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子装置的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350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电子装置的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车辆中使用的电子装置的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可视识别装置现已广为人知,其中,摄像机安装于车辆外部,以帮助车辆驾驶员轻而易举地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5-80883中已提出了这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后视识别装置,在该后视识别装置中,摄像机安装于车辆的后方。摄像机拍摄车辆后方的情况,然后将得到的图像显示在车辆的前方,位于车辆驾驶员视线之内。通过拍摄的图像,车辆驾驶员可以更安全地倒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用于车辆的屏蔽装置,所述车辆具有天线和发射电磁波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车辆外部。所述屏蔽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电子装置和所述天线之间的外部面板,并具有适合为天线屏蔽电磁波的特性。
在本文中还描述了用于屏蔽安装在车辆外部的电子装置产生的电磁波的导电面板的实施例。所述导电面板包括尺寸构造为可以基本上覆盖电子装置的树脂整饰件,和形成于树脂整饰件表面上的金属镀层。
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车辆包括安装在行李箱外部的电子装置;从车辆外接收信号的天线,所述天线沿相对于车辆的竖直方向安装在高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下;以及屏蔽装置,其用于为天线屏蔽电子装置发出的电磁波。所述屏蔽装置包括远离天线安装在车辆上的导电面板,并且具有容纳所述电子装置的内腔。


在此的描述参考下述附图,在所述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为车辆后部的透视图,示出了屏蔽装置的一个示例;图2为沿图1中线A-A截取的车辆后部的截面图,并且包括有一个示例CCD摄像机;图3为说明图2中B区内示出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4为从车辆后部观察到的安装有示例CCD摄像机的树脂整饰件的局部视图;图5为基本沿图4中线C-C所指示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图6为基本沿图4中线D-D所指示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7为接地线端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已知车用可视识别装置已经被用于例如观察位于车辆后方的物体,以提醒司机注意那些后视镜和侧视镜不容易观察到的物体。这些已知装置包括电子装置,通常是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或CCD,所述电子装置以光学方式拍摄物体,从而通过司机可以看到的显示装置来观看。摄像机通常装在车辆后围板的凹部处,例如,车辆的行李箱盖。CCD或其他摄像机通常会发射电磁波。
另一方面,车辆还装备有用于接收无线电波或接收车辆导航系统数据的天线。当所述天线接收到CCD摄像机所产生的电磁波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使无线收发装置或车辆导航系统产生噪声,从而干扰无线收发装置和车辆导航系统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屏蔽装置或屏蔽结构是用来阻挡或有效地减少这种由摄像机引起的电磁波的传播或传送,来防止或减少天线对这种波的接收,从而消除或减少当使用其他车用电子设备(诸如无线收发装置或车辆导航系统等)时的干扰或噪声。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屏蔽结构中,该屏蔽结构用于完全屏蔽或至少基本上阻挡可安装于车辆后部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产生的电磁波。在本文中所描述的屏蔽结构的一个示例中,屏蔽结构包括导电面板,所述导电面板覆盖所述电子装置,并且位于所述电子装置和无线收发装置或车辆导航装置用的天线之间。接地线可以连接在导电面板和车体结构上,以建立起针对摄像机产生的电磁波的接地连接。
现在参照图1-7,图1为车辆后部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行李箱盖1连接在车的后部。所述行李箱盖1具有与后围板2相连的向后延伸部分,所述后围板2构成部分包围行李箱8的后壁。行李箱盖1和后围板2可以基本互相垂直地设置,从而在它们相交处构成角区域。在所述角区域装备导电面板,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为用作电磁波阻挡部件的导电面板(或传导面板)3。此外,当行李箱盖1打开,即,当行李箱盖1围绕位于行李箱盖1前端的铰链(未示出)沿旋转方向A转动时,导电面板3与后围板2一起沿相同的方向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整个导电面板3由树脂(以下也称作树脂整饰件)构成,并在其中心附近装备光学观察装置,例如,摄像机4。所述树脂整饰件3可以用作功能性或装饰性的后部扰流器,像通常所示那样位于行李箱盖1上。当然,导电面板3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他不同于树脂的材料制成。安装于CCD摄像机4中的镜头的光轴指向车辆后方并且朝斜向下的方向。此外,图1中附图标记5、6和7所表示的部件分别为组合后灯、后保险杠和后窗。
