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258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滑轨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形成有能够使滑块在一边向外部露出的开口狭缝的长条框状的滑轨,并在形成有该开口狭缝的一边从外部覆盖盖部件而形成的车辆用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在车辆的地板上铺设有对具备钩等一些功能部件的滑块进行移动导向的滑轨的构成。在此,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041804号说明书中公开有在滑轨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用于对滑块进行滑动锁止的扣合齿的构成。在该公开中,滑轨是通过对长条钢板进行冲压折弯加工而在短边方向折弯成四角框状而形成的。详细而言,滑轨在使折弯的端部和端部对合的四角框的一边中央部的对合部形成有空隙,将能够使滑块向外部露出的开口狭缝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开口的开剖面形状。而且, 在夹持上述开口狭缝的双弯折端部缘形成有使朝向开口狭缝内而彼此相对的山谷反复的扣合齿,通过使滑块从框内部与这些扣合齿扣合,对滑块进行滑动锁止。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的各扣合齿在开口狭缝内露出而在上述滑轨上以从外部侧覆盖这些扣合齿的方式覆盖盖部件。该盖部件相对于滑轨在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覆盖,为了使滑轨的开口狭缝向外部露出,而以与滑轨相同的方式制成形成有开口狭缝的形状。但是,上述的滑轨构成为通过从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的开口端部插入滑块且在插入后向滑轨的两端部安装帽,而使滑块不能从滑轨取下。因此,例如通过在上述的滑轨的形成有开口狭缝的四角框的一边局部设定用于将滑块沿开口狭缝的开口方向取出的宽的开口部,而能够使滑块从开口部自如出入。但是,由于将上述的开口部设定于滑轨,从而必须要一并在盖部件上也通过切削等加工形成开口部,因切削加工而有可能在面精度低的部位挂上物品等,成为不理想的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创立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滑轨的形成有开口狭缝的一边设定有可使滑块出入的开口部的构成中,能够在覆盖于该滑轨的盖部件上也设定不能挂住物品等之类的开口部。本发明的车辆用滑轨装置,具有在一边形成有可使滑块向外部露出的开口狭缝的长条框状的滑轨,并在形成有该开口狭缝的一边从外部覆盖盖部件而形成所述车辆用滑轨装置。在滑轨上,在形成有所述开口狭缝的一边形成有使滑块相对于滑轨的框内出入的开口部。在盖部件上也在形成有滑轨的开口部的区域部形成形状与该开口部重叠的开口部。 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向其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形状,该在角面带有圆角的内周缘部比盖部件的开口部向开口内侧伸出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形成于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在向其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带有圆角,该在角面带有圆角的内周缘部比盖部件的开口部向开口内侧伸出设置。由此, 例如即使在盖部件的开口部因切削等加工而形成面精度低的情况下,滑轨开口部的角面带有圆角的内周缘部实质上也会成为最向开口内侧伸出的面部。因此,在滑轨的形成有开口狭缝的一边设定可使滑块出入的开口部的构成中,能够设定覆盖于该滑轨的盖部件也不会挂住物品等的开口部。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S卩,形成于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的圆角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通过冲压机的冲裁加工所进行的切断, 在成为其切断面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因冲压塌角而形成的圆角。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将形成于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的圆角作为如下方式形成的圆角,即通过利用冲压机的冲裁加工形成滑轨的开口部而制成的冲压塌角的圆角,从而能够通过冲压机的冲裁加工简单且合理地形成该圆角。