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184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移动体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相对于基体移动的驱动装置,特别涉及移动体具有介于其与齿轮之间的加力机构,在齿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加力机构上积蓄移动用的作用力的结构的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象驱动装置的方式为使移动体在基体侧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移动特性和使用便利性良好为目的,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构造为移动体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移动,并具有介于其与齿轮之间的加力机构,在齿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加力机构上积蓄作用力,齿轮通过该积蓄的作用力而向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移动体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任一方移动。在该构造中,由于齿轮与加力机构协作,因此例如如果发生齿轮相对于移动体的配置、组装误差,则在各产品上加力机构的加力积蓄程度会发生变化,成为通过对抗移动体的作用力(也就是加力积蓄过程中的)的推压操作力、作用力而移动的移动体的移动速度不均的要因。在此,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具有按操作者的操作变更加力机构的作用力的作用力变更机构,通过该作用力变更机构能够调整对各产品的作用力的不均。该加力机构具有加力部件的端部侧固定部及操作固定部的位置变更的操作部。作用力变更机构的构造为具有容许固定部的移动的容许部及配设在固定部的移动范围内且能卡定固定部的多个卡定部,根据固定部被卡定的卡定部的位置来变更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另外,专利文献2具有设于齿轮(小齿轮)的外周上的第一止动部;以及安装在移动体(由架主体等构成的基体)上,在至少一部分向第一止动部的移动区域突出的卡定位置与整体向移动区域的外部拉入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止动部。而且,在该构造中, 在基体上组装移动体时,第二止动部位于卡定位置上,与第一止动部卡定,当移动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对,第二止动部位于解除位置上,能够在使加力机构具有初期作用力的状态下将移动体组装在基体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4525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_6沈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作用力变更构造中,在设计上受加力机构的配置部制约,制成产品后,不能确保应抓住操作部进行位置变更的可操作的配置部的情况较多。另外,不仅作为操作者的外行人用手操作变更固定部的卡定位置很麻烦,而且不一定能够安放成最佳状态。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的止动构造中,是第二止动部安装在移动体上,在一部分向第一止动部的移动区域突出的卡定位置与整体向移动区域外部拉入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构成,因此较复杂,且对齿轮侧的相对于第一止动部的位置精度也有要求。另外,在该构造中,由于第二止动部设于转动的部件(图2的底部支撑部件、图6的连结部件)上,因此,难以进行维持两个止动部相互配合的状态使移动体插入基体的空间的操作,会发生因插入力而使所述配合解除、或齿轮与齿条的齿部的啮合位置偏离。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发明。其目的为即便是例如为了充分利用了发挥作用力的移动特性而在使加力机构具有初期作用力的状态下使齿轮支撑在移动体上,进而以该状态组装到基体上的构成,也能通过本发明的定位机构,使齿轮与齿条的齿部的啮合位置符合设计地维持,由此,可靠且最佳状态地得到工作特性。