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结构强度和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图_2

文档序号:9319431阅读:来源:国知局
使其混合均匀, 然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18g),控制反应温度在35~40°C,直至完全加入高锰酸钾;
[0060] (2)将反应温度升到50°C,连续搅拌12小时,停止反应,将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
[0061] (3)将3ml的30 %双氧水加入溶液中;
[0062] (4)将溶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冰浴的去离子水中,控制好反应温度(室温),不 能过热;
[0063] (5)将溶液进行离心得到反应产物,并用配制的30%的稀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反 复洗涤,直到滤液中无硫酸根被检测到为止;将产物放入50°C的烘箱中充分干燥,得到的 产物即为氧化石墨。
[0064] 对制备的氧化石墨分别进行FTIR(红外光谱)和XRD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
[0065] 由图1氧化石墨的红外光谱图可知,在3412cm1处出现了一个较大吸收峰,归属 于-0H的伸缩振动,这是由于氧化石墨带有大量的-0H,同时也吸收了一定量的水分子;在 1725cm1和1625cm1附近出现的峰分别归于氧化石墨表面羧基中的C= 0伸缩振动峰和氧 化石墨吸收的水分子的弯曲振动峰;在1385cm1处出现一个较小的吸收峰,这属于氧化石 墨中C-0H产生的伸缩振动;而1047cm1附近的峰则归属于C-0-C的伸缩振动;而606cm1的 峰归属于氧化石墨样品中吸附的少量〔02引起的面内外弯曲振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 过我们的制备工艺,鳞片石墨被成功氧化,氧化后石墨表面和边缘至少存在-〇H、-C00H、-C =0、-CH(0)CH-四种主要的官能团。
[0066] 由图2氧化石墨的XRD图可知,鳞片石墨的原始层间距只有0. 34nm,经过氧化之 后,其层间距增加至0. 98nm,这与红外光谱的结果相对应。鳞片石墨经过氧化之后带有许多 含氧基团,由于这些基团的存在,所以其层间距被进一步撑开。
[0067] 上述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了氧化石墨。
[0068] 实施例2
[0069] 将氧化石墨(0. 72g)加入100ml的丙酮中,超声分散lh,此时氧化石墨能较好地分 散在丙酮中,加入蓖麻油(23. 2g),在80°C下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使氧化石墨借助丙酮 的作用充分分散在蓖麻油中,然后边搅拌边除去丙酮2h,当丙酮除尽后,氧化石墨良好地分 散在蓖麻油中;在65°C,加入TDI(8. 8g),反应45min,得到聚氨酯预聚物,备用;
[0070] 将EP(40g)与上述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32g)在65°C下混合均匀后,加入固化剂 M0CA(17g)搅拌均匀;将混合液倒入预热后的模具中,于120°C固化6h,即得本发明的聚氨 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0071]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以下试验例:
[0072] 试验例1、力学性能测试
[0073]拉伸性能测试:采用Instron万能材料拉伸试验机,根据GB/T1040. 2-2006标准 测试试样的拉伸性能,测试速度为l〇mm/min。
[0074] 采用上述拉伸性能测试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GO含量为0. 5%的聚氨酯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比试验1制备的EP材料、对比试验2制备的PU/EP复合材料分别进 行拉伸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图3。
[0075]结果表明,本发明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 61. 6MPa和1957MPa;而EP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62. 9MPa和2189MPa;PU/EP复 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42. 4MPa和1544MPa;可见,如果仅仅将聚氨酯与环氧 树脂进行简单的复合,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都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0076] 试验例2、动态机械分析
[0077] 动态机械分析(DMA,Q800型):在三点弯曲模式下,以升温速率3°C/min进行扫 描,其中测试频率为1Hz;其中损耗因子tanS峰值对应的温度为Tg(即玻璃化温度)。
[0078] 采用上述动态机械分析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G0含量为0. 5%的聚氨酯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实施例2制备的G0含量为1. 0%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比 试验1制备的EP材料、对比试验2制备的PU/EP复合材料分别进行动态机械分析,实验结 果见表1和图4、图5。
[0079] 表1、动态机械分析的实验结果
[0080]
[0081]结果表明,与EP材料、PU/EP复合材料相比,本发明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tanS值更大,且阻尼温域的范围更宽,本发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008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高,玻璃化 温度低,TanS的峰宽明显增加,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高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 而且,本发明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工序少、步骤简便、效率高、成本 低、绿色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合产业上的应用。
【主权项】
1. 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制备而成:环氧树脂30份~50份、聚氨酯预聚物30份~50份、固化剂10份~22 份; 所述的聚氨酯预聚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氧化石墨〇. 1份~1. 〇份、蓖 麻油20份~38. 6份、二异氰酸酯8. 8份~16. 7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 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环氧树脂40份、聚氨酯预聚物32份、固化剂17份; 所述的聚氨酯预聚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氧化石墨0.3份~0.4份、蓖 麻油23份~24份、二异氰酸酯8份~9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 选自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 种或两种以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缩水甘油 醚类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或两种以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剂选 自4, 4' -二氨基-3, 3' -二氯二苯甲烧、4, 4' -二氨基-3, 3' -二苯甲烧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以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石墨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i、 取鳞片石墨,与浓硫酸/磷酸混匀,加入高锰酸钾,于50°C搅拌反应12小时后,冷却 至室温,加入30 %双氧水,得到反应液; 所述的鳞片石墨与浓硫酸/磷酸的重量体积比为3:400g/ml ;所述的鳞片石墨与高锰 酸钾的重量为1:6 ;所述的鳞片石墨与30%双氧水的重量体积比为I: lg/ml ;所述的浓硫酸 /磷酸中,浓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9:1 ; ii、 将反应液加入到冰水中,控制在室温,对反应液进行分离,得到固体,洗涤除去固体 中的硫酸根,干燥,即得氧化石墨。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异氰酸 酯选自甲苯-2, 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8. -种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 按照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和配比,取 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物、固化剂; b、 将步骤a所取的环氧树脂与聚氨酯预聚物、固化剂,混合,于120°C~150°C进行固 化,即得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聚氨酯预聚物是按 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按照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聚氨酯预聚物 的原料和配比,取氧化石墨、蓖麻油、二异氰酸酯; ②、将步骤①所取的氧化石墨加入到酮类溶剂中,超声处理,加入蓖麻油,在60°C~ 90°C下搅拌,除去丙酮后,加入二异氰酸酯,于60°C~80°C反应45min~120min,即得聚氨 酯预聚物。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 中,超声处理的时间为Ih~4h ;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 ;搅拌时间为2h~4h ; 反应的温度为65°C ;反应的时间为45min。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 中,混合的温度为60°C~80°C。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 中,固化的时间为6h以上;优选的,固化的时间为6h~12h。13. 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为阻尼材料的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环氧树脂30份~50份、聚氨酯预聚物30份~50份、固化剂10份~22份;所述聚氨酯预聚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氧化石墨0.1份~1.0份、蓖麻油20份~38.6份、二异氰酸酯8.8份~16.7份。本发明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高,玻璃化温度低,Tanδ的峰宽明显增加,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高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而且,本发明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工序少、步骤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合产业上的应用。
【IPC分类】C08K9/02, C08G59/50, C08L63/00, C08K3/04, C08G18/67, C08L75/14
【公开号】CN105038137
【申请号】CN201510549256
【发明人】邹华维, 黄强, 梁梅
【申请人】四川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