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即,在形成有开口狭缝的滑轨的一边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向该开口狭缝内伸出的用于将滑块滑动锁止的扣合齿。滑轨的开口部从形成有扣合齿的扣合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面部随着该端面部的角部的圆角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构成,滑轨的开口部从形成有扣合齿的扣合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面部随着该端面部的角部的圆角而形成。因此,将该扣合片的角部变圆的形状比形成于盖部件的开口部的角部向开口内侧伸出设置,由此,即使形成的盖部件的开口部有棱角,也能够防止该带棱角的角部挂住什么物体。


图1是表示从后方侧观察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就座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座椅的收藏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车辆用座椅内部的骨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骨架结构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车辆用滑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车辆用滑轨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图4的VII-VII线剖面图;图8是表示滑块相对于滑轨的扣合锁止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例1首先,使用图1 图8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用滑轨装置10的构成。在此,图1表示搭载有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滑轨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1的构成。该车辆用座椅1作为具备3列座椅的车辆的最后部侧的就座用座椅(第3列座椅)而构成,构成为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椅背的座椅靠背2、作为就座部的座垫3、及支承头部的头枕4。详细而言,车辆用座椅1为在构成第3列座椅的左右两个座椅中从车辆后方侧观察配置于右侧的座椅,在面向图示作为右方侧的外侧部相邻配置有构成未图示的车身侧壁部的侧壁衬里,在面向图示作为左方侧的内侧部相邻配置有构成第3列座椅的另一方的座椅(未图示)。但是,上述的车辆用座椅1采用座椅靠背2、座垫3分别连结支承于固定设置在车辆地板F上的基架8的构成,头枕4构成为连结支承于座椅靠背2的上部。具体而言,座椅靠背2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分别经由圆盘式倾斜装置5与基架8连结,所述圆盘式倾斜装置5作为可止转的旋转轴装置发挥功能。在此,如图3 图4所示,基架8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状的左右一对基板8A构成。这些基板8A与地板F通过由未图示的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连接固定成一体而设置,此外,彼此的前部和后部通过多个横长状的细的连接板8B彼此一体地接合而构成。各连接板8B自身也通过由未图示的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相对于地板F连接固定为一体。另一方面,座椅靠背2的形成其骨架的背框架2A通过将沿高度方向形成为长条状的左右一对钢板制的侧框架2Aa、及将这些侧框架2Aa的上端部彼此和各下端部彼此分别一体地结合的钢管制的上部管2Ab和下部管2Ac组合成四角框形状而构成。而且,座椅靠背2的上述各侧的侧框架2Aa的下端部分别经由倾斜装置5与各侧的基板8A连结。详细而言,上述的座椅靠背2各侧的侧框架2Aa与一体结合固定于上述的基架8 的各侧的基板8A的各侧的固定托架8C连结。这些固定托架8C分别通过由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B8与各侧的基板8A—体连接固定而设置。另外,在图示右方侧所示的内侧的基板8A上通过由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7Aa —体地连接固定设置安全带卡扣7的支承板7A,该安全带卡扣7作为未图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安装部。