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导引装置、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5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导引装置、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的改进,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由树脂合成物形成并应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以及采用该滑动件的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从减小滑动噪音、减轻重量和不向滑动部提供润滑的观点看,将热塑性树脂应用于诸如轴承、辊、齿轮等滑动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其中使用塑性滑动材料的环境(例如施加的轴承压力和使用温度)变得日趋苛刻。
尤其是,车辆内燃机中使用的齿轮、链轮和链条导引装置的基底件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滑动特性,在不低于140℃的温度下的良好的耐热性和良好的耐油性。因此,为了成形上述塑性元件,通常将耐热性、耐油性、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优越的聚酰胺树脂应用于上述元件的材料。但是,聚酰胺树脂的缺点是在滑动期间摩擦阻力大。
此外在近些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看,需要在内燃机中改善燃油经济性或燃油消耗。如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2002-53761中所公开的,已知的作为在滑动期间减小聚酰胺树脂的摩擦阻力的方法是向聚酰胺树脂中添加固态润滑剂,例如诸如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此外,作为相同方法同样已知的是,向聚酰胺树脂添加诸如二硫化钼等固态润滑剂。
如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2005-89619中所公开的,作为改善上述树脂合成物的耐冲击性的手段,通常就是向树脂合成物添加玻璃纤维等纤维填料或者橡胶等软体材料。

发明内容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2002-53761的现有技术中,如果上述固态润滑剂添加到聚酰胺树脂中,材料的强度和抗冲击性不足。尤其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冲击输入作用于诸如齿轮、带轮、链条导引装置的基底等部件,使得保证良好的抗冲击性从元件的可靠性观点看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上述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o.2005-89619的现有技术中,如果添加纤维填料,从树脂合成物掉落的纤维填料在滑动期间驻留在滑动面上,从而形成磨料。这就产生了下列问题加剧了树脂合成物自身的磨损。此外,这些散落在系统内的纤维填料驻留在其他部分上,从而加剧了其他零件的磨损。如果添加橡胶等软体材料,摩擦阻力就会增大,使得添加固态润滑剂所获得的效果消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改进了的链条系统滑动件、以及使用该滑动件的改进了的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它们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以及使用该滑动件的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所遇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了的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以及使用该滑动件的改进了的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在存在有润滑油或液压油等润滑剂时它们具有优良的摩擦特性和耐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由树脂合成物制成的滑动件。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滑动件用于上述链条系统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包括基底材料的链条导引装置,该基底材料具有设置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的滑动部。该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包括基底材料的链条张紧装置,该基底材料具有设置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的滑动部。该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包括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的链条系统,该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其中,在存在润滑剂的条件下,上述滑动件和链条彼此滑动接触。
