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244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作为带束部的周向带束层,在所述周向带束层中,例如帘线或细丝等加强元件在沿着轮胎赤道面的方向上延伸。
背景技术
:关于用于加强轮胎的胎体的带束部,日本特开平2-20810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构具有围绕胎体设置的至少两层交叉带束层,所述交叉层包括作为加强元件的大量帘线或细丝,所述帘线或细丝〗皮此交叉且以相对于赤道面成10。至40。范围内的倾斜角的方式将轮胎的赤道面夹在之间;以及至少一层位于所述交叉带束层的下方并由条构成的胎冠加强层,在所述胎冠加强层中,例如大量的波状或锯齿状的帘线或细丝的加强元件作为整体沿着赤道面布置。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车辆对于高速性能和低底盘面位置的需求,安装在车辆中的轮胎被制作得越来越扁平,因此当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时,胎面部的径向膨胀量具有相应地增大的趋势。由于胎面部的这样的径向膨胀量的增大加大了带束端部的应力集中,并引起带束端部的耐久性恶化,所以特别地变成了早期发生带束端剥落(beltendseparation)的主要原因。具体地,具有4交小的扁平率(aspectratio)的轮胎的问题在于胎面部,特别是胎肩部附近的径向膨胀量在处于标准内压时显著地大。有鉴于此,例如日本特开平2-208101号公报已经提出了通过包括沿轮胎周向配置的加强元件的周向带束层来抑制轮胎径向膨胀的技术。然而,在轮胎的扁平率做得较小的情况下,具体地,在扁平率是0.7或更小的情况下,除非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否则很难如期望的那样抑制轮胎的径向膨胀,扁平率是轮胎截面高度/轮胎截面宽度的比率。然而,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将引起下述的新问题。具体地,在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的情况下,当驱动轮胎以行进时,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在接地区域中沿周向方向弯曲变形,使得带束层沿周向伸长,由此张力输入(下面将被称为"张力振幅(tensionamplitude)输入")^皮反复地且强烈地施加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因此,帘线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变得容易疲劳断裂。如果周向带束层的帘线疲劳断裂,则周向带束层不再能够负担周向的张力,由此轮胎不再能够保持其形状并且不能使用。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在周向带束层的端部使用的帘线的抗疲劳性而提供一种设置有高耐久性的带束部的充气轮胎,特别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小的扁平率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当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时引起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中的帘线的疲劳断裂。这种疲劳断裂的发生是由于当轮胎被驱动以行进时作用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帘线上的张力振幅输入。因此,抑制张力振幅输入对解决上述问题是必要的。有鉴于此,作为用于抑制张力振幅输入的方法的热忱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调节埋设在周向带束层中的帘线的弹性模量对于抑制帘线的疲劳断裂是非常有效的。具体地,本发明的关键结构方面如下(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作为骨架的胎体,所述胎体以环状(toroidalshape)横跨于一对胎圏部之间;带束部,所述带束部布置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所述胎面布置于所述带束部的径向外侧,所述带束部包括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层,所述周向带束层布置于所述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并由沿着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以及至少两层倾斜带束层,所述倾斜带束层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上,且所述倾斜带束层均由沿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O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轮胎的总宽度的60%;至少一个所述倾斜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以及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小于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2)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帘线由钢制成。(3)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具有初期伸长的可拉伸金属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形成为直线状、波状或锯齿状的非伸长金属帘线。(4)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具初期伸长的可拉伸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形成为波状或锯齿状的帘线。(5)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有机纤维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金属帘线。(6)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是通过在所述胎体的胎冠部上螺旋状地巻绕条状材料而形成的,该条状材料由至少一根涂覆有橡胶的帘线形成。(7)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各部分的宽度均是所述周向带束层的总宽度的5%到20%。(8)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在拉伸应变为1.8。/o时的弹性模量在40GPa到100GPa的范围内,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在拉伸应变为1.8。/o时的弹性模量在80GPa到210GPa的范围内。(9)第一方面(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各部分均通过螺旋状地巻绕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所述第一帘线来形成。(10)第九方面(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位于比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各最外端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抑制具有较小扁平率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径向膨胀,尤其是还可以抑制周向带束层中的帘线的疲劳断裂。