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和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244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和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和装有该轮胎的车辆,特别涉及 一种能够在爆胎状态下继续行驶的缺气保用轮胎和装有该轮胎 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车辆上的充气轮胎中,公知有如下一种轮胎,在 行驶时发生爆胎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爆胎状态下继续行驶规定 距离的缺气保用轮胎。作为为了延长缺气保用轮胎爆胎时的可 行驶距离(以下,将在爆胎状态下行驶称为缺气保用行驶,将 其可行驶距离称为缺气保用耐久性)的有代表性的构成,如图
4所示,有如下的所谓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在轮胎31的胎 侧部3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 的宽幅的加强橡胶层33,相对于爆胎时作用于轮胎的应力提高 胎侧部32的弯曲刚性来降低轮胎最大宽度部分的挠度(专利文 献l)。
但是,因为在缺气保用行驶中施加于轮胎上的应力、应变 由于车轮(轮)的外倾角等而成为不对称,所以在上述以往的 对称构造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中,其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 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若在缺气保用行驶时车轮的正外倾角增加,则在轮 胎的车身内侧的胎侧部产生比其相反一侧(车身外侧)的胎侧 部大的应力,其结果,引起轮胎的车身内侧的胎侧部提前发生 破损。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公知有在轮胎宽度方向左右 的加强橡胶内增大在安装于车辆上时作为车身内侧的加强橡胶层(专利文献2)。
而且,在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爆胎时,车身与轮胎的动 负荷半径的减小的量相对应地向爆胎的轮胎方向倾斜,因此, 爆胎的轮胎的车身外侧的胎侧部的应力比车身内侧的胎侧部的 应力显著提高。此时,在爆胎的轮胎的车身外侧的胎侧部上挠 曲程度成为最大的位置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向胎面侧(径向外 侧)产生较大偏颇。可是,以往的一般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 胎的加强橡胶层在轮胎的与最大宽度位置对应的位置具有最大 宽度,因此,在爆胎时挠曲程度成为最大的位置的加强橡胶层 的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上述的提前破损。因此,为了解决该 问题,公知有使安装于车辆上时作为车身外侧的胎侧部的加强 橡胶层的最大宽度位置与以往的 一般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 的胎侧部的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宽度位置相比向胎面侧集中的轮 胎(专利文献3)。
而且,由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外倾角的不同,在缺气保 用行驶时,前轮上应力集中在成为车身外侧的胎侧部而引起故 障集中,后轮上应力集中在成为车身内侧的胎侧部而引起故障 集中,为了防止上述状况,提出有如下方案使胎侧加强缺气 保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左右的加强橡胶层的厚度不同,以及 使车辆前轮上的加强橡胶层的较厚的 一侧成为车身外侧地将前 轮安装在车辆上,使后轮上的加强橡胶层的较厚的 一侧成为车 身内侧地将后轮安装在车辆上(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180234号7^才艮(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5—79707号公报(第4页右下栏 第4行~第5页左上栏第17行)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 — 219112号/>报(|殳落0024~ 0028 )专利文献4:曰本斗争开平10—138719号7>才艮(|炎落0009~ 0011、 0012 ~ 0014 )
可是,专利文献2~ 4中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均通过使左右
气保用耐久性,所以有下述的(1)、 (2)的缺点。
(1) 欲使轮胎的外表面形状相对于赤道对称地成形,不 得不使轮胎的内表面形状相对于赤道不对称。
(2) 胎体轮廓线(carcass line构成轮胎轮廓的骨架纤 维层(胎体)的轮胎截面方向的形状(线))的设定和制造时的 控制是困难的。
因为这些缺点,由于增大左右不对称的程度比以前更加难 于在制造轮胎时利用普通的气嚢加压成形,难以使轮胎不对称 化且难以使不对称化的轮胎的安装方法最佳化。因此,存在无 法充分地获得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的缺气保用耐久性和提高 乘坐舒适性的效果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第l目的是使提 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能 够利用普通的气嚢容易地加压成形。
而且,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考虑在缺气保用行驶中施加于 轮胎上的应力、应变的不对称性地将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最 适合地安装在车辆上。