图1是摩擦测试中使用的样件环的透视图;以及图2是用于摩擦测试的立式环位于盘上型摩擦和磨损测试装置的示意简图;图3是包括本发明链条张紧装置的实施例和本发明链条导引装置的实施例的链条系统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resincomposition)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matrix resin)和氟树脂,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按质量计氟树脂占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具有范围从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下面,将详细探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书中,除非另外指明,“%”表示质量“%”。
如上所述,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构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和含量占树脂合成物总量5-40%的氟树脂。
基体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具有不小于20000的数均分子量;氟树脂具有范围从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采用这种构成的树脂合成物,在存在诸如润滑油或者液压油等润滑剂时能够表现出优良的摩擦特性,特别是低摩擦系数,以及优良的耐磨特性。这种树脂合成物可以适宜地用在链条系统中。此外,通过仅仅使树脂合成物中含有预定量的氟树脂就能够显著地改善摩擦特性,从而使改善滑动特性的成本相对较低。
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中,根据本发明,基体树脂需要含有热塑性树脂或者就是热塑性树脂,因为从树脂合成物应用于用在车辆内燃机等的链条系统中的链条导引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的基底(shoe of a chain guide and achain tens ioner)的观点,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件能够易于例如通过注射模制用热塑性树脂形成。
这种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 resin),聚缩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 ketone resin),聚醚酰亚胺树脂(polyether imide resin),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通常,基体树脂和氟树脂的混合通过利用双轴挤压机进行,进行挤压的挤压温度设定于不低于基体树脂的熔点的量值。当该挤压温度接近氟树脂的熔点时,氟树脂因其塑化作用而易于与基体树脂均混。这改善了氟树脂与基体树脂的附着,同时改善氟树脂在基体树脂中的散布特性。通常,需要不低于250℃的温度以提高氟树脂的塑化作用。
从改善与氟树脂的附着以及提高氟树脂的散布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是使用熔点不低于250℃的热塑性树脂。此外,考虑到耐热性、耐油性、耐冲击性和成本,优选地是将聚酰胺(polyamide)用作热塑性树脂。
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中,根据本发明,需要上述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在使用数均分子量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由于氟树脂被添加到热塑性树脂内,氟树脂用作杂质(foreignmatter),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机械特性,尤其是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因此,不可能把滑动件应用于有冲击输入的部分,这在实际使用中是有问题的。
因此,从增加基体树脂的分子量能够有效地获得复合材料的充足冲击强度的观点,基体树脂优选地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5000的热塑性树脂。
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中,根据本发明,氟树脂需要具有范围为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通常,润滑油或液压流体具有大约为200-350μN/cm的表面能。用于减少摩擦的通常的氟树脂具有大约为170-200μN/cm的表面能。因此,当在润滑条件下应用通常的氟树脂时,与油的兼容性降低,并因此即使含有氟树脂,也不可能获得无润滑条件下那样的摩擦减少效果。
因此,在本发明中,树脂合成物中所含的氟树脂予以改进而具有200-400μN/cm、优选地是范围为250-350μN/cm的的表面能。因此,就不会阻碍在油膜的形成、油中添加剂的吸收等,从而在油膜和固态润滑剂之间表现出协和效应。
此外,氟树脂不耐摩擦,并因而具有较低的耐磨性。如果在树脂合成物中含有通常的氟树脂,存在氟树脂部位的周围部分选择性地磨损,并因此整个树脂合成物的磨损量就会增加。
为了改善氟树脂的耐磨性,减小晶体尺寸(crystal size)是有效的。通过减小晶体尺寸,晶体的流动性增大,使得氟树脂向相对元件的转移可以变得容易,从而促进氟树脂的转移膜的形成,因而改善了耐磨性。此外,通过减小磨粉(abrasion powder)的尺寸,也可以改善耐磨性。
可以通过利用可见光透光系数来确定晶体尺寸的大小。如上所述,例如通过将氟树脂设定为在600nm波长下具有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可以获得充分的耐磨性。