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较小的扁平率的轮胎,该轮胎的带束部的耐久性被显著地提高。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第(8)方面所述的结构,可以强烈地抑制设置在宽度方向外侧的帘线的断裂,同时有效地抑制由于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而引起的胎面端部的径向膨胀。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第(2)方面所述的结构,可以强烈地抑制由于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而引起的胎面端部的径向膨胀。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第(9)方面所述的结构,可以高效可靠地成型加强层的宽度方向外侧区域。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第(10)方面所述的结构,作为宽度方向外侧的加强帘线的切割端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通过布置在比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加强帘线来防止暴露,由此能够防止从巻绕开始端或巻绕结束端开始的裂紋和剥落。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和轮胎的带束部的展开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剖视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带束部的展开视图。附图标记"i兌明1胎体2a、2b周向带束层3a、3b倾斜带束层4带束部5月台面6低弹性模量帘线7高弹性模量帘线O4仑胎赤道面BW1周向带束层2a和2b的宽度BW2倾斜带束层3a的宽度TW轮胎的总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图l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图l示出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具体地,图l中,轮胎具有胎体l,其以环状横跨于一对胎圏部(未示出)之间;带束部4,其布置在胎体的径向外侧,带束部包括周向带束层2a和2b中的至少一层(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为两层),周向带束层布置在胎体l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并由沿着轮胎的赤道面O延伸并涂覆有橡胶的大量的帘线构成;至少两层倾斜带束层3a和3b(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为两层),其布置在周向带束层上使得一层倾斜带束层3a中的帘线与另一层倾斜带束层3b中的帘线交叉,且每一层倾斜带束层均由在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O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构成;以及胎面5,其布置在带束部4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周向带束层2a和2b的宽度BWl需要设定为不小于轮胎的总宽度TW的60%,且比相邻的倾斜带束层的宽度窄。首先,为了抑制当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时胎面在某一范围内的径向膨胀,周向带束层的宽度需要至少为轮胎总宽度TW的60%,这是因为呈现较大的径向膨胀的区域是覆盖了轮胎的总宽度TW的60%~70%的区域,该区域必须具有用于抑制径向膨胀的周向刚度。由于轮胎形状的限制,周向带束层2a和2b的宽度BW1的上限优选为轮胎的总宽度TW的90%。进一步,至少一层倾斜带束层的宽度(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为倾斜带束层3a的宽度BW2)需要比周向带束层2b的宽度宽,从而确保胎面部对于满足耐磨性所需的面内剪切刚度(in-planeshearrigidity)和4仑月台的拐弯性能。在图l示出的示例中,周向带束层2a的宽度和周向带束层2b的宽度相同。然而,周向带束层2a的宽度和周向带束层2b的宽度也可以彼此不同。特别地,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中心部的强度增大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是,将一个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做得较宽,而另一个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做得较窄。在提高胎面部的面内剪切刚度、尤其是提高轮胎的耐磨性方面,另一个倾斜带束层3b的宽度优选地设计为比周向带束层宽。在图l所示的示例中,倾斜带束层3a的宽度比倾斜带束层3b的宽度宽。在这些倾斜带束层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刚度产生急剧改变,因此担心带束层端部的抗剥落性能可能恶化。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做得较宽的情况下,帘线的疲劳断裂更容易出现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因此难以获得满意的轮胎产品的长寿命。当轮胎被驱动行驶时,由于张力方向的振幅输入施加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处的帘线上,因此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处的帘线发生疲劳断裂。因此,要解决问题必须抑制这些张力振幅输入。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被设定为小于布置在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从而抑制集中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张力振幅输入。具体地,在行驶在地面上的轮胎中,张力振幅输入施加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由于帘线被沿着周向方向拉长,最大张应力施加在轮胎的胎面端部侧的接地面处,同时与部的非接触区域,因此出现这些张力振幅输入。减少作用在轮胎上的负载,即减少轮胎的挠曲量,可以认为是抑制张应力幅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与轮胎的良好乘坐舒适性不兼容。当帘线沿轮胎周向方向在"f妄地面处^皮^立长时,如果对应于接地面的周向带束层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弹性模量较低,则作用在帘线上的张应力较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向带束层中的所有帘线的弹性模量被全部降低,当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时的径向膨胀量增大,并且难以维持轮胎的形状。因此,通过将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端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小于布置在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当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时,径向膨胀的增大分布尽可能得均匀,因此有效地抑制了接地面中的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应力幅,并且可以抑制帘线的疲劳断裂。