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纵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3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位纵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别用于汽车座位,其具有两个彼此按一定间距布置的导轨对,这两个导轨对分别包括两个导轨,其中一个是分配给座位的上导轨,第一个是分配给汽车底部的下导轨;其还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可移动的板状联锁部分,该联锁部分被保持在上导轨上,并在锁定位置上制止上导轨在下导轨中移动,于此,下导轨具有齿状开口,而上导轨则具有槽状孔,联锁部分在其两个相对置的纵边上具有齿状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在锁定位置上通过一弹簧既可移动到槽状孔中,又可移动到齿状开口中。这种座位纵向调整装置与尚未公开的2000年8月24日提出的专利申请书10041605·5中所介绍的形式相似。
按已知的结构形式,其缺点在于上导轨和下导轨由于它们的彼此对向的活动性而不能精确地无余隙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上。它们会很容易地随载荷而来回移动。于此,尽管移动行程相当小,但由于座位长时间地被使用者使用和长期受载,所以上下导轨之间的间隙会因磨损而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如此制出文首述及的那种座位纵向调整装置,以使两个导轨,即下导轨和上导轨在联锁位置上可以相互精确地设置,而不会出现位移。此外,还应以尽量少的结构部件达到无余隙支承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上述任务是通过下述措施加以解决的联锁部分的齿状突出部借助弹簧可以如此地在孔和开口中移动,使得第一齿状突出部接触到一个开口的边缘部位,使另一个突出部接触到一个孔的边缘部位,于此,上、下导轨的联锁部分便无余隙地固定在其联锁位置中,特别是通过该联锁部分的一种角运动和/或垂直运动。由于联锁部分的位置可以针对上、下导轨而改变,所以上述运动允许两个齿状突出部分别接触到一个导轨。联锁部件无余隙地处于两个导轨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为了无余隙地保持联锁部分、上导轨和下导轨,保持在上导轨中的联锁部分是可以倾斜和/或可以转动地被支承的,联锁部分以其一端接触一个导轨,以其另一端接触另一个导轨。一个突出部啮合在一个孔中,另一个突出部则啮合在一个开口中。移动可能性就不会再有了。
有利的是,随着一个倾斜运动,联锁部分至少以一个齿接触到上导轨中的槽状孔的边缘部位,与此同时以另一个齿接触到一开口的边缘部位。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孔和开口都是如此制成楔形的,使得在齿状突出部啮合时,弹簧在转动连接部件的条件下将边缘部位固定在两个导轨之间的一种无余隙的保持状态中。有利的是,联锁部分的第一齿状突出部的宽度大于最后一个齿状突出部的宽度;远离联锁部分的第一齿设置的孔是制成楔形的,因为按这样的一个实施例借助联锁部分的倾斜和/或转动,开口和孔的边缘部位都被突出部所接触,所以在联锁位置中就不再有移动可能性了。
下面将参照附图用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主题,附图所示为

图1是一导轨对的透视图,图2是该导轨对的断面图,图3a,b+c是上导轨、下导轨和联锁部分的拆分视图,图4是三个部分彼此啮合视图。
本发明提出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包含两个相隔一定距离布置的导轨对10,这两个导轨对每个都包括一个上导轨11和一个下导轨12。图1中示出了一个导轨对。
上导轨11经过滚珠33可在下导轨12中移动。下导轨12可以固定在汽车底部上,而上导轨11则分配给一个座位架。上导轨11和下导轨12的轮廓均呈U形,于此,导轨的边股的自由端各自再一次加以如此弯曲和变形,使得上导轨11具有一个具U形区段41形式的向外和朝上开着的第二弯曲部;而下导轨12则显示出具U形区段41形式的向内和朝下的第二U形弯曲部40。这两个区段40、41彼此啮合,如图2所示。为了阻止两个导轨11、12彼此相对移动和防上座位因此而移动,下导轨12上配有齿状开口14。联锁部分21的齿状突出部15,15’啮合在上述开口14中。联锁部分21被保持在上导轨中。
