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24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的悬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传统和现代的车轮接地技术是采用对称平衡的且接地平面与车身平面平行的 方法和形式。在造车时所有车轮接地点都设计在同一平面上,靠固定在车身上的车轴保持稳 定。现代技术采用减振器和弹性元件,使车轮与车身之间保持一定范围内的伸縮。传统技术 和现代技术都是采用横轴串轮的方式平衡固定车轮的。车左右两侧的车轮形态是固定一致的, 车轮接触点形成的平面与车身是平行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关键是车轴串轮、差速器车 轴驱动车轮、车轴带动车轮,车轴是车轮平衡对称的关键,安装车轮的端点增加量极为有限, 靠增加车轴多安车轮必然使车自身的灵活性极其受限,并对环境和其它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路桥的修建要加大投入提高标准等等。而车轴的固定方式和位置使车轮不具备多维接地的 功能。当某一车轮或某轴的半边车轮,或某一轴的车轮抬高时,其它相应的车轮都随之相对 抬高,出现车轮悬空状态,车身也相应抬高,出现不平衡或振动现象。这是传统技术和现代 技术存在的缺陷,只是现代技术采用防振技术和差速器,且利用半轴驱动车轮,使车轮与车 身之间有了弹性空间。但是,不论使用多少个或多少组车轮,都必须保持一致性,车轮的形 态也不能改变,其装置结构不能进行拉起、收藏起来,并使车自身的功能、用途单一,环境 适应性差。随着石油能源减少、危机和新能源的产生、动力应用方式的改变,现代车后驱动 式的缺陷更加明显表现为浪费资源和增加制造难度,使造车受到很大的限制等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接地技术的轴串轮、以轴定轮、轴平 衡车轮驱动车轮、车轮接地对称性且维持一致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构成方法的缺陷,提供一
种使同车的左右两边车轮分离开各种运行,左右两边车轮不再使用横轴连接为一体,改变现 代车前后驱动形式,改变悬架结构和车轮构造形式,使一组多个车轮或多组车轮的每一个车 轮产生接地不对称性,车轮接地可以多样性、多维性,当某一轮、某一些轮抬高时,不会带 动其它车轮抬髙等优点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它分布在车体两侧,由若干个独立单元组成,每 个单元包括车轮、车轴,它还包括一对等腰三角形构成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以顶角相对的方 式插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底边与车体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接板的底边安装至少一个车轴, 在车轴上安装至少一个车轮,且车轮中至少一个与动力装置连接。
所述车轮可以行进方向与车轴垂直方式安装,也可以行进方向与车轴平行方式安装。
所述车轴两端可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一个与之垂直的车轴;该车轴两端还可通过联轴器
再分别与一个与之垂直的车轴连接,其结构依次类推,连接数量根据需要确定。 所述车轴的每一端可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 所述在同一行进方向的各车轮侧面安装齿轮,并与履带连接。 所述连接板通过减震装置与车体转动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机或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基础是三角形、圆、杠杆的有关原理以及中国古代抬轿方法。轿子有
2人、4人、8人、1 6人、3 2人抬的。人抬轿就是属于接地不对称技术。本实用新型把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相对插接,使它们的底边相互垂直,然后相互插入形成一个新的多维 几何体。把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换成轴,任取一轴水平吊在空中,而另一轴就可以围绕 水平轴作顺时或逆时的圆周运动。把水平轴设在上方,另一轴设在下方。设在下方轴的两端 安装上轮子,并限制安装轮子轴作圆周运动的范围,这就形成了车轮接地的不对称技术的基 本原理。设在上方的不安装轮子的轴用于支撑连接车体或间接设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
实际运用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安装轮子, 一种是轮子行进方向与轴垂,其常见形式为轴串轮; 一种是轮子行进方向与轴平行一致。而且在安装轮子处,可以采用通用技术根据需要安装不 同数量的轮子。根据以上述原理,把上述两轮换成两个能转动的短轴,轴的两端安装轮子, 对两个转动短轴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就成了一个多变的转动装置,车轮接地不对称性完全 体现出来。在这个装置中4个安轮端点所装置的轮子接地时完全可以在4个高低不同的点 上,接地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呈现接地多维状态,这就是车轮接地不对称技术。
以上表述的不对称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由简单形式演变成复杂形式。以上表述过的用 两短轴代替两个底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组合成的几何体,可以在轴两端各安装l个轮子,形 成2轮式基本体,也可以在安轮处用轴替代轮沿袭演变形成安装4轮;在4轮形式的基本 体上,可以继续沿袭演变形成8轮组合的基本体;在8轮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沿袭演变形成 1 6轮组合基本体;在1 6轮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沿袭演变形成3 2轮组合的基本体。从理论 上讲,上述方法可以无限演变,但实际上,人们不可能把几何体做的无限大,而实际需要只 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可以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确定几何体的大小形状和组装轮子的数量。
以上叙述表明车轮接地不对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增加一个短轴可以增加两个安轮端点, 轮子数量是以2 、 4 、 8 、 1 6 、 3 2等形成每个基本体的。根据实际需要把不同的基本相 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体,用于实际造物中。
本实用新型随着燃料能源的危机、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动力应用方式的改变,能应用于经 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因为该技术具备拉起收藏的特点,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性质改变。因
此用于车船一体建造,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用于水下探测地形等;用于水下舰艇增强功能
和适应性,可以在海底行走和爬上岸来。用于飞行器和航天器增强着陆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一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不使用横轴连接,且两侧车轮各自 一体行进,形成与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不同的悬架结构,车轮构造发生变化,车左右两侧的 车轮一般情况下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接地受力,改变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中多车轮组合形 式因接触面不平而使某些车轮不能接触受力的状态。该技术可以主动行进,也可以被动行进 即从动行进。主动行进方法是采用通用技术把动力置于轮内形成自驱动。或把动力置于几何 体、某短轴中采用差速器半轴等通用技术驱动。被动行进是指在其它动力的牵引下跟随行进。 该技术适合于履带装置形式,并可以形成双履形式。该技术广泛适用于交通运输工具,适应 复杂的地形和路面,发挥特殊功能,增强工具适应性和扩大工具适用范围。利用其它技术 可以把车左右两侧的车轮不对称装置结构拉起或收藏起来,变换交通形式,改变交通工具的 性质和用途。如车变船。

