%),630.15(9.0%),630.16(8.2%);元素分析:C,72.59;H,3.85;N,13.37;S,10.20。

实施例18

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8),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7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9,9’-二甲基吖啶879.02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7相同,可以得到825mg产物(P18),产率58%。分子式:C46H38N4S2;M/Z=710.25;m/s=710.25(100.0%),711.26(49.8%),712.26(12.1%),712.25(9.0%);元素分析:C,77.71;H,5.39;N,7.88;S,9.02。

实施例19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19),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17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嗪769.48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7相同,可以得到791mg产物(P19),产率60%。分子式:C40H26N4O2S2;M/Z=658.15;m/s=658.15(100.0%),659.15(43.3%),660.16(9.1%),660.15(9.0%);元素分析:C,72.93;H,3.98;N,8.50;O,4.86;S,9.73。

实施例20

一种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20),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式所示:

将实施例21中的咔啉换成等当量的吩噻嗪836.93mg(4.2mmol),其余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21相同,可以得到857mg产物(P20),产率62%。分子式:C40H26N4S4;M/Z=690.10;m/s=690.10(100.0%),691.11(43.3%),692.10(18.1%),692.11(9.1%);元素分析:C,69.54;H,3.79;N,8.11;S,18.56。

实施例21

应用本发明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6和P10)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实施的通用器件结构如下:ITO/TAPC(30nm)/mCP(10nm)/DPEPO:X wt%P6或P10(35nm)/DPEPO(10nm)/TmPyPB(40nm)/LiF(1nm)/Al(100nm)。其中ITO为阳极,TAPC为空穴注入层,mCP为空穴传输层,DPEPO为发光材料掺杂主体和空穴阻挡层,TmPyPB为电子传输层,LiF为电子注入层,Al为阴极,X=20或30。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过程如下:将ITO透明导电玻璃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再用去离子水清洗,用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溶剂超声去油,在洁净的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分,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轰击处理。

将上述带有阳极ITO的玻璃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阳极膜上以的沉积速率蒸镀有机材料层,其中在蒸镀发光层,将DPEPO和P6或P10分别放置在两个蒸镀源上,通过一定的沉积速率来控制两者的混合比例。之后再以的沉积速率蒸镀LiF,以的沉积速率蒸镀Al电极,得到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图、最大外量子效率-亮度关系曲线图和电致发光光谱图分别如图3、图5、图7所示,基本表征数据如表1所示。P6和P10在甲苯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如图1所示,从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可以看出这两种材料是有CT特征的天蓝光材料。从器件的相关表征数据中可以发现,通过这两种发光材料制备的器件的启亮电压相对较低,只要3.0V,电流密度最高都可以达到40mA/cm2以上。对于P10,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还能达到12.8%的水平,明显突破了传统荧光材料最大外量子效率5%的限制。

表1.以P6和P10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基本数据

实施例22

应用本发明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7和P11)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实施的通用器件结构如下:ITO/TAPC(40nm)/CBP:X wt%P7或P11(25nm)/TmPyPB(55nm)/LiF(1nm)/Al(100nm),其中CBP为发光材料掺杂主体,X=3或6,其余材料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作用与实施例25相同。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过程除了在蒸镀发光层过程中将DPEPO换成CBP以外,其余步骤皆与实施例25相同。

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图、最大外量子效率-亮度关系曲线图和电致发光光谱图分别如图4、图6、图8所示,基本表征数据如表2所示。P7和P11在甲苯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如图2所示,从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可以看出这两种材料是有明显CT特征的绿光材料。从器件的相关表征数据中可以发现,通过这两种发光材料制备的器件的启亮电压也只要3.2V,P7的器件电流密度最高可以达到150mA/cm2以上,亮度接近10000cd/m2,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还能达到26%的水平,最大功率效率达到89lm/W。同样,对于P10的器件也有接近16%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表明这两种材料制备的器件发光性能都比较优异。

表2.以P7和P11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基本数据

实施例23

应用本发明的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3和P19)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实施的通用器件结构如下:ITO/TAPC(20nm)/CBP:3wt%P3或P19(35nm)/TmPyPB(55nm)/LiF(1nm)/Al(100nm),其中CBP为发光材料掺杂主体,其余材料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作用与实施例25相同。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过程除了在蒸镀发光层过程中将DPEPO换成CBP以外,其余步骤皆与实施例25相同。

表3.以P3和P19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基本数据

实施例21~23所述的TAPC、mCP、DPEPO、TmPyPB、CBP的分子式分别如下所示:

从上述器件实施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使用大扭转的吖啶和吩嗪基团作为给体单元时,器件的启亮电压能保持在3~4V左右,即使对于共轭打断的硫桥结构分子,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都能超过5%。同时相比于吖啶基团,对于使用给电性更强的吩嗪基团作为给体单元时,材料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和发光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可以提高到26%左右。这些以基于吡嗪受体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作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在发光效率方面相较于具有类似结构的发光分子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