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904阅读:1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弹簧制动气室的改进发明,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弹簧制动气室内活塞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膜片式活塞的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的制动气室采用的是外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活塞杆是未穿透膜片的,也就是活塞杆与托盘是靠膜片分隔开的,那么为了使呼吸腔进行排气,就要在后气室壳体上设置排气孔,实现外呼吸的目的,但是,该种外呼吸结构的制动气室,大气中的污水、泥沙会从该排气孔进入,这就会影响呼吸腔内的弹簧和膜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的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会导致污水或泥沙进入制动气室而增加活塞的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的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由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具有前气室壳体、后气室壳体及连接前后气室壳体的中壳体,所述前气室壳体内设有前膜片、与推盘连为一体的推杆以及使推杆复位的弹簧,所述后气室壳体内设有弹簧、推盘、膜片式活塞及活塞杆,所述前后气室连接后形成一完整的制动气室,在该制动气室上设有气口及呼吸口,所述后气室壳体内部被膜片式活塞分隔成呼吸腔及储压腔,所述前气室壳体内部被前膜片分隔成通气腔及制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室壳体内的活塞杆穿透膜片式活塞并与推盘连接后构成活塞组件,所述该活塞组件套装在后气室尾部活塞轴上,所述推盘的背面与弹簧接触,所述膜片式活塞的边缘由后气室壳体与中壳体在连接时压合密封,所述后气室壳体的壳壁为封闭式,所述活塞杆内设有气通道,所述呼吸腔通过活塞杆内的气通道与通气腔相通,所述通气腔与呼吸口相通,所述储压腔与气口相通。所述中壳体内部与活塞杆外壁接触处设有两道密封圈。所述活塞杆内设有单向阀,并设置在活塞杆的顶部。
由于上述结构的变化,使弹簧制动气室由原来的“外呼吸结构”变为“内呼吸结构”,其工作效能和使用奉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内呼吸结构弹簧制动气室除具备原型产品的优点外,还有着下述原型产品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
由于在活塞杆内设置了气通道,使活塞杆穿透膜片后通过该气通道接通呼吸腔和通气腔,并且由于封死了后气室壳体的呼吸孔,污水、泥沙等无法从该呼吸孔进入,有效地保证了呼吸腔内的弹簧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由于在所述中壳体内部与活塞杆外壁接触处设有两道O型密封圈,保证了即使在有一道O形圈损坏的情况下,另一道也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储压腔与通气腔发生窜气、漏气,保证了驻车制动部分的使用寿命和行驶的安全性;由于气通道内单向阀组件的应用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即当O形圈出现损坏时,通气腔的气压作用在单向阀上,单向阀克服回位弹簧的阻力关闭阀门,防止行车制动时腔的气压通过气通道进入呼吸腔而破坏制动,使车辆行驶更安全;单向阀正常状况下都处于常开状态,只有当气口O形圈损坏或出现紧急刹车时才关闭气通道,起到保险作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该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具有前气室壳体16、后气室壳体12及连接前后气室壳体的中壳体14,所述前气室壳体16内设有前膜片8、与推盘17连为一体的推杆以及使推杆复位的弹簧9,所述后气室壳体12内设有弹簧1、推盘11、膜片式活塞13及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内设有单向阀10,所述单向阀10设置在活塞杆3的顶部,所述前后气室连接后形成一完整的制动气室,在该制动气室上设有气口5及呼吸口7,所述后气室壳体12被膜片式活塞13分隔成呼吸腔4及储压腔18,所述前气室壳体16被前膜片8分隔成通气腔20及制动腔21,所述后气室壳体12内的活塞杆3穿透膜片式活塞13并与推盘11连接后构成活塞组件,所述该活塞组件套装在后气室壳体12尾部的活塞轴2上,所述推盘11的背面与弹簧1接触,所述膜片式活塞13的边缘由后气室壳体12与中壳体14在连接时压合密封,所述后气室壳体12的壳壁为封闭式,所述活塞杆3内设有气通道19,所述呼吸腔4通过活塞杆3内的气通道19与通气腔20相通,所述通气腔20与呼吸口7相通,所述储压腔18与气口5相通。所述中壳体14内部与活塞杆3外壁接触处设有两道密封圈6、15。
本实用新型进行驻车制动时,使储压腔18减压,呼吸腔4内的弹簧1会克服气压力而伸长,推动推盘11使膜片翻转,而使活塞杆3轴向向前位移,实现制动;储压腔18减压的同时,气体从行车制动管路进入,经通气腔20、活塞杆3端部的小孔和单向阀10、从气通道19进入呼吸腔4,进行气体补偿;此时,呼吸腔4腔为吸气。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解除驻车制动时,使压缩空气进入储压腔18,使膜片式活塞13回位,同时推动推盘11及弹簧1回缩,呼吸腔4内的多余气体通过气通道19、经单向阀10的周边气隙和活塞杆3前端的小孔、由通气腔20的呼吸口7、经继动阀(图中未表示)排入大气;此时呼吸腔4为呼气。
本实用新型行车时,后气室壳体12内的膜片式弹簧13被压缩到位,活塞杆3的小通气孔(图中未表示)被O型圈密封,行车制动时,通气腔20的气体不会窜入呼吸腔4。
权利要求1.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该气室具有前气室壳体(16)、后气室壳体(12)及连接前后气室壳体的中壳体(14),所述前气室壳体(16)内设有前膜片(8)、与推盘(17)连为一体的推杆以及使推杆复位的弹簧(9),所述后气室壳体(12)内设有弹簧(1)、推盘(11)、膜片式活塞(13)及活塞杆(3),所述前、后气室连接后形成一完整的制动气室,在该制动气室上设有气口(5)及呼吸口(7),所述后气室壳体内部被膜片式活塞(13)分隔成呼吸腔(4)及储压腔(18),所述前气室壳体内部被前膜片(8)分隔成通气腔(20)及制动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室壳体(12)内的活塞杆(3)穿透膜片式活塞(13)并与推盘(11)连接后构成活塞组件,所述该活塞组件套装在后气室尾部的活塞轴(2)上,所述推盘(11)的背面与弹簧(1)接触,所述膜片式活塞(13)的边缘由后气室壳体(12)与中壳体(14)在连接时压合密封,所述后气室壳体(12)的壳壁为封闭式,所述活塞杆(3)内设有气通道(19),所述呼吸腔(4)通过活塞杆(3)内的气通道(19)与通气腔(20)相通,所述通气腔(20)与呼吸口(7)相通,所述储压腔(18)与气口(5)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14)内部与活塞杆(3)外壁接触处设有两道密封圈(6,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内设有单向阀(10),并设置在活塞杆(3)的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的改进发明创造,其主要特征在于后气室壳体(12)内的活塞杆(3)穿透膜片式活塞(13)并与推盘(11)连接后构成活塞组件,所述膜片式活塞(13)的边缘由后气室壳体(12)与中壳体(14)在连接时压合密封,所述后气室壳体(12)的壳壁为封闭式,所述活塞杆(3)内设有气通道(19),所述呼吸腔(4)通过活塞杆(3)内的气通道(19)与通气腔(20)相通,所述通气腔(20)与呼吸口(7)相通,所述储压腔(18)与气口(5)相通。由于上述结构的变化,使弹簧制动气室由原来的“外呼吸结构”变为“内呼吸结构”,其工作效能和使用奉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并且由于封闭了后气室壳体的呼吸孔,污水、泥沙等无法从该呼吸孔进入,有效地保证了呼吸腔内的弹簧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T13/24GK2846243SQ20052014294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传武, 邓维军 申请人: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