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部; 与该胎面部的两侧相连,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左右 一 对胎侧 部;与该胎侧部相连,具有胎圈芯和填充胶条的左右一对胎圈 部;从上述胎面部经过上述胎侧部延伸到上述胎圈部,在上述胎圈芯的外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巻起到轮胎
径向外侧地设置的胎体帘布层;设于上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 向内侧的左右一对加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胎 圈部的 一 方是为了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挠曲而被加 强的胎圏部。
根据该构成,能利用被加强了的胎圈部抑制缺气保用行驶 时的胎侧部的挠曲,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为基 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是通过在该胎圈部内 沿轮胎径向配置的胎圏加强层而被加强的。
根据该构成,利用在胎圈部内沿轮胎径向配置的胎圈加强 层能够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挠曲,所以提高了缺气 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为基 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胎圏加强层的轮胎径向的上端位置位于 轮胎高度的大致3 0 %以上且位于上述胎体帘布层的宽度最大 部位的高度的80%以下。
根据该构成,能够不有损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地提高 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为 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胎圈加强层的轮胎径向的下端位置位 于上述胎圏芯的上端以上且位于轮胎的高度的大致15 %以下。
根据该构成,能使通常行驶性能不变差地提高缺气保用耐 久性。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 气轮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胎圏加强层配置在上述胎 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分的外侧、或配置在上述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分和上述填充胶条之间、或配置在上述填充胶条和上述胎体 帘布层的延长的部分之间。
根据该构成,因为能得到由胎圈加强层和胎体帘布层的交 错层叠带来的高刚性效果,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 ~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 气轮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胎圏加强层是包含钢丝帘线 或钢丝线的帘布层。
根据该构成,因为上述胎圏加强层高温时也发挥稳定的刚 性,所以提高高温时的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l所述的充气轮胎为基 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圏部是通过使其填充胶条 的弹性模量高于另 一 方胎圏部的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而被加强 的。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7所述的充气轮胎为基 础,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一方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为上述另一 方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的125~ 150% 。
根据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因为能利用弹性模量 高的填充胶条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胎侧部的挠曲,所以提高了 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为 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填充胶条的轮胎径向的上端位置 位于轮胎的高度的大致50%以下。
根据该构成,能够不有损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地提高 缺气保用耐久性。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安装有技术方案1 ~ 9中任一项 所述的充气轮胎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的胎圈部 位于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受到相对较大的应力的一侧地将上述充气轮胎安装在上述车辆上。
