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可携式电子仪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89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可携式电子仪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在车室底部且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当前半导体科技与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加以车用影视及卫星导航系统日益普及,因而笔记型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彩色监视器、DVD播放器或是移动电话等可携式产品日渐普及。在此趋势的下,许多使用者,如业务人员,即便离开办公室在前往客户的途中时,也可在车上作业,车辆俨然成为一个移动工作室。由于驾驶时,同时使用其它电子产品已蔚为风潮。通常驾驶座旁的前乘客座为最常见的电子产品的临时置放处,人们多把移动电话或是笔记型计算机摊洒在前乘客座位上,在驾驶时同时使用这些电子仪器处理事情,诸如即将与客户讨论的案件事项等。
其它因职务上需要奔波在外的人也常会在车内使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如物流公司的派送员,其可通过计算机与公司主机联机,以加快货品登记处理程序。而借着车内计算机、无线网络与智能型运输系统相结合,用路人可查询路况或是路径等所需数据,避免浪费大量找路或塞车的时间。
然而,如果人们需要同时驾驶车子与操作前乘客座上的计算机,将导致严重的驾驶分心,安全堪虑。即便车辆不在行进中,但因为前乘客座毕竟不是真正的书桌或置放架,无法提供这些器具应有的功能,因此使用者需要屈就其构造操作电子产品。因此一种为安全与便利性考虑的车用电子产品置放架油然而生。
传统的车内电子仪器置放架具有长杆本体,底部则另外以半固定或永久固定的方式锁固在车室底部。一般而言,行进中的车辆处于一个高度震动的环境,若要摆设计算机或是DVD播放机,其势必要具有足够坚固的支撑与定位结构。如美国专利案号5,690,307提出一种天鹅颈可挠杆体的支撑结构,其或可支撑移动电话等装置,但必定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支撑膝上型计算机等较重的对象。所以当车辆行进时,其所支撑的电子产品容易因为晃动而倾倒。
且为了使用者的方便,该支撑装置优选地可弯折,或是可调整长短的长杆连接一托架,以支撑电子物品。所以使用者可以任意调节该长杆的弯折角度,以将电子产品置于最佳工作执行位置,如拨打电话、观看屏幕画面、或是操作键盘等。弯折的关节结构有两项值得关心的课题其稳定度是否足够,是否可在震动时支撑计算机等重量较大的电子产品而不松动;以及其活动度是否足够,使用者是否可以轻易地调整该关节结构,也就是说,调整该关节结构应省力省时又容易调整。
一般来说,关节处的结构如果强度越大,则弯折性就越差。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人们可以依赖旋钮螺丝锁固各个关节,但在调整长杆形状时,需要打开各个旋钮螺丝,并将长杆调至所想要的形状以后,再一一锁上各关节螺丝,过程较麻烦且活动度低。也即,当关节螺丝锁得越紧,关节定位越不易松动,稳定度越好,但是将增加日后在松开螺丝以调整角度的困难。
公知的车内电子仪器支撑装置想要固设在车内某处时,需另行在车体上钻孔。若想要将支撑装置搬移到其它车辆使用时,需考虑到其它汽车上是否提供有这些穿孔。且钻孔会对车辆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同时降低美感。
另有一种公知的电子仪器置放座,如图2所示,该置放座底部以圆球及阀座的万向接头配合一旋钮构成,其上可置放电子仪器(图中未示)。该万向接头虽然可允许电子仪器在上平面任意调整角度,但圆球的支撑力不佳,长久承受重力晃动容易松脱滑动。尤其对笔记型计算机等较重的仪器而言,需要足够的强度以支撑其重量,使支撑装置可在车内行进振动时不会变形。但圆球与阀座组合而成的结构其定位结构较弱,长久承受震动容易松脱,使电子仪器偏离原本的最佳使用角度,所以不是一个良好的手段。
再有如美国专利案号6,315,252的装置,其具有较厚重的底座,虽然拆除简易并可设置在不同车辆,又不需钻孔破坏车内美观,但底座笨重,将占去车内颇大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无需在车上钻孔,直接以车内既有的装置固定该支撑装置。因此,有一种如图3所示的市售商品,其以硬质的弯折板体为底座,其上一端为长条形穿孔,另一端穿设有两两螺孔。其中该底座可与车辆座椅底下的滑轨共享同一颗螺丝,其将该螺丝穿设该长条形穿孔,并将该两螺孔与长杆末端连接,以可将支撑装置固定在车内座椅。然而,如图所示,该底座上只有两个固定的螺孔,因此其长杆本体设置位置单一,常会因为长杆与车内其它设备相抵触,造成组装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现今计算机与无线网络的发展,已经使得业务员或是其它需要长时间在外奔走的人,可以将自己的车辆升级成一个小型的移动工作室(mobile office)。