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97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横向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解决汽车在高速转弯时的侧向稳定性和 颠簸路面时汽车车架左右晃动而导致舒适性差的问题而设置的一种横向稳定杆。
背景技术
汽车向高速和高舒适性发展要求,就必须解决汽车在高速转弯时的侧向稳定性 和颠簸路面时汽车车架左右晃动而导致舒适性差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加 装横向稳定杆,用横向稳定杆来限制车架左右的相对运动。目前前悬架用的横向稳定杆为 50CrVA实心U型扭杆,存在重量大而导致成本高,淬透性差而导致疲劳寿命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稳定杆,其目的是有效地减少横向稳定杆重量,提高横 向稳定杆淬透性,从而提高横向稳定杆疲劳寿命。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横向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稳定杆是用无缝弹簧钢钢管弯曲成形制成的。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所述无缝弹簧钢钢管的材质是用50CrVA制成的无缝弹 簧钢钢管,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设有堵头。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无缝弹簧钢钢的材质也可以是用60Si2Mn 无缝弹簧钢钢管制成的,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内孔中紧配设置有用于与其它 零件的连接的吊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无缝弹簧钢钢管,在节约了成本的基础上,使的整车的重 量大幅度减轻,从而节约能源油耗。在用50CrVA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设有堵头,一是材质达到要求,二是 用堵头来提高端部的强度。用60Si2Mn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内孔中紧配设置有吊环,用于与其它 零件的连接。

图Ia是50CrVA空心横向稳定杆的主视图,图Ib是其左视图。图2a是60Si2Mn空心横向稳定杆的主视图,图2b是其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la、图lb,图2a、图2b,图3所示。所述无缝弹簧钢钢管的材质是用50CrVA制成的无缝弹簧钢钢管,在弯曲成形的
3空心的稳定杆1的两端设有堵头2。所述的无缝弹簧钢钢的材质也可以是用60Si2Mn无缝弹簧钢钢管制成的,在弯曲 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3的两端内孔中紧配设置有用于与其它零件的连接的吊环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状态参考图。吊杆支架(3)通过螺钉⑴固定在车架⑶上,吊杆(5)通过销轴(2)铰接在吊杆 支架(3)上,吊杆(5)只能围绕销轴(2)径向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而同时吊杆(5)又通 过销轴(16)和空心横向稳定杆(15)铰接在一起,吊杆(5)和空心横向稳定杆(15)只能转 动而不能移动,而空心横向稳定杆(15)有通过空心横向稳定杆支架(14)铰接在前轴(12) 上,横向稳定杆(15)可在横向稳定杆支架(14)回转孔中转动,横向稳定杆支架(14)通过U 形螺栓(6)和U形螺栓螺母(13)固定在前轴上,而同时U形螺栓(6)和U形螺栓螺母(13) 及盖板(7)把板簧(11)固定在前轴上。板簧前支架(4)和板簧后支架(9)固定在车架(8) 上,吊耳(10)铰接在板簧后支架(9),板簧(11) 一端铰接在板簧前支架(4)上,板簧(11) 另一端交接在吊耳(10)上。当板簧(11)发生相对车架(8)上下方向移动时,空心横向稳 定杆(15)围绕横向稳定杆支架(14)回转孔的轴线产生转动,当左右板簧变形相同时,空心 横向稳定杆(15)的左右节臂转过的角度相同,空心横向稳定杆(15)的左右节臂不产生相 对运动,横向稳定杆(15)不起作用;当左右板簧变形不相同时,空心横向稳定杆(15)的左 右节臂转过的角度不相同,空心横向稳定杆(15)的左右节臂产生相对运动,横向稳定杆产 生一个力来阻碍该运动,从而限制车架左右的运动。
权利要求一种横向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杆是用无缝弹簧钢钢管弯曲成形制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弹簧钢钢管的材质是 用50CrVA制成的无缝弹簧钢钢管,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设有堵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缝弹簧钢钢的材质也 可以是用60Si2Mn无缝弹簧钢钢管制成的,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内孔中紧配 设置有吊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向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杆是用无缝弹簧钢钢管弯曲成形制成的;无缝弹簧钢钢管的材质是用50CrVA制成的无缝弹簧钢钢管,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设有堵头;无缝弹簧钢钢的材质也可以是用60Si2Mn无缝弹簧钢钢管制成的,在弯曲成形的空心的稳定杆的两端内孔中紧配设置有吊环。由于使用了无缝弹簧钢钢管,在节约了成本的基础上,使的整车的重量大幅度减轻,从而节约能源油耗。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1619417SQ20092028967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曾庆国 申请人:曾庆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