技术方案ll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0所述的装有充气轮 胎的车辆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的胎圈部位于上 述车辆外侧地将充气轮胎安装在具有零或正外倾角的车轮上。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0或11所述的装有充 气轮胎的车辆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的胎圏部位 于上述车辆内侧地将充气轮胎安装在具有负外倾角的车轮上。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0 12中任一项所述的 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加强了的胎 圏部位于上述车辆外侧地安装于前轮,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 位于上述车辆内侧地安装于后轮。
在技术方案10 13所述的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中,考虑了 在缺气保用行驶中施加于轮胎的应力、应变的性质地最佳地安 装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所以轮胎的性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结 果,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因为加强橡胶层相对于赤道左右 对称,左右一对胎圏部的一方为用于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 侧部的挠曲的^皮加强了的胎圈部,所以无需为了使4仑胎外表面 形状左右对称而使其内表面形状左右不对称。因此,能利用普 通的气嚢容易地加压成形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 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因为将本发明 的充气轮胎安装为使其被加强了的胎圈部位于缺气保用行驶时 受到相对较大应力的 一侧,所以轮胎的性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结果,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


图l是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l和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 在车辆上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4是以往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的横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21、充气l仑胎;2、胎面部;4、胎侧部;5、胎圈部;
6、 胎圏芯;7、填充胶条;8、胎体帘布层;8a、主体部;8b、 折返部;9、胎冠部;11、加强橡胶层;12、胎圏加强层;22、 高弹性填充胶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l实施方式
图l是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剖视图。该充 气轮胎l整体由橡胶层形成,其包括作为与路面接触的部分 的胎面部2;从胎面部2的两侧与轮胎1的径向内侧、即未图示 的车轮侧相连的 一对胎肩部3;与胎肩部3相连的 一对胎侧部4; 与胎侧部4相连且与车轮抵接的胎圏部5 。
在胎圏部5内设有用于克服轮胎1的空气压力而将轮胎1固 定在车轮上的胎圈芯6和用于提高胎圏部5的刚性的填充胶条
7。 此外,由主体部8a和折返部8b构成的胎体帘布层8被设置为 自位于胎面部2的径向内侧的胎冠部9经过胎肩部3和胎侧部4 的内侧呈圆环状的延伸到胎圏部5,在胎圈芯6的外周上从轮胎 旋转轴线方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地巻起到径向外侧。利用胎体 帘布层8加强轮胎1的橡胶层,轮胎整体的形状形成。
而且,在胎冠部9的胎体帘布层8的胎面侧沿着轮胎1的圆周方向设有带束层IO,该带束层10由用于紧固胎体帘布层8而 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的2张带束层构成。此外,在胎侧部4的轮 胎宽度方向内侧沿着轮胎l的圆周方向设有横截面形状为大致 月牙状的宽幅的加强橡胶层ll。
以上的构成与以往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基本相同。本 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l还在一对胎圈部5中的一方(图中的左 侧)的填充胶条7和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之间设有胎圈加强 层12。因为利用该胎圏加强层12能抑制应力大的一侧的胎侧部 (图l中的左侧)的挠曲,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而且, 加强橡胶层ll是相对于赤道左右对称的,因此,无需为了使充 气轮胎l的外表面形状、特别是胎侧部4的外表面形状相对于赤 道左右对称而使其内表面形状相对于赤道左右不对称,所以能 用普通的气嚢容易地进行加压成形。接着说明该胎圈加强层12 的配置。
胎圏加强层12在轮胎l的径向位置被设定成包括将轮胎1 安装在车辆上进行缺气保用行驶时的应力成为最大的部位。通 过实验,根据JATMAYEAR BOOK 2006中规定的轮胎规格为 245/40R18的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可知,由于缺气保用行驶时来 自轮辋边缘的顶靠而受到最大剪切应力的径向部位是自胎圏基 部5a起向径向外侧(图1中的上方向)20mm土其15% (即 20mm士3mm)的部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胎圏 加强层12的位置设定为包括该部位。换句话说,在轮胎规格为 245/40R18的情况下,由于轮胎的宽度为245mm、截面扁平率 为40 % ,因此4仑月台的高度是245mm x 0.4=98mm,而且上述 20mm、 3mm分别相当于该轮胎的高度98mm的大致20 % 、 3 %,因此基于该结果,即使在其他规格的轮胎中,也优选将胎 圈加强层12的设置位置设定为包括自胎圈基部5a起的轮胎高度的大致20%±3%的部位。
