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8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液体定量排出的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具有将接液部与本体部分离或结合的机构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排出"包括液体材料在离开排出部之前 接触到工件的排出方式、以及液体材料在离开排出部之后接触到工件 的排出方式。
背景技术
将粘接剂等液体材料排出到基板上的技术,作为螺杆式已知有例 如使在棒状体表面的轴向上形成有螺旋状凸缘的螺杆进行旋转,并利 用该螺杆的旋转,凸缘搬送液体材料而将液体排出的方法,特别广泛 使用于将含有高粘性液体材料或填充剂的液体材料排出。
螺杆式排出装置例如包括供应高粘性流体的供应装置;排出高 粘性流体的喷嘴;设置于这些供应装置与排出喷嘴之间、且将从供应 装置供应的高粘性流体输送给排出喷嘴的泵;以及通过对该泵进行控 制、而对来自排出喷嘴的高粘性流体排出量进行控制的泵控制装置(专 利文献1)。
更具体而言,上述泵包括具有截面形状呈圆形的螺杆室的螺杆 外壳、以及几乎气密且可旋转地配设于该螺杆外壳内的螺杆,上述泵 控制装置包括使泵外壳与螺杆进行相对旋转的泵驱动装置,上述排出 喷嘴从上述螺杆泵的一端同轴延伸出,上述供应装置是对上述高粘性 流体进行加压并供应给上述螺杆泵的加压式供应装置。
并且,申请人所提出的排出装置是液体材料的排出装置,其特征 为在由缸筒表面具有从前端朝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叶片的螺杆、使螺 杆旋转的马达、具有外壳(其覆盖供应液体材料的液材流入口、贯通 螺杆的螺杆贯通孔、以及螺杆的排出口侧前端)的本体、以及安装于 外壳前端并连通于外壳内部的喷嘴构成、并利用螺杆的旋转将液材排出的螺杆式排出装置中,螺杆与外壳内壁面存在有间隙(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39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3267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中,液体材料流路的一部分或全部,大多采 用与固定马达等的构件形成一体。即,因为与液体材料直接接触的部 分(接液部)和未直接接触的部分具有密接的关系,因而当对前者施 行作业时,会有作业波及后者的情况,而发生在伴随作业的分解与组 装中花费较多工时的问题。
但是,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为了能在工件上涂布所需的图案,通常 安装于用来对工件施行相对移动的自动机(XY机器人)上。此处,当 施行如液体材料或喷嘴的消耗品的更换作业或维修作业时,发生零件 掉落的事故也不少,并且不单只是零件掉落而已,也会对涂布对象物 与驱动部造成损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本体部仅将接液部安全 且容易地拆卸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设置有将需要定期维修作业的喷嘴、 储存容器以及排出用构件经由外壳一体构成的接液部,通过可将该接 液部从本体部上拆卸,能够仅将接液部安全且容易地从本体部上拆卸。
艮l],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包括接液部,具有直 接或间接固设喷嘴和储存容器的外壳、以及插设于上述外壳的排出用 构件;以及本体部,具有安装有上述外壳的保持部、以及使上述排出 用构件动作的驱动部。上述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排出 用构件与上述驱动部通过连结构件形成可装卸的构造,并且上述外壳 与上述保持部形成可装卸的构造,从而上述接液部与上述本体部可装 卸。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 方面中,上述保持部被构成为能够在安装有上述外壳的状态下进行升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 或第二方面中,上述保持部具有多个导销,上述外壳具有用于插入上 述导销的多个导孔,上述外壳在上述保持部的开口部水平移动而进行 装卸。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 或第二方面中,上述外壳在其侧面具有凸部或凹部,上述保持部具有 用于插入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并且在上述开口部的内侧面具有用于与 上述外壳的凸部或凹部嵌合的凹部或凸部,上述外壳在上述保持部的 开口部水平移动而进行装卸。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 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中,上述排出用构件的端部为多角形状,上述 连结用构件具有用于与上述排出用构件的端部嵌合的多角形状的孔。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 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包括固定上述接液部与上述本体部的固定 工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仅将接液部安全且容易地从本体部 上拆卸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


