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48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具体涉及粘接橡胶与纤维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对轮胎、传动带、软管等橡胶制品进行增强的橡胶增强用纤维,采用尼龙、聚酯、芳纶等的纤维。这些橡胶增强用纤维通常对于橡胶制品采用包含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一般为丁ニ烯-こ烯基吡啶类共聚物胶乳或丁ニ烯-こ烯基吡啶类共聚物和其它橡胶胶乳的混合物)和间苯ニ酚-甲醛树脂(以下记作RF树脂)的粘接剂组合物(以下记作RFL)进行粘接处理来确保它们的粘接性。
该粘接处理中,将橡胶增强用纤维浸溃于RFL,干燥后,尼龙纤维在170°C以上,聚酯纤维或芳纶纤维在220°C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作为用于这样的RFL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提出有例如特定单体组成的丁ニ烯-こ烯基吡啶类共聚物胶乳(參照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此外,提出有例如由特定单体组成的丁ニ烯-こ烯基吡啶类共聚物胶乳和特定单体组成的SBR形成的共聚物胶乳(參照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4、5)。此外,提出有例如由具有特定结构的共聚物粒子形成的共聚物胶乳(參照例如下述专利文献6)。此外,提出有例如由2种特定单体组成的丁ニ烯-こ烯基吡啶类共聚物胶乳形成的共聚物胶乳(參照例如下述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公平7-782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公平8-3286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公平6-7440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公平7-587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154126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许第3986654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8289号公报发明的概要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的粘接处理存在橡胶增强用纤维的强度因热处理而下降的问题。另ー方面,为了抑制橡胶增强用纤维的强度下降而研究在比上述温度低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技术方案,但如果热处理的温度低,则存在橡胶与橡胶增强用纤维的粘接力下降的问题。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抑制由热处理导致的橡胶增强用纤维的强度下降的同时使橡胶与橡胶增强用纤维的粘接力提高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的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相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相被覆而成的胶乳粒子,所述第一相通过包含10 45重量%丁ニ烯类单体、O 5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55 90重量%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所述第二相通过包含50 90重量%丁ニ烯类单体、10 30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単体和O 40重量%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此外,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较好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所述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0 50重量%,所述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为50 90重量%。此外,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较好是所述第一相的表面积的50%以上 被所述第二相被覆。此外,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较好是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包含O 3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发明的效果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则可在抑制由热处理导致的橡胶增强用纤维的強度下降的同时使橡胶与橡胶增强用纤维的粘接カ提高。附图