上述的径向部位无论车轮的外倾角是正是负都相同。其 中,在具有正外倾角的车轮的情况下,转弯时在车身外侧的胎 圈部受到最大剪切应力,在具有负外倾角的车轮的情况下,在 车身内侧的胎圈部受到最大剪切应力,所以对于前者,胎圈加 强层12成为车身外侧地安装在车轮上,对于后者,胎圈加强层 12成为车身内侧地安装在车轮上。另外,对于把轮胎l安装在 车辆的四个轮上的具体例子,因为有与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关 联的部分,所以在第2实施方式说明后进行说明。
此外,为了不有损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不优选过度 地提高胎体最大宽度的径向外侧的刚性。发明人通过实验得出 这样的结果胎圈加强层12的上端距离胎圈基部5a的高度hl 优选为30mm以上且为胎体帘布层8的主体部8a的宽度最大部 位距离胎圈基部5a的高度h2的80。/。以下。在此,高度30mm是 245/40R18的轮胎的高度98mm的大致30 % ,所以认为胎圏加 强层12的上端优选距离胎圈基部5a为轮胎高度的大致30 o/。以 上且为胎体帘布层8的主体部8a的宽度最大部位的高度的80% 以下。
作为胎圏加强层12的配置形态,可以采用插入(insert在 填充胶条与胎体层之间配置加强层的形式)形式、外护圈包布 (flipper缠绕胎圏地配置加强层的形式)形式、胎圈包布 (chafer在胎趾前配置加强层的形式)形式等。可是,在如胎 圈外包布形式、胎圈包布形式等那样地加强层下端绕到胎圏芯 6下的形态的情况下,胎圈部5和轮辋的抵接状态在设有胎圈加 强层的一侧和未设有胎圏加强层的一侧不同,可能会使通常行 驶性能变差,因此,图l所示的插入形式是优选,而且,优选 使胎圏加强层的下端距离胎圏基部5a的高度h3在胎圏芯6的上端以上且为15mm以下。该高度15mm是245/40R18的轮胎的高 度98mm的大致15% ,所以认为优选使胎圏加强层12的下端距 离胎圈基部5 a的高度h 3在胎圈芯6的上端以上且为轮胎高度的 大致15%以下。
对插入形式的胎圈加强层12的车轮轴方向(图l的左右方 向)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设置在胎体帘布层8的 折返部8b外侧、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和填充胶条7之间(图 l是该设置例子)、填充胶条7和胎体帘布层8的主体部8a之间 等。这是由于通过这样地设置,能够获得利用胎圏加强层和胎 体帘布层的交错层叠带来的高刚性效果。
作为胎圈加强层12,可以使用将钢丝帘线或钢丝线或有机 纤维帘线埋设于橡胶中而成的帘布层、涂敷了橡胶的无纺布、 硬质橡胶等。其中,考虑到高温时也能够发挥稳定的刚性,优 选将钢丝帘线或钢丝线埋设于橡胶中而成的帘布层。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剖视图。在该 图的充气轮胎21中,与图l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图l中使 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1的特 征为,在一对胎圈部5中的一方(图2中的左侧)不设置胎圏加 强层12,而设置高弹性填充胶条22。充气轮胎21的其他的构成 元件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与这些构成元件相关的说 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1,因为能够利用高弹性填充 胶条22抑制应力大的一侧的胎侧部(图2中的左侧)的挠曲, 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此外,加强橡胶层ll是相对于赤 道左右对称的,因此,无需为了使充气轮胎21的外表面形状、 特别是胎侧部4的外表面形状相对于赤道左右对称而使其内表面形状相对于赤道左右不对称,所以能用普通的气嚢容易地加 压成形。
在此,高弹性填充胶条22的弹性模量优选设定为填充胶条 7的弹性模量的125 ~ 150% 。
以轮胎21的径向、旋转轴线方向的顺序说明高弹性填充胶 条22的配置。首先,在轮胎21的径向上,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 地设置为包括将轮胎21安装在车辆上进行缺气保用行驶时的 应力成为最大的部位。即,在轮胎规格为245/40R18的情况下, 为从胎圈基部5a起到径向外侧20mm士其15 %的部位。接着, 满足不有损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条件为,优选使高弹性 填充胶条22距离胎圈基部5a的高度h4为轮胎21的截面高度h5 的50%以下。另外,设置填充胶条7的部位既可以与高弹性填 充胶条22相同也可以不同。
接着,对将第l和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在车辆的四 个轮上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将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充 气轮胎安装在车辆上时,作为原则,使设有胎圈加强层12(第 l实施方式的情况)或高弹性填充胶条22(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 一侧的胎圈部5成为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转弯时作用有较大应力 的一侧地进行安装。
