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桥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1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桥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桥及应用该驱动桥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土方工程中用于整形和平整作业的主要工程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等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中。在平地机急刹车或作业过程中突然单侧轮胎着地等工况发生时,后桥传动系统会承受过大的扭矩,常常出现链条断裂的情况。通常,平地机后桥就是通过设计较小强度的链条使其受冲击时断裂,以防止中心桥传动系的主减齿轮副和行星齿轮副损坏。但是,更换链条费时费力,是比较繁重的工作。提供一种可以保护传动元件的驱动桥及应用该工程机械的驱动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桥,包括传动元件与链轮轴,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之间还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于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上,所述传动元件驱动所述过载保护装置旋转,所述过载保护装置通过其产生的静摩擦力驱动所述链轮轴旋转。优选地,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摩擦副及压紧组件,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元件上,所述摩擦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摩擦副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链轮轴相连接,所述压紧组件将所述摩擦副压紧而使所述摩擦副连接于所述链轮轴及所述壳体的两个部分之间产生静摩擦力而驱动所述链轮轴与所述摩擦副、壳体及传动元件共同旋转。优选地,所述摩擦副包括摩擦片及与所述摩擦片间隔设置的对偶片,所述摩擦片与所述链轮轴相连接,所述对偶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压紧组件将所述摩擦片及所述对偶片压紧,使所述摩擦片及对偶片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优选地,所述摩擦片包括内花键,所述对偶片包括外花键,所述摩擦片通过内花键与所述链轮轴的外花键相配合,所述对偶片通过外花键与所述壳体的内花键相配合。优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弹簧座及弹簧,所述弹簧抵持所述弹簧座以将所述摩擦片及所述对偶片压紧。优选地,所述弹簧座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凸柱,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摩擦副相接触,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凸柱上。优选地,所述传动元件包括差速器、差速器输出轴及行星减速器,所述行星减速器包括行星架及与所述行星架相配合的行星轮,所述差速器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行星轮相配合,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上。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轴承,所述链轮轴设置于所述轴承上。[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应用上述过载保护装置的工程机械。当工程机械急刹车或单侧轮胎着地等工况发生时,该链轮轴所承受的扭矩大于该过载保护装置对该链轮轴扭矩时,该湿式摩擦副则会相对该链轮轴空转,从而实现了对与该过载保护装置相连接的传动元件进行保护的目的。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驱动桥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图I中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驱动桥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图I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桥,其应用于平地机等工程机械中。下面,以平地机的后驱动桥为例加以说明。请参阅图2,下面以该后驱动桥的一侧结构进行说明。该驱动桥包括链轮轴I、传动元件及过载保护装置。该过载保护装置固定于该平地机的后桥传动元件上,并通过静摩擦力与链轮轴I相连接,以对该传动元件进行过载保护。该传动元件包括差速器21、差速器输出轴22及行星减速器。其中,该行星减速器包括行星架231及与该行星架231相配合的行星轮232。该差速器输出轴22的一端与该差速器21相配合,另一端与该行星轮232相配合。该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31、湿式摩擦副及压紧组件。该壳体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该行星架231上,其与该行星架231共同旋转。该壳体31的底部设有轴承311,该链轮轴I设置于该轴承311上。该湿式摩擦副收容于该壳体31内,该湿式摩擦副包括摩擦片321及与所述摩擦片321间隔设置的对偶片322。其中,所述摩擦片321包括内花键,所述对偶片322包括外花键,所述摩擦片321通过内花键与该链轮轴I的外花键相配合,所述对偶片322通过外花键与该壳体的内花键相配合。该压紧组件包括弹簧座331及弹簧332,该弹簧332抵持该弹簧座331上以将所述摩擦片321及所述对偶片322压紧。该弹簧座331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凸柱333。该弹簧座331设置于该壳体31内,其第二表面与该湿式摩擦副相接触。所述弹簧332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凸柱333上。