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28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更特别的是,本发明属于一种铰链机构,用于通过一个电动机来驱动行李箱门以开关车辆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行李箱门在
公开日本专利No.2001-12146中公布。其中提出行李箱门可以操作来开启一个适当角度而不会干涉到行李的装入和取出的操作。当前,这样的行李箱门整体连接到一个四节点连杆机构,从而可以随着连杆的转动而转动行李箱门。那么,行李箱门就可以操作以开启一个合适的角度。
根据这种行李箱,其开启角度由整体连接到行李箱门上的连杆元件的角度所决定。特别是,行李箱门开启角度由第一连接销钉和第二连接销钉之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第一连接销钉用于将第一铰接连杆连接到连杆元件,而第二连接销钉用于将第二铰接连杆连接到连杆元件。从而,行李箱门的开启角度可以通过将第二连接销钉靠近第一连接销钉来得到增大。
在这种将行李箱门连接到双杠杆机构以开启和关闭的结构中,用于驱动连杆的驱动力可能会因为每个连杆的相对位置而不同。特别是,当第一连接销钉处于将第一铰接连杆的转轴到第二连接销钉的连线后面时,行李箱门关闭,用于驱动该连杆的驱动力增大。
那么,当这种行李箱门被应用到一个由电动机驱动的动力行李箱门时,行李箱需要装备一个大驱动力单元(电动机)可以产生大驱动力以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行李箱门被开启或者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被关闭时,较好的操作行李箱门的开关。在这一情况中,行李箱门变得沉重,并且需要大空间以放置驱动力装置。
那么,对于行李箱门存在一种需要包括一个铰链机构可以通过一个小驱动力单元来操作以开启和关闭。

发明内容
根据本第一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下基座,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并放置在车辆内部空间的一个开口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在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上;一个上基座,连接到用来关闭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的行李箱盖上,并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上;一个电动机,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该动力传递部件包括一个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一个预定角度后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作用点上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以及一个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盖正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这一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反作用点上直接推压上基座,其中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该点的距离,比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力的反作用点的距离更大。
根据本第一发明,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被操作以关闭时,行李箱门通过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反作用点来推压以实现关闭操作,其中从上基座旋转中心点到该点距离,比从上基座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力的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从而与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将驱动力施加到力反作用点来关闭行李箱门所需要的驱动力相比较,将会用更小的驱动力来关闭行李箱门。
根据本第二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下基座,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并放置在车辆内部空间的一个开口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在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上;一个上基座,连接到用来关闭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的行李箱盖上,并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上;一个电动机,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该动力传递部件包括一个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一个预定角度后而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进行开启操作时,通过这一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反作用点上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以及一个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执行开启操作时,通过这一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反作用点上直接推压上基座,其中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该点的距离,比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力的反作用点的距离更大。
根据本第二发明,当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门被操作以开启时,行李箱门通过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在力的反作用点来推压以实现开启操作,其中从上基座旋转中心点到该点距离,比从上基座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力的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从而与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将动力施加到力反作用点来开启行李箱门所需要的动力相比较,将会用更小的动力来开启行李箱门。