如上所述,例如通过在具有不高于1333Pa的氧分压的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在不低于氟树脂原材料熔点的温度下加热氟树脂原材料,然后进行范围从1至10kGy的电离辐射的照射,此后在有氧情况下将热能施加于氟树脂原材料,可以获得具有范围从200到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可见光透光系数不小于10%的上述(改进)氟树脂。
与传统氟树脂相比,上述改进良了的氟树脂的不饱和键的量增加了。如果改进了的氟树脂周在树脂合成物中,氟树脂分子链中的不饱和键例如与基体树脂的官能团发生反应,从而表现出诸如改善基体树脂和氟树脂之间的附着等附带效应。
此外,从低摩擦的角度来讲,优选地是使用四氟乙烯树脂(tetrafluoroethylene resin)作为氟树脂。
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中,根据本发明,氟树脂为平均颗粒尺寸优选地是范围从1-50μm、更优选地是范围从1-30μm的氟树脂颗粒。如果平均颗粒尺寸小于1μm,则难以将氟树脂散布在基体树脂中。如果平均颗粒直径超过50μm,则它变为粗颗粒,并会降低基体树脂的强度,尤其是对于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而且在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中,根据本发明,需要氟树脂的含量占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如果氟树脂的含量低于5%,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减小摩擦效果。如果上述含量超过40%,即使氟树脂含量增加到超过40%,摩擦减小效果也会饱和,同时因为机械强度低的氟树脂的含量增加,树脂合成物的机械特性不可避免地降低。从这些观点来看,优选地是氟树脂的含量为树脂合成物总量的10-20%。
下面,来详细叙述根据本发明的链条导引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链条系统的实例在图3中以附图标记10图示,并包括在齿轮14、16和18上接合通过的链条12。链条张紧装置20具有主体20a,基底材料20b固定地装设于主体20a。基底材料20b与链条12压力接触。链条导引装置22具有主体22a,基底材料22b固定地装设于主体22a。基底材料22b与链条12压力接触。链条张紧装置20和链条导引装置22的基底材料20a、20b在其滑动部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链条系统的上述滑动件,其中滑动部与链条12直接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链条导引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设置成,使得本发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至少设置于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导引装置的基底材料的滑动部分。这样的链条导引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表现出优良的摩擦特性,尤其是低摩擦系数,和存在诸如润滑油或液压油等润滑剂的情况下的优良耐磨性,并因此它们适用于链条系统中。当链条导引装置或链条张紧装置应用于车辆内燃机的链条系统时,摩擦阻力降低,因而使得可以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或燃油消耗。
根据本发明,链条系统包括本发明的链条系统的滑动件和链条,其中在存在诸如润滑油或液压油等润滑剂的条件下,滑动件和链条彼此相滑动接触。采用这种设置,链条系统具有良好的摩擦特性和耐磨性。如果链条系统应用于车辆内燃机的链条系统,摩擦阻力会降低,因而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在本发明中,链条的滑动面具有不大于5μm的(根据JIS B 0601的最大或最大高度)表面粗糙度。如果这种链条用作为滑动件的相对元件,则滑动件可以更加显著地表现出它的摩擦减小效果。如果(最大)表面粗糙度超过5μm,则滑动件的摩擦减小效果会大大削弱,而存在促使应用于滑靴块材料的滑动部分上的滑动件的摩损的可能性。
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滑动件适用于链条系统,尤其是链条导引装置或链条张紧装置,但是它还可以例如应用于塑料齿轮、塑料轴承、塑料推力垫圈和塑料密封环。
实例通过参考与对比例对照的下列实例,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实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例1在350℃的加热条件下、在具有133Pa氧分压和106657Pa氮分压的环境中,将电子束(增高电压(boosted voltage)2MeV)以100kGy的照射剂量照射到四氟乙烯的模制粉末(可从Asahi玻璃有限公司商品名为G163的产品获得)上,从而对四氟乙烯的模制粉末进行改进。此后,改进了的模制粉末利用喷射碾机磨碎以具有25μm的平均颗粒尺寸,从而获得经改进的四氟乙烯粉末。
随后,20重量份的上述改进的四氟乙烯粉末和80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 1402的产品获得)相混合,以形成混合物。该混合物通过进料斗注送进双轴挤压机以完成制粒,以便于生成丸粒,其中双轴挤压机的设定温度为290℃,螺杆的转速为300rpm。由双轴挤压机形成的丸粒在缸温度为290℃、金属模温度为80℃、注射速度为150mm/sec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模制,从而获得该实例的滑动件(样件)。
作为样件,图1所示的样件环和平板样件(未示出)被制成。该样件环用于摩擦测试,且具有图1所示的尺寸,并形成有具有2.5mm宽度的开缝20。平板样件用于冲击测试且具有80mm×10mm×4mm的尺寸。