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使用电子仪器的支撑装置,特别是可以供移动工作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可弯折的结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子仪器的角度与位置,以达最舒适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震动的环境中,如行进中的车辆等,置放电子仪器的支撑装置,尤其适用于较重的电子仪器,如可携式计算机或是小型DVD播放器等。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坚硬的长杆本体,不易受力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弯折处,以对面设置的两圆轮构成,该两圆轮的对应面边缘设有波浪状的锯齿,该两圆轮可通过这些锯齿啮合定位于某些特定的位置,所以不易因为车上的晃动而滑动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驾驶人员可以较安全地使用车内的电子仪器。由于电子仪器可以置放在驾驶座附近的支撑装置上,驾驶人员无需身体上有太大的摆动就可操作电子仪器,如使用键盘或是拨打电话等,因此其视线仍可维持注意前方路况,降低以往将电子仪器放在前乘客座上时,驾驶因将视线偏离前方导致驾驶分心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度兼容性的车内电子物品支撑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锁固在车内既有的装置,其底座为具有长条形穿孔与多个螺孔的弯折板体,其可与车辆座椅底下的滑轨共享同一颗螺丝,并通过该螺丝穿设在底板上的长条形穿孔中,使其固定。另外开设三个以上的螺孔,使用者可任选两个螺孔以与长杆末端的螺孔相锁固,因此长杆的方向位置可变动,所以可以根据车内的摆设,选择两个最佳的螺孔以固定本装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车内置放可携式电子仪器的支撑装置,尤其适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等。其在可弯折的长杆两端分别连接有托架与底座。其中,该长杆由多个圆轮状的连接器与多个支圆管状连接杆间隔形成,该连接器一面啮合有两可垂直轴向转动的圆轮壳体在,且该圆轮连接侧的边缘上对应设置有可相啮合的波浪状锯齿,以可使该两圆轮以变换相对啮合位置的方式调整调整杆的相对角度,并通过锯齿咬合固定其形状。
此外,该长杆与托架间连接有呈圆盘状的旋转钮,其较细端可插入托架底部,并螺丝穿入其中并紧固,用以固定该托座的角度;同时该固定螺丝可松开使托架在水平面上旋转。最后,该底座为设有多个螺孔的弯折板体,其一端可固定在车椅底座,另一端与长杆末端螺纹连接,所以可将长杆设置在车内。


图1是公知的长杆立体图;图2是公知的置放架立体图;图3是公知的固定座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入平台后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加入平台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状态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长杆作动的侧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托座作动的侧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托座的锁合结构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托座的另一锁合结构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托座的平面作动的上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底座…10螺孔…11长杆…20扳杆…21托架…30旋转钮…31固定螺丝…33旋转柱…35托座…37平台…40挡板…41置放槽…42防滑垫片…44滑轨…45夹紧环…351 圆轮…231、233第一连接器…23A 第二连接器…23B第三连接器…23C 第一连接杆…5A第二连接杆…25B 第一组合器…27A第二组合器…27B 维可牢尼龙搭扣带…47A、47B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结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和用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其由在可弯折的长杆20两端分别连接的托架30与底座10形成。