将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帘线(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设定为是布置在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帘线(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的0.3至0.8倍对于抑制上述张应力幅是有效的。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各部分,即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的部分(见图l)的宽度t优选地是周向带束层的总宽度的5%至20%,在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部分的上述宽度t小于周向带束层的总宽度5%的情况下,由于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的帘线存在于施加在周向带束层上的应力幅较大的区域中,因此仍有可能发生断裂。在上述宽度t超过周向带束层的总宽度20%的情况下,难以抑制轮胎的径向膨胀。在本实施例中,"将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外端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小于布置在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具体是指恰当地设置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帘线6和帘线7,如图l的周向带束层的平面展开图和图2的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所示。具体地,在如图l和图2中的周向带束层2a、2b所示的帘线配置中,将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的多根帘线6(低弹性模量帘线)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并将具有比帘线6的弹性模量高的弹性模量的多根高弹性模量帘线7布置在低弹性模量帘线6的带束宽度方向内侧。根据本发明的周向带束层的基本配置的示例包括将一根到数十根低弹性模量帘线6布置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并将高弹性模量帘线7布置在低弹性模量帘线6的宽度方向内侧。已知接地面中的张应变的实测值大约为1.8%。因此,重要的是,帘线的弹性模量指的是张应变为1.8%时的帘线的弹性模量。例如,被称为"高伸长帘线"的由多捻结构(multiple-twiststructure)(4x(0.28mm+6x0.25mm))的金属制成的的弹性帘线适于作为低弹性模量帘线。例如,在加捻细丝之前,通过预先向细丝施加超过弹性极限的应力而将待构成帘线的钢丝形成为与加捻的帘线中的最终细丝的形状相似的形状,然后加捻细丝,这样可以生产这种高伸长帘线。然而,由于上述的高伸长帘线很贵,所以将高伸长帘线应用到整个周向带束层不是优选的。另一方面,经受波状成型或锯齿状成型的帘线(见图l中的周向带束层2b的结构)或金属非伸长帘线,即(3+9+15)x0.23隨的层捻帘线,适于用作高弹性模量帘线。高伸长帘线的弹性模量在张应变为1.8%时一般小于波状成型或锯齿状成型的帘线或金属非伸长帘线的弹性模量。作为替代方案,可使用有机纤维帘线作为低弹性模量帘线,使用金属帘线作为高弹性模量帘线,也可以满足上面所述的弹性模量的条件。关于低弹性模量帘线的弹性模量,当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时,40至100Gpa范围的弹性模量适于抑制径向膨胀,同时与抑制周向带束层的端部处的疲劳断裂相兼容。类似地,关于高弹性模量帘线的弹性模量,80至210Gpa的范围适于抑制乘坐舒适性的恶化(与震动相关),同时满意地抑制由于轮胎以标准内压充气而引起的胎面端部的径向膨胀。在本实施例中,"帘线的弹性模量"表示通过下面方式获取的值拆开充气轮胎并收集涂覆橡胶状态下的帘线;对帘线进行拉伸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作应力-应变图;然后计算图中在1.8%的应变处的切线的斜率(斜度),并用帘线的截面积除由此获得的值。当将帘线从轮胎中切出时,轮胎中具有初期伸长的帘线呈现在轮胎内存在时的长度的1.8%范围内的应变。在图3中,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上的宽度t的区域(外侧区域t)和周向带束层的上述宽度t区域的内侧区域例如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构造通过在胎体l的外侧螺旋状地多次巻绕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体,该带状体由一根或较少数量的并置(juxtaposed)的涂覆有橡胶的帘线6或7构成。通过以这种方式螺旋状地巻绕带状体而形成周向带束层,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可靠地形成前述的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当周向带束层已经通过螺旋状地巻绕上述带状体而形成时,如果作为帘线6的切割端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在周向带束层的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最外端处暴露,裂紋和/或剥落可能会从作为开始点的巻绕开始端或巻绕结束端产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帘线6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优选地都位于比周向带束层的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最外端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上述的裂紋和/或剥落。巻绕结束端都位于比上述的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最外端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例如将前述带状体从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内端朝宽度方向的外侧螺旋状地巻绕到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最外端,以在径向内侧形成周向带束层的外侧区域t,然后使带状体经过胎面表面的宽度方向反向,并将带状体从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最外端朝宽度方向的内侧螺旋状地巻绕到外侧区域t的宽度方向的内端,以在径向外侧形成周向带束层2b的外侧区域t。示例将图1中所示的带束结构应用到表1中所示的各种规格,由此制造用于卡车或7>共汽车的尺寸为435/45R22.5的轮胎以用于试验。将由此获得的每个轮胎与尺寸为14.00x22.5的轮辋装配在一起。在轮胎的内压被调节至900kPa之后,在转鼓(drum)负载为63.7kN、转鼓转速为60.0km/h的情况下,使每个轮胎在转鼓上行驶30,000km,然后将轮胎切开并确认周向带束层中疲劳断裂的帘线的数量。试验结果以对应于表述为IOO的传统示例的值的指数值的形式示于表l中。指数值越小表示疲劳断裂的帘线的数量越少,从而耐久性性能越好。本发明的示例中的"弹性模量"表示当通过instron型拉伸机对每一艮帘线进行拉伸测试时,在张应变为1.8%时测量的弹性模量,并且每根帘线的弹性模量表示为相对于表示或转换为100的传统示例的帘线的弹性模量值的指数值。指数值越小表示弹性冲莫量越小。将(1+6)x0.32mm的层4念帘线以24.5才艮/50mm的帘线密度应用于倾斜带束层。将4x(1x0.28mm+6x0.25mm)的高张力帘线以20根/50mm的帘线密度应用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同时将(3+9+15)xo.23mm的非伸长波状帘线以22.5根/50mm的帘线密度应用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内部。