的简单说明图I是胶乳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实施例I的胶乳粒子。图2是胶乳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实施例6的胶乳粒子。图3是胶乳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实施例5的胶乳粒子。图4是胶乳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比较例2的胶乳粒子。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包含由组成互不相同(异相结构)的第一相和第二相形成的胶乳粒子。第一相通过对包含丁ニ烯类单体、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获得。作为丁ニ烯类单体,可例举例如1,3_ 丁ニ烯、2-甲基-1,3-丁ニ烯、2,3-ニ甲基-1,3- 丁ニ烯等,可优选例举1,3- 丁ニ烯。这些丁ニ烯类单体可使用I种或2种以上。作为こ烯基卩比唳类单体,可例举例如2-こ烯基卩比卩定、3-こ烯基卩比卩定、4-こ烯基批P定、2-甲基-5-こ烯基卩比唳等,可优选例举2-こ烯基卩比唳。这些こ烯基卩比唳类单体可使用I种或2种以上。作为苯こ烯类单体,可例举例如苯こ烯、α -甲基苯こ烯、ー氯苯こ烯等,可优选例举苯こ烯。这些苯こ烯类单体可使用I种或2种以上。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包含10 45重量0Z0、较好是15 40重量0Z0 丁ニ烯类单体,O 5重量% (即こ烯基吡啶类単体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包含的情况下在5重量%以下)、较好是O 3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55 90重量%、较好是60 85重量%苯こ烯类单体。丁ニ烯类单体的配比少于10重量%时,初期粘接力低;如果超过45重量%,则帘线强度和耐热粘接力低。
如果こ烯基吡啶类単体的配比超过5重量%,则初期粘接力低。苯こ烯类单体的配比少于55重量%时,耐热粘接力低;如果超过90重量%,则初期粘接力和耐热粘接力低。第一相单体组合物也可以将所含的单体(丁ニ烯类单体、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一部分换成可共聚的其它单体。作为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例举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腈化こ烯基类単体,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等こ烯类不饱和羧酸単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酷、丙烯酸こ酷、丙烯酸丁酯等こ烯类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 -羟基こ酷、甲基丙烯酸-β -羟基こ酯等こ烯类不饱和羧酸羟烷基酯类单体,例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 酰胺等酰胺类单体等;分别可以使用I种或2种以上。第二相通过对包含丁ニ烯类单体、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二相单体组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获得。作为丁ニ烯类单体、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苯こ烯类单体,分别可示例与第一相中所例举的单体相同的单体。优选的单体也相同。此外,第二相单体组合物也可以将所含的単体(丁ニ烯类单体、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一部分换成可共聚的其它单体。作为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示例与第一相中所例举的可共聚的其它单体相同的单体。第二相单体组合物包含50 90重量%、较好是60 80重量%丁ニ烯类单体,10 30重量%、较好是10 25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O 40重量% (即苯こ烯类単体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包含的情况下在40重量%以下)、较好是O 30重量%苯こ烯类单体。丁ニ烯类单体的配比少于50重量%时,初期粘接力低;如果超过90重量%,则帘线强度和耐热粘接力低。こ烯基吡啶类单体的配比少于10重量%时,初期粘接力和耐热粘接力低;如果超过30重量%,则初期粘接力低。如果苯こ烯类单体的配比超过40重量%,则初期粘接力和耐热粘接力低。此外,相对于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例如为10 50重量%,较好是20 40重量%,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例如为50 90重量%,较好是60 80重量%。如果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少于10重量%,则帘线强度和耐热粘接力可能会低;如果超过50重量%,则可能会无法用第二相被覆第一相,初期粘接力和耐热粘接力低。此外,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总量中,丁ニ烯类单体的含量例如为40 80重量%,较好是50 70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的含量为5 25重量%,较好是7 17重量%,且苯こ烯类单体的含量为10 55重量%,较好是15 43重量%。另外,为了获得共聚物胶乳,首先将第一相单体组合物乳液聚合,获得第一相単体组合物的共聚物(即第一相)后,在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共聚物的存在下将第二相单体组合物乳液聚合,获得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共聚物(即第二相)。
第二相单体组合物较好是在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聚合转化率达到60 90%时添カロ。对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第二相单体组合物进行乳液聚合时,在各单体组合物中(在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第二相单体组合物中分别)添加乳化剂和聚合引发剂。作为乳化剂,可例举例如聚こニ醇的烷基酯型、烷基苯基醚型、烷基醚型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松香酸盐、脂肪酸盐、高级醇的硫酸酯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ニ苯基醚磺酸盐、脂肪族磺酸盐、脂肪族羧酸盐、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硫酸酯盐、萘磺酸盐的甲醛缩合物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剤,可优选例举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剤,可更优选例举松香酸盐、萘磺酸盐的甲醛缩合物。乳化剂可使用I种或2种以上。乳化剂例如以相对于各单体组合物100重量份例如为O. I 20重量份、较好是O. 5 15重量份的比例添加。