长杆20由三个连接器23与两支圆管状的连接杆25间隔连接形成。以第一连接杆25A而言,其两端与第一连接器23A、第二连接器23B连接,再经由第二连接器23B与第二连接杆25B连接,第二连接杆25B的另一端还与第三连接器23C连接,由于连接器23具有可变换角度的构造,以使连接器23与连接杆25间隔连接成可曲折的长杆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综合参考图4及图5,该长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组合器27A,其由一圆板中央凸出一圆管形成的碟状,该圆板上有两个穿孔,且底板10上也穿设多个螺孔11。所以可通过两螺丝穿入该穿孔与螺孔11,以螺纹连接底座10与长杆20。同样地,长杆2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组合器27B,其更与旋转钮31螺纹连接后再连接至托座37。托架30通过在中央凹陷的矩形盘托座37底部连接旋转柱35而形成。托座37凹陷面的四个角落分别形成有穿孔,另一面则由固定螺丝33与旋转钮31紧固连接到长杆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参照图5与图6。该长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组合器27B,其形状与第一组合器27A类似。另外具有圆盘状的旋转钮31,其较粗端的一面可与第二组合器27B的两螺孔相互组接。
从图5及图6观察,托架30通过在矩形盘37的底部设置L型的旋转柱35而构成。旋转柱35一端与托座37连接,另一端则具有可由固定螺丝33锁合的C型夹紧环351,其内径实质等于旋转钮31较细端的外径,同时其一边具有开口,可由固定螺丝33锁合或打开。所以当固定螺丝33旋开时,夹紧环351呈开启态,旋转钮31可穿入开启的夹紧环351内,并由固定螺丝33锁合固定,可以使旋转钮31连接托架30与长杆20。
再参考图5及图6。接器23由两实质呈圆轮状的壳体连接而成。以第一连接器23A而言,其由第一圆轮231与第二圆轮233在接合面上可旋转的啮合。这些圆轮的接合面边缘对应设置有波浪状锯齿,并由扳杆21穿入两圆轮231、233中锁固,以扣紧这些圆轮形成第一连接器23A。使用时可松开扳杆21,将圆轮231与233相对位置调整到所需位置后,再扣紧扳杆21以使圆轮位于啮合定位位置。如此可快速调整该两圆轮的相对角度,并通过锯齿咬合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以咬合结构形成长杆20的关节处,其强度优于以往使用摩擦力定位的关节结构,且扳杆21松开及固定的控制容易。虽然长杆20的关节可以螺丝锁固,但如果为了加强各关节的强度,而将螺丝旋转过紧,反会增加日后调整的难度。相反地,本实用新型的扳杆21容易调整,再加上啮合结构良好的强度,所以确实是一种操作简便又具有实用强度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一圆轮231的侧面延伸有螺轴235,并可与第一连接杆25A内缘环设的螺纹对应螺纹连接,以连接第一连接器23A与第一连接杆25A。同样地,第一连接杆25A的另一端也以相同的机构连接第二连接器23B,如此,以使连接杆与连接器间隔串接,形成可弯折的长杆20。
图7与8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立体图,并配合参考图5,由于底座10为呈曲折状的弯折板体,其上分布三个以上的螺孔11,由于螺孔11分布在底座10上,所以可任意选择两螺孔,与第一组合盘27A上的穿孔对应,并以两螺丝螺纹连接组合盘27A与底座10。由此,可根据不同的车辆内部空间进行摆设,以机动性地调整长杆20在底座10上的位置。最后为使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置放并固定较小型的电子机体,如PDA等装置,平台40的正中央优选地具有置放槽42,其内具有维可牢尼龙搭扣带(Velcro tape),可以与小型的可携式装置(图中未示)背面的另一对应维可牢尼龙搭扣带粘合,使其固定在置放槽42内。最后,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在平台40上置放电子仪器(图中未示出),如膝上型计算机或是DVD播放器等。