通过纯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度测量,证实如此获得的滑动件(样件)具有280μN/cm的氟树脂表面能。此外,通过按照JIS K 7361所规定的方法,证实它们在600nm波长下具有24%的氟树脂可见光透光系数。
实例220重量份的实例1中的改进四氟乙烯粉末和80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1402的产品获得)相混合,以形成混合物。该混合物通过进料斗注送进双轴挤压机以完成制粒,以便于生成丸粒,其中双轴挤压机的温度设定为290℃,螺杆的转速为300rpm。
随后,由双轴挤压机所形成的丸粒在和实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模制,从而获得该实例的滑动件(样件)。
对比例1重复实例1的过程,例外的是,用数均分子量为17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1202的产品获得)来替代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 1402的产品获得),从而获得该对比例的滑动件(样件)。
对比例2重复实例1的过程,例外的是,50重量份的上述改进四氟乙烯粉末和50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 1402的产品获得)相混合,以形成混合物,从而获得该对比例的滑动件(样件)。
对比例3重复实例1的过程,例外的是,20重量份的、平均颗粒尺寸为25μm的四氟乙烯的模制粉末(可从Asahi玻璃有限公司商品名为G163的产品获得)和80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 1402的产品获得)相混合,以形成混合物,从而获得该对比例的滑动件(样件)。
对比例4数均分子量为20000的PA(聚酰胺)66树脂(可从Asahi Kasei化学制剂公司的商品名为Leona 1402的产品获得)在和实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模制,从而获得该对比例的滑动件(样件)。
评估测试
摩擦测试
每一实例或者每一对比例的样件环均在机油(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纯机油“SL Strong Save 5W-30”)中进行摩擦测试。普通碳钢(洛氏硬度(A级(A-scale))为70的热处理的“S55C”)用作与样件环进行滑动接触的相对材料,其中S55C是根据JIS G 4051。为了安装到测试装置(摩擦和磨损测试装置)上,将上述碳钢形成盘状并具有60mm的直径和10mm的厚度,从而制成碳钢盘(测试件)。该碳钢盘的滑动面具有5μm的(最大)表面粗糙度。
在这里,利用附图来说明立式环位于盘上型的摩擦和磨损测试装置。如图2所示,这种测试装置在其上部具有环保持件21,扭矩检测器23和测力传感仪24。该环保持件21如此构造使得样件环10的外周边表面10b(图1)在卡环22的偏压作用下被推靠并固定于形成保持槽的周缘部,该卡环22设置在样件环10的内周边表面10a(图1)侧,从而使得样件环10不能径向移动。
该测试装置在其下部具有和转轴27相连的盘保持件。当碳钢盘25利用螺栓固定到盘保持件26上时,该碳钢盘25可相对样件环10转动。相应地,环保持件21向下移动以在样件环10和碳钢盘25之间形成可滑动关系,随后如图2所示,轴向和垂直地施加力P,使得样件环10和盘25压力接触。此时,碳钢盘25和样件环10的滑动部分浸在机油(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纯机油“SLStrong Save 5W-30”)28内。
使用上述测试装置,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摩擦测试样件环和碳钢盘之间的压力接触承靠压力为2MPa,摩擦速度为7m/sec,以及测试时间为6小时。在摩擦测试期间,测量样件环的平均摩擦系数。此外,在摩擦测试之后,测量样件环的磨损深度(μm)。在表1中示出了摩擦测试的结果。
冲击测试
每一实例或每一对比例的平板样件在测试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悬臂梁式冲击测试(Izod impact test),以测量-30℃下的悬臂冲击测试值(kJ/m2),以便对实例和对比例的耐冲击性(impac tresistance)进行比较,上述平板样件没有形成槽口。该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中,其中“NB”表示没有破裂产生的结果。
表1
通过比较平均摩擦系数,如果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即在实例1和2以及对比例1和2中,平均摩擦系数的取值在0.05左右。作为比较,如果通常的四氟乙烯被添加到PA66树脂中,即在对比例3中,或者如果仅仅有PA66树脂,即在对比例4中,平均摩擦系数在0.07左右。因此,可以理解,通过将上述氟树脂添加于PA66树脂,可以实现不低于20%的摩擦减小。
此外,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的摩擦大致相同。这可以认为由下述事实所致常用氟树脂表面能低,并因而阻碍与润滑油的吸湿性。此外,常用氟树脂晶体尺寸较大,并因此在作为相对元件的碳钢盘(由S55C制成)的表面处形成的氟树脂转移膜的耐磨性低,使得上述转移膜不可避免地磨损。
通过在摩擦测试之后比较样件环的磨损深度,如果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氟树脂表面能和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即在实例1和2以及对比例1和2中,将会理解,样件环的磨损与对比例3和4相比受到抑止。
尤其是,在PA66树脂的分子量大大增加的实例2中,以及在氟树脂的添加量增加的对比例2中,样件环的磨损深度不大于10μm,是的耐磨性改善效果可以是显著的。
