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49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三、四轮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四轮机动车的制动装置一般采用鼓式制动器或者盘式制动器,这些制动器位于驱动箱后,分别固定在左右轮毂上或者左右悬挂上对驱动箱的输出轴实施制动。但是,这种制动方式制动,容易造成左右车轮制动力不平衡,引起机动车行驶中制动跑偏,留下安全隐患。尤其是结构复杂的鼓式制动器,易抱死,制动可靠性和散热效果差,制动块在高温影响下易出现变形,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一旦左右车轮制动不平衡,将给高速行驶的机动车带来极大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它通过对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进行制动,能保证左右车轮制动均衡、平稳,消除机动车制动的跑偏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和驱动箱。所述输出轴与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通过一联轴装置周向固定连接,联轴装置上固定连接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钳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驱动箱体上。
所述联轴装置为设有台阶孔的花键套,其台阶孔的大端与输出轴花键连接,小端与主动齿轮轴花键连接且轴向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与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通过一联轴装置周向固定连接,联轴装置上固定连接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钳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驱动箱体上,使联轴装置既能传递动力,又能用于对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制动。而这种对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进行制动,可以保证左右车轮制动均衡、平稳,消除机动车制动的跑偏现象。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通过螺栓固定在凸缘上,能保证连接的牢固和制动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7与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10通过一联轴装置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联轴装置为设有台阶孔的花键套9,其台阶孔的大端与输出轴7花键连接,小端与主动齿轮轴10花键连接且用螺母8轴向固定在花键套台阶孔的孔肩。所述花键套9设有凸缘,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5通过螺栓固定在凸缘上,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钳2通过螺栓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连接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箱体12上。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5插在制动钳2的两摩擦衬片3之间,制动钳2通过压力油管1与油泵连通。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10与从动齿轮13啮合,从动齿轮13与左、右输出半轴14、11花键连接。
工作时,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箱的输出轴7通过花键套9带动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10旋转,主动齿轮轴10通过从动齿轮13带动左、右输出半轴14、11旋转,将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轮驱动机动车行驶。与此同时,固定连接在花键套9上的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5也随花键套9转动,当制动操纵使压力油通过压力油管1进入制动钳2,推动制动钳2中的活塞4带动两摩擦衬片3将制动盘5夹紧形成制动,迫使制动盘5停止旋转,并通过花键套9带动主动齿轮轴10和变速箱的输出轴7停止旋转。主动齿轮轴10被制动,由其带动的从动齿轮13以及左、右输出半轴14、11也同时随其制动,左右车轮同时停止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和驱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7)与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10)通过一联轴装置周向固定连接,联轴装置上固定连接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5),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钳(2)通过连接板(6)固定连接在驱动箱体(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装置为设有台阶孔的花键套(9),其台阶孔的大端与输出轴(7)花键连接,小端与主动齿轮轴(10)花键连接且轴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轴(10)被螺母(8)轴向固定在花键套(9)的台阶孔的孔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装置设有凸缘,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5)通过螺栓固定在凸缘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驱动箱的前置制动装置,它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和驱动箱。所述输出轴与驱动箱的主动齿轮轴通过一联轴装置周向固定连接,联轴装置上固定连接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盘,盘式液压制动器的制动钳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驱动箱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左右车轮制动均衡、平稳,消除机动车制动的跑偏现象。其结构简单,制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B60T1/06GK2806257SQ20052000921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
发明者陈勇 申请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