如图3所示,由在公知的底座上只有两个螺孔,因此该长杆在车内的位置固定不可调整,往往由于该长杆与车内摆设相抵触,所以使用者需要大费周章的改变车内摆设,以配合电子组件托架的形状。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0上开设三个以上的螺孔11,所以使用者可根据车内构造以选择两个最合适的螺孔将其固定。由于图7与8图的底座10与长杆20螺纹连接的螺孔11不相同,所以该支撑装置的角度与位置也随之偏移,从而可以根据车内空间调配和调整本实用新型。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载电子仪器的立体图,将图7与图9相对照,矩形平台40设置在托架30上,用以置放并固定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仪器。平台40底面有四个与托架30的四个穿孔对应设置的螺孔,所以可以螺纹连接托架30与平台40,同时平台40上具有一组持固夹,用以固定其上的电子仪器。如图7所示,该持固夹包括多个延伸设置在平台40周缘的伸缩挡板41、滑轨45、防滑垫片44与维可牢尼龙搭扣带47,其可根据电子仪器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夹紧如便携式计算机的电子仪器。
如图7~图9所示,该持固夹包括在该平台40的四个角落延伸出的L型挡板41、滑槽45与维可牢尼龙搭扣带47。其中,挡板41可在滑槽45内滑动并由螺丝锁固,从而可以(1)根据该电子器的尺寸,调整最佳的大小,与(2)利用而调整挡板41的固定位置以防止电子仪器在其上滑动。最后,由于该挡板仅能将电子仪器固定在xy平面上,所以还需要一组维可牢尼龙搭扣带47A与47B,将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固定在z轴上。由于挡板41与维可牢尼龙搭扣带47A、47B分别将该笔记型计算机从直角坐标系的三轴向x,y,z固定,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扣紧保护该电子仪器,尤其是在行进的车辆中,使其不致于水平位移或是上下晃动。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长杆在车内的使用状态图,底座10通过螺丝定位在汽车座椅51底下的滑轨上。由于长杆20上的各连接器23可沿着圆轮啮合面转动,并定位在该锯齿咬合位置,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以调整长杆20不同弯折的形状,形成不同的使用态24与26。所以置于托架30上的电子仪器,如膝上型计算机,可根据需要以调整其在车内的位置或高度。同时也可调整该连接器23,以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弯折成如虚线所示的收合状态22,其中,两长杆25A、25B通过第二连接器23B调整成大致平行的两杆体,并将第一连接杆25A弯折到最接近车室底部50的位置,使长杆20成为可贴合在车室底部50的收合状态2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托架在铅直面的作动图,如图所示,纸面为yz平面,x轴以垂直纸面向内为正向。为使电子仪器(图中未示出)可在yz平面上调整方向,托架30与长杆20间以第三连接器23C连接,由于第三连接器23C可沿圆轮的啮合面转动,所以托架30可以以第三连接器23C为圆心作yz面上的旋转。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车内空间的摆设或自己使用上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要,通过调整第三连接器23C,实现电子仪器在yz平面上的旋转。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托架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托架固定螺丝的作动图。配合参考图5,L型旋转柱35底部的夹紧环351一侧具有可供固定螺丝33穿入的径向螺丝孔353。当固定螺丝33松开,使夹紧环呈351T处于开启状态时,旋转钮31的较细端可穿设在夹紧环351上,此时再将固定螺丝33旋入并螺纹连接在旋转柱35内,以使该夹紧环呈闭合状态351S,从而将旋转钮31紧固并固定托座。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托架在水平面的作动图,参考图中所示,纸面为xy平面,z轴正向为垂直纸面向上。由于固定螺丝33可控制夹紧环351的闭合与开启状态,因此托架30可以以旋转轴为圆心在xy平面上转动,因此托架30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水平调整位置。而且结合第三连接器23C的调整可使托架30在yz面上活动,也即,使用者可控制托架30上的可携式装置在z、y、z三维空间中的置放角度与位置,达到最佳的人体工程学的使用状态,以实现使用者最舒服的使用视角。
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其所在的位置与电子仪器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旋转钮31与第三连接器23C,改变该电子仪器在水平面与铅直面上的角度,实现托架30在三维空间任一角度旋转。所以使用者可以以最舒适的人体工程学的姿势使用电子仪器。
