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66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 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是供驾驶员在行驶汽车过程中观察后方车辆、行人运行状态的汽车配 件,是安全行车的必要保证,通过对后视镜安装角度的调整,可使驾驶员观察到特定方位的 视野,便于安全行车。在如何调节镜片转动的方式上,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案,有对镜面与镜 框固定的固定式后视镜;有直接调节镜面的后视镜;有通过拉索在车内操作转动部件来调 节镜面的后视镜;还有通过电动电动机驱动控制的后视镜。为了达到汽车的电动自动化,最 后一个方式是最普通采用的。这种电动的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一般包括电动电动机、齿轮 传动机构和传动轴,而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上下盖、行星齿轮和中心齿轮杆,所述的齿 轮箱上下盖均具有内齿圈,行星齿轮均为上下两层的双联齿轮,其中上层齿轮与齿轮箱上 盖内齿圈啮合,下层齿轮与齿轮箱下盖内齿圈啮合,同时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杆啮合。现有公开技术的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的减速比分为几种一种 是输入和输出减速比约为639. 72,分配到各级齿轮上的齿数为,齿轮箱上盖内齿圈的齿数 为47齿,行星齿轮上层齿轮齿数为19齿,下层齿轮齿数为20齿,中心齿轮杆的齿数为8齿, 齿轮箱下盖内齿圈的齿数为49齿;另一种是输入和输出减速比约为301. 84,分配到各级齿 轮上的齿数为,齿轮箱上盖内齿圈的齿数为52齿,行星齿轮上层齿轮齿数为22齿,下层齿 轮齿数为23齿,中心齿轮杆的齿数为7齿,齿轮箱下盖内齿圈的齿数为53齿;还有一种是 输入和输出减速比约为217. 31,分配到各级齿轮上的齿数为,齿轮箱上盖内齿圈的齿数为 52齿,行星齿轮上层齿轮齿数为21齿,下层齿轮齿数为22齿,中心齿轮杆的齿数为9齿,齿 轮箱下盖内齿圈的齿数为53齿。由于电动机输出的转速是一定的,对于前两种减速比的齿轮传动机构,要求的电 动机的转速就快,这样会导致电动机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相对来说第一种减速比的 电动机会比第二减速比的电动机噪音大;对于第三种减速比的齿轮传动机构,要求的电动 机的转速虽然慢了,解决了电动机在运行时噪音大的缺点,但是这种情况下的电动机所需 的扭矩大,从而对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的零部件就要重新设计而发生改变,由于电动机内部 的空间是一定的,因此对电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设计就变得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噪音小、所需电动机的扭矩较小的 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 机构,包括多个行星齿轮、中心齿轮杆、均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箱上盖和齿轮箱下盖,所述的 齿轮箱上盖与齿轮箱下盖连接,且齿轮箱上盖上设有输出齿轮轴,所述的多个行星齿轮均为上下两层的双联齿轮,分别是上层行星齿轮和下层行星齿轮,所述的上层行星齿轮与齿 轮箱上盖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下层行星齿轮与齿轮箱下盖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中心齿 轮杆位于多个行星齿轮中间且同时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中心齿轮杆的一端与齿轮箱下盖 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上盖连接,所述的齿轮箱上盖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1齿,上层行星齿 轮的齿数均为17齿,下层行星齿轮的齿数均为18齿,齿轮箱下盖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2齿, 中心齿轮杆的齿轮齿数为6齿。所述的行星齿轮的个数为三个。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齿轮箱上盖的 内齿圈的齿数为41齿,上层行星齿轮的齿数均为17齿,下层行星齿轮的齿数均为18齿,中 心齿轮杆上的齿轮齿数为6齿,齿轮箱下盖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2齿,这种全新减速比方案 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其减速比与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情况相差不大,因此能满足了电动 机的转速慢,从而使噪音较小的要求,同时中心齿轮杆上齿轮齿数的减小也满足了电动机 运行扭矩较小的要求,避免了电动机内部零部件重新设计的麻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反向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齿轮杆上的齿轮受力分析示意图。其中1、齿轮箱上盖;2、行星齿轮;21、上层行星齿轮;22、下层行星齿轮;3、中心 齿轮杆;4、齿轮箱下盖;5、输出齿轮轴;Li、力臂;L2、力臂;F1、扭力;F2、扭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的爆炸示 意图可知,它包括三个行星齿轮2、中心齿轮杆3、均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箱上盖1和齿轮箱下 盖4,所述的齿轮箱上盖1与齿轮箱下盖4连接,且齿轮箱上盖1上设有输出齿轮轴5。