所述弹簧332通过该弹簧座331将所述摩擦片321及对偶片332压紧,使所述摩擦片321及对偶片332之间产生静摩擦力。显然,所述弹簧332对该弹簧座331的压力是可以预先设定的,也是可调的,通过设定所述弹簧332对该弹簧座331的压力的大小以增加或减小所述摩擦片321及对偶片332之间产生静摩擦力,进而调节该过载保护装置对该链轮轴I扭矩的大小。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该过载保护装置对该链轮轴I的扭矩优选为是该平地机最大牵引力输出时该链轮轴I传递的扭矩的I. I倍。该差速器输出轴22驱动该行星轮232、行星架231及壳体31转动,该壳体31进而驱动所述对偶片322转动。由于所述对偶片322与所述摩擦片321之间产生静摩擦力,因此,所述摩擦片321与所述对偶片322共同转动,所述摩擦片321同时驱动该链轮轴I在该轴承311上旋转。该链轮轴I驱动与其相配合的轮毂及轮胎进行转动,从而使平地机在路面上行驶。当平地机急刹车或单侧轮胎着地等工况发生时,该链轮轴I所承受的扭矩大于该过载保护装置对该链轮轴I扭矩时,该湿式摩擦副则会相对该链轮轴I空转,从而实现了对与该过载保护装置相连接的行星减速器、差速器21等传动元件进行保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地机为后轮驱动式的工程机械,因此,该过载保护装置设置于后驱动桥上。同时,该过载保护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前轮驱动的其他工程机械中。可以理解,除了采用湿式摩擦副与该链轮轴I进行连接外,还可以采用干式摩擦副与该链轮轴I相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驱动桥,包括传动元件与链轮轴(I),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I)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于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I)上,所述传动元件驱动所述过载保护装置旋转,所述过载保护装置通过其产生的静摩擦カ驱动所述链轮轴(I)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干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31)、摩擦副及压紧组件,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元件上,所述摩擦副收容于所述壳体(31)内,所述摩擦副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31)相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链轮轴(I)相连接,所述压紧组件将所述摩擦副压紧而使所述摩擦副连接于所述链轮轴(I)及所述壳体(31)的两个部分之间产生静摩擦カ而驱动所述链轮轴(I)与所述摩擦副、壳体(31)及传动元件共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干所述摩擦副包括摩擦片(321)及与所述摩擦片(321)间隔设置的对偶片(322),所述摩擦片(321)与所述链轮轴(I)相连接,所述对偶片(322)与所述壳体(31)相连接,所述压紧组件将所述摩擦片(321)及所述对偶片(332)压紧,使所述摩擦片(321)及对偶片(332)之间产生静摩擦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干所述摩擦片(321)包括内花键,所述对偶片(322)包括外花键,所述摩擦片(321)通过内花键与所述链轮轴(I)的外花键相配合,所述对偶片(322)通过外花键与所述壳体(31)的内花键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干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弹簧座(331)及弹簧(332),所述弹簧(332)抵持所述弹簧座(331)以将所述摩擦片(321)及所述对偶片(322)压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干所述弹簧座(331)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対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凸柱(333),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摩擦副相接触,所述弹簧(322)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凸柱(3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元件包括差速器(21)、差速器输出轴(22)及行星減速器,所述行星減速器包括行星架(231)及与所述行星架(231)相配合的行星轮(232),所述差速器输出轴(22)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21)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行星轮(232)相配合,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于所述行星架(2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底部设有轴承(311),所述链轮轴(I)设置于所述轴承(311)上。
9.ー种工程机械,包括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桥及应用该驱动桥的工程机械,该驱动桥包括传动元件与链轮轴,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于所述传动元件及所述链轮轴上,所述传动元件驱动所述过载保护装置旋转,所述过载保护装置通过其产生的静摩擦力驱动所述链轮轴旋转。当工程机械急刹车或单侧轮胎着地等工况发生时,该链轮轴所承受的扭矩大于该过载保护装置对该链轮轴扭矩,该过载保护装置则会相对该链轮轴空转,从而实现了对与该过载保护装置相连接的传动元件进行保护的目的。
文档编号B60K17/06GK202413406SQ2011203639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吴仲华, 张德兴, 钟鸣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