换句话说,(1 )前轮通常具有0.5 ~ 2。的正外倾角,所以缺 气保用行驶时的转弯时作用有较大应力的是车身外侧。因此, 将设有胎圈加强层12或高弹性填充胶条22 —侧的胎圈部5配置 在车身外侧地进行安装。通过这样地安装,能够抑制转弯时在 前轮上作用有较大应力的 一侧的挠曲,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 久性。
(2)后轮具有0。或正外倾角的情况和前轮一样,因为缺 气保用行驶时的转弯时作用有较大应力的是车身外侧,所以将设有胎圏加强层12或高弹性填充胶条22 —侧的胎圏部5配置在 车身外侧地进行安装。通过这样地安装,能够抑制转弯时在后 轮上作用有较大应力的一侧的挠曲,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
(3)后轮具有负的外倾角的情况下,因为缺气保用行驶 时的转弯时作用有较大应力的是车身内侧,所以将设有胎圏加 强层12或高弹性填充胶条2 2 —侧的胎圈部5配置在车身内侧地 进行安装。通过这样地安装,能够抑制接地压力高、应力大的 一侧的挠曲,所以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
上述(l) ~ ( 3)的任一种情况均是重点加强应力较大的 一侧,所以即使与以往相比减小其相反侧的弹性模量,也能够 确保与以往相同程度的缺气保用耐久性。为此,作为轮胎整体 的纵向弹簧常数能够设定得小于(低于)胎圈部5对称的轮胎 的纵向弹簧常数,相应地能够进一步改善通常内压时的乘坐舒 适性。
图3是按照上述(1) ~ ( 3)表示将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 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上的具体的实施例的图。在图中的实施例 1~4以及以往例1, 2中,轮月台规格(245/40R18 )、胎体帘布 层(2帘布层巻起)、带束层(钢丝带束层2层、冠带层和边缘 冠带层)是相同的,前轮具有正的外倾角也是相同的。另一方 面,第2实施方式的胎圏加强层12以和图l相同的插入形式的配 置形态配置在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和填充胶条7之间,其材 质是将钢丝帘线或钢丝线埋设在橡胶中而成的帘布层。而且, 第2实施方式的高弹性填充胶条22的弹性模量是13MPa (兆帕 斯卡),填充胶条7的弹性模量是10MPa。
一边参照图3 —边详细地说明以往例1、 2和实施例1 ~ 4。 另外,在图3中,在安装方法的栏内表示的是从上方看安装在车辆的四个轮上的轮胎的概略图,"前,,是指前方。而且,各轮 胎的斜线的部分表示加强橡胶层、涂黑的部分表示胎圏加强层、 网眼的部分表示高弹性填充胶条。
以往例l是将图4所示的轮胎31安装到四个轮上的例子。后 轮外倾角能够设定为0 ~正的适当的角度,但是在此表示0°的情 况。加强橡胶层33的厚度左右均为7mm。分别将具有以上构成 的以往例l的缺气保用耐久性、轮胎纵向弹簧常数、乘坐舒适 性设为100。
在以往例2中,后轮外倾角能够设定为负的适当的角度, 但是在此表示-2。的情况。对于后轮,使成为车身外侧的加强橡 胶层的厚度比以往例l薄,为6mm,使成为车身内侧的加强橡 胶层的厚度比以往例l厚,为9mm。前轮与后轮相反,使成为 车身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厚度比以往例l厚,为9mm,使成为 车身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厚度比以往例l薄,为6mm。以往例2 的缺气保用耐久性与以往例l相同。因为轮胎纵向弹簧常数比 以往例l高,所以乘坐舒适性不如以往例1。该以往例相当于专 利文献4中所述的轮胎。
在实施例l中,后轮的外倾角与以往例2相同,是-2。。安 装的轮胎是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l。加强橡胶层ll的厚度左 右均与以往例l相同,是7mm。充气4仑胎l相对于前4仑和后l仑的 安装方法如在上述(1)、 (3)中所述。根据实施例l,缺气保 用耐久性比以往例l变得更好,轮胎纵向弹簧常数和乘坐舒适 性和以往例l相同。换句话说,通过设置了胎圈加强层12,能 够不加厚加强橡胶层ll且左右对称地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
在实施例2中,后轮的外倾角和以往例l相同,是0。。安装 的轮胎是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l。加强橡胶层ll的厚度左右 均与以往例l相同,是7mm。充气轮胎1相对于前4仑和后4仑的装方法如在上述(l)、 (2)中所述。根据实施例2,缺气保用 耐久性比以往例l变得更好,轮胎纵向弹簧常数和乘坐舒适性 和以往例l相同。本实施例也与实施例l相同地能够不加厚加强 橡胶层ll且左右对称地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
在实施例3中,后轮的外倾角与以往例2相同,是-2。。安 装的轮胎是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1。加强橡胶层ll的厚度 左右均与以往例l相同,是7mm。充气轮胎21相对于前轮和后 轮的安装方法如在上述(1 )、 (3)中所述。根据实施例3,缺 气保用耐久性比以往例l变得更好,轮胎纵向弹簧常数和乘坐 舒适性和以往例l相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高弹性填充胶条22, 能与实施例1 、 2相同地不加厚加强橡胶层11且左右对称地提高 缺气保用耐久性。
