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2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到自行车、汽车的驱动方式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 向全动力驱动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领域中,自行车用脚踏或者汽车用发动机驱动的方式 都是以单向驱动力进行驱动的,而"双向全动力驱动器"改变了这一传 统的驱动模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自行车脚踏和发动机驱动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全动力驱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 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全动力驱动器"它主要包括壳体 或支架、以及进行双向驱动所需的相关的部件
1,图1中A--A、 E--E、 e--e、轴线是壳体和支架,A--A和e--e 轴线中的轴承规格相同,为驱动自行车而设计,E--E轴线中左边的轴承 比较大,为驱动汽车而设计。
2,图1中B--B轴线的1、 2、 3是连接齿轮和驱动部件的轴,2是 输入轴,7是反向力齿轮,8正向力齿轮,9是是输入轴齿轮。
3,图1中C--C轴线的4是三个行星齿轮,14是中心齿轮,5是内 外啮齿轮,6是链齿轮。
4,图1中D--D轴线的IO是用于驱动汽车的双向力输出轴;d--d 轴线的11是驱动自行车的双向力输出轴。
5,图2是驱动汽车,图3是驱动自行车的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组 合立体图。
6,图4是轴线D ^OTW糊顶TOT將所吝位贩n 7,图5是轴线d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以及它所在位置示意图。 8,图6是轴线C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以及它所在位置示意图。 9,图7是轴线B的立体图和侧视图以及它所在位置示意图,左边另
外表示的是轴1和齿轮7、中心齿轮14固定连接。
10,图8是轴线A的另一面与汽车发动机曲轴13连接的示意图,左
边另外表示的是轴3和链齿轮6、齿轮8固定连接,自行车的驱动曲柄是12。(见图3)
11,图9、图10、图11作为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因此也作为摘要附图。
(注本说明中未注明固定连接的连接点都是可以转动的)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各轴线的正视示意图。
图2—图8为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一图11为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9一图11同时附作摘要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
当驱动力驱动曲轴13或者曲柄12时,与它们固定连接的输入轴轴 2、齿轮9转动,齿轮9驱动正向力齿轮8、反向力齿轮7转动,正向力 齿轮8与轴3和链齿轮6固定连接,反向力齿轮7与轴1和中心齿轮14 固定连接。(见图7、图6)
当反向力齿轮7转动时,与它固定连接的轴1和中心齿轮14同时转 动,中心齿轮14与三个行星齿轮4相啮合;当正向力齿轮8转动时,与 它固定连接的轴3和链齿轮6同时转动,链齿轮6上的链条同时驱动左 边内外啮齿轮5转动。(见图6)
当中心齿轮14和内外啮齿轮5转动时,三个行星齿轮被内外两个齿 轮进行双向力的驱动,三个行星齿轮上都有它们的延伸轴,三个延伸轴 伸进双向力输出轴10或11的三个对应的孔径内,于是双向力输出轴10 或11被驱动。(见图6、图5、图4)
双向力输出轴10的结构中有一部分从壳体支架0中穿出,穿出的部 分用于连接汽车的离合器,在穿出轴的中间部分有一个容纳轴1的空间, 用于轴1的与壳体的间接连接。(见图4的左、右图)
双向力输出轴11是一个链齿轮,它可以通过延伸的链条来连接被驱 动的自行车车轮,在图中曲柄12与双向力输出轴11的转动反向是相反
的,因此只要在被驱动的自行车后轮上配置一个反向齿轮,就可以对自行车进行正向驱动了。(见图5的左、右图)
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目的是使所有的驱动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它 的工作原理是(见图9、图10图11)
图9的上图和下图中它们的大轮和小轮的直径相同;XI和X2表示 一个有重量的物体,X1和X2它们的重量相等;a点和b点的位置相同,
不同的是上图中XI的向下作用力的起始点C在大圆轮的最左边,因此
它的垂直向下重力不受中心点任何阻碍,下图中XI向下作用力的起始点
c离中心点很近,因此它的垂直向下重力会受到中心点的阻碍,离中心
点越近,受到的阻碍就越大。
由于大轮的直径大于小轮的直径,因此XI的物体就可以向下运行, 并且在向下运行的同时驱动小轮上的物体向上运行。在两种驱动方式中, 上图中XI的向下重力不受中心点的阻碍,因此下行的速度比较快,而下 图中XI的向下重力受到中心点的阻碍,下行的速度比左图的慢。根据试 试的数据,上图的XI下行的速度比下图XI下行的速度要快百分之三十 之多,如果有一种驱动方式可以使驱动力在驱动时不被中心点所阻挡, 那么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它们的驱动效率。
