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6042发布日期:2018-11-02 21:49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柳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背景技术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

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北方用于编筐编篓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多种,在盐碱地和沼泽地都有出产。

为了使得柳编制品具有更好的外观工艺,通过对柳编制品接头进行修整处理,通常采用胶黏剂将接头部分与柳编制品边缘相粘合,不仅外观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够避免接头部分漏出来,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热塑性淀粉80-85、聚酰亚胺纤维2.0-2.5、聚丙烯酰胺35.5-35.8、水156-160、纳米氧化锌3.5-5.5、聚乙烯醇10-15、次氯酸钠3-5、三聚磷酸钠2-6、尿素2-6、消泡剂1.2-1.5。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淀粉制备方法为:

(1)将淀粉按照150-180g:350ml的比例均匀分散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min,然后加热至88℃,以12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5.35%的松香酯,继续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添加到密炼机中在温度为95℃的条件下混炼40min,密炼机转速为350r/min,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将上述得到的淀粉按120g:350ml比例添加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质量10%的双氧水,以3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烘干至恒重,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淀粉为大豆淀粉与栗子淀粉按100:1-3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强度为4.6cn/dtex,长度为0.1-0.4mm,直径为1-3μ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氧化锌为鳞片状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三聚磷酸钠与尿素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柳编用淀粉胶黏剂制备时包括:将原料混合后,进行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55µm,在100℃下经过3次胶体均质处理后,即得所需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引入聚酰亚胺纤维,利用层状或链状结构与热塑性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结构,进而提高淀粉胶黏剂的机械胶合性能,植物纤维多数以氢键结合,聚酰亚胺纤维与植物纤维之间也可以产生氢键结合力,在本发明中热塑性淀粉的协同作用下,使得聚酰亚胺纤维与植物纤维之间距离足够近时便产生氢键结合,由生成的氢键将淀粉胶黏剂与纤维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柳编制品粘结界面强韧性,本发明制备的柳编用淀粉胶黏剂不仅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能够显著的提高淀粉胶黏剂的耐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热塑性淀粉80、聚酰亚胺纤维2.0、聚丙烯酰胺35.5、水156、纳米氧化锌3.5、聚乙烯醇10、次氯酸钠3、三聚磷酸钠2、尿素2、消泡剂1.2。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淀粉制备方法为:

(1)将淀粉按照150g:350ml的比例均匀分散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min,然后加热至88℃,以12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5.35%的松香酯,继续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添加到密炼机中在温度为95℃的条件下混炼40min,密炼机转速为350r/min,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将上述得到的淀粉按120g:350ml比例添加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质量10%的双氧水,以3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烘干至恒重,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淀粉为大豆淀粉与栗子淀粉按100:1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强度为4.6cn/dtex,长度为0.1mm,直径为1μ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氧化锌为鳞片状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三聚磷酸钠与尿素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柳编用淀粉胶黏剂制备时包括:将原料混合后,进行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55µm,在100℃下经过3次胶体均质处理后,即得所需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实施例2

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热塑性淀粉85、聚酰亚胺纤维2.5、聚丙烯酰胺35.8、水160、纳米氧化锌5.5、聚乙烯醇15、次氯酸钠5、三聚磷酸钠6、尿素6、消泡剂1.5。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淀粉制备方法为:

(1)将淀粉按照180g:350ml的比例均匀分散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min,然后加热至88℃,以12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5.35%的松香酯,继续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添加到密炼机中在温度为95℃的条件下混炼40min,密炼机转速为350r/min,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将上述得到的淀粉按120g:350ml比例添加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质量10%的双氧水,以3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烘干至恒重,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淀粉为大豆淀粉与栗子淀粉按100:3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强度为4.6cn/dtex,长度为0.4mm,直径为3μ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氧化锌为鳞片状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三聚磷酸钠与尿素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柳编用淀粉胶黏剂制备时包括:将原料混合后,进行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55µm,在100℃下经过3次胶体均质处理后,即得所需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实施例3

一种柳编用淀粉胶黏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热塑性淀粉82、聚酰亚胺纤维2.2、聚丙烯酰胺35.6、水158、纳米氧化锌3.8、聚乙烯醇12、次氯酸钠4、三聚磷酸钠5、尿素4、消泡剂1.3。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淀粉制备方法为:

(1)将淀粉按照150-180g:350ml的比例均匀分散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min,然后加热至88℃,以12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5.35%的松香酯,继续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添加到密炼机中在温度为95℃的条件下混炼40min,密炼机转速为350r/min,然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将上述得到的淀粉按120g:350ml比例添加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再添加淀粉质量质量10%的双氧水,以3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烘干至恒重,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淀粉为大豆淀粉与栗子淀粉按100:1-3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强度为4.6cn/dtex,长度为0.1-0.4mm,直径为1-3μ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氧化锌为鳞片状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三聚磷酸钠与尿素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柳编用淀粉胶黏剂制备时包括:将原料混合后,进行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55µm,在100℃下经过3次胶体均质处理后,即得所需柳编用淀粉胶黏剂。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热塑性淀粉替换为酯化淀粉。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淀粉完全采用大豆淀粉。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聚酰亚胺纤维替换为玻璃纤维。

以杞柳条为试样,试样规格为100mm×3mm×0.1mm,分别采用实施例与对比例胶黏剂进行俩俩粘合,施胶量250g/m2,进行对比,以申请号201610590661.3的淀粉胶黏剂作为对照组进行试验;

胶黏剂耐水性测定是将粘合好的各组试样浸入(25±2)℃水中,观测胶合板脱胶时的时间作为评价胶黏剂耐水性标准;

胶接强度参照gb/t2790—1995进行干强度、湿强度测试;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柳编用淀粉胶黏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胶合强度。

以杞柳条为试样,试样规格为100mm×3mm×0.1mm,进行俩俩粘合,对实施例1中不同添加量的聚酰亚胺纤维对胶黏剂性能影响,施胶量250g/m2,在相同条件下干燥,进行对比,干强度;

胶接强度参照gb/t2790—1995进行;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随着聚酰亚胺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胶黏剂胶合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在聚酰亚胺纤维添加量重量份在2.0-2.5之间时,能够使得胶黏剂胶合干强度达到最佳水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