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乙苯的脱氢生产苯乙烯的过程中减少能量消耗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277788阅读:来源:国知局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氢工段进一步包括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 器,所述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接收来自于所述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的 过热蒸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再加热交换器的独立的过热蒸汽流由独立的 过热器提供。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的下游和/或 上游添加的加热蒸汽。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料流在进入第一反应器之前由进料流出物 热交换器中的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加热。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进料蒸汽,所述进料蒸汽与所述进料流出 物热交换器上游的进料流混合。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氢工段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过热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芳烃为乙苯。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链烯基芳烃为苯乙烯。 1 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由可用的 ASME和API规范限定的合金800H的最大容许操作温度的温度。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899°C的温 度。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40至0. 80的范 围内。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料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10和0. 60之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为相对于彼此的并 联构造。15. -种用于增加链烯基芳烃生产设施的脱氢工段的效率的方法,所述脱氢工段用于 将烷基芳烃脱氢至链烯基芳烃,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至少第一和第二脱氢反应器, 进料流,所述进料流包含所述烷基芳烃,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器流出物在相对于彼此以串联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 中加热,所述再加热交换器位于第一和第二反应器之间,且每个再加热交换器提供有独立 的过热蒸汽流,使得提供至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所述过热蒸汽的入口温度小于提 供了与以串联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相同的总再加热交换器负荷的单一再加 热交换器所需的过热蒸汽的入口温度。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氢工段进一步包括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 换器,所述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接收来自于所述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的一个 的过热蒸汽。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再加热交换器的独立的过热蒸汽流由独立 的过热器提供。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的下游和/ 或上游添加的加热蒸汽。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料流在进入第一反应器之前由进料流出 物热交换器中的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加热。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进料蒸汽,所述进料蒸汽与所述进料流 出物热交换器上游的进料流混合。21.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芳烃为乙苯。22.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链烯基芳烃为苯乙烯。23.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由可用的 ASME和API规范限定的合金800H的最大容许操作温度的温度。24.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899°C的温 度。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40至0. 80的 范围内。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料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10和0. 60之2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为相对于彼此的并 联构造。28. -种在链烯基芳烃生产设施的脱氢工段中增加烷基芳烃至链烯基芳烃的脱氢效率 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接收包含烷基芳烃的进料流的第一脱氢反应器和第二脱氢反应 器,其中来自于第一反应器的流出物在相对于彼此以串联设置并位于第一和第二反应器之 间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再加热,所述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第一再加热 交换器与第一反应器流体连通,所述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第二再加热交换器与第 二反应器流体连通,且每个再加热交换器提供有独立的过热蒸汽流,使得提供至再加热交 换器的过热蒸汽的入口温度小于提供了与以串联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相同 的总再加热交换器负荷的单一再加热交换器所需的过热蒸汽的入口温度。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脱氢工段进一步包括反应器进料预加热 交换器,所述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与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 通。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每个再加热交换 器的独立的过热蒸汽流由独立的过热器提供。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在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的下游和/ 或上游添加的加热蒸汽。32.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料流在进入第一反应器之前由进料流出 物热交换器中的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加热。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进料蒸汽,所述进料蒸汽与所述进料流 出物热交换器上游的进料流混合。34.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烷基芳烃为乙苯。35.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链烯基芳烃为苯乙烯。36.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由可用的 ASME和API规范限定的合金800H的最大容许操作温度的温度。37.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899°C的温 度。38.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中加热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40至0. 80的 范围内。39.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中进料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10和0. 60之4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为相对于彼此的并 联构造。41. 一种在链烯基芳烃生产设施的脱氢工段中增加烷基芳烃至链烯基芳烃的脱氢效率 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接收包含所述烷基芳烃的进料流的第一脱氢反应器和第二脱氢 反应器,其中来自于第一反应器的流出物在相对于彼此以串联设置并位于第一和第二反应 器之间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再加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第一个与第 一反应器流体连通,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第二个与第二反应器流体连通,且每个 再加热交换器提供有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其中(a)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过热蒸汽 的蒸汽流速等于或小于用于将烷基芳烃脱氢至链烯基芳烃的等效脱氢工段中的单一再加 热交换器的过热蒸汽的蒸汽流速;和(b)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过热蒸汽的温度等 于或小于单一再加热交换器所需的过热蒸汽的温度。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脱氢工段进一步包括反应器进料预加热 交换器,所述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与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 通。43.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每个再加热交换 器的独立的过热蒸汽流由独立的过热器提供。44.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在反应器进料预加热交换器的下游和/ 或上游添加的加热蒸汽。45.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料流在进入第一反应器之前由进料流出 物热交换器中的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加热。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进料蒸汽,所述进料蒸汽与所述进料流 出物热交换器上游的进料流混合。47.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烷基芳烃为乙苯。48.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链烯基芳烃为苯乙烯。49.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由可用的 ASME和API规范限定的合金800H的最大容许操作温度的温度。50.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具有不大于899°C的温 度。51.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中加热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40至0. 80的 范围内。52.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中进料蒸汽与乙苯的重量比例在0. 10和0. 60之53.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为相对于彼此的并 联构造。54. -种用于增加链烯基芳烃生产设施的脱氢工段的效率的方法,所述脱氢工段用于 将烷基芳烃脱氢至链烯基芳烃,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至少第一和第二脱氢反应器, 进料流,所述进料流包含所述烷基芳烃, 其中第一反应器流出物在以相对于彼此串联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中加 热,所述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位于第一和第二反应器之间,且每个再加热交换器提 供有独立的过热蒸汽流,其中(a)加热蒸汽与乙苯的比例等于或小于在用于将烷基芳烃脱 氢至链烯基芳烃的等效脱氢工段的单一再加热交换器中的加热蒸汽与乙苯的比例;和(b) 供应至两个或更多的再加热交换器的每一个的加热蒸汽的温度等于或小于供应至提供相 同的总再加热负荷的单一再加热交换器的加热蒸汽的温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增加链烯基芳烃生产设施的脱氢工段的效率的改进的方法和系统,其中例如乙苯的烷基芳烃被脱氢以生产例如苯乙烯的链烯基芳烃。所公开的方法比目前已知的用于制造苯乙烯的方法更加节能且更加节约成本。所述方法和系统有利地利用以串联和/或并联构造设置的多个再加热交换器,其造成能量消耗的减少和因此造成使用成本的节约,而且减少苯乙烯制造工厂的投资成本。
【IPC分类】C07C5/00
【公开号】CN104995157
【申请号】CN201280076117
【发明人】S·A·奥莱克西
【申请人】德希尼布工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2年8月30日
【公告号】US20150210613, WO2014035398A2, WO2014035398A3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