为了制止上导轨11在下导轨12中移动,齿状突出部15置于齿状开口14中。与此同时,齿状突出部15还置于上导轨的槽状孔16中。齿状突出部一开始并不处在下导轨的开口中。只有当联锁部分21的一个导销23通过一操纵件13而被释放时,联锁部分才借助弹簧25的力以它的齿状突出部15啮入到下导轨12的开口14中。这些开口是连续地沿着下导轨12布置的。
在闭锁位置上,导销23的上端20通过孔22从上导轨的居中部18伸出来。在释放位置上,也就是在上导轨11可以在下导轨12中移动从而座位可相对于汽车底部移动的位置上,导销23便被移动到导轨12的内部。这样,联锁部分21便以其齿状突出部15同下导轨的齿状开口14脱离啮合。
按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只配置了一个联锁板21,该联锁板在两个相对置的边上有齿状突出部15,例如可参看图3C。齿状开口的宽度当然是制得如此大,使得开口的边缘部位都能被联锁部分的齿状突出部接触到。为此,开口14是制成楔形的。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导轨11有一个鼻状的弯曲部19。在该弯曲部中悬垂着复位弹簧25的一个钩状弹簧端26。该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联锁板21上。这样,如果不受到下导轨12的齿状开口14之间的齿节阻碍联锁部分总是被拉向上导轨11。图2中以虚线表示处于其释放位置中的联锁部分21,也就是说,齿15不再啮合在齿状开口14中。导销23以其端部20从上导轨中伸出。
在拉紧的位置,即在锁定位置上,导销23以其端部20从上导轨11中伸出,联锁板21的齿状突出部15置于开口14中。图3中以放大的比例尺寸表示出上导轨、下导轨和联锁部分。下导轨12仅同略微呈楔形的开口14绘出。如图3b所示,上导轨11只绘出了其居中部18。该段具有一个鼻状弯曲部19及一个孔22,导销23穿过该孔伸出,于此,一个操作部件13(图1)可以将该导销移回如此远,使得联锁部分同开口脱离啮合。
图3a表示下导轨12的齿状开口14是呈锥形的。这些开口14沿着下导轨12总是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等的间距。
上导轨11具有槽状孔16(图3b)。于此,槽状孔16’在其上端呈逐渐变细的趋势。
如图3b所示,用于齿状突出部的引入孔是呈楔形扩展的。
齿状突起部15’具有的宽度大于其余的齿状突出部15的宽度。
从图3C还可进一步看出,在两个突出部之间设有粒结状增厚点46。这些增厚点46用来逐步引导处于上导轨中的联锁部分21。
图3C表示出复位弹簧用的保持件以及导销用的保持件。从该图中可以看出,联锁部分可以围绕粒结状增厚点46或者但可在孔16’中实现一种转动,从而使突出部15’能同开口14的边缘部位44相接触。
图4表示出联锁部分21以齿状突出部15进行啮合的状态。
联锁部分一方面通过在孔22中运动的导销23导引,当然这里存在一定的余隙,从而在联锁部分运动时自身可获得一种补偿。此外,复位弹簧25夹住联锁部分并将之在槽状孔16中向上拉。于此,略微较宽的齿状突出部15’碰触到齿状开口14的边缘部位44或者孔16的边缘部位45,从而沿着一个方向将联锁部分固定在下导轨上。同时,联锁部分做出一个倾斜运动,因为在楔形孔16’中的挤入深度不同于齿状突出部15’在开口14中的情况。
上导轨11现在被固定在联锁部分上,所以两个导轨不会彼此对向地移动。这里还应指出一点即突出部的下面(图3C)也可与孔或开口的相应边缘部位44、45相接触。
从图中可以看出,槽状孔16’在其上端是制成楔形的,以便获得突出部15的安全而牢固的保持。
通过联锁板的转动和/或通过联锁板的倾斜,联锁板两边上的齿状突出部适配于齿状开口和孔,因而获得一种无余隙的支承。
如前面已提及的,图中所示的结构形式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反而还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应用。重要的一点是,齿状突出部可以通过倾斜或转动而从两边啮合在槽状孔上,反过来说,两边较宽的突出部接触到孔的边缘部位。通过借助粒结状增厚点和/或倾斜运动消除误差,就可毫无困难地实现上述内容。在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在加载条件下联锁部分的其余的齿也都可以接触到开口或孔的边缘部位。