通过比较悬臂冲击测试值,如果基体树脂具有不低于20000的数均分子量且氟树脂的添加量不大于40%,即在实例1和2以及对比例3中,可以确保60kJ/m2的悬臂冲击测试值。对比之下,如果基体树脂不大于20000的数均分子量,即在对比例1中,以及如果氟树脂的添加量超过40%,即在实例2中,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悬臂冲击测试值降低到50kJ/m2左右。
在其上承受冲击的车辆内燃机的零件中,从保证零件可靠性的角度来看,需要确保不低于50kJ/m2的初始悬臂冲击测试值(在没有槽口的样件中)。因此,可以理解,从耐冲击性的角度来看,难以利用对比例1和2的样件作为所述零件的材料。
从以上摩擦测试和冲击测试的测试结果可以理解,仅仅实例1和2能够实现在实际应用中不会产生问题的低摩擦系数和优良的耐冲击性。
根据本发明,规定量的特定氟树脂添加于特定的基体树脂,从而提供了链条系统中使用的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以及采用该滑动件的链条导引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在诸如润滑油或者液压油等润滑剂存在情况下,表现出优良的摩擦特性和耐磨性。
2005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75579号的整体内容作为参考结合在本文中。
尽管以上参考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和实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和实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和实例进行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随后权利要求
书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附脂合成物制成的滑动件,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2.一种链条系统的滑动件,用于所述链条系统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5000的热塑性树脂。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的含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10-20%。
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是平均颗粒尺寸为1-50μm的氟树脂颗粒。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是平均颗粒尺寸为1-30μm的氟树脂颗粒。
7.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是聚酰胺树脂,而所述氟树脂是四氟乙烯树脂。
8.一种链条导引装置,包括具有滑动部的基底材料,该滑动部设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该滑动件用于所述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9.一种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具有滑动部的基底材料,该滑动部设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该滑动件用于所述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10.一种链条系统,包括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该滑动件用于链条系统中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该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该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以及氟树脂,该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该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以及链条;其中,所述滑动件和所述链条在存在润滑剂的条件下彼此滑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链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滑动表面具有不大于5μm的最大表面粗糙度。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导引装置、张紧装置和链条系统。滑动件用于车辆内燃机链条系统中;链条导引装置包括具有滑动部的基底材料,滑动部设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具有滑动部的基底材料,该滑动部设有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链条系统包括用于链条系统的滑动件和链条,滑动件和链条在存在润滑剂的条件下彼此滑动接触。滑动件由树脂合成物制成,树脂合成物包括基体树脂,基体树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20000的热塑性树脂;氟树脂,氟树脂的量以质量计占所述树脂合成物总量的5-40%,氟树脂具有200-400μN/cm的表面能以及在600nm波长下不小于10%的可见光透光系数。
文档编号F16H7/08GK1995148SQ20061017120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太田智仁, 熊谷宏, 谷合宏之, 田村雅之, 山口定彦, 草野广男, 山本康彰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