根据本第三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盖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下基座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并放置在车辆内部空间的一个开口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在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上,一个上基座连接到用来关闭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的行李箱盖上,并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上,一个电动机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动力传递部件包括一个第一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一个预定角度之后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进行关闭操作或者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开启操作,在第一力反作用点将动力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一个第二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关闭操作,在第二力反作用点推压上基座,其中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该点的距离,比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第一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以及一个第三扭矩传递元件,在动力传递部件旋转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盖正在开启操作,在第三力反作用点推压上基座,其中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该点的距离,比从上基座的旋转中心点到第一反作用点的距离大。
根据本第三发明,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被操作以关闭时,行李箱门在第二力反作用点被推压,其中从上基座旋转中心点到该点距离,比从上基座中心点到第一力反作用点的距离大,而当处于全关状态的行李箱门被操作以开启时,行李箱门在第三力反作用点被推压,其中从上基座旋转中心点到该点距离,比从上基座中心点到第一力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从而与将驱动力施加到第一力反作用点来关闭或开启行李箱门所需要的驱动力相比较,将会用更小的驱动力来关闭或开启行李箱门。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6,12和19,第一铰接连杆可以通过脱开它们之间的连接而从电动机独立出来单独驱动,从而当行李箱门被手动操作开启和关闭时电动机不会产生载荷。


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特点和特征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而更突出,其中图1表示车辆从后侧的斜角视图;图2表示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3表示行李箱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4表示行李箱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5表示当行李箱被操作以关闭时所需扭矩的示意图;以及图6表示当行李箱被操作以开启时所需扭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图1到图6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个行李箱室1在车身后部形成。行李箱室1包括一个开口2在行李箱室1的上部近似于四方形。一个行李箱门3作为盖子被连接与行李箱室1的开口2配合从而以开启和关闭开口2。一对铰链4作为开关装置,一对驱动单元5和一对缓冲支撑6提供在行李箱室1的开口2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行李箱门3在其两端通过铰链4支撑以开启和关闭。
一个闭门装置7被连接到行李箱门3另一侧的中间部分。一个门锁撞针8被安装在车身上以和闭门装置7咬合。当闭门装置7和门锁撞针8咬合时,行李箱门3不能被开启和关闭,称为锁定状态。
闭门装置7的执行由电子控制单元(未示出并且下文中用ECU表示)进行控制。当行李箱门3处于半锁闭状态时,闭门装置7被强制推动撞针8以完全锁闭从而自动完全关闭行李箱门3。当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锁闭状态时,闭门装置7根据来自ECU的控制信号将撞针8脱离闭门装置7,从而行李箱门3处于最小开启角度。特别是,行李箱门3处于撞针8刚刚脱离闭门装置7的位置。
行李箱门3通过铰链4的驱动以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操作。特别是,铰链4连接到根据来自ECU的控制信号驱动的驱动单元5,从而铰接4根据来自驱动单元5的动力来操作行李箱门3以开启和关闭。在这一实施例中,一对驱动单元5和一对铰链4被对称的提供在开口2的两侧,所以在下面说明中,只说明提供在右手侧的驱动单元5和铰链4的结构。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5包括一个电动机11,一个输出轴12,一个驱动齿轮13和一个从动齿轮14。电动机11根据来自ECU的控制信号在两个方向上转动并通过一个电磁离合器35提供驱动力。电动机11通过一个涡轮蜗杆的减速器(未示出)从电动机输出轴12输出扭矩。
电动机输出轴12包括一个齿轮12a和驱动齿轮13的第一齿轮部件13a进行啮合。驱动齿轮13包括一个第二齿轮部件13b和第一齿轮部件13a在同一轴上整合一起转动。第二齿轮部件13b与在从动齿轮14上形成的近似于扇形的齿轮部分14a啮合。从动齿轮14可以相对于驱动轴15在两个方向上转动,驱动轴15被设置在驱动齿轮14的中心上。
从动齿轮14的圆柱形驱动轴15的轴线在轴的方向上延伸。当电动机11工作时,具有该结构的驱动单元5从电动机输出轴12通过驱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提供一个旋转给驱动轴15。驱动轴15连接到铰链4从而操作铰链4和行李箱门3。
铰链4的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铰链包括一个下基座21,第一铰链连杆22,第二铰链连杆23,一个上基座24和一个驱动连杆25作为动力传递部件以形成四节点连杆结构,特别是,一个双杠杆结构。双杠杆机构包括一个连杆提供在其中最短连杆的对面并固定不动。在这一实施例中,整体固定在行李箱门3上的上基座24被设置为最短连杆,放置在上基座24对面位置的下基座21被整体连接到车身的车身面板36上。
下基座21,第一铰接连杆22,第二铰接连杆23和驱动连杆25为长板形。长板形的上基座24被弯曲成近似L形。上基座24包括一个整体连接到行李箱门3上的固定部分24a以及一个从固定部分24a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分24b。
下基座21包括在其前端的一个轴孔以及在其后端的两个轴孔。驱动轴15穿过下基座21的前轴孔以相对于下基座21旋转。那么,驱动轴15的转动并不传递给下基座21。一个第一连接销钉26穿过图3中的后端上部的孔将第二铰接连杆23可以相对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一个第二连接销钉27穿过图3中的后端下部的孔将缓冲支撑6可以相对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
第一铰接连杆22在其纵向的长度和下基座21在其纵向的长度近似相等。第一铰接连杆22包括其两端的两个孔。当行李箱门2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驱动轴15通过图3中第一铰接连杆22的下侧孔可以相对转动的穿过第一铰接连杆22。那么,转轴15的转动不被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一个第三连接销钉28穿过行李箱门2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提供在图3中上部的第一铰接连杆22的另一个孔,并且第一铰接连杆22通过第三连接销钉28被连接到上基座24。
第二铰接连杆23在其纵向的长度大于下基座21和第一铰接连杆22在其纵向的长度。第二铰接连杆23包括在其两端的两个孔。第一连接销钉26穿过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图3中第二铰链连杆23的下侧孔。一个第四连接销钉29穿过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图3中第二铰链连杆23的上侧孔。从而,第二铰接连杆23通过第四连接销钉29可以相对转动的连接到上基座24。