另外,上述头枕4在作为其支柱的两根棒状支柱4A的下端部一体接合有具备旋转铰链结构的铰链托架4B,该铰链托架4B通过由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4Ba与接合于背框架2A的上部管2Ab上的固定托架2B —体连结固定,由此,成为与座椅靠背2的上部连结的状态。 上述的头枕4通过总是使铰链托架4B的旋转铰链结构为旋转锁止的状态,从而将支承该乘员头部的主体部保持在突出座椅靠背2的上方部而设置的状态。但是,头枕4通过对设置于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的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来解除上述的铰链托架4B的旋转铰链结构的旋转锁止状态,使头枕4的主体部与支柱4A —体地绕铰链托架4B的未图示的旋转铰链轴进行前倾旋转,折叠到座椅靠背2的椅背面侧(参照图2)。通过操作上述的图3 图4所示的操作杆2E而解除铰链托架4B的旋转铰链结构的旋转锁止状态的机构固定设置于架设在背框架2A的上部管2Ab和下部管2Ac之间的钢板制的中央托架2C上,而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图示。另外,在上述的中央托架2C的背面部可旋转地铰链连接设置有上述的操作杆2E。但是,上述的两个倾斜装置5中,其中配置于面向图示作为右侧的内侧部的倾斜装置5构成为作为具备止转功能的旋转轴装置,外侧部的倾斜装置5构成为不具备止转功能而是仅仅作为旋转轴装置起作用。具备上述的止转功能的内侧部的倾斜装置5总是保持在止转的状态,如图1所示,通过对设置于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的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 操作与同侧的倾斜装置5连结的解除杆5A而解除所述止转状态。通过操作上述的操作杆2E而对内侧部的倾斜装置5的解除杆5A向解除操作方向进行操作的构成是由线缆的牵引操作结构构成,而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图示。因此,利用上述构成,座椅靠背2总是通过上述的内侧部的倾斜装置5的止转力而使就座乘员保持在可作为椅背使用的竖立的姿势状态。另外,座椅靠背2通过对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解除所述止转状态,切换到能够绕设定于两侧的倾斜装置5的同轴线上的旋转中心5R前倾旋转的状态。在此,上述的座椅靠背2和基架8之间挂有向使座椅靠背2总是前倾转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由此,座椅靠背2通过以上述方式对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而解除其止转状态,由此,可通过上述的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向前方侧放倒直至倒伏在地板F上的位置(参照图2)。其次,返回到图3 图4,对座垫3的构成加以说明。即,座垫3的形成其骨架的座垫框架3A为将钢管制的管组装成四角框状而构成。而且,座垫3的上述座垫框架3A的前端侧的两侧部经由前连杆6与基架8可旋转地进行连杆连结。在此,前连杆6的长板状的连杆部件6A按左右成对设置,这些连杆部件6A通过杆 6B彼此一体地结合而构成。而且,前连杆6的形成于各连杆部件6A的上端部的旋转铰链部6C1分别设置于形成在座垫框架3A的前端侧的两侧部的安装座部3Aa并通过由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B3分别连结固定,由此,成为能够以该旋转铰链部6C1为中心相对于座垫框架3A旋转地连结的状态。另外,前连杆6的形成于各连杆部件6A的下端部的旋转铰链部6C2分别设置于架设在基架8的两基板8A之间的支承托架8D并通过由未图示的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分别连结固定,由此,成为也能够以该旋转铰链部6C2为中心相对于基架8旋转地连结的状态。在此,上述的支承托架8D由横长状的板部件构成,其左右两侧的端部与各侧的基板8A—体地结合固定设置。支承托架8D自身也通过由未图示的螺栓及螺母构成的连接件与地板F—体连接固定。但是,在上述的座垫3的座垫框架3A的后端侧的两侧部分别安装有向座垫框架3A的两外侧突出的滑块销3Ab。这些滑块销3Ab插通到贯通形成于各侧基板8A的前后方向长条形状的轨道孔8Aa 内,成为沿各轨道孔SAa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的状态并组装于各侧的基板8A。这些滑块销3Ab随着上述的前连杆6以下端侧的旋转铰链部6C2为中心前倾旋转的动作而在各轨道孔SAa内向前端侧滑动,并随着前连杆6的后倾旋转的动作而在各轨道孔SAa内向后端侧滑动。上述的前连杆6的前倾旋转可使滑块销3Ab抵接于各轨道孔SAa的前端部而停止在卡定的位置,在该旋转被阻止的位置,座垫3通常时保持在就座使用的姿势位置状态。详细而言,用于使该座垫3的姿势位置停止在通常的就座使用位置状态的保持是通过设置于各侧基板8A上的、具备锁止各滑块销3Ab的滑动的功能的座垫锁止装置9来进行的。