聚合引发剂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例举例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水溶性聚合引发剂,例如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こ酰、氢过氧化ニ异丙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作为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可优选例举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作为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可优选例举氢过氧化枯烯。聚合引发剂例如以相对于各单体组合物100重量份例如为O. 01 3重量份、较好是O. 05 2重量份的比例添加。此外,对各单体组合物进行乳液聚合时,可根据需要添加还原剂、链转移剂。作为还原剂,可例举例如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焦亚硫酸盐、连ニ亚硫酸盐、连ニ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甲醛磺酸盐、苯甲醛磺酸盐,例如L-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羧酸类及其盐,例如葡萄糖、蔗糖等还原糖类,例如ニ甲基苯胺、三こ醇胺等胺类。可优选例举羧酸类及其盐,更优选例举L-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还原剂例如以相对于聚合引发剂100重量份例如为O I重量份、较好是O O. 7重量份的比例添加。作为链转移剂,可例举例如正己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叔辛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_■烧基硫醇、正十八烧基硫醇等烧基硫醇,例如_■硫化_■(黄原酸甲酷)、_■硫化ニ(黄原酸异丙酷)等黄原酸化合物,例如ニ硫化四甲基秋兰姆、ニ硫化四こ基秋兰姆、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秋兰姆化合物,例如2,6- ニ叔丁基-4-甲基苯酚、苯こ烯化苯酚等酚化合物,例如烯丙醇等烯丙基化合物,例如ニ氯甲烷、ニ溴甲烷、四溴化碳等卤代烃化合物,例如Ct -节氧基苯こ烯、α -节氧基丙烯臆、α -节氧基丙烯酸胺等こ烯基醚,例如ニ苯基こ烷、五苯基こ烷、丙烯醛、甲基丙烯醛、巯基こ酸、硫代苹果酸、巯基こ酸-2-こ基己酷、α -甲基苯こ烯ニ聚物等;可优选例举烷基硫醇,更优选例举正辛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链转移剂可使用I种或2种以上。链转移剂例如以相对于各单体组合物100重量份例如为O 5重量份、较好是
O.05 3重量份的比例添加。此外,乳液聚合中可根据需要添加烃类溶剤。作为烃,可例举例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环庚烷等饱和烃,例如戊烯、己烯、庚烯、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4-甲基环己烯、I-甲基环己烯等不饱和烃等;可优选例举环己烯。环己烯因沸点低而容易在聚合结束后通过水蒸气蒸馏等回收、再利用,从环境负荷的角度来看优选。此外,作为其它添加剤,可根据需要添加例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电解质,氢醌等阻聚剂,聚合促进剂,螯合剂等。由此,作为粒状的第一相的表面被第二相部分被覆或粒状的第一相的表面被第二相完全被覆(核-壳结构)而成的胶乳粒子的水分散体,制成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另外,胶乳粒子较好是第一相的表面积的50%以上、更好是100% (即整个表面)
被第二相被覆。此外,胶乳粒子的数均粒径例如为50 200nm,较好是80 160nm。对胶乳粒子,判定第二相被覆第一相的状态时,例如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 粒子的剖面。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的剖面时,首先在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添加四氧化锇水溶液,对胶乳粒子进行电子染色(锇染色)。通过电子染色,四氧化锇加成于1,3-丁ニ烯的双键。接着,向共聚物胶乳中添加环氧树脂后干燥。由此,可获得含胶乳粒子的环氧树脂的固化物。即,将胶乳粒子用环氧树脂被覆(包埋)。接着,用超薄切片机切出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切片,对切出的切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剖面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中,观察到1,3-丁ニ烯含量较少的第一相较浅,I, 3- 丁ニ烯含量较多的第二相较深。如上所述,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胶乳粒子的剖面时,胶乳粒子的剖面中,第一相的外周长度的50%以上、更好是100% (即整个外周)被第二相被覆。胶乳粒子中,例如改变上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与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来控制第二相被覆第一相的状态。