图1为实施例1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概略图。
图2为接液部与本体部的嵌合地方的放大截面图。 图3为联结器与螺杆的嵌合地方的部分截面图。 图4为将固定架部分的其中一部分切断的部分截面图。 图5为用来说明接液部拆卸时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部分截面图。 图6为用来说明接液部拆卸时在水平方向移动的部分截面图。 图7为用来说明接液部安装时在水平方向移动的部分截面图。 图8为用来说明接液部安装时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部分截面图。 图9为实施例2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中,接液部与本体部的嵌合 部的放大截面图。图10为实施例3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概略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中,接液部与本体部的嵌合 地方的概略图。
图12为表示实施例4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例的概略图。
图13为实施例4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中,接液部与本体部的嵌合 地方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接液部
2螺杆
3外壳
4喷嘴
5储存容器(注射器)
6本体部
7驱动部
8联结器
9固定架
10基座
11储存容器固定工具 12接管
13接液部固定螺丝 14马达 15柱塞
16柱塞移动装置 17柱塞固定工具 18阀体 19夹具 201轴端 301突出部 302延设部 303螺丝孔 304后端部305导孔 801连接孔
901防脱部
902固定架上部内面
903固定架下部内面
904固定架上面
905螺丝孔
906导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设置有将需要定期维修作业的喷嘴 4、储存容器5以及排出用构件经由外壳3—体构成的接液部1,并且 排出用构件与驱动部7利用连结构件形成可装卸的构造,本体部1与 外壳3形成可装卸的构造,由此能够仅将接液部1从本体部6上拆卸。
以下,以螺杆式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为具体例,针对用于实施本发 明的较佳形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外壳3的内部形成有连通于喷嘴4的流路,并插入作为 排出用构件的螺杆2。
外壳3具有延设部302,并可在延设部302上安装储存容器5。延 设部302的内部形成有流路,并使安装在外壳3上的喷嘴4与储存容 器5相连通。延设部302的形状等为设计事项,为了配合排出装置的 规格将储存容器5配置于任意地方,因而可设定为适当形状。
本体部6具有安装有外壳3的保持部。此处,在将外壳3安装于 保持部时,最好构成为一边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一边进行安装。理由 是通过利用设置在保持部的滑动构件等来支撑外壳3,可防止接液部1 装卸时发生接液部1掉落的情形。例如,最好在外壳3的侧边设置凸 部或凹部,并将与其相对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保持部的开口部中,而 将这些进行嵌合。
并且,为了将排出用构件(螺杆2)与驱动部7相连接,假定必需 使接液部1形成可上下移动的构造。作为其实现方法,可在将外壳3 安装于保持部的状态下成为可上下移动的构造,也可形成使驱动部7可上下移动的构造。前者的情况,最好在保持部内设置引导外壳3的 上下移动的空间。
并且,保持部具有用于固定所安装的外壳3的固定装置,例如如 图2所示,利用螺丝孔303以及905将外壳3固定。
将螺杆2与内建有马达等驱动装置的驱动部7连结的连结构件, 最好能在不使用螺丝等情况下进行连结。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将进 行了六角形倒角的轴端201和形状与进行了倒角的轴端201的截面形 状相配合的连接孔801相嵌合,能够在不使用螺丝等情况下将驱动部7 的驱动传递给接液部1。
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轴端201与连接孔801的组合当然 并不局限于六角形。
接液部]最好在离开本体部6至少一定距离的两个以上的地方进 行固定。例如,在图1构成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中,将储存容器5与 驱动部7利用储存容器固定工具11进行固定,并将外壳3利用作为保 持部的固定架9进行固定。