这些座垫锁止装置9被各滑块销3Ab到达各轨道孔SAa的前端部的动作按压而进行锁止动作,成为将各滑块销3Ab保持在各轨道孔SAa的前端部的状态并进行锁止。而且, 各座垫锁止装置9通过对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的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从而一起解除滑动锁止各滑块销3Ab的状态。由此,各滑块销3Ab成为能够在各轨道孔SAa内进行滑动的状态,随着前连杆6的后倾旋转的动作,在各轨道孔8Aa内朝向后方侧滑动。在此,上述的各轨道孔SAa设定在这些孔的前端部比后端部高的位置,从各侧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侧形成为具有向下方侧倾斜的滑台那样的倾斜面的形状。由此,上述座垫3随着前连杆6的后倾旋转的动作而使各滑块销3Ab —边在各轨道孔8Aa的倾斜面上滑落一边朝向后方侧平滑地滑动,向后方侧的移动平滑地进行。另外, 在上述座垫3和基架8之间挂有使座垫3总是向后方侧移动施力的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由此,座垫3通过如上述所述对操作杆2E进行提升操作而解除各滑块销3Ab的滑动锁止状态,利用上述的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将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操作。而且,通过在随着该座垫3的后方移动而空出的设置座垫3的空间上放倒座椅靠背2,可以切换到使座椅靠背2和座垫3彼此前后排列而平面状倒伏在地板F上的收藏姿势状态。在此,在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在其整个面张设有硬质制的板状的背板2D。由此, 在座椅靠背2进行前倾旋转而切换到收藏状态时,可以使张设有背板2D的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作为物品载置等的载置面发挥作用。但是,返回到图1,在张设有上述的背板2D的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沿着其外侧部的缘部铺设有在高度方向上长条状地延伸的车辆用滑轨装置10。如图5所示,该车辆用滑轨装置10构成为具备长条状的滑轨20、覆盖该滑轨20的表层部的盖部件30。上述的滑轨20上可滑动地组装有具备作为拉挂件的钩44的滑块40, 通过将滑块40在适当的滑动位置滑动锁止并将钩44位置固定,使该钩44作为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后方的物品室空间内的物品的拉挂件发挥作用。下面,对上述的滑轨20、盖部件 30及滑块4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说明滑轨20的构成。如图5所示,滑轨20是将长条状的钢板在短边方向折弯成四角框状而形成,在该折弯的端部和端部对合的四角框的一边中央部的对合部,通过在这些端部间设置空隙而形成有长条状的开口狭缝21C,从该开口狭缝21C使安装于滑轨 20内的滑块40的形状露出到外部。这样,滑轨20被制成在钢板的被折弯的端部和端部对合的四角框的一边具备具有在中央笔直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狭缝21C的顶板部21的形状。而且,如图1所示, 滑轨20以使其轨道形状不从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突出的方式埋入设置于座椅靠背2的内部,形成于其顶板部21的开口狭缝21C以在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露出的状态配置。但是,返回到图5,在上述的滑轨20的顶板部21形成有扣合齿At、Bt,该扣合齿 At、Bt为在构成该顶板部21的夹着开口狭缝21C的两扣合片21A、21B彼此向内的一侧的缘部沿长度方向重复朝向开口狭缝21C内起伏的山谷形状而成的形式。这些扣合齿At、Bt 在图8中如后述,将滑块40的构成部件即锁止爪43A通过施力而从滑轨20内朝向顶板部 21压入,进入各扣合齿At、Bt间的任一齿槽As、Bs内,由此成为保持在锁止滑块40滑动的状态的功能部。另外,如图5所示,在滑轨20的顶板部21,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形成有用于使滑块40相对于滑轨20出入的作为出入口的矩形状的开口部21D。这些开口部21D使构成上述顶板部21的各扣合片21A、21B彼此向内的一侧的缘部局部减薄,以成为使开口狭缝 21C的开口形状局部扩展的形状而形成。上述的各开口部21D通过在利用冲压机的弯曲加工将滑轨20制作成四角框状之前的、将滑轨20的外形切断形成的冲压机的冲裁加工处理而形成。由此,在各开口部21D的内周缘部Da,利用基于冲压机的冲裁加工处理的特性,在向其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有基于冲压塌角的圆角Dal。