另外的目的是不增加部件数量而简易地实现所述定位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为移动体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能在基体侧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相对于所述基体组装,而且具有介于与所述齿轮之间的加力机构,在所述齿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所述加力机构上积蓄作用力,所述齿轮通过该积蓄的作用力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使所述移动体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任一方移动,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用于在将所述移动体组装所述基体上时,通过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基体的移动操作,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的齿部在规定部位啮合。以上的本发明优选如下具体化。即(1)所述移动体出入于所述基体的空间,并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划分了所述空间的划分壁的内侧并朝向空间里侧增加突出量的凸部、和设于所述齿轮上并能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这种场合,如图4(a) (C)所例示,由于定位机构由设于划分基体侧空间的划分壁的内侧并朝向空间里侧增加突出量的凸部、和设于所述齿轮上的凹部构成,因此,与例如专利文献2的构造相比,不用增加部件数量,能够简单地实施,不易发生误动作。(2)在所述移动体插入到所述基体的空间的初期过程中,所述齿轮在伴随所述划分壁侧的弹性位移而通过了所述凸部时与所述齿条啮合,同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配合, 而且在该配合状态下,划分了所述凹部的片部卡定在所述凸部的端面上,成为可维持与所述齿条的啮合的状态的结构。这种场合,在将移动体插入到基体空间的初期过程中,在伴随基体侧划分壁的弹性位移而通过了凸部时,齿轮与齿条啮合,同时凹部与凸部配合。进而,在该配合状态下,划分了凹部的片部卡定在凸部的端面上,维持与齿条的啮合状态。由此,作为驱动装置,是在移动体支撑齿轮的状态下,进行对基体的空间的插入操作后,伴随基体侧划分壁的弹性位移后的复原时的吧嗒声,齿轮与齿条的齿部在规定部位啮合,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性。(3)所述定位机构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的齿部分别为与其他的齿形状不同的形状,而且具有能相互配合的配合部和被配合部。这种场合,由于定位机构在齿轮与齿条的齿部分别为与其他的齿形状不同的形状,而且具有能相互配合的配合部和被配合部,因此,与例如专利文献2的构造相比,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地简单地实施。另外,作为驱动装置,其优点为关于与定位机构相比定位是否正常进行,能够用肉眼确认配合部与被配合部的配合状态。
4
(4)具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的结构为通过设于所述齿轮上的爪部与设于所述移动体上的嵌合孔配合,从而维持所述齿轮在所述加力机构上积蓄了规定的作用力的初期状态,并且阻止所述齿轮从所述加力机构的初期状态向作用力变弱的方向旋转。这种场合,作为阻止从积蓄了规定的作用力的加力机构的初期状态向作用力变弱的方向旋转的限制机构,由于是移动体侧的嵌合孔和齿轮侧的爪部这样的简单的构成,因此,与专利文献2的构造相比,简易且容易实施,也不易发生误动作。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在本发明中,通过进行使移动体沿着基体的通常的移动操作,由定位机构使齿轮和齿条的齿部一直在规定地方啮合。由此,作为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即便是在加力机构具有初期加力的状态下将齿轮支撑在移动体上,进而从该状态组装到基体上的结构,也能够消除各产品的作用力的不均,可靠且最佳状态地付与利用了齿条/齿轮的啮合机构及作用力的动作特性。