另外,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较好是掺入至用于粘接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的粘接剂组合物。作为橡胶,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天然橡胶、SBR、NBR、氯丁橡胶、聚丁ニ烯橡胶、聚异戊ニ烯橡胶、它们的各种改性橡胶等。此外,橡胶中可掺入例如填充剂、软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等公知的添加剂。作为橡胶增强纤维,可例举例如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等。此外,作为这些纤维的形态,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帘线、缆线、织物、帆布、短纤维等。粘接剂组合物通过掺合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和间苯ニ酚-甲醛树脂并混合而获得。制备粘接剂组合物时,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和间苯ニ酚-甲醛树脂无特别限定,相对于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100重量份(固体成分)掺入例如5 100重量份、较好是5 90重量份间苯ニ酚-甲醛树脂。此外,粘接剂组合物中可根据需要掺入异氰酸酯、封端异氰酸酷、こ烯脲、2,6-双(2,4- ニ羟基苯基甲基)-4-氯苯酚、一氯化硫与间苯ニ酚的缩合物和间苯ニ酚-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等改性间苯ニ酚-甲醛树脂、聚环氧化物、改性聚氯こ烯、炭黑等粘接助剂、填充剂、交联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等。另外,粘接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时,首先用粘接剂组合物对橡胶增强纤维进行处理。用粘接剂组合物对橡胶增强纤维进行处理时,例如使用浸溃设备等使橡胶增强纤维浸溃于粘接剂组合物。然后,在例如100 150°C、较好是110 130°C干燥例如80 200秒、较好是100 150秒,再在例如180 300°C、较好是200 260°C加热例如30 100秒、较好是50 80秒进行烧结附着。接着,在上述处理之后,使橡胶与用粘接剂组合物进行了处理的橡胶增强纤维接触,对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进行加热和加压后,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粘接。另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制备粘接剂组合物,则可在抑制由热处理导致的橡胶增强用纤维的强度下降的同时使橡胶与橡胶增强用纤维的粘接カ提高。
实施例以下,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表示配比的“份”和“ % ”基于重量基准。 I.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的合成(I)实施例I 8和比较例I向带搅拌机的高压釜中加入135份水、I份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O. 5份氢氧化钠和5. O份松香酸钾并使其溶解。接着,加入表I所示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O. 3份叔十二烷基硫醇使其乳化。然后,加入O. 5份过硫酸钾,将内温保持于55°C,对第一相单体组合物进行聚合。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聚合转化率达到82%时,连续添加表I所示的第二相单体组合物和O. 25份叔十二烷基硫醇,继续聚合。聚合转化率达到93重量%时,加入O. I份氢醌使聚合停止,通过减压蒸馏出去未反应单体,获得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2)比较例 2向带搅拌机的高压釜中加入130份水、I份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O. 5份氢氧化钠和4份松香酸钾并使其溶解。接着,加入表I所示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O. 55份叔十二烷基硫醇使其乳化。然后,加入O. 5份过硫酸钾,将内温保持于50°C,对第一相单体组合物进行聚合。聚合转化率达到93%时,加入O. I份氢醌使聚合停止,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出去未反应单体,获得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2.共聚胶乳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异相结构确认)向所得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加入四氧化锇水溶液进行电子染色。接着,向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加入环氧树脂并干燥,获得包含胶乳粒子的环氧树脂的固化物。由此,通过环氧树脂被覆(包埋)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的胶乳粒子。接着,用超薄切片机切出环氧树脂的切片,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日本電子)JEM-1400)对胶乳粒子的剖面进行拍摄。胶乳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示于图I 4。图I表示实施例I的胶乳粒子,图2表示实施例6的胶乳粒子,图3表示实施例5的胶乳粒子,图4表示比较例2的胶乳粒子。另外,观察粒子的剖面,通过肉眼观察评价I)异相结构的有无和2)第二相被覆第一相的状态。