驱动连杆25在其纵向的长度和第一铰接连杆22在其纵向的长度近似相同。驱动连杆25包括在其一端的轴孔以及在其另一端的长孔30。长孔30为椭圆形并相对于轴孔在在周向上延伸。轴孔和长孔30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第一铰接连杆22的两个孔之间的距离。驱动轴15穿过驱动连杆25的轴孔以此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从而驱动连杆25可以相对其轴孔和驱动轴15一起转动。
第三连接销钉28穿过驱动连杆25的长孔30。第三连接销钉28形成可以沿着长孔30的内表面滑动,从而驱动连杆25可以相对于第一铰接连杆22以其长孔30在纵向的长度绕着驱动轴15转动。
驱动连杆25包括一个凸轮表面31,是将驱动连杆25在靠近长孔30一端的宽度方向一侧外缘渐进弯曲而成。一个推压部分32被整体连接到驱动连杆25的另一侧宽度方向并在宽度方向的表面突出来。当如图3所示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或者接近完全开启状态时,凸轮表面31正好压着辊子33。推压部分32被凸出一个预定值从而和上基座24接合。缓冲支撑6的示意图被简化成图4以避免示意图变得过于复杂。
上基座24包括在连接部件24b上的三个轴孔,以及分别穿过三个轴孔的相应的第三连接销钉28,第四连接销钉29和第五连接销钉34。第三连接销钉28穿过的孔和第四连接销钉29穿过的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下基座21、第一铰接连杆24和第二铰接连杆23中任一个在其纵向上的长度,从而在上基座24形成的连杆被设置成为四节点连杆机构中最短的连杆。
上基座24的位置和角度由第三连接销钉28和第四连接销钉29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连接到上基座24的行李箱门3通过改变上基座24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来被操作以开启和关闭。特别是,行李箱门3的开启和关闭角度近似的沿着第三连接销钉28和第四连接销钉29的连线来改变,而当第四连接销钉29处于第三连接销钉28的相对前面(图3中的左上部分)时,行李箱门3处于车辆的前部(图3中的左上部分)。此外,如图4所示,当第四连接销钉29处于第三连接销钉28的相对后面(图4中的右侧)时,行李箱门处于车辆的后侧(图4中的右侧)。
辊子33被支撑在上基座24的连接部件24b上。辊子33的直径被设置为其外圆周表面连续的推压驱动连杆25的凸轮表面31。
上基座24通过第五连接销钉34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到缓冲支撑6,该销钉穿过在上基座24的连接部件24b上形成的轴孔。
缓冲支撑6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和上基座24的结构将在下面说明。缓冲支撑6包括一个气体活塞机构,有高压气体充入。缓冲支撑6使用在缓冲支撑6一端用第二连接销钉27连接到下基座21。缓冲支撑6还在缓冲支撑6另一端使用第五连接销钉34连接到上基座24。缓冲支撑6被提供来防止门快速的开启和关闭操作以及根据行李箱门3的位置来支撑门的开关操作。
具有该结构的铰链4通过驱动连杆25的转动而工作,驱动连杆25通过驱动单元5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根据铰链4的工作而转动。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瞬心)和行李箱门3随着第一铰接连杆22和第二铰接连杆23的位置所对应的需要而改变。随着这一中心点的改变,杠杆支点和力反作用点也改变从而用于驱动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所需的动力也改变。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的旋转中心点(如图3中所示的O1和图4中所示的O2)通过连接驱动轴15和第三连接销钉28的线与连接第一连接销钉26和第四连接销钉29的线的交点来表示。
行李箱门3的关闭过程将在下面说明。如图3所示,当行李箱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左端接合,而驱动连杆25的凸轮表面31和辊子33接合。当处于该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3被操作以关闭时,驱动轴15和整体连接到驱动轴15上的驱动连杆25由ECU通过驱动单元5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驱动连杆25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辊子33在左侧方向被驱动连杆25左端形成的凸轮表面31推压,从而与其接合。
在这点上,第三连接销钉28和驱动连杆25的一端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驱动轴15所形成的长孔30的左端接合,从而驱动连杆25在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预定角度而没有压力施加到第三连接销钉28上直到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右端接合。
当辊子33在左侧方向受推压时,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相对于瞬心O1被转动。特别是,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相对于瞬心O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从而,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在第一铰接连杆22转动之前由于凸轮表面31施加的压力而相对于瞬心O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行李箱门3的重心靠近瞬心O1的上方,结果,在完全开启方向的扭矩可以由于行李箱门自身的重力而减到最小。
当驱动连杆25相对驱动轴15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预定角度,结果,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右端接合。
一旦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右端接合,沿着逆时针方向施加到驱动连杆25的旋转力通过长孔30的右端传递给第三连接销钉28,该旋转力用于使第一铰接连杆22相对驱动轴15旋转。在这一方法中,第一铰接连杆22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结果,行李箱门3成为如图3双点划线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
从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将行李箱门3转动到完全关闭状态所需要的驱动轴15的扭矩将在下面说明。转动行李箱门3和上基座24所需要的驱动轴15的这一扭矩,根据驱动轴15(力所施加的点),瞬心O1(支点)以及压力施加到上基座24的推压点(力反作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特别是,在没有驱动连杆25的情况下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转动轴15的扭矩可以通过下面方程得到,而上基座24被推压的推压点(力反作用的第一点)对应于第三连接销钉28的位置。
Ta=L2/L1×T另一方面,当驱动连杆25被使用时,上基座24被推压的推压点(当行李箱门3在关闭操作中的力反作用第二点)对应于凸轮表面31和辊子33接合的点,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驱动轴15的扭矩通过下面的方程得到。