图1是本发明的基体(实施方式的壳体)与移动体(实施方式的架主体)的例子, (a)是用移动体的使用位置表示的动作图,(b)是用移动体的收放位置表示的动作图。图2是分解了图1(a) (b)的驱动装置的构成图。图3(a)是表示设于图1(a) (b)的齿轮与移动体之间的限制机构的构成图,(b)是以从上部观察该齿轮的状态表示的模式俯视图。图4(a)是表示如图3(a)所示将所述移动体相对于基体进行组装时的姿势,(b)是放大了(a)的A部的构成图,(c)是放大了(a)的B部的构成图。图5(a) (c)是所述移动体从图4(a)的状态直到成为图3(a)的状态的移动过程与图4(b)的C-C线截面对应表示的主要部位的模式图。图6(a) (c)是表示与图5(a) (c)对应的各过程中的齿轮部分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a) 图6(c)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该说明中,按照装置构造、 组装、动作的顺序详细叙述。(装置构造)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9具备具有齿条14的壳体1;可移动地组装在壳体1内的架主体2 ;枢轴支撑在架主体2的框内21的底部支撑部件3 ;支撑在架主体2的后侧凹部25上的齿轮5 ;使底部支撑部件3与齿轮5联动的臂4 ;配置在齿轮5与凹部25 之间的卷簧构成的加力机构6 ;推推式的闩锁机构(摇动片的销部7a和凸轮槽16);以及旋转阻尼器8。构造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架主体2通过齿条14与齿轮5的啮合,可在壳体1突出的使用位置和容纳在壳体1内的收放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在壳体1上的结构;具有介于架主体2与齿轮5之间的卷簧式的加力机构6,且在齿轮5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加力机构6上积蓄作用力,齿轮5通过该积蓄的作用力而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使架主体 2向使用位置方向(或收放位置方向)移动的结构;以及,在将架主体2组装在壳体1时, 通过架主体2沿着壳体1的空间的移动操作使齿轮5与齿条14的齿部在规定部位啮合的定位机构( 禾口 19、或Ha禾口 54a)的结构。
另外,该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基体为壳体1、本发明的移动体为架主体2、第一位置为使架主体2从壳体1突出的使用位置、第二位置为将架主体2容纳在壳体1内的收放位置的情况的例。但是,本发明的基体及移动体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专利文献1 所示,将本发明的基体做成箱主体,将本发明的移动体做成盖体,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为关闭了箱主体的开口的盖体的关闭位置、敞开了箱主体的开口的盖体的打开位置。另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基体做成形成有收放部的桌子等的收放主体,将本发明的移动体做成出入该收放部的抽屉。构成驱动装置9的部件除了加力机构6以外,壳体1、架主体2、底部支撑部件3、臂 4、齿轮5、闩锁机构用摇动片7、以及旋转阻尼器8的构成部件均为树脂制品构成,但也可以是非树脂制品。其中,如图2所示,壳体1由空间被上下壁10和11、两侧壁12、前端壁划分的矩形扁平状构件构成,跟前侧也就是后侧开口。上壁10包括位于左右中间并向前后延伸设置的宽度大的开口部13 ;沿着开口部13的一侧内表面并在前后方向上连续设置的齿条14 ;位于两侧并向前后延伸设置的宽度窄的一对导向槽15 ;设于上壁内表面IOa侧并从后端通到各导向槽15的定位槽IOb ;以及如图4(c)所示,突出设于齿条14的跟前而构成定位机构的凸部19。齿条14的齿部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使后端侧的齿形状形成为不同形状的齿14a。 该齿1 相当于构成方案四的定位机构的被配合部,与其他的齿相比,为2 3倍厚度的齿形状。两个导向槽15中的一方的导向槽15是在前侧设有矩形的窗部15a,壳体内部从该窗部1 露出。凸部19具有位于齿条14的不同形状的齿14a的跟前、且从空间入口侧朝向空间里侧增加突出量的倾斜面19a。与此相对,在下壁11的内表面上设有在窗部15a的正下方构成闩锁机构的心形的凸轮槽16。该凸轮槽16借助于摇动片7的销部7a而在架主体 2的收放位置上卡定后述的架主体2。在两侧壁12上,安装用固定部17设于后侧。在两侧壁12的内表面上,导向槽18以相对的状态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架主体2为与壳体1的空间对应的大致矩形框状,由划分了框部20的框内21的前部分20a及与前部分20a的前侧一体化了的后部分20b构成。前部分20a的大小为框内 21可使容器类有富裕向下插入,且包括分别设于两侧的相对的内表面上的倾斜的底部支撑部件用导向槽22 ;与后端侧一体化了的装饰板27 ;以及,在框内21内设于与装饰板27对应的左右中间部,可上下摇动且向成为水平的方向加力的辅助架观。