上述基于冲压塌角的圆角也在向使各扣合片21A、21B彼此向内的一侧的缘部的外部开口一侧的角面以相同的方式形成。下面,返回到图5,说明盖部件30的构成。该盖部件30是通过挤压成形而将铝合金板制成长条轨道框形状而形成,如图7所示,其横剖面形成为能够覆盖上述滑轨20的外周部整体的大小的四角框形状。在该盖部件30上,在覆盖于所述滑轨20的顶板部21上的顶板部31上,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开口形成有使形成于滑轨20的顶板部21的开口狭缝 21C露出到外部的开口狭缝31C。而且,进而,在上述盖部件30的顶板部31上形成有使形成于滑轨20的顶板部21 的各开口部21D露出到外部的矩形状的开口部31D。这些开口部31D通过分别切削加工构成上述顶板部31的夹持开口狭缝31C的两顶板片31A、31B彼此向内的一侧的缘部而形成。 因此,各开口部31D的内周缘部Db与上述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的内周缘部Da相比,成为将作为所述切削面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制成比较粗的状态。但是,如图6所示,上述的表面加工粗的盖部件30的各开口部31D形成为比形成于上述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的开口形状宽,在将盖部件30组装于滑轨20并使两开口部 31D、21D重合的状态下,形成于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的内周缘部Da的一方向比盖部件 30的各开口部3ID的内周缘部Db靠近开口内侧伸出而设置。因此,由于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的、角面带有圆角Dal的内周缘部Da成为实质上最向开口内侧伸出的面部,因此,例如即使在盖部件30的各开口部31D的内周缘部Db以成为表面加工粗糙的状态而形成的情况下,也不会在该表面加工粗糙的盖部件30的各开口部31D的内周缘部Db挂住任何物体,能够使滑块40从各开口部21D、31D的重合的开口窗出入。另外,如图6所示,形成于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随着面向各开口部21D内的各扣合片21A、21B的端面部的角部Ar、Br (各开口部21D和开口狭缝21C交叉的区域的四角的角部Ar、Br)的圆角而形成,随着这些圆角的角部Ar、Br比面向形成于盖部件30的各开口部31D内的各顶板片31A、31B的端面部的有棱角的角部Au、Bu (形成于各开口部31D和开口狭缝31C交叉区域的四角的有棱角的角部Au、Bu)向开口内侧伸出而形成。因此,由于采用在各开口部21D内完全不使有棱角的形状伸出的构成,因而能够使上述的各开口部 21D形成为使用性更为优良的构成。但是,如图7所示,上述的滑轨20及盖部件30中,它们重合的底板部22、32通过连接螺栓T连接于与座椅靠背2的外侧部的侧框架2Aa接合的板状的安装托架2Ad,由此, 与同侧的侧框架2Aa —体地固定设置。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这些连接螺栓T相对于各基板部22、32的紧固位置分别设定于从形成于滑轨20的各开口部21D和形成于盖部件30的各开口部31D重合的开口窗露出的位置。由此,将上述的连接螺栓T从上述的宽的开口窗插入,向该开口窗内插入紧固工具等,可简单地进行该紧固作业。但是,如图7所示,上述盖部件30以覆盖于所述滑轨20 的顶板部21的顶板部31与座椅靠背2的背面部为平面状的方式配置,以从该顶板部31的外侧部的缘部朝向座椅靠背2的前方侧伸出的方式形成的翅片部33,以成为座椅靠背2的外侧部的角部、覆盖背面部和侧面部的状态的方式设置。
由此,座椅靠背2的外侧部的侧部的角部即背面部和侧面部的外形的设计方面通过上述的盖部件30形成单连结状而构成。在此,返回到图5,在上述的盖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开口端部分别安装有防止滑块40脱落的帽34、35。这些帽34、35分别嵌入安装于盖部件30的各侧开口端部和滑轨20的各侧开口端部,防止滑块40从各侧的开口端部脱落。下面,使用图5及图8说明滑块40的构成。该滑块40构成为具备与上述滑轨20 的顶板部21扣合的主体部41、设置于该主体部41的按钮42、由按钮42进行按压操作的可动部43、可转动地与主体部41铰链连结而设置的钩44。上述主体部41将形成于成为其插入部的底部的伸出板状的底板部41A从上述的滑轨20的开口部21D插入到轨道框内而设置,通过从该状态使主体部41沿着滑轨20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成为底板部41A抵接于两扣合片21A、21B的轨道框内侧的面以防止脱落的状态,通过开口狭缝21C内而相对于顶板部21滑动。另外,按钮42安装于主体部41的露出在滑轨20外部的一侧的部位,通过将其朝向滑轨20的轨道框内部压入的压入操作,按下可动部43而解除可动部43与滑轨20的顶板部21的扣合状态。