附图标记10导轨对11上导轨12下导轨13操纵部件14齿状开口1521的齿状突出部15’ 21的齿状突出部1611上的槽状孔16’ 11上的槽状孔1811上的居中部1918上的鼻形弯曲部2023的自由端21联锁部分2218上的孔23导销25复位弹簧26钩状的弹簧端头33滚珠4011上的U形区段4112上的U形区段4414的边缘部位4516的边缘部位46粒结状增厚点
权利要求
1.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别用于汽车座位,其具有两个彼此按一定距离布置的导轨对(10),这两个导轨对每个都包括两个导轨,其中一个导轨是分配给座位的上导轨(11),一个导轨是分配给汽车底部的下导轨(12),其还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可运动的板状联锁部分(21),该联锁部分被保持在上导轨(11)上,并在锁定位置上制止上导轨(11)在下导轨(12)中的移动,下导轨(12)具有齿状开口(14),而上导轨(11)则具有槽状孔(16),联锁部分(21)在其两个相对置的纵边上的具有齿状突出部(15),这些齿状突出部在锁定位置上时通过一弹簧(25)不仅可移动到槽状孔中,而且可移动到齿状开口(14)中,其特征在于联锁部位(21)的齿状突出部(15)通过弹簧(25)可以如此移动到孔(16)和开口(14)中,使得第一齿状突出部(15)接触到一个开口(14)的边缘部位(44),使得另一个突出部(15’)接触到一个孔(16)的边缘部位(45),于是,联锁部分(21)通过一种角运动将上、下导轨(11,12)无余隙地固定在其锁定位置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联锁部分(21)通过一种角运动和/或上、下导轨(11,12)而无余隙地固定在其锁定位置中。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无余隙地保持联锁部(21)、上导轨(11)和下导轨(12),保持在上导轨(11)中的联锁部分是可以倾斜和/或转动地被支承的,于此,联锁部分(21)以其一端接触下导轨(12),以其另一端接触上导轨,这样分别有一个突出部(15,15’)啮合到一个槽状孔(16,16’)中。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联锁部分上的两个接触部位的间距可以通过角运动的如此适配以获得无余隙的保持,使得导轨和联锁部分的尺寸上的各自公差是可以补偿的。
5.按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槽状孔(16)和开口(14)是如此制成楔形的,使得在联锁部分的齿状突出部(15,15’)与之啮合时,弹簧(25)在转动和拉紧联锁部分(21)的条件下将两个导轨引导到一种无余隙的保持状态中。
6.按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联锁部分(21)的第一齿状突出部(15’)的宽度大于最后一个齿状突出部的宽度;被最后一个齿状突出部(15)所接触的孔(16’)制成楔形的。
全文摘要
涉及一种座位纵向调整装置,其特别用于汽车座位,其具有两个彼此按一定间距布置的导轨对(10),这两个导轨对分别包括两个导轨,其中一个是分配给座位的上导轨(11),另一个是分配给汽车底部的下导轨(12),其还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可移动的板状联锁部分(21),该联锁部分被保持在上导轨(11)上,而且在锁定位置上制止上导轨(11)在下导轨(12)中移动。于此,下导轨(12)具有齿状开口(14),而上导轨(11)则具有槽状孔(16),联锁部分(21)在其相对置的两个纵边上具有齿状突出部(15)。根据本发明,联锁部分(21)的一端夹持在上导轨(11)上,而联锁部分(21)的另一端则夹持在下导轨(12)上。于此,联锁部分(21)以一端接触下导轨(12),以另一端接触上导轨(11),这样,分别有一个突出部(5,15’)啮合到槽状孔(16’)或齿状开口(14)中。
文档编号B60N2/06GK1392845SQ01803122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J·弗利克 申请人:凯波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