后部分20b为功能部件用配置部,包括分别设于两侧的相对的内表面上的轴孔 23 ;设于两侧面的前侧的肋部Ma ;设于上面的两侧的肋部Mb ;设于一方的肋部Mb的下侧并枢轴支撑摇动片7的未图示的枢轴支撑部;设于比左右中间稍靠一侧的大的圆状的凹部25 ;贯通凹部25的底面的嵌合孔2 及上下贯通凹部周围的一部分的阻尼器用安装部 25b ;以及突出设于凹部25的中心的支撑轴26。其中,各肋部2 与壳体侧导向槽18嵌合。肋部24b如图4(a)所示,后侧(跟前侧)形成于低一级的阶梯部2 上,前侧形成于越向前方越低地倾斜的倾斜部24d上。而且,肋部24b通过相对于上述各导向槽15配合推入对应的倾斜部24d而嵌合,在该嵌合状态下,引导架主体2相对于壳体1的移动。另外,阶梯部2 在架主体2向突出方向移动了时,接触导向槽15的对应端面,阻止架主体2相对于壳体1的脱落。与此相对,嵌合孔25a 作为比较大的大致矩形的开口设置在凹部25的跟前侧。该嵌合孔2 如图3(a)所示,后述的齿轮5的爪部59与孔一端侧配合。另外,在该例中,与嵌合孔2 相关,在凹部25的上表面,从嵌合孔25a的孔的另一端侧至孔一端侧的附近,设有以支撑轴沈为中心的圆状的浅槽25d。而且,如果齿轮5从该图的位置向积蓄作用力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爪部59从嵌合孔2 沿着该槽25d滑动,约旋转1周后,弹性地通过槽25d,与嵌合孔2 配合。加力机构6及齿轮5以相对于支撑轴沈在同轴线上枢轴支撑的状态配置在凹部 25上。如图2及图3 (b)所示,支撑轴沈从凹部25的中心突出,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切口, 作为加力机构6的卷簧的对应端部6b可相对于该切口卡定。齿轮5包括设于以轴孔fe 为轴心的周围中的上侧周围且与齿条14啮合的齿部50 ;设于与齿部50的下侧一体化了的筒部51的周围的凸轮槽56 ;以及从接近下表面的侧边缘部向下突出的爪部59。其中,凸轮槽56包括在筒部51的周围上下方向上设置且被倾斜片51b和倾斜片51c划分的倾斜槽 57 ;设于筒部51的上侧周围且与倾斜槽57连续的平行槽58 ;以及设于筒部51的下侧周围且从倾斜片51c的背面侧通到倾斜槽57的下侧入口的下侧平行槽58。爪部59设于倾斜片51c的下端,与上述嵌合孔2 —起构成本发明的限制机构。而且,爪部59通过与嵌合孔25a的一端面配合,维持齿轮5在加力机构6上积蓄了规定的作用力的初期状态,且阻止其从加力机构6的初期状态向作用力变弱的方向旋转。另外,如图3(a) (b)所示,在齿轮5的上端面侧一体设有划分轴孔如的上侧的环部5 及与环部52a的下侧周围一体化的筒端面部52b ;上下贯通筒端面部52b的一部分的加力机构用卡定孔52e ;使筒端面部52b与齿部50之间低一级的凹陷部52c ;连接筒端面部52b的外周和凹陷部52c的齿部侧内周的多个加强肋52d ;位于与卡定孔5 相反一侧且和齿部50的一部分都稍低的退让部53 ;使退让部53的跟前更低的凹部M ;以及使齿部 50中的构成退让部53且接近凹部M的齿部分切削为低一级的配合部Ma。其中,加力机构6的对应端部6a在卡定孔52e中卡定。即在该构造中,加力机构 6为例如下端部6b相对于上述的支撑轴6的切口卡定,上端部6a卡定在卡定孔5 中。在该状态下,加力机构6通过齿轮5旋转规定角度而积蓄初期作用力,同时,爪部59与嵌合孔 2 的一端面配合,阻止齿轮5向该初期作用力变弱的方向旋转。该本发明的限制机构是在爪部59与嵌合孔25a的一端面配合的状态下,容许齿轮5向增大作用力的方向旋转。退让部53被大致L形的肋部55划分,为在壳体1上组装架主体2时与上述壳体侧的凸部19抵接的部分。凹部M为与上述壳体侧的凸部19配合的部位。配合部5 构成方案四的定位机构,与作为上述被配合部的不同形状的齿Ha配合。肋部55由L形垂直片5 及水平片5 构成。水平片5 还划分了凹部M的一部分。与此相对,在架主体的框内21设有底部支撑部件3及连结底部支撑部件3和齿轮 5的臂4,该底部支撑部件3在非支撑位置与支撑位置上切换,该非支撑位置为枢轴支撑在两侧的导向槽22中且接近架主体的位置,该支撑位置为相对于该架主体垂下,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框内的下方的位置。臂4包括配置在框内21的前方的宽度方向上的支撑杆40及突出设于支撑杆40 的两端的轴部42 ;与支撑杆40的左右一体化且向上方弯曲的一对腕部41及突出设于各腕部41的上部外面的轴部43 ;以及从略偏离支撑杆40的中央的部位向前方突出的滑动接触体44及在滑动接触体44的跟前向上突出设置的突起45。另一方面,底部支撑部件3由可收放在框内21的内侧的大小的大致矩形的框体30构成,包括支撑容器类的底部的底板部31 ;与底板部31相对,支撑容器类侧面的侧面支撑部32 ;以及在两侧设于同轴线上的一对轴部34及轴孔35。另外,上述摇动片7具有沿着上述凸轮槽16的槽形状旋转的追踪用销部7a,且按规定角度可摇动地相对于架主体侧枢轴支撑部枢轴支撑。而且,摇动片7与上述的心形的凸轮槽16 —起构成作为闩锁机构的推推式卡定机构,使架主体2抵抗作用力而切换到收放位置时卡定,通过接下来的按压操作解除卡定。旋转阻尼器8是例如具有公知的旋转齿轮 8a的液压式,旋转齿轮8a受到主体8b内的工作油的阻力。