以下,虽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但是本发 明并不仅局限于任何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接液部1 与本体部6的嵌合部的放大截面图。另外,以下将喷嘴4侧称为下方 向,将基座IO侧称为深度方向。
本实施例的装置是螺杆式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主要要件是接液部1 与本体部6。
接液部1是由在棒状体表面具有朝轴向呈螺旋状的凸缘的螺杆2、 内部可旋转地收容螺杆2的外壳3、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4、以及储 存液体材料的储存容器5构成。
本体部6是由内建有使螺杆2旋转的马达14 (未示出)的驱动部 7、将驱动部7的旋转力传递给螺杆2的联结器8、作为将外壳3保持 的保持部的固定架9、以及以将驱动部7和固定架维持一定间隔的方式 安装的基座IO构成。
如图2所示,外壳3在侧面的平行两面上设有突出部301,从正面观看呈略T字形。在外壳3的下面固设喷嘴4。在外壳3的后端部304 上固设内部形成流路的延设部302,在延设部302上固设储存容器5。
固定架9是用来安装外壳3的构件,其内面由固定架上部内面902 与固定架下部内面903构成。
固定架上部内面902是内壁面的上方部分,深度部分是沿着外壳3 的突出部301外周的形状,面前部分形成凸部。通过这样的构造,插 入于固定架9中的外壳3,能够在深度部分沿着内壁面朝上下方向移 动,而后端部304因面前部分的凸部,使往面前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固定架上部内面90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外壳3的突出部301在 上下方向的尺寸(厚度)相同或稍大,且达到连接孔801的深度以上 (甚至轴端201的长度以上)。
固定架下部内面903是邻接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的下方的内壁 面下方部分,深度部分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相同,是沿着外壳3的 突出部301外周的形状,面前方向形成与突出部301大致相同宽度。 固定架下部内面903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外壳3的突出部301的 厚度相同或稍大。
在固定架9最下端,设置有邻接于固定架下部内面903且略U字 形状凸部的防脱部901。防脱部901成为外壳3装卸于固定架9时的滑 轨装置,并且也具有防止掉落装置的功能。
在固定架9最上端配设形成有略U字形状切口的上面904。上面 904也具有当将外壳3进行安装时的垂直方向定位装置的功能。
如图3所示,螺杆2具有螺旋状叶片,并具有从驱动部7侧的端 部沿着一定长度对侧面进行倒角而形成的轴端201。联结器8具有形状 与轴端201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的连接孔801。
通过轴端201的设置,能够仅通过将轴端201嵌入于连接孔801 中便可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因而可轻易地进行接液部1与本体部6的 分离和结合。
拆卸顺序
针对接液部l的拆卸顺序,参照图l、图5、以及图6进行说明。 首先,拆除将储存容器5 (以下称为注射器5)与本体部6相连接 的储存容器固定工具11。接着,将接管12从注射器5上拆除。接着,对将接液部1与本体部6固定的固定架9,将其侧面两处的 旋钮螺丝13松开。
如图5所示,直到外壳3的突出部301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的 部分拆除为止,使接液部1沿着固定架上部内面902在垂直线方向移 动。
此时,因为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的上下方向尺寸在突出部301的 上下方向尺寸同等以上,并且在连接孔801的深度以上(甚至轴端201 的长度以上),因而若使外壳3进行移动直到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拆 除为止,则轴端201便完全从连接孔801中拆除。
此处,因为在固定架9的最下部设有防脱部901,因此即使从连接 孔801中将轴端201拆除时施加垂直方向的力,外壳3的突出部301 仍抵接于防脱部901而被限制移动,所以就没有接液部1掉落的顾虑。
最后,如图6所示,通过沿着固定架下部内面903将外壳3朝正 面开口侧水平移动,能够从本体部6上将接液部1拆卸。
所拆卸的接液部1在对注射器5或喷嘴4进行保固维修等作业之 后,便按照后述的安装顺序安装于本体部6上。
安装顺序
针对接液部1的安装顺序,参照图7和图8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以注射器5朝正面的方式保持接液部1,并将 外壳3的突出部301的水平位置设为固定架下部内面903的位置,一 边沿着固定架下部内面903 —边压入于深处内部直到抵接为止。在此 期间,因为外壳3的垂直方向的移动因防脱部901而受到限制,因而 接液部1不会掉落。
