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减速比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799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减速比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装载机的总减速比为26 : l的大减速比驱动桥。
背景技术
国内5吨级装载机所用驱动桥为主减速传动装置和轮边减速传动装置二级减速。 主减速传动装置,采用格里森弧齿锥齿轮,具有输入扭矩大、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轮边减 速传动装置,采用NGW型行星减速传动结构,整体运动刚性好,输出速度平稳。目前,国内5 吨级装载机所用驱动桥其总减速比一般在22 : 1至24 : l之间,减速比相对较小,导致装 载机整机主要性能参数——牵引力较小,不能很好的满足装载机作业工况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适应装载机市场和作业工况发展的需求,提供一种大减 速比驱动桥,使装载机整机牵弓I力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大减速比驱动桥主要由主减速传动装置、轮边 减速传动装置、整体焊接式桥壳、分体钳盘式制动器和半轴等部分组成。 驱动桥总减速比为26 : l,并对总减速比进行合理的速比分配,主减速传动装置 减速比为5.28 : 1,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为4.94 : 1。 主减速传动装置主要由主动弧齿锥齿轮和从动弧齿锥齿轮等传动齿轮系组 成。从动与主动弧齿锥齿轮齿数比37 : 7,模数11. 1,压力角22.5° ,螺旋角35° ,锥距 208. 99mm。从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76. 2mm,主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216mm。 轮边减速传动装置主要由固定的内齿圈、从动的行星轮和主动的太阳轮等传动齿 轮系组成。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齿数比17 : 24 : 67,变位系数分别为0.5,0.5308, 0. 4326,模数均为5。

图1为26 : 1大减速比驱动桥的各部分组成图 图中1轮边减速传动装置、2分体钳盘式制动器、3整体焊接式桥壳、4主减速传 动装置、5半轴 图2为减速比5. 28 : 1的主减速传动装置图 图中2-1主动弧齿锥齿轮、2-2从动弧齿锥齿轮 图3为减速比4. 94 : 1的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图 图中3-1内齿圈、3-2行星轮、3-3太阳轮
具体实施方式26 : 1大减速比驱动桥由轮边减 传动装置1、分体钳盘式制动器2、整体焊接式 桥壳3、主减速传动装置4以及半轴5组成。[0015] 主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5.28 : 1,主要由主动弧齿锥齿轮2-l和从动弧齿锥齿 轮2-2等传动齿轮系组成。主、从动弧齿锥齿轮均采用格里森弧齿制,输入扭矩大、传动效 率高、工作平稳。从动与主动弧齿锥齿轮齿数比37 : 7,模数11. 1,压力角22.5° ,螺旋角 35° ,锥距208. 99mm。从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76. 2mm,主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216mm。 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4.94 : 1,为4行星NGW型行星减速传动结构,主要由固 定的内齿圈3-l、从动的行星轮3-2和主动的太阳轮3-3等传动齿轮系组成。太阳轮、行星 轮和内齿圈的齿数比17 : 24 : 67,变位系数分别为0. 5,0. 5308,0.4326,模数均为5。 主减速传动装置安装于整体焊接式桥壳3的中部桥包处,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安装 于整体焊接式桥壳3的两端,主减速传动装置与轮边减速传动装置之间由浮动状态的半轴 5连接并传递转矩,从而实现26 : l的总减速比。
权利要求大减速比驱动桥,总减速比为26∶1,其中,主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为5.28∶1,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为4.94∶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减速比驱动桥,其特征是从动与主动弧齿锥齿轮齿数比 37 : 7,模数11. l,压力角22.5° ,螺旋角35。,锥距208. 99mm,从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 76. 2mm,主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216mm,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齿数比为17 : 24 : 67, 变位系数分别为0. 5,0. 5308, 0. 4326,模数均为5。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装载机的大减速比驱动桥。总减速比为26∶1,其中,主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为5.28∶1,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为4.94∶1。主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5.28∶1,由主动弧齿锥齿轮2-1和从动弧齿锥齿轮2-2传动齿轮系组成。从动与主动弧齿锥齿轮齿数比37∶7,模数11.1,压力角22.5°,螺旋角35°,锥距208.99mm。从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76.2mm,主动弧齿锥齿轮安装距216mm。轮边减速传动装置减速比4.94∶1,为4行星NGW型行星减速传动结构,主要由固定的内齿圈3-1、从动的行星轮3-2和主动的太阳轮3-3等传动齿轮系组成。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齿数比17∶24∶67,变位系数分别为0.5,0.5308,0.4326,模数均为5。
文档编号B60K17/06GK201484184SQ20092016237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4日
发明者刘绪德, 张爱霞, 徐东云, 曾庆星, 李晓林, 殷琳, 王广敏, 王闵, 邬俊奇, 马士剑 申请人: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