另外,旋转阻尼器8具有与主体 8b —体化的安装片部8c,通过相对于安装部2 进行压入操作而安装。该动作是在旋转齿轮8a与上述齿轮的齿部50啮合且通过该啮合使架主体2以加力机构6的作用力移动而从收放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时,受到旋转阻尼器8的制动力而低速移动。(组装)以上的各部件按以下的顺序例进行组装。即作为操作顺序,是按上述的要领,相对于架主体2组装齿轮5及加力机构6、摇动片7及旋转阻尼器8。另外,与此相继前后地在架主体2上组装底部支撑部件3及臂4。这种场合,通过相对于架主体2使各轴部 42嵌合在对应的轴孔23中,使臂4可按规定角度转动地组装在架主体2上。此时,滑动接触体44嵌合在齿轮5的凸轮槽56 (通常为倾斜槽57)中。因此,臂4成为向上倾斜地配置了各腕部41的状态。底部支撑部件3在例如各轴部35可滑动地嵌合在框内21对应的导向槽22上后,使臂侧的对应的轴部43相对于各轴孔35嵌合。而且,底部支撑部件3在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在架主体2上的状态下,通过轴孔35 及轴部43的嵌合而与臂4联动,在滑动接触体44嵌合在倾斜槽5的下侧的状态下,如图 1(b)及图4(a)所示,成为承受容器底面的支撑位置。另外,在架主体2被推压入壳体1内并从图1(b)的使用位置向该图(a)的收放位置切换的最初阶段,也就是滑动接触体44沿着倾斜槽5滑动到水平槽58的入口附近后,底部支撑部件3在架主体2 (框内21)的内侧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非支撑位置。以后,根据架主体2向壳体1内的插入程度,滑动接触体 44沿着水平槽58滑动。(动作)架主体2通过相对于壳体1进行向壳体内的插入操作,从图4(a) (c) 的状态,成为组装进后部分20b中的齿轮5大致进入壳体空间内的状态,准确地说,组装支撑为图1(b)的使用位置的状态。图5(a) (c)和图6(a) (c)模式地表示这时的细微部分。(1)各图(a)表示将架主体2相对于壳体1向箭头方向推压的初期阶段。这时,如图4(b)所示,在使两侧的肋部2 与对应的导向槽18 —致、且使两侧的倾斜部24d与对应的定位槽IOb —致的状态下,架主体2相对于壳体1被操作推入。这样,在架主体2的两侧的倾斜部24d及肋部24b从对应的定位槽IOb进入导向槽15并嵌合、而且架主体2要再次向突出方向移动时,各阶梯部2 接触导向槽15的对应端面,架主体2相对于壳体1脱落被阻止。但是,在以上的架主体2的组装操作中,在支撑于架主体2上的齿轮5相对于壳体侧的齿条14相互啮合的齿部也就是图1 (b)的架主体2的使用位置上,如果齿轮5的初期状态(齿轮5的齿部50中的与齿条14的第一齿1 啮合的部位)在各产品上有变化,则齿轮5通过作用力的旋转、以及随之而来架主体2通过齿轮5及齿条14的啮合而移动的速度会变化,不能得到符合设计的移动特性。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操作消除了这样的不良状态。
(2)各图(b)和各图(c)表示如上所示相对于壳体1组装架主体2的中途状态以及组装结束状态。即、在该构造中,在架主体2插入了壳体1的空间中的初期过程中,齿轮 5伴随划分了壳体侧的空间的划分壁中的形成了上述凸部19的部分的弹性位移而通过凸部19。详细叙述的话,各图(b)是架主体2插入壳体1内、齿轮侧的退让部43与凸部19抵接、在该抵接状态下进一步插入的状态。在该构造中,如图4(c)所示,由于凸部19成为越往前越增加突出量的倾斜面19a,因此,凸部19伴随形成了该凸部的划分壁部分的弹性位移而比较顺利地跃上齿轮侧退让部43。另外,如图6(b)所示,凸部19的对应侧面沿着肋部55中的垂直片5 被定位引导并向该图的箭头方向被推压。然后,齿轮侧退让部43通过凸部19后,凸部19与凹部M配合,同时,齿轮50的与凹部M邻接且齿部分低一级的配合部5 与齿条14的第一个齿14a即被配合部啮合。(3)以上的各啮合是伴随所述划分壁部分(在该例中为上壁10中的形成了凸部 19后侧或跟前侧的左右中间部)从弹性位移状态恢复成原来状态时的吧嗒声而进行的。因此,操作者能够用该吧嗒声确认架主体2可靠地组装在了壳体1上,进而能够用肉眼确认如图6(c)所示的配合部5 与作为被配合部的齿14a的配合状态。另外,在该构造中,在齿轮50与齿条14啮合的同时,凸部19与凹部M配合,而且在该配合状态下,划分了退让部 53的肋部55中的水平片5 卡定在凸部19的端面上。由此,在该构造中,可维持齿轮50 与齿条14的啮合状态,可靠地消除齿轮50意外地从齿条14脱落的可能性。(4)以上的驱动装置9如图1 (a)所示,在将架主体2推压进壳体1中的收放位置上,在使架主体1从使用位置切换到收放位置时,齿轮5与齿条14啮合并顺时针旋转,在加力机构6上积蓄与该齿轮5的旋转量成正比的作用力。架主体2抵抗该作用力,并通过闩锁机构也就是摇动片7的销部7a及心形的凸轮槽16的配合而保持在收放于壳体1中的收放位置上。在该收放状态下,上述的滑动接触体44嵌合在水平槽58中,且上述突起45与设于后部分20b的上壁内表面上的未图示的阻挡部抵接,由此,可靠地防止易发生于部件间的松动。