如图8所示,直到外壳3的突出部301抵接于固定架9的上面904 为止,均使接液部1垂直上升。此时,将轴端201插入于联结器8的 连接孔801中。在进行插入时,当轴端201形状与连接孔801的形状 在旋转方向上并未一致时,使联结器8以形状一致的方式旋转而成面 一致状态。
然后,外壳3的突出部301 —边保持抵接于固定架9的上面904 的状态, 一边使设置在外壳3的侧面的螺丝孔303的位置,对准设置 在固定架9侧面的螺丝孔905,再从侧面两处将旋钮螺丝13锁紧,将接液部1固定于本体部6上。
最后,将接管12安装于注射器5上,并将注射器5固定于本体部 6上,便完成安装。
通过将接液部1安装于本体部6上,便可开始进行排出作业。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为外壳3与保持部的构造不同于实 施例1的螺杆式液体材料排出装置。
本体部6由驱动部7、将驱动部7的旋转力传递给螺杆2的联结器 8、作为保持部的两个导销906、以及安装驱动部7的基座10构成。
在基座10上,在与螺杆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导销 906,并在其下部两处设置外壳3固定用的螺丝孔905。
接液部1由在棒状体表面具有朝轴向呈螺旋状凸缘的螺杆2、内部 可旋转地收容螺杆2的外壳3、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4、以及储存液 体材料的储存容器5构成。
在外壳3上,在两处设置两个导销906插入的长孔状导孔305,并 在其下部同样在两处设置外壳固定用的螺丝孔303。在外壳3的下面固 设喷嘴4,在其后端部304固设延设部302,在延设部302上固设储存 容器5。
拆卸顺序
当将接液部1从本体部6上拆卸时,首先,松开旋钮螺丝13 (未 示出)。然后,在外壳3的深度方向的面接触基座10的状态下,使接 液部1下降直到导销卯6抵接于导孔305的上端为止。其次, 一边使 导销906的侧面(曲面部)成沿着导孔305的上端内面的状态, 一边 将导销906朝水平方向移动直到从导孔305中拔出为止,从而能够进 行拆卸。
导孔305在上下方向的尺寸,构成为导销906在导孔305内移动 的距离在连接孔801的深度以上,甚至轴端201的长度以上。 安装顺序
当将接液部1安装在本体部6上时,首先,将导销906插入于导 孔305中,使接液部1朝水平方向移动,直到外壳3深度方向的面抵 接于基座10为止。此时,导销906的侧面(曲面部)以沿着导孔305的上端内面的方式朝水平方向移动。接着,在保持着外壳3深度方向 的面抵接于基座10的状态下,使接液部l上升,直到导销906抵接于 导孔305的下端为止。最后,在保持着导销906抵接于导孔305的下 端的状态下,使设置在外壳3的螺丝孔303的位置对准设置在基座10 上的螺丝孔905的位置,再利用旋钮螺丝13 (未示出)将接液部1固 定。
实施例3
图IO是本实施例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概略图,图11是接液部1 与本体部6的嵌合部的放大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装置是使在前端具有喷嘴4的储存容器5内面上进行 密接滑动的柱塞15,依所需量移动而进行排出的柱塞式液体材料排出 装置,与实施例1的装置相同,主要要件为接液部1与本体部6。
接液部1由作为排出用构件的柱塞15、将柱塞15收容在内部的储 存容器5、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4、以及固设喷嘴4与储存容器5的 外壳3构成。
本体部6由配设有使柱塞15进退移动的柱塞移动装置16的驱动 部7、以及作为将外壳3保持的保持部的固定架9构成。
外壳3与实施例1相同,在侧面的平行两面上设置有突出部301, 从正面观看呈略T字形。
并且,固定架9的构造也与实施例1相同。即,固定架9由防脱 部901、固定架上部内面902、固定架下部内面903、以及上面904构 成。
拆卸顺序与实施例1相同。首先,拆除将柱塞15与本体部6相连 接的柱塞固定工具17。接着,松开旋钮螺丝13,将接液部l朝垂直线 方向移动,直到外壳3的突出部301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的部分中 拆卸为止,通过沿着固定架下部内面903将外壳3朝正面开口侧进行 水平移动,能够从本体部6中将接液部1拆卸。
安装顺序也与实施例1相同。将外壳3的突出部301的水平位置 设为固定架下部内面903的位置, 一边沿着固定架下部内面903, 一边 使接液部1垂直上升压入深处直到抵接为止,使在外壳3的侧面所设 置的螺丝孔303的位置,对准在固定架9的侧面所设置的螺丝孔905,再从侧面两处将旋钮螺丝13锁紧,将接液部1固定于本体部6上。 实施例4
图12是本实施例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概略图,图13是接液部1 与本体部6的嵌合部的放大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装置是使阀体18冲撞阀座而将液体材料从喷嘴4的前 端飞散排出的喷射式液体材料排出装置,与实施例1的装置相同,主 要要件为接液部1与本体部6。
接液部1由作为排出用构件的阀体]8、将阀体18收容在内部的外 壳3、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喷嘴4、以及储存液体材料的储存容器5构成。