Tb=L4/L3×T从图3可以清楚了解到L3大于L1,而L4小于L3,从而使用驱动连杆25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驱动连杆25所需要扭矩Tb小于没有驱动连杆25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驱动连杆25所需扭矩Ta。
图5所示为一张特性图用以表示关闭行李箱门3所需扭矩的变化。竖轴表示扭矩的量,横轴表示行李箱门3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曲线C1表示当驱动连杆25没有使用时关闭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Ta,而曲线C2表示当驱动连杆25被使用时关闭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Tb。图5中所示的距离(A)表示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或者近似完全关闭状态的行李箱门3按照上述方法被操作以关闭时,凸轮表面31和辊子接合的周期。从而,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3被操作以关闭时,在开始点所需要的扭矩可以使用驱动连杆25而减小。
然后,行李箱门3的开启过程将在下面说明。如图4所示,当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在图4中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在其上端接合,而推压部分32的上表面和上基座24接合。当处于这种完全关闭状态的行李箱门3被操作以开启时,驱动轴15和整体连接到驱动轴15上的驱动连杆25由ECU通过驱动单元5沿着顺时间方向旋转。
当驱动连杆25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一个压力通过连接到驱动连杆25上端并和上基座24接合以向上推压的推压部分32来施加到上基座24。
当上基座24被向上推压时,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相对于瞬心O2旋转。特别是,在图4中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相对于瞬心O2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这点中,第三连接销钉28和在驱动连杆25一端相对于驱动轴15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长孔30的上端相接合,从而驱动连杆25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没有施加力给第三连接销钉28直到图4中的长孔30的下端和第三连接销钉28接合。
驱动连杆25沿着顺时针方向相对驱动轴15旋转,并且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由于通过驱动连杆25的推压部分32将力施加给上基座24而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预定角度,结果,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下端接合。
一旦第三连接销钉28和长孔30的下端接合,用于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连杆25的力从长孔30的下端传递给第三连接销钉28,然后这一传递给第三连接销钉28的传递力被用于使第一铰接连杆22相对驱动轴15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行李箱门3变成图3中所示的完全开启状态。
用于将行李箱门3从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转动到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驱动轴15的扭矩将在下文中说明。转动行李箱门3和上基座24所需要的驱动轴15的这一扭矩,根据驱动轴15(力施加的点),瞬心O2(支点)和压力施加到上基座24的推压点(力反作用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特别是,在没有驱动连杆25的情况下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转动轴15的扭矩可以通过下面方程得到,而上基座24被推压的推压点(力反作用的第一点)对应于第三连接销钉28的位置。
Tc=L6/L5×T另一方面,当驱动连杆25的推压部分32被使用时,上基座24被推压的推压点(力反作用的第三点)对应于推压部分32和上基座24接合的点,并且用于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驱动轴的扭矩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得到。
Td=L8/L7×T从图4可以清楚了解到L7大于L5,而L8小于L6,从而当使用驱动连杆25时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驱动连杆25所需要扭矩Td小于当没有驱动连杆25时以预定扭矩T转动上基座24和驱动连杆25所需扭矩Tc。
图6所示为一张特性图用以表示关闭行李箱门3所需扭矩的变化。竖轴表示扭矩的量,横轴表示行李箱门3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曲线C3表示当驱动连杆25没有使用时开启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Tc,而曲线C4表示当驱动连杆25被使用时开启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Td。图6中所示的距离(B)表示当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或者近似完全关闭状态的行李箱门3按照上述方法被操作以开启时,推压部分32和上基座24接合的周期。从而,当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行李箱门3被操作以开启时,在开始点所需要的扭矩可以使用驱动连杆25而减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当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3被操作以关闭时,在第一铰接连杆22开始转动之前,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通过凸轮表面31而相对瞬心O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用于转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行李箱门3的扭矩可以由于行李箱门自身的重力而减小。那么,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可以用小扭矩而执行,结果,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动机可以缩小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当铰链4包括驱动连杆25时,瞬心O1和用以关闭行李箱门3所施加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当驱动连杆25没有被使用时瞬心O1和用作推压点的第三连接销钉28之间的距离,从而关闭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的最大值可以被减小,因此,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动机可以被缩小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铰链4包括驱动连杆25时,瞬心O2和用以开启行李箱门3所施加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当驱动连杆25没有被使用时瞬心O2和用作推压点的第三连接销钉28之间的距离,从而开启行李箱门3所需要的扭矩的最大值可以被减小,因此,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动机可以被缩小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动机11可以通过电磁离合器35传递动力从而可以通过松开电动机和连杆机构之间的连接将连杆机构从电动机独立出来。那么,行李箱门可以手动开启和关闭而不需要电动机产生动力。