对于2)第二相被覆第一相的状态,观察100个粒子,若其中50个以上符合下述的评价标准,则认定为下述的评价。<被覆状态的评价标准>◎:第二相将第一相完全(100% )被覆。O :第二相将第一相的50%以上被覆。Δ :第二相将第一相的50%以下被覆。X :第二相未被覆第一相,I个粒子中仅确认到第一相或第二相中的任一方。3.粘接剂组合物的制备(I)聚酯轮胎帘线(PET轮胎帘线)用粘接剂组合物向260份水中添加4份10%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搅拌后,加入7. 9份间苯ニ酚和8. 6份37%甲醛水溶液并搅拌混合,在30°C熟化6小时,合成间苯ニ酚-甲醛树脂。接着,向100份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以粘接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16. 5%的条件加水并搅拌后,添加全部量的间苯ニ酚-甲醛树脂和11. 4份28%氨水并搅拌混合。然后,添加46. 3份27%封端异氰酸酯分散液(明成化学エ业株式会社(明成化学工業(株))制SU-125F),在30°C熟化48小时,获得聚酯轮胎帘线用粘接剂组合物。(2)6-6尼龙轮胎帘线(尼龙轮胎帘线)用粘接剂组合物向236份水中添加3. O份10%氢氧化钠水溶液并搅拌后,加入11. O份间苯ニ酚和
16.2份37%甲醛水溶液并搅拌混合,在25°C熟化6小时,合成间苯ニ酚-甲醛树脂。接着,向100份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中以粘接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16. 5%的条件加水并搅拌后,添加全部量的间苯ニ酚-甲醛树脂和13. O份28%氨水并搅拌混合。然后,在25°C熟化18小时,获得6-6尼龙轮胎帘线用粘接剂组合物。4.评价(I)轮胎帘线浸溃处理使用试验用单线浸溃设备,将经过预处理的聚酯轮胎帘线(1500D/2)或6_6尼龙轮胎帘线(1260D/3)浸溃于所得的粘接剂组合物,然后在120°C干燥120秒后,聚酯轮胎帘线在240°C烧结附着60秒,6-6尼龙轮胎帘线在220°C烧结附着60秒。(2)橡胶按照下述配方制备橡胶。〈橡胶配方〉
天然橡胶70份
SBR橡胶30份
FEF炭黑40份
操作油4份

アンチゲンRD (*1) 2份 硬脂酸I. 5份
锌体R格
け一 t—りI/J
硫化促进剂DM(*2) O. 9份
硫2. 7份*1:2,2,4-三甲基-1,2_ ニ氢喹啉聚合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住友化学(株)社)制)
*2: ニ硫化ニ苯并噻唑(3)纤维强度的测定按照JIS-L1017对通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了处理的聚酯轮胎帘线(1500D/2)或6-6尼龙轮胎帘线(1260D/3)的纤维强度(帘线強度)进行了測定。结果不于表2。(4)粘接力的测定(4-1)聚酯轮胎帘线将通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了处理的聚酯轮胎帘线用橡胶夹住,以160°C下20分钟(初期粘接カ评价条件)和170°C下50分钟(耐热粘接力评价条件)的条件进行硫化加压。按照ASTM D2138-67 (H拉カ测试)对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的初期粘接力和耐热粘接力进行了測定。结果示于表2。(4-2)尼龙轮胎帘线与上述聚酯轮胎帘线的情况同样地,将通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了处理的尼龙轮胎帘线用橡胶夹住,以160°C下20分钟(初期粘接カ评价条件)的条件进行硫化加压。按照ASTM D2138_67(H拉カ测试)对橡胶与橡胶增强纤维的初期粘接カ进行了测定。结果不于表2。[表I]
权利要求
1.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相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相被覆而成的胶乳粒子,所述第一相通过包含10 45重量%丁ニ烯类单体、O 5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単体和55 90重量%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所述第二相通过包含50 90重量%丁ニ烯类单体、10 30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和O 40重量%苯こ烯类单体的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和所述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0 50重量%,所述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为50 90重量%。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的表面积的50%以上被所述第二相被覆。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单体组合物包含O 3重量%こ烯基吡啶类单体。
全文摘要
粘接剂用共聚物胶乳包含第一相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相被覆而成的胶乳粒子,第一相通过包含10~45重量%丁二烯类单体、0~5重量%乙烯基吡啶类单体和55~90重量%苯乙烯类单体的第一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第二相通过包含50~90重量%丁二烯类单体、10~30重量%乙烯基吡啶类单体和0~40重量%苯乙烯类单体的第二相单体组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
文档编号C09J125/10GK102822295SQ20108006603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种村淳美, 竹中俊, 上村彰 申请人:日本A&L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