另外,可动部43与上述的按钮42—体地安装设置,总是通过挂在与主体部41之间的压缩弹簧43C的作用力进入滑轨20的轨道框内而设置的锁止爪43A,向进入形成于顶板部21的各扣合齿At、Bt间的齿槽As、Bs内的方向施力。因此,上述滑块40通过利用其滑动使可动部43的锁止爪43A和滑轨20的各扣合齿At、Bt间的任一齿槽As、Bs的配置一致,而通过施力进入到齿槽As、Bs内而成为滑动锁止的状态并进行保持。对于上述的可动部43的利用压缩弹簧43C的施力移动,在形成于可动部43的底部的伸出板状的止动器43B与主体部41的底板部41A抵接时被止动。上述的滑块40的滑动锁止状态通过对按钮42进行按压操作压下可动部43而使锁止爪43A从各齿槽As、Bs脱离来解除。以上使用一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例外还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形成于向滑轨20的开口部21D 的内周缘部Da的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的圆角Dal通过利用基于冲压机的冲裁加工的切断而形成的冲压塌角来形成的例子,但是,该圆角也可以使用切削等其它加工方法而形成。 其中,优选用不使带有圆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变粗的加工法进行加工。另外,形成于滑轨20、盖部件30的开口部21D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另夕卜,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将各开口部21D形成为矩形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制成三角形状、圆形状等其它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的车辆用滑轨装置例示了设置于座椅靠背2 的背面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配置于车辆地板、侧壁板等其它车内部位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滑轨装置,具有在一边形成有可使滑块向外部露出的开口狭缝的长条框状的滑轨,并在形成有该开口狭缝的一边从外部覆盖盖部件而形成所述车辆用滑轨装置,所述滑轨上,在形成有所述开口狭缝的一边形成有使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滑轨的框内出入的开口部,在所述盖部件上也在形成有所述滑轨的开口部的区域部形成形状与该开口部重叠的开口部,所述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向其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形状,该在角面带有圆角的内周缘部比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向开口内侧伸出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滑轨装置,其中,形成于所述滑轨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的圆角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通过冲压机的冲裁加工所进行的切断,在成为其切断面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因冲压塌角而形成的圆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滑轨装置,其中,在形成有所述开口狭缝的滑轨的一边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向该开口狭缝内伸出的用于将所述滑块滑动锁止的扣合齿,所述滑轨的开口部从形成有所述扣合齿的扣合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面部随着该端面部的角部的圆角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轨(20),在其形成有开口狭缝(21C)的一边形成有可使滑块(40)相对于滑轨(20)的框内出入的开口部(21D)。在盖部件(30)上,也在滑轨(20)的形成有开口部(21D)的区域部形成有形状与该开口部(21D)重叠的开口部(31D)。滑轨(20)的开口部(21D)的内周缘部(Da)的向外部开口的一侧的角面形成为带有圆角(Da1)的形状,在该角面带有圆角(Da1)的内周缘部(Da)以比盖部件(30)的开口部(31D)向开口内侧伸出的方式设置。
文档编号B60N2/06GK102481866SQ20108003692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0日
发明者井土耕平, 早原宏明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