最后,图15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与侧视图。再次与图4对照参考,图4与图15的扳杆21设置在长杆2的不同侧,考虑在不同国情的使用下,可能会有驾驶座的使用者的手势惯用问题。在右侧行驶的国家,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扳杆21优选地设置在右侧,如图4所示。反之当在左侧行驶的国家,扳杆21应如图15和图16所示,位于长杆的左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可携式电子仪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弯折的长杆,其由连接器与两连接杆间隔连接形成,其中,所述连接器由两实质呈圆轮状的圆轮面对面啮合而成,所述圆轮的接合面边缘对应设置有波浪状锯齿,且所述两圆轮由扳杆穿入,对所述两圆轮的松放与锁固进行控制,所述两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器向外延伸的圆管,与所述连接器形成所述可弯折的长杆;底座,其为连接所述长杆末端与车体的板体,其一端设有三个以上的螺孔,可选择任任意两个螺孔与所述长杆末端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有穿孔,可由螺丝固定在汽车座椅底下的滑轨上;托架,为设置在所述长杆前端的板体,其上可置放电子仪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长杆末端,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由两实质呈圆轮状的圆轮面对面啮合而成,所述圆轮的接合面边缘对应设置有波浪状锯齿,并由扳杆穿入所述两圆轮,对所述两圆轮的松放与锁固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末端还包括组合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组合器为从圆板中央凸出圆管形成的碟状本体,所述圆板上具有两个穿孔,通过两螺丝穿入所述穿孔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长杆前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器由两实质呈圆轮状的圆轮面对面啮合而成,所述圆轮的接合面边缘对应设置有波浪状锯齿,并由扳杆穿入所述两圆轮,对所述两圆轮的松放与锁固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器末端还包括第二组合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托架,其中,所述第二组合器为由圆板中央凸出圆管形成的碟状本体,所述圆板上具有两个穿孔,通过两螺丝穿入所述穿孔与所述托架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的前端还包括圆盘状的旋转钮,连接所述托架与长杆,其中,所述托架由在呈板体的托座底部设置旋转柱构成,所述旋转柱一端与所述托座连接,另一端为C型夹紧环,且所述夹紧环内径实质等于所述旋转钮较细端的外径,所述夹紧环为可以闭合与开启的夹紧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台,其设置在所述托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设置有一组大小可以调整的持固夹,其中,所述持固夹包括二个以上的可调式挡板,为在平台径向延伸出的板体,其前端设有阻挡部可贴附在所述电子仪器的周缘;二个以上的滑轨,为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凹槽,其内径与所述挡板外径实质相等,所述挡板可在所述滑轨内滑动,并以旋钮方式锁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固夹还包括维可牢尼龙搭扣带,其可拆卸地轴向环设所述电子仪器与平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由三个以上的连接器与两个以上的连接杆间隔连接形成。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携带式电子仪器支撑装置,其由在可弯折的长杆两端分别连接托架与底座所组成。其中,该长杆由多个可垂直轴向转动的圆轮状连接器与多个支圆管状连接杆间隔形成。该连接器由两圆轮状的壳体面对面相接,其连接面的边缘上对应设置有相啮合的波浪状锯齿,以使该两圆轮可转动地啮合,并以锯齿定位。此外,该长杆与托架间以圆盘状的旋转钮连接,该托架可以以旋转钮为中心转动,并由固定螺丝紧固以固定托架的位置。最后,该底座为设有多个螺孔的弯折板体,其两端分别与车体及长杆连接,以将该支撑装置固定在车内。
文档编号B60R11/02GK2866253SQ2005201426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林伊平 申请人:林伊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