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76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尤指一种空心发泡轮的轮框。
背景技术
一般发泡轮轮体大都是呈实心状或半实心状的构造如公告三五八四二五号专利的第一、二图所示,虽然实心或半实心的发泡轮轮体本身材质就具有弹性效果,但又为了要能够承受重量的压迫而不致于发生变形,所以又不能太过于柔软,因此发泡轮轮体本身材质的硬度较高,故其弹性缓冲的效果并不佳。
所以,为了能够发让发泡轮轮体能呈空心状地而装设于轮框上,如公告三五八四二五号的第三至五图所示的结构创作,但其制造方法却是预先将组成轮框的各部位组件制造完成后,再将各组件组合成完整的轮框,然后再把组合后的轮框置于模具内,再令料胚发泡直接成型于轮框上;故发泡轮轮体虽然直接成型于轮框的第一、二框部上,使发泡轮的中间呈空心状,但由于第一、二框部是属坚硬塑料材料,反而因发泡轮内包覆了坚硬的材料后,进而令发泡轮丧失了本身空心时的弹性及柔韧性;因此,这样的结构方法不但令发泡轮无法发挥其材料本身的弹性及柔韧性,反而让发泡轮轮体还是显得较为坚硬,进而丧失了轮子本身能具有的缓冲效果,而且发泡轮轮体直接成型于轮框上的生产制造程序,模具设计不易、成本高昂且作业上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于是,为使发泡轮真正成空心状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是令设有两相对的轮框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外凸缘面,而中内侧端设有凸缘端,然后再设有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挡止体,且各挡止体的内侧面处形成一较宽的凸缘部,乃令空心状的发泡轮体内侧缘的两相对内凸缘部,被紧紧地夹持于轮框凸缘面与挡止体之间,即令发泡轮体被稳固地固定在轮框上,而使发泡轮体能够发挥更佳的弹性缓冲效果。
前述轮框的外凸缘面是呈弧形凸状,且表面布设有尖凸体,进而使外凸缘面紧贴于发泡轮体表面时,令尖凸体可刺入发泡轮体,而达轮框与发泡轮体之间的嵌制定位与防止打滑的功效。
前述的轮框的凸缘端周围表面布设有凸挡部,而环状排列的各挡止体内侧表面亦布设有凸挡部,使得两者的凸挡部相互交错穿插,而亦能达成轮框与挡止体之间的嵌制定位与防止打滑的功效。
前述环状排列的各挡止体的侧面可设呈间隔镂空孔状,使被夹持压迫的发泡轮体的内凸缘部嵌入各镂空孔中,而达发泡轮体与挡止体之间的嵌制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形,可由下列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叙述中清楚得知,但这些详细说明及附图仅供说明的用,不应局限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其具体的实施内容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敬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结构是包括两相对的轮框3,与两轮框3之间设有呈排列成环状的多个挡止体2,并设有发泡轮体1被夹持固定于两轮框3与各挡止体2之间,其中一发泡轮体1是呈空心状的设计,且其内侧缘处设有两相对的内凸缘部11,并在两内凸缘部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2。
多个挡止体2是排列成环状而容设于发泡轮体1的两相对的内凸缘部11之间的容置空间12内,并令挡止体2的侧面设有间隔设置镂空孔20,且又令挡止体2的内侧边缘设有较宽的凸缘部21,而使凸缘部21的两边各挡止于发泡轮体1的内凸缘部11下方,同时又令凸缘部21的内侧面表面,间隔布设有多个凸挡部22。
两相对轮框3是装设于发泡轮体1的两外侧处,其中间除了设有可供轮轴穿设的轴孔外(图中未标示图号),外侧边缘处则设有呈弧形凸状的外凸缘面31,并在外凸缘面31的表面布设有多根尖凸体32,然后又令轮框3的内侧端设有凸缘端33,且在凸缘端33的外侧周围表面,间隔布设有多个凸挡部34。
所以,当上述各组件组合在一起时的相关位置,是发泡轮体1的两侧覆盖有相对的轮框3,而使两轮框3的凸缘端33伸入发泡轮体1内,两轮框3的外凸缘面31是紧贴于发泡轮体1的内凸缘部11的外侧面上,而发泡轮体1的两内凸缘部11间的容置空间12,容设有排列呈环状的各挡止体2,并令各挡止体2的凸缘部伸在轮框3的凸缘端33的上,使两者间的对应面的各凸挡部22,34交错穿插,然后在相对的两轮框3之间穿设螺丝,在锁固紧迫之下而使两轮框3相对内移,使发泡轮体1的内凸缘部11被紧紧地夹持于轮框3的外凸缘面31与挡止体2之间,同时轮框3的外凸缘面31表面的各尖凸体32,会刺穿入发泡轮体1内,且发泡轮体1的内凸缘部11与挡止体2侧面接触处,会因内凸缘部11受到压迫而嵌入挡止体2侧面的镂空孔20内,故让发泡轮体1除了受到夹持压迫固定外,又受到尖凸体32及镂空孔20的嵌制定位,使发泡轮体1与轮框3、挡止体2之间,完全不会发生打滑的现象,同时轮框3的凸缘端33表面的凸挡部34与挡止体2的内侧面的凸挡部22,因呈交错穿插而具有相互嵌制的定位效果,所以使得轮框3与各挡止体2之间亦具有防滑的作用。
故,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轮框架构可使成型空心状的发泡轮体直接组装于其上,并使发泡轮体被稳固定地固定住,而使轮框与发泡轮体之间完全不会发生打滑的现象,同时更令发泡轮体内部呈真正的空心状,使发泡轮体真正具有更坐的弹性缓冲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其特征是呈空心状的发泡轮体内侧设有两相对并形成容置空间的内凸缘部,而在发泡轮体两侧覆盖有两相对且外侧设有外凸缘面的轮框,且轮框内侧伸设有凸缘端,在发泡轮体两内凸缘部间的容置空间内容设呈环状排列的挡止体,并令各挡止体内侧面设有可伸于发泡轮内凸缘部下方的凸缘部,两相对轮框被紧固于发泡轮体的两外侧处,使发泡轮的内凸缘部被紧紧夹于轮框凸缘面与挡止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其特征是轮框的外凸缘面是朝发泡轮内侧呈弧形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其特征是轮框的外凸缘面的内侧面可布设有尖凸体而可刺入发泡轮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其特征是轮框内侧端的凸缘端周围表面布设有凸挡部,而挡止体内侧表面亦布设有凸挡部,使两者间的凸挡部交错穿插。
专利摘要一种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尤指空心状发泡轮体内侧缘处具有相对并形成容置空间的内凸缘部,在发泡轮体两侧覆盖有两相对且外侧缘具有外凸缘面的轮框,并在外凸缘面内侧布设有尖凸体,且轮框内侧的凸缘端周围表面再凸设分布凸挡部,在发泡轮体的两内凸缘部间的容置空间内容设环状排列的挡止体,并令各挡止体的内侧缘设有可伸于发泡轮的内凸缘部下方且外表具有凸挡部的凸缘部,且使各凸挡部正好错伸于轮框凸缘端的各凸挡部之间;故当两相对轮框被紧固而内移时,使发泡轮体的内凸缘部被紧紧夹于轮框的凸缘面与挡止体之间,且发泡轮体外侧面又受轮框外凸缘面的尖凸体所刺入而定位,乃使空心发泡轮体在固定后真正可发挥更佳的弹性缓冲效果。
文档编号B60B25/00GK2594059SQ0228170
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韩文耀 申请人:韩文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