图10中齿轮9驱动反向力齿轮7和正向力齿轮8转动,齿轮9右边 的齿牙与齿轮8左边的齿牙相啮合,由于齿轮8上的阻力使得齿轮8左 边的一个齿牙支撑住了齿轮9右边的一个齿牙,齿轮9的左边齿牙受到 反向力的作用向上运行,于是就反向驱动了齿轮7右边的齿牙,这样齿 轮9的左边齿牙驱动齿轮7右边的齿牙向上运行,右边的齿牙驱动齿轮 8左边的齿牙向下运行,这种双向力驱动的方式可以避免驱动力在驱动 曲轴时被中心点阻挡的问题,从而可以使发动机的驱动效率提高百分之 三十以上。
图11中当齿轮5驱动行星齿轮4的外缘齿牙时,由于三个行星齿轮 上都有一根延伸轴插入在双向力输出轴对应的孔径上,当延伸轴遇到阻 力后,行星齿轮就停止了公转而转变为自转;同理当齿轮14驱动行星 齿轮4的内缘齿牙时,由于三个行星齿轮上都有一根延伸轴插入在双向 力输出轴对应的孔径上,当延伸轴遇到阻力后,行星齿轮就停止了公转 而转变为自转,由于齿轮5和齿轮14的驱动力几乎是同时到达行星齿轮上的,因此行星齿轮的自转角度非常小,而它却能平衡不是同时到达的 驱动力。
当行星齿轮4停止公转时,它的內缘齿牙顶住了齿轮14的齿牙, 它的外缘齿牙顶住了齿轮5的内啮齿牙,于是来自输入轴齿轮9上的正、 反向驱动力在齿轮5、齿轮14和行星齿轮4之间得到了绝对的平衡,这 样齿轮9就可以在正、反向阻力绝对平衡的状态下驱动正向力齿轮8和 反向力齿轮7的转动,从而完成双向全动力的驱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曲柄或曲轴驱动输入轴2,输入轴2上的齿 轮9左边驱动齿轮7,右边驱动齿轮8,齿轮7与齿轮14、轴l固定连 接,齿轮14与齿轮4相啮合;齿轮8与齿轮6、轴3固定连接,齿轮6 上的链条与齿轮5相啮合,齿轮5的内啮齿与齿轮4相啮合。齿轮7转 动时齿轮14驱动齿轮4的内缘齿牙,齿轮8转动时齿轮6驱动链条转动, 链条驱动齿轮5转动,齿轮5的内啮齿牙驱动齿轮4的外缘齿牙,当正、 反向力到达齿轮4时,齿轮4的自转功能就把平衡的双向驱动力传递到 双向力输出轴上,从而驱动汽车或者自行车前进。
权利要求
1,在现有的技术领域中,发动机和自行车的驱动都是采用单向力驱动的,而双向全动力驱动器采用了一种双向全动力的驱动方法,这种双向全动力的驱动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汽车和自行车的驱动效率,双向全动力驱动器有三个部分组成,根据设计的图纸提出以下几点的权利保护的要求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双向力输出轴10的结构是它的圆盘部分有三个对应三个行星齿轮4延伸轴的孔径,三个延伸轴插入在三个孔径内,圆盘中间有一根延伸轴,延伸轴的中间有一个空间可以插入轴1,延伸轴的长度穿出了壳体的,穿出的部分与汽车的离合器固定连接。
2,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双向力输出轴11的结构是它的圆盘部分有三 个对应三个行星齿轮4延伸轴的孔径,三个延伸轴插入在三个孔径内,圆盘 的中间有一个孔,轴l在该圆孔中间穿过,圆盘的外缘是链齿轮,链齿轮上 装上链条就可以驱动自行车。
3,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双向力驱动部分轴l、轴2、轴3的两端伸进 壳体0两边的轴承里,轴1与齿轮7、齿轮14固定连接,轴2是输入轴它与 齿轮9固定连接,轴3与齿轮8、链齿轮6固定连接,链齿轮6上装有链条, 该链条与齿轮5上的链齿轮相啮合,齿轮9和齿轮7、齿轮8相啮合。
4,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双向力平衡部分齿轮5的外缘是链齿轮,链 齿轮上装有链条,链条与链齿轮6相啮合,齿轮14与轴1、齿轮7固定连接, 齿轮5的中间是内啮齿轮,外面是链齿轮,它与三个行星齿轮4相啮合,齿 轮14是中心齿轮,它与三个行星齿轮4相啮合,三个行星齿轮4上面都有 它们的延伸轴,三个延伸轴插入双向全动力输出轴IO和11圆盘上三个对应 的孔径内。
5,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设计理念是曲柄或曲轴在驱动输入轴时,输 入轴上齿轮的驱动力通过对正、反向力齿轮的驱动而避开了中心支撑点对驱 动力的阻碍,从而得到了全动力的驱动力;此外,必须结合双向力平衡器才 能达到双向全动力的驱动力,这就是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技术要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为“双向全动力驱动器”,它涉及到汽车和自行车驱动方式的领域,传统的汽车是通过曲轴进行驱动的,自行车是通过曲柄进行驱动的,由于这种驱动方式它的驱动力会被中心的支撑点所阻挡,因此它的驱动力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双向全动力驱动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双向全动力驱动器的驱动方式是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的齿轮转动时,输入轴齿轮右边的齿牙驱动正向力齿轮,左边的齿牙驱动反向力齿轮,由于输入轴齿轮上的驱动力直接作用到了正反向齿轮上,因此它的驱动力就不会被中心支撑点所阻挡,从而提高了它的驱动效率,经过测试,这种双向全动力的驱动方式可以比传统的驱动方式提高百分之三十的驱动效率。
文档编号B60K17/04GK101564991SQ200810036419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
发明者王维民 申请人:王维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