本体部6由具有空气室与切换阀(其用于切换对弹簧室或空气室 的空气供应)的驱动部7、作为将驱动部7与阔体18相连结的连结用 构件的夹具19、作为将外壳3保持的保持部的固定架9、以及以将驱 动部7与固定架维持一定间隔的方式安装的基座10构成。另外,与实 施例1相同,也可设置储存容器固定工具11。
阔体18与实施例1相同,具有从驱动部7侧的端部沿着一定长度 对侧面进行倒角而形成的轴端201。夹具19被构成为具有形状与轴端 201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的连接孔801,并能够从侧面利用未示出的螺丝 将所嵌合的阀体18固定。
另外,阀体18的轴端201也可保持曲面状态,但是因为固定强度 降低,因而最好进行倒角等加工。
外壳3与实施例l相同,在侧面的平行两面上设有突出部301,从 正面观看呈略T字形。
并且,固定架9的构造也与实施例1相同。S卩,固定架9由防脱 部901、固定架上部内面902、固定架下部内面903、以及上面904构 成。
拆卸顺序与实施例1相同。首先,将接管12从储存容器5中拆除。 接着,松开旋钮螺丝13,将接液部1在垂直线方向进行移动,直到外 壳3的突出部301从固定架上部内面902的部分拆除为止,通过沿着 固定架下部内面903将外壳3朝正面开口侧水平移动,能够从本体部6 中将接液部1拆卸。
安装顺序也与实施例1相同。将外壳3的突出部301的水平位置设为固定架下部内面903的位置, 一边沿着固定架下部内面903, 一边 使接液部1垂直上升压入深处直到抵接为止,使在外壳3的侧面所设 置的螺丝孔303的位置,对准在固定架9的侧面所设置的螺丝孔905, 再从侧面两处将旋钮螺丝13锁紧,将接液部1固定于本体部6上。
另外,在将轴端201插入连接孔801中时,当轴端201的形状与 连接孔801的形状在旋转方向上并未一致时,使夹具19以形状一致的 方式进行旋转而成面一致状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实施在将液体材料排出的各种装置中。在实施例中,虽 然公开了螺杆式、柱塞式、以及喷射式排出装置,但是并不仅局限于 这些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包括接液部,具有直接或间接固设喷嘴和储存容器的外壳、以及插设于所述外壳的排出用构件;以及本体部,具有安装有所述外壳的保持部、以及使所述排出用构件动作的驱动部;所述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用构件与所述驱动部通过连结构件形成可装卸的构造,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保持部形成可装卸的构造,从而所述接液部与所述本体部可装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保持部被构成为能够在安装有所述外壳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多个导销,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导销的多个导孔, 所述外壳在所述保持部的开口部水平移动而进行装卸。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其侧面具有凸部或凹部,所述保持部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外壳的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开口部 的内侧面具有用于与所述外壳的凸部或凹部嵌合的凹部或凸部, 所述外壳在所述保持部的开口部水平移动而进行装卸。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排出用构件的端部为多角形状,所述连结用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排出用构件的端部嵌合的多角形 状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括固定所述接液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固定工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仅将接液部安全且容易地从本体部上拆卸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本发明的液体材料排出装置包括接液部和本体部,该接液部具有直接或间接固设喷嘴和储存容器的外壳、以及插设于外壳的排出用构件;该本体部具有安装有外壳的保持部、以及使排出用构件动作的驱动部。该液体材料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排出用构件与驱动部通过连结构件形成可装卸的构造,并且外壳与保持部形成可装卸的构造,从而接液部与本体部可装卸。
文档编号B05C5/00GK101583434SQ20078004457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4日
发明者生岛和正 申请人: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