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632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胶黏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黏剂、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面胶带是以纸、布、塑料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是由基材、胶粘剂、离型纸(膜)或者叫硅油纸三部分组成。该产品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家电,汽车,电子产品及建筑等市场,用于物体的粘接,固定,密封等。耐高温双面胶带属于双面胶带中的一种,即高温作业环境下使用的胶粘带。主要用于电子工业用途,耐温性能通常在120℃到260℃之间,常用于喷漆、烤漆皮革加工、涂装遮蔽和电子零件制程中固定、印刷电路板及高温处理遮蔽。但目前市场上,所用的耐高温双面胶带,其耐温性主要在于都难以达到260℃,或者不能达到长期使用时耐温达260℃。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的胶粘剂。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的胶粘剂,其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低分子量丙烯酸酯60~70份,溶剂20~30份,增粘剂3~5份,偶联剂1~2份,交联剂0.9~2份,引发剂0.5~1.5份,填料5~10份;所述低分子量丙烯酸酯选自丙烯酸甲酯,氯化聚酯丙烯酸酯或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或过氧化二月桂酰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粘剂选自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聚合松香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偶联剂选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选自二氧化硅、钛白粉、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的胶粘剂,其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低分子量丙烯酸酯60~65份,溶剂23~26份,增粘剂4~5份,偶联剂1~2份,交联剂0.9~1份,引发剂0.5~1份,填料5~7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分子量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所述增粘剂为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交联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耐温双面胶带,该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可耐260℃的高温,并具有强的剥离力。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由上述的胶粘剂与胶带基材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带基材为聚酰亚胺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上述一种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溶剂,低分子量丙烯酸酯和引发剂,经过聚合得到丙烯酸树脂,然后加入增粘剂,偶联剂,交联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成半成品基料;(2)称取相应量半成品基料后加入填料进行搅拌分散后进行过滤处理,得到胶粘物;(3)将得到的胶粘物加入脱泡机进行脱泡处理,得到所述胶粘剂;(4)使用胶辊将胶粘剂均匀地涂于胶带基材双面粘接表面,即得到所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先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到135-145℃,将低分子量丙烯酸酯于3.5~4.5小时滴入反应釜,保温2~3小时,加入引发剂于反应釜,再保温2~3小时,降温,出料;加入增粘剂,偶联剂,交联剂份后搅拌分散均匀后进行成半成品基料。发明人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研究发现,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与合适的引发剂,以及交联剂以合适的比例复配可以制备得到粘耐温性能好的胶粘剂,通过对反应原料中的增粘剂、溶剂以及偶联剂、填料进行进一步筛选使制备得到的胶粘剂具有超高的耐温性。本发明的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具有以下优点:超强的耐温性,可以耐260℃的高温;具有强的剥离力,在PI上,回流焊后5.2N/cm(90度剥离强度测试);剪切性佳,易冲型模切加工,符合环保要求,无有害物质。可很好地应用于喷涂烤漆电镀的遮蔽保护作用,还在电子电工行业可用于较高要求的H级电机和变压器线圈绝缘包扎,耐高温线圈端部包扎固定,测温热电阻保护,电容及电线缠结和其它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粘贴绝缘。在线路板制造行业中可用于电子保护粘贴,还可适用于SMT耐温保护、电子开关、PCB板金手指保护、电子变压器、继电器等各种需耐高温及防潮保的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胶粘剂和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先称取70份丙烯酸甲酯,30份乙酸乙酯溶剂和1.5份过氧化二月桂酰引发剂;先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到135-145℃,将丙烯酸甲酯于4~4.5小时滴入反应釜,保温3小时,加入引发剂于反应釜,再保温2~3小时,降温,出料;加入增粘剂聚合松香甘油酯(购买于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2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交联剂2份后搅拌分散均匀后进行成半成品基料;(2)称取相应量半成品基料后加入8份碳酸钙进行搅拌分散后进行过滤500-600目,得到胶粘物;(3)将得到的胶粘物加入脱泡机进行脱泡5~10分钟,得到所述胶粘剂;(4)使用胶辊将胶粘剂均匀地涂于基材(聚酰亚胺板或玻纤环氧板)双面粘接表面,即可得到所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所述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耐湿耐温测试、90度剥离强度测试、静态剪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烘箱烘烤,测试耐温性,结果如下:产品名称本实施例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短期耐温性胶水:240℃,离型纸:260℃长期耐温性胶水:130℃,离型纸:不适用表2高耐温双面胶带90度剥离强度测试(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表3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静态剪切测试:静态剪切(GB/T27595--2011),测试面积1inch*1inch,挂重1.5公斤,记录100℃和180℃下的滑移。产品名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100℃无滑移180℃滑移0.35mm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胶粘剂、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先称取65份苯丙烯酸酯,30份异丙醇溶剂和1.2份过氧化二月桂酰引发剂;先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到135-145℃,将苯丙烯酸酯于4~4.2小时滴入反应釜,保温2.5小时,加入引发剂于反应釜,再保温2~3小时,降温,出料;加入增粘剂聚合松香甘油酯5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硅烷偶联剂1.5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交联剂1.5份后搅拌分散均匀后进行成半成品基料;(2)称取相应量半成品基料后加入8份碳酸钙进行搅拌分散后进行过滤500-600目,得到胶粘物;(3)将得到的胶粘物加入脱泡机进行脱泡5~10分钟,得到所述胶粘剂;(4)使用胶辊将胶粘剂均匀地涂于基材(聚酰亚胺板或玻纤环氧板)双面粘接表面,即可得到所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所述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耐湿耐温测试、90度剥离强度测试、静态剪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烘箱烘烤,测试耐温性,结果如下:表2高耐温双面胶带90度剥离强度测试(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表3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静态剪切测试:静态剪切(GB/T27595--2011),测试面积1inch*1inch,挂重1.5公斤,记录100℃和180℃下的滑移。产品名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100℃无滑移180℃滑移0.3mm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胶粘剂、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先称取60份丙烯酸甲酯,25份乙酸乙酯溶剂和1份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剂;先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到135-145℃,将丙烯酸甲酯3.5~4小时滴入反应釜,保温2小时,加入引发剂于反应釜,再保温2~3小时,降温,出料。加入增粘剂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购买于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2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交联剂1份后搅拌分散均匀后进行成半成品基料;(2)称取相应量半成品基料后加入6份二氧化硅进行搅拌分散后进行过滤500-600目,得到胶粘物;(3)将得到的胶粘物加入脱泡机进行脱泡5~10分钟,得到所述胶粘剂;(4)使用胶辊将所述胶粘剂均匀地涂于基材(聚酰亚胺板或玻纤环氧板)双面粘接表面,即可得到所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所述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耐湿耐温测试、90度剥离强度测试、静态剪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进行烘箱烘烤,测试耐温性,结果如下:项目一种用于超高耐温双面胶带的胶粘剂短期耐温性胶水:260℃,离型纸:260℃长期耐温性胶水:150℃,离型纸:不适用由耐温测试可以得出,本实施例所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可以耐260℃的高温,可以长期耐150℃的高温。表2高耐温双面胶带90度剥离强度测试表3对基材为聚酰亚胺板的高耐温双面胶带静态剪切测试:静态剪切,测试面积1inch*1inch,挂重1.5公斤,记录100℃和180℃下的滑移。产品名称超高耐温双面胶带100℃无滑移180℃滑移0.4mm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