图1中为连接板插接结构示意图2a为单车轴纵向双轮连接示意图2b为单车轴纵向四轮连接示意图; 图2c为单车轴纵向八轮连接示意图; 图2d为单车轴横向双轮连接示意图2e为单车轴横向四轮连接示意图2f为单车轴横向八轮连接示意图; 图3a为三车轴横向四轮连接示意图3b为三车轴横向八轮连接示意图; 图3C为三车轴横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 图3d为三车轴纵向四轮连接示意图3e为三车轴纵向八轮连接示意图3f为三车轴纵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4a为七车轴纵向八轮连接示意图4b为七车轴纵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图4c为七车轴纵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4d为七车轴横向八轮连接示意图; 图4e为七车轴横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 图4f为七车轴横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5a为十五车轴横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5b为十五车轴横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5c为十五车轴横向六十四轮连接示意图; 图5d为十五车轴纵向十六轮连接示意图; 图5e为十五车轴纵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5f为十五车轴纵向六十四轮连接示意图; 图6a为三十一车轴纵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6b为三十一车轴横向三十二轮连接示意图; 图6C为三十一车轴纵向六十四轮连接示意图; 图6d为三十一车轴横向六十四轮连接示意图6e为三十一车轴纵向一百二十八轮连接示意图6f为三十一车轴横向一百二十八轮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2a与图3d的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8为图2a与图3a的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9为图2b与图3e的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10为图2a与图3c的组合使用示意图11为车轮和齿轮组合使用示意图12为履带式前后而车轮组合示意图; 图13为履带式前后四车轮组合示意图; 图14为连接板为横向的双履带组合示意图; 图15为连接板为纵向的双履带组合示意图。 其中,l.连接板,2.车轴,3.车轮,4.齿轮,5.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等腰三角形的连接板1以顶点相对的形式插接,组成整个悬挂装置的基体。其中 上部连接板1的底边与车体直接连接,并以该底边为轴转动;该底边也可通过减震装置与车 体连接,与减震装置连接时也能以该底边为轴转动。下部连接板1则与车轴2连接。
图2a-图2c中,车轮3按与行进方向相同即与车轴2垂直的方向安装,在车轴2的每一 端可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2d-图2f中,车轮3按与行进方向垂直即与车轴2平行的方向安装,在车轴2的每一 端可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3a-图3c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横向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3d-图3f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纵向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4a-图4c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纵向 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4d-图4f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横向 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5a-图5c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该车轴2的每一端再次 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横向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5d-图5f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车轴2连 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该车轴2的每一端再次 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纵向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6a、图6c、图6e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 车轴2连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该车轴2的每 一端再次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然后车轴2的每一端再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 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纵向安装一个车轮3,当然也可为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6b、图6d、图6f中,安装在连接板1底边的车轴2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一垂直的 车轴2连接,在该车轴2的两端再通过联轴器分别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该车轴2的每 一端再次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直的车轴2连接,然后车轴2的每一端再通过联轴器和与之垂 直的车轴2连接,在车轴2的每一端横向安装一个车轮3,当然也可为两个或四个车轮3。
图7-图10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组合使用示例,当然这种组合并不限于图中所给 的例子,它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
图11中,在两车轮3之间还可安装齿轮4,在同一行进方向的各车轮2通过齿轮4与履 带5连接。
图12-图15中,给出了多种履带式结构的示意图,同样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也并不限 于图中的示例,它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以满足车辆需要。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它分布在车体两侧,由若干个独立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车轮、车轴,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对等腰三角形构成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以顶角相对的方式插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底边与车体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接板的底边安装至少一个车轴,在车轴上安装至少一个车轮,且车轮中至少一个与动力装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轮可以行 进方向与车轴垂直方式安装,也可以行进方向与车轴平行方式安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轴两端可 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一个与之垂直的车轴;该车轴两端还可通过联轴器再分别与一个与之垂 直的车轴连接,其结构依次类推,连接数量根据需要确定。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 轴的每一端可安装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车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在同一行进 方向的各车轮侧面安装齿轮,并与履带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通过 减震装置与车体转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装置为 电动机或发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对称接地的车轮悬挂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接地技术的轴串轮、以轴定轮、轴平衡车轮驱动车轮、车轮接地对称性且维持一致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构成方法的缺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其结构为它分布在车体两侧,由若干个独立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车轮、车轴,它还包括一对等腰三角形构成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以顶角相对的方式插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底边与车体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接板的底边安装至少一个车轴,在车轴上安装至少一个车轮,且车轮中至少一个与动力装置连接。
文档编号B60G3/00GK201077332SQ20072002762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7日
发明者马升昊 申请人:马升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