图2为沿图1中线A-A截取的车辆后部的纵向截面图。如图2所示,行李箱8由行李箱盖1、后围板2和其它邻近的车体板包围。如图1和2所示,后窗7置于行李箱盖1前端的一侧,并在该后窗7的内表面装备无线电波接收天线9。
图3为说明图2中B区内示出部分的放大截面图。行李箱盖1的后端部和后围板2的上端部分由定位成倾斜的连接面板10相互连接。连接面板10在其中心处形成凹部10A。树脂整饰件3包括定位成朝向连接面板10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并邻近车辆后部的第二端。树脂整饰件3定位和安装为这样即,在其第一端覆盖连接面板10的凹部10A。摄像机4具有容纳摄像机镜头的端面4A。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只有端面4A从树脂整饰件3露出。摄像机4的其它部分全部容纳在树脂整饰件3中。
图4为从车辆前部朝向车辆后部所观察到的安装有摄像机4的树脂整饰件3的局部视图。图5和6为通常定位和安装在车辆后部的树脂整饰件3的截面图,这两幅图分别是沿图4中线C-C和线D-D所截取的截面图。
摄像机4装有用来将图像信号传输至车载微处理器(未标出)的信号电缆11。如图4所示,信号电缆11设置成穿过索环12朝向行李箱8延伸,并且具有与连接器13连接的端部(尾部)。索环12定位并安装在连接面板10的通孔中。
如图1所示,树脂整饰件3还装有开启按钮或开关14,用来操作打开行李箱盖1。当开启开关14被推动时,其适于以电力打开行李箱。控制信号电缆15连接在开启开关14上。控制信号电缆15穿过索环16朝向行李箱8延伸,并且具有与连接器17连接的端部。索环16位于并安装在连接面板10的通孔(未标出)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和6所示,金属镀层18施加于树脂整饰件3的整个表面(也就是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树脂整饰件3的整个表面覆盖着用作屏蔽材料的金属镀层18。金属镀层18优选地使用三层结构,在该三层结构中,包含高硬度、高亮度和耐腐蚀性优良的铬镀层和镍镀层,以及具有优良巨分布力(macrothrowing power)和保护基底金属能力的铜镀层。金属镀层18优选地按照铬镀层、镍镀层和铜镀层这样的顺序,从外部向树脂整饰件3内部底层或壁设置,并形成导电外部面板。当然,也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镀层材料或镀层结构。当然还有其它的金属沉积层,例如,模制为树脂整饰件各部分的金属,也可考虑作为替换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树脂整饰件3与车体之间建立接地连接。接地线19的一侧连接在树脂整饰件3上。接地线19的另一侧设置成穿过索环16朝向行李箱8延伸,并且该接地线19的端部连接在金属面板上。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金属面板可以是行李箱8的内部导电壁或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19的一侧以如下方式连接在树脂整饰件3上。如图5所示,树脂整饰件3具有与支架20相结合的内壁部件3A。内壁部件3A和支架20分别形成有通孔3B和20A。金属垫圈21(也如图7所示)连接在接地线19一侧的端部。金属螺纹紧固件(例如,自攻螺钉22)插入金属垫圈21且穿过支架20的通孔20A,然后旋入内壁部件3A的通孔3B。从而将接地线19的一侧牢固地连接在树脂整饰件3上。
如上所述,金属镀层18优选地镀在树脂整饰件3的整个表面上。当接地线19的一侧通过使用金属自攻螺钉22连接于树脂整饰件3上时,接地线19的另一侧通过另一部分的自攻螺钉22和金属垫圈21连接于行李箱8的金属面板上,从而将形成于树脂整饰件3上的金属镀层18电连接于车辆上。
如图6所示,树脂整饰件3在其内部还具有至少一根肋23。所述肋23形成和定位成与连接面板10的凹部10A内配合。肋23上形成有通孔23A。螺丝或其它紧固件插入肋23的通孔23A,并与设置在连接面板10的背面朝向行李箱方向的螺母25螺纹啮合。利用这种方法,树脂整饰件3被牢固地连接在连接面板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树脂整饰件3的整个表面上镀上金属,并包围着摄像机4。通过接地线19在树脂整饰件3与车体之间建立接地连接。利用这种构造,即使摄像机4工作时产生电磁波,也可以保护无线电波接收天线9免受这些电磁波的干扰。这样,可以保护无线收发装置或车辆导航系统免受来自摄像机或其它电子装置的噪声的干扰。
上述装置没有介绍用来屏蔽电磁波的其他部件。电磁波由树脂整饰件3上的金属镀层阻挡,树脂整饰件3具有改善扰流器的外观的额外优点,因此该装置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廉价获得。
另外,摄像机4设置于后围板2的上端部分,这与将摄像机4设置于诸如牌照或后门的上端部分等容易看见的位置相比较,不容易从车辆外部看到摄像机4。
当不希望建立接地连接时,树脂整饰件3因其上镀有金属镀层,本身也可作为天线使用。这个装置可能会在无线收发装置或车辆导航系统中产生噪声。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接地线19在树脂整饰件3和车身之间建立接地连接,从而消除或大大地降低电子装置或摄像机4产生噪声的机会。
根据上述实施例,金属镀层18是这样形成的即,其最外表面是铬镀层,镍镀层和铜镀层在铬镀层的内侧或下面。这样设置镀层,可使自攻螺丝22在旋入金属镀层18时有效地剥掉铬镀层(其导电性较差),然后与镍镀层和铜镀层建立电连接(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使得金属镀层18与车身之间的接地连接更加可靠。并且,这样就不需要附加工艺来预先去除这些局部区域中的铬镀层,因此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该范围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法律所允许的所有这些修改和等同结构。
例如,金属镀层可以只镀在树脂整饰件3的外表面和内壁部件3A的外表面。