与此相对,将架主体2切换到使用位置的场合是推压架主体2的装饰板27。这样, 销部7a及凸轮槽16的配合被解除,齿轮5通过积蓄在加力机构6上的作用力而逆时针旋转,与齿条14啮合,同时架主体2切换到图1(b)的使用位置。在该切换过程中,通过旋转阻尼器8使齿轮5成为低速,缓和架主体2的急速的移动。另外,底部支撑部件3通过臂4 的滑动接触体44及齿轮侧的凸轮槽56的凸轮作用而从非支撑位置切换到使架主体2上下交叉的支撑位置。在该使用状态下,上述滑动接触体44与倾斜槽57嵌合,而且在倾斜槽57 的下侧与左侧的倾斜片51b压接,由此可靠地防止易在部件间产生的松动。而且,在该状态下,未图示的容器类从上向下插入架主体侧框内21后,容器类的底部被底部支撑部件侧的底板部31挡住,容器类的周围被约束且稳定保持在侧面支撑部32与辅助架观之间。另外,以上的方式对本发明没有任何制约。本发明能够参考该方式在各种各样的装置上进行展开。其一例是作为基体及架主体,展开为桌子、小物品收放件及其抽屉、各种装置主体及其盖、门。在此引用了 2009年3月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9-055580号的说明书、 权利要求、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移动体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能在基体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相对于所述基体组装,而且具有介于与所述齿轮之间的加力机构,在所述齿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所述加力机构上积蓄作用力,所述齿轮通过该积蓄的作用力向另一方向旋转,并使所述移动体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任一方移动,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用于在将所述移动体组装在所述基体上时,通过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基体的移动操作,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的齿部在规定部位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出入于所述基体的空间,并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划分所述空间的划分壁内侧并朝向空间里侧增加突出量的凸部、和设于所述齿轮上并能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体插入到所述基体的空间的初期过程中,所述齿轮伴随着所述划分壁侧的弹性位移而通过了所述凸部时,与所述齿条啮合,同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配合,而且在该配合状态下,使划分所述凹部的片部卡定在所述凸部的端面上,能够维持与所述齿条的啮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在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齿部分别为与其他的齿形状不同的形状,而且具有能相互配合的配合部和被配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通过设于所述齿轮上的爪部与设于所述移动体上的嵌合孔配合,从而维持所述齿轮在所述加力机构上积蓄了规定的作用力的初期状态,并且阻止所述齿轮从所述加力机构的初期状态向作用力变弱的方向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移动体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而可在基体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地相对于基体组装,而且具有介于其与齿轮之间的加力机构,在齿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加力机构上积蓄作用力,齿轮通过该积蓄的作用力向另外的方向旋转,移动体向决定的一方移动,该驱动装置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用于在将移动体组装在基体上时,通过移动体沿着基体的移动操作,使齿轮和齿条的齿部在规定的部位啮合。
文档编号B60N3/00GK102348578SQ20108001116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9日
发明者井爪友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