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44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车辆零部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电动动力与发动机的动力耦合采用平行的耦 合,这种结构存在结构复杂,新增零件多,传递效率低等问题,这样不仅不能发挥混合动力 节省能源的目的,而且造成装置机构庞大,难于布置,整车质量增加,轴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混合动力耦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 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它包括副箱壳体,变速箱二轴端部 穿过副箱壳体与输出突缘连接,副箱壳体上设有被动锥齿轮轴,被动锥齿轮轴上连接被动 锥齿轮和圆柱齿轮,被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轴上的主锥齿轮啮合,主动锥齿轮轴与电机 输入突缘连接;圆柱齿轮与变速箱二轴上的输出圆柱齿轮啮合。所述锥齿轮轴穿过轴承座,锥齿轮轴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座与副箱壳体 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副箱壳体端部与被动锥齿轮轴轴端的轴承盖连接,轴承盖与与副箱壳体的接 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此动力耦合装置用到的零件较少,结构简单,方便布置,对整车的轴荷分配影响较
图1混合动力耦合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副箱壳体3可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变速箱二轴11穿过副箱壳体3,与 输出突缘12连接;变速箱二轴11上连接输出圆柱齿轮10。副箱壳体3内设有被动锥齿轮 轴13,被动锥齿轮轴13两端有轴承8和轴承15支承;被动锥齿轮轴13上连接有被动锥齿 轮9和圆柱齿轮5,圆柱齿轮5与输出圆柱齿轮10啮合;被动锥齿轮轴13端部设有轴承盖 14与副箱壳体3连接;被动锥齿轮轴13上位于轴承8与圆柱齿轮5之间设有挡圈6 ;被动 锥齿轮轴13的端部连接锁紧螺母7。轴承盖14与与副箱壳体1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二 垫片16。位于被动锥齿轮13 —端的被动锥齿轮轴上的轴承8端面与副箱壳体的接触端面 之间设有第三垫片4。轴承座1与副箱壳体3连接,主动锥齿轮轴20的端部设有主锥齿轮17,主动锥齿 轮17与被动锥齿轮9啮合;锥齿轮轴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座与副箱壳体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2。主动锥齿轮轴20的输入端连接电机输入突缘18,电机输入突缘18 由主动锥齿轮轴20轴端连接的锁紧螺母19限位。 主动锥齿轮轴中间开油道21将耦合器腔空腔22与轴承座腔体23联通(即将油 道将副箱壳体内腔与轴承座内腔联通),利用主动锥齿轮轴2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带动耦 合器空腔中的润滑油进入轴承座1中,加速轴承座1中的润滑油的循环,避免因轴承座中油 温过高而导致轴承失效。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它包括副箱壳体,变速箱二轴端部穿过副箱壳体与输出突 缘连接,其特征在于副箱壳体上设有被动锥齿轮轴,被动锥齿轮轴上连接被动锥齿轮和圆 柱齿轮,被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轴上的主锥齿轮啮合,主动锥齿轮轴与电机输入突缘连 接;圆柱齿轮与变速箱二轴上的输出圆柱齿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锥齿轮轴穿过轴承座,锥齿轮轴 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座与副箱壳体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箱壳体端部与被动锥齿轮轴轴 端的轴承盖连接,轴承盖与与副箱壳体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垫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被动锥齿轮一端的被动锥齿 轮轴上的轴承端面与副箱壳体的接触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垫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锥齿轮轴中间开油道,油道 将副箱壳体内腔与轴承座内腔联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它包括壳体,变速箱二轴端部穿过壳体与输出突缘连接,壳体上设有被动锥齿轮轴,被动锥齿轮轴上连接被动锥齿轮和圆柱齿轮,被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轴上的主锥齿轮啮合,主动锥齿轮轴与输入突缘连接;圆柱齿轮与变速箱二轴上的输出圆柱齿轮啮合。此动力耦合装置用到的零件较少,结构简单,方便布置,对整车的轴荷分配影响较小。
文档编号B60K17/08GK201833874SQ20102053664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
发明者付邦璀, 刘小燕, 汪振晓, 谢锡春, 陈彬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