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进一步,将根据本发明的每个示例轮胎中的外侧区域t中的帘线的巻绕开始端和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对应端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mm),并将帘线的巻绕结束端和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相同端之间的距离表示为R(mm)。这些距离值在表l中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中,Q和R的值均为零意味着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的结构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各最外端开始在外侧区域t中巻绕帘线;将帘线朝宽度方向的内侧巻绕外侧区域的宽度t;然后使帘线经过胎面表面的宽度方向反向,并将帘线巻绕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各最外端,由此外侧区域中的加强帘线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暴露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各端。更进一步,上述的每个轮胎与尺寸为14.00x22.5的轮辋装配在一起。在轮胎的内压调节至900kPa之后,将每个轮胎推到要被驱动的转鼓上,且使轮胎在其上被施加49.0kN的负载的情况下以60km/h的速度运行,直到由于剥落而出现故障为止。试验结果(在故障出现之前的时间)在图l中以对应于表示为100的传统示例的值的指数值的形式示出。指数值越大表示耐久性性能越好。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适用于重载用充气轮胎产业领域,所述轮胎具有由基本上与轮胎的赤道面平行地埋设的加强帘线构成的周向带束层。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作为骨架的胎体,所述胎体以环状横跨于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部,所述带束部布置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所述胎面布置于所述带束部的径向外侧,所述带束部包括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层,所述周向带束层布置于所述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并由沿着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以及至少两层倾斜带束层,所述倾斜带束层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上,且所述倾斜带束层均由沿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O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轮胎的总宽度的60%;至少一个所述倾斜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以及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小于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帘线由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具有初期伸长的可拉伸金属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形成为直线状、波状或锯齿状的非伸长金属帘线。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具有初期伸长的可拉伸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形成为波状或锯齿状的帘线。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是有机纤维帘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是金属帘线。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是通过在所述胎体的胎冠部上螺旋状地巻绕条状材料而形成的,该条状材料由至少一根涂覆有橡胶的帘线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各部分的宽度均是所述周向带束层的总宽度的5%到20%。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第一帘线在拉伸应变为1.8。/o时的弹性模量在40GPa到100GPa的范围内,布置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第二帘线在拉伸应变为1.8。/。时的弹性模量在80GPa到210GPa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各部分均通过螺旋状地巻绕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所述第一帘线来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的巻绕开始端和巻绕结束端位于比所述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各最外端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通过提高周向带束层的端部处的帘线的抗疲劳性而具有相对较高的耐久性的带束部的轮胎,尤其提出一种具有较小的扁平率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具有作为骨架的胎体,以环状横跨于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部,布置于胎体的径向外侧;及胎面,布置于带束部的径向外侧,带束部包括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层,布置于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并由沿着轮胎的赤道面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及至少两层倾斜带束层,布置于周向带束层上,且均由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O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涂覆有橡胶的大量帘线形成,其特征在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不小于轮胎的总宽度的60%;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的宽度大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以及布置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第一帘线的弹性模量小于布置于第一帘线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第二帘线的弹性模量。文档编号B60C9/18GK101583501SQ200780048529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发明者吉川雄介,鹤田诚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