本发明还可适用于CCD摄像机以外的其它摄像机或光学装置,并且可设置于车辆周围的其它位置,例如,车辆的侧面、顶部或底部。举个例子,本文所说明的树脂整饰件3及其导电表面18安装在扰流器上或形成安装在行李箱盖1上的扰流器。然而,树脂整饰件3可以直接安装在行李箱盖1或是形成行李箱盖1。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4可以部分地安装在行李箱盖1中。导电表面18可以覆盖行李箱盖1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任何其它电子装置,作为对上述采用摄像机4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替换。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6年2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028092的优先权,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屏蔽装置,所述车辆具有天线和产生电磁波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车辆外部,所述屏蔽装置包括外部面板,其位于所述电子装置和所述天线之间,并且具有适合为所述天线屏蔽电磁波的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外部面板为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电子装置的导电外部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装置,还包括接地线,其连接在所述导电外部面板和所述车辆上,并且建立起针对电磁波的接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外部面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车辆上,并且所述接地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导电外部面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外部面板包括树脂整饰件,所述树脂整饰件具有覆盖在其外表面上的金属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金属镀层包括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具有外部铬镀层,和位于所述外部铬镀层与所述树脂整饰件之间的镍镀层和铜镀层中至少之一。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外部面板包括行李箱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外部面板包括后部扰流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CCD摄像机。
10.一种用于屏蔽安装在车辆外部的电子装置产生的电磁波的导电面板,所述导电面板包括树脂整饰件;以及金属镀层,其形成于所述树脂整饰件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面板,其中,所述金属镀层包括多层镀层,所述多层镀层具有铬镀层,和位于所述铬镀层与所述树脂整饰件之间的至少一个镍镀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面板,其中,所述树脂整饰件是车辆外部行李箱盖的至少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面板,其中,所述树脂整饰件是车辆后部扰流器的至少一部分。
14.一种车辆,包括电子装置,其安装在行李箱外部;天线,其用于从车辆外部接收信号,并且安装成在相对于车辆的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电子装置;以及屏蔽装置,其用于为所述天线屏蔽由所述电子装置产生的电磁波,所述屏蔽装置包括远离所述天线安装在车辆上的导电面板,并且具有容纳所述电子装置的内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导电面板包括内部部件和基本上覆盖所述内部部件的外表面的金属镀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金属镀层还包括由位于所述内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镍镀层和铜镀层中至少之一构成的第一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层上的铬镀层。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接地部件,其连接在所述金属镀层和车辆的内部导电面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导电面板包括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并邻近车辆后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限定下述开口,所述开口使所述电子装置的选定部分突出以穿过所述导电面板的外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子装置为包括镜头的CCD摄像机,并且所述导电面板基本上包围所述CCD摄像机,并且所述镜头相对于所述导电面板这样设置即,所述镜头指向远离车辆后方的方向以拍摄车辆后方环境的图像。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导电面板包括行李箱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用电子装置的屏蔽装置。该电子装置位于车辆上并产生电磁波。在电子装置和天线之间设置有导电面板,该导电面板基本上覆盖该电子装置。接地线连接在导电面板和车辆上,从而建立起针对电磁波的接地连接。
文档编号B60R1/00GK101017928SQ20071000755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6日
发明者近藤俊二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