所述 的多个行星齿轮2均为上下两层的双联齿轮,分别是上层行星齿轮21和下层行星齿轮22, 所述的上层行星齿轮21与齿轮箱上盖1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下层行星齿轮22与齿轮箱 下盖4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中心齿轮杆3位于多个行星齿轮2中间且同时与多个行星齿 轮2啮合,中心齿轮杆3的一端与齿轮箱下盖4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上盖1连接。从所述 的中心齿轮杆3的齿轮到齿轮箱上盖1上的输出齿轮轴5的齿轮所构成的减速比为220. 5, 其中分配到各级齿轮的齿数为齿轮箱上盖1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1齿,上层行星齿轮21的 齿数均为17齿,下层行星齿轮22的齿数均为18齿,齿轮箱下盖4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2齿, 中心齿轮杆3的齿轮齿数为6齿。由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心齿轮杆上的齿轮受力分析示意图可知,图中所示的 点划线为齿轮的分度圆,在同样的齿轮模数的前提下,齿数少的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就小,即 啮合的受力点的力臂Ll就短,齿数多的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就大,即啮合的受力点的力臂L2 就长。由于扭矩N=扭力FX力臂L,当扭力一定时,力臂的长短决定了电动机的扭矩的大 小,力臂长的扭矩大,力臂短的扭矩小。很显然,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心齿轮杆上的齿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齿数,即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心齿轮杆上的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现有技术中 的中心齿轮杆上的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因此,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 动机构能使电动机的扭矩变小。以上所述的用公式表示就是N = FXL当 Fl = F2,Ll < L2 时Nl < N2装配时,只需按现有的常规的装配方法安装即可。工作时,电动机是安装在齿轮箱下盖4上的,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伸入齿轮箱下 盖4后与中心齿轮杆3连接,当电动机运行时,带动中心齿轮杆3转动,通过中心齿轮杆3 上的齿轮与行星齿轮2的齿轮传动、行星齿轮2与齿轮箱上下盖内齿圈的齿轮传动,使连接 在齿轮箱上盖1上的输出齿轮轴5转动,再根据齿轮齿条传动,使汽车后视镜执行换向功 能。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结构, 其中,行星齿轮的个数也可以是2个。这个变化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行星齿轮(2)、中心齿轮杆(3)、均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箱上盖(1)和齿轮箱下盖(4),所述的齿轮箱上盖(1)与齿轮箱下盖(4)连接,且齿轮箱上盖(1)上设有输出齿轮轴(5),所述的多个行星齿轮(2)均为具有上层行星齿轮(21)和下层行星齿轮(22)的双联齿轮,所述的上层行星齿轮(21)与齿轮箱上盖(1)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下层行星齿轮(22)与齿轮箱下盖(4)的内齿圈啮合,所述的中心齿轮杆(3)位于多个行星齿轮(2)中间且同时与多个行星齿轮(2)啮合,中心齿轮杆(3)的一端与齿轮箱下盖(4)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上盖(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上盖(1)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1齿,上层行星齿轮(21)的齿数均为17齿,下层行星齿轮(22)的齿数均为18齿,齿轮箱下盖(4)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2齿,中心齿轮杆(3)的齿轮齿数为6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行星齿轮(2)的个数为三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换向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行星齿轮(2)、中心齿轮杆(3)、均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箱上盖(1)和齿轮箱下盖(4),所述的齿轮箱上盖(1)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1齿,上层行星齿轮(21)的齿数均为17齿,下层行星齿轮(22)的齿数均为18齿,齿轮箱下盖(4)的内齿圈的齿数为42齿,中心齿轮杆(3)的齿轮齿数为6齿。采用以上结构后,能满足了电动机的转速慢,从而使噪音较小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电动机运行扭矩较小的要求,避免了电动机内部零部件重新设计的麻烦。
文档编号B60R1/02GK201696554SQ20102011062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30日
发明者傅家达, 周波 申请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