在这一实施例中,当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上基座24的辊子33通过驱动连杆25的凸轮表面31推压从而关闭行李箱门3,然而,上基座24也可以以其他方法和驱动连杆25接合。
另外,当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辊子33通过凸轮表面31推压从而关闭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然而,一种可供选择的装置也可以使用,如果这一装置包括一个部件,可以在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部件和瞬心O1之间的距离大于瞬心O1和第三连接销钉28之间的距离的位置,推压上基座24。
另外,当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上基座24通过推压部分32被推压,从而操作上基座24和行李箱门3以开启,然而,一种可供选择的装置也可以使用,如果这一装置包括一个部件,可以在行李箱门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部件和瞬心O2之间的距离大于瞬心O2和第三连接销钉28之间的距离的位置,推压上基座24。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行李箱盖(3)的开关装置(4),包括一个下基座(21),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36)上并放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开口(2)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在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上,一个上基座(24),连接到形成用以关闭内部空间的开口的盖子(3)并连接到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另一端,一个电动机(5),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25),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5)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递部件(25)包括一个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动力传递部件(25)旋转一个预定角度之后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时,用以将驱动力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力反作用点上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在动力传递部件(2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在力反作用点直接推压上基座(24),其中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于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驱动轴(15),可转动的支撑下基座(21)并连接到电动机(5)上;动力传递部件(25)连接到驱动轴(15)上并可以和驱动轴(15)一起旋转,以及第一铰接连杆(22)可转动的支撑在驱动轴(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开关装置(4),其中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包括一个沿圆周方向相对于驱动轴(15)、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形成的长孔(30),以及一个在第一铰接连杆(22)上形成以和长孔(30)配合并可与其接合的销钉(28)。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一铰接连杆(22)通过销钉(28)可转动的连接到上基座(24)。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开关装置(4),其中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包括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的一个凸轮表面(31),用以推压上基座(24)。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离合器(35),用以脱开电动机(5)和动力传递部件(25)之间的连接。
7.一种车辆行李箱盖(3)的开关装置(4),包括一个下基座(21),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36)上并放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开口(2)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在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上,一个上基座(24),连接到形成用以关闭内部空间的开口的盖子(3)并连接到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另一端,一个电动机(5),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25),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5)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递部件(25)包括一个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动力传递部件(25)旋转一个预定角度之后而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箱盖(3)进行开启操作时,用以将驱动力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力反作用点上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2),在动力传递部件(2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箱盖(3)进行开启操作时,通过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2)在力反作用点直接推压上基座(24),其中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2)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于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驱动轴(15),可转动的支撑下基座(21)并连接到电动机(5)上;动力传递部件(25)连接到驱动轴(15)上并可以和驱动轴(15)一起旋转,以及第一铰接连杆(22)可转动的支撑在驱动轴(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开关装置(4),其中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还包括一个沿圆周方向相对于驱动轴(15)、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形成的长孔(30),以及一个在第一铰接连杆(22)上形成以和长孔(30)配合并可与其接合的销钉(2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一铰接连杆(22)通过销钉(28)可转动的连接到上基座(24)。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开关装置(4),其中开启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2)包括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的一个推压部分(32),用以和上基座(24)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离合器(35),用以脱开电动机(5)和动力传递部件(25)之间的连接。