在实施例4中,后轮的外倾角与以往例2相同,是-2。。安 装的轮胎是第l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l。加强橡胶层ll的厚度左 右均与以往例2的薄侧相同,是6mm。充气轮胎l相对于前轮和 后轮的安装方法如在上述(1)、 (3)中所述,与实施例l相同。 换句话说,可以说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中的左右的加强橡胶 层11的厚度变薄。实施例4的缺气保用耐久性与以往例1相同。 轮胎纵向弹簧常数低于比较例1,所以乘坐舒适性好于以往例 1。即,实施例4通过设置了胎圈加强层12,能够使加强橡胶层 11的厚度薄于以往例2且左右对称地实现与以往例2相同的性 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够用普通的气嚢容易地加压成形且缺气保 用耐久性高、乘坐舒适性优异的缺气保用轮胎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与该胎面部的两侧相连,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左右一对胎侧部;与该胎侧部相连,具有胎圈芯和填充胶条的左右一对胎圈部;从上述胎面部经过上述胎侧部延伸到上述胎圈部,在上述胎圈芯的外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卷起到轮胎径向外侧地设置的胎体帘布层;设于上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左右一对加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胎圈部的一方是为了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挠曲而被加强的胎圈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被 加强了的胎圈部是通过在该胎圈部内沿轮胎径向配置的胎圏加 强层而#1加强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 圈加强层的轮胎径向的上端位置位于轮胎高度的大致30 %以 上且位于上述胎体帘布层的宽度最大部位的高度的80%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 胎圈加强层的轮胎径向的下端位置位于上述胎圏芯的上端以上 且位于轮胎高度的大致15%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2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 于,将上述胎圏加强层配置在上述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分的外 侧、或配置在上述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分和上述填充胶条之间、 或配置在上述填充胶条和上述胎体帘布层的延长的部分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 于,上述胎圈加强层是包含钢丝帘线或钢丝线的帘布层。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被 加强的胎圈部是通过使其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高于另 一 方胎圈 部的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而被加强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上述 一方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为上述另 一方填充胶条的弹性模量的 125 ~ 150% 。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 一方填充胶条的轮胎径向的上端位置位于轮胎高度的大致50 %以下。
10. —种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安装有权利要求1~9中任 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 位于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受到相对较大应力的 一 侧地将上述充气 轮胎安装在上述车辆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其特征 在于,使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圏部位于上述车辆外侧地将充气轮 胎安装在具有零或正外倾角的车轮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其 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位于上述车辆内侧地将充 气轮胎安装在具有负外倾角的车轮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有充气轮胎的 车辆,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位于上述车辆外 侧地将充气轮胎安装于前轮,使上述被加强了的胎圈部位于上 述车辆内侧地将充气轮胎安装于后轮。
全文摘要
能够用普通的气囊容易地加压成形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胎侧加强缺气保用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2)、胎肩部(3)、胎侧部(4)和胎圈部(5)。在胎圈部(5)内设有胎圈芯(6)和填充胶条(7)。将由主体部(8a)和折返部(8b)构成的胎体帘布层(8)从胎冠部(9)经过胎肩部(3)和胎侧部(4)的内侧延伸到胎圈部(5),在胎圈芯(6)的外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卷起到轮胎径向外侧地设置。在胎侧部(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有加强橡胶层(11)。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应力较大的一侧(图中的左侧)设有胎圈加强层(12)。由橡胶层形成的部分相对于赤道左右对称,因此能够用普通的气囊容易地加压成形。
文档编号B60C17/00GK101583503SQ20078004853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山浦常义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