13.一种车辆行李箱盖(3)的开关装置(4),包括一个下基座(21),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36)上并放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开口(2)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在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上,一个上基座(24),连接到形成用以关闭内部空间的开口的盖子(3)并连接到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另一端,一个电动机(5),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25),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5)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递部件(25)包括一个第一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动力传递部件(25)旋转一个预定角度之后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或者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箱盖(3)进行开启操作时,用以将驱动力在力的第一反作用点上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一个第二扭矩传递元件(31),在动力传递部件(2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时,在力的第二反作用点直接推压上基座(24),其中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力的第二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于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力的第一反作用点的距离;以及一个第三扭矩传递元件(32),在动力传递部件(2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箱盖(3)进行开启操作时,在力的第三反作用点直接推压上基座(24),其中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力的第三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于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力的第一反作用点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驱动轴(15),可转动的支撑下基座(21)并连接到电动机(5)上;动力传递部件(25)连接到驱动轴(15)上并可以和驱动轴(15)一起旋转,以及第一铰接连杆(22)可转动的支撑在驱动轴(15)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一扭矩传递元件(28,30)还包括一个沿圆周方向相对于驱动轴(15)、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形成的长孔(30),以及一个在第一铰接连杆(22)上形成以和长孔(30)配合并可与其接合的销钉(28)。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一铰接连杆(22)通过销钉(28)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到上基座(24)。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二扭矩传递元件(31)包括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的一个凸轮表面(31),用以推压上基座(24)。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开关装置(4),其中第三扭矩传递元件(32)包括在动力传递部件(25)上的一个推压部分(32),用以和上基座(24)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开关装置(4),还包括一个离合器(35),用以脱开电动机(5)和动力传递部件(25)之间的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盖(3)的开关装置(4)包括一个下基座(21),适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面板(36)上并放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开口(2)中;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在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一端可以转动的连接到下基座(21)上;一个上基座(24),连接到形成用以关闭内部空间的开口的盖子(3)并连接到各自第一和第二铰接连杆(22,23)的另一端;一个电动机(5),用以提供驱动力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动力传递部件(25),用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5)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动力传递部件(25)包括一个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28,30),在动力传递部件(25)旋转一个预定角度之后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时,用以将驱动力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0)在力的第一反作用点上传递给第一铰接连杆(22);以及一个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在动力传递部件(2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之前而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箱盖(3)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在力反作用点直接推压上基座(24),其中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该通过关闭开始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1)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大于从上基座(24)的旋转中心点到通过普通阶段扭矩传递元件(30)的力反作用点的距离。
文档编号B60J5/10GK2725474SQ20042007718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6日
发明者福元良一, 西川增美, 丸谷守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