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和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52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和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和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顶衬辅助拉手结构示意图,该顶衬辅助拉手在手柄1的两端设有手柄基座13,在每个手柄基座13上各设有一个导向柱11和一个螺栓孔12。手柄1上的螺栓孔12用于安装螺栓2,通过螺栓2实现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连接,导向柱 11用于插入车身钣金件上的导向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每个手柄基座13上只设有一个导向柱11,顶衬辅助拉手在总装安装时手柄基座13会在工具的冲击力下容易相对于安装平面发生翻转,从而造成顶衬辅助拉手的两个手柄基座13扭曲、不同轴,从而影响顶衬辅助拉手的正常回位,造成了顶衬辅助拉手安装的阻滞。另外,在该技术方案中,顶衬辅助拉手不能直接定位,安装时需要工人一只手扶住顶衬辅助拉手,同时另外一只手拿安装工具去紧固螺栓,从而增加了安装难度及安装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和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使得顶衬辅助拉手在安装到车身钣金件上时更加顺畅、便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基座安装在手柄的两端,所述手柄基座用于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比第二导向柱长3mm 5mm。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中至少有一个设有倒刺。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组倒刺,每组倒刺之间的间距为2 3mm。优选地,所述手柄基座与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一体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顶衬辅助拉手和车身钣金件,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基座安装在手柄的两端, 所述手柄基座用于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与车身钣金件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件连接,以实现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中至少有一个设有倒刺。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组倒刺,每组倒刺之间的间距为2 3mm。
3[0015]优选地,所述手柄基座与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一体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顶衬辅助拉手的每个手柄基座上设有两个导向柱,由于两个导向柱的定位作用更强,防止了手柄基座在安装螺栓时的翻转,从而避免了辅助拉手安装时出现阻滞的现象。而且,由于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使得该顶衬辅助拉手具有定位导向作用,工人在安装的时候可以预安装顶衬辅助拉手,顶衬辅助拉手在没有安装螺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挂在车身钣金件上,然后再用安装工具去紧固螺栓,给总装装配带了极大的便利。

图1是一种现有顶衬辅助拉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顶衬辅助拉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顶衬辅助拉手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2和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顶衬辅助拉手结构示意图,该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1和手柄基座13,手柄基座13安装在手柄1的两端,该顶衬辅助拉手通过手柄基座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在每个手柄基座13上设置有螺栓孔12、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可以是圆柱状或棱柱状,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例如聚合材料等。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均与手柄基座13的安装表面垂直。本实用新型的顶衬辅助拉手的每个手柄基座13上设有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在将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安装到车身上时,两个导向柱插入车身钣金件上的导向孔中时,通过两个导向柱防止了手柄基座在安装螺栓时的翻转,从而避免了辅助拉手安装时出现阻滞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向柱14的长度设置为长于第二导向柱15,两个导向柱具有长度差的目的是使得第一导向柱14具有更强的定位导向作用,在较长的导向柱插入车身钣金件后,使得较短的导向柱插入相应的导向孔更加容易,从而达到了安装方便的目的。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之间的长度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设置,优选地,两者长度之差为3mm至5mm。为了便于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固定,在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 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设有倒刺16,优选地,可以设有多组倒刺。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倒刺勾住车身钣金件,使得顶衬辅助拉手在不预紧螺栓的情况下,就能防止顶衬辅助拉手从车身钣金件上脱落。倒刺16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向柱14或者第二导向柱15上,或者第一导向柱14或者第二导向柱15上都设有倒刺。导向柱上倒刺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设置。 优选地,导向柱上多组倒刺之间的间距为2至3mm。更优地,在第二导向柱15上设有倒刺。首先利用较长的第一导向柱14进行导向,使得顶衬辅助拉手预安装到车身钣金件上,然后使较短的第二导向柱15插入并勾住车身钣金件,防止顶衬辅助拉手从车身钣金件上脱落。为了使导向柱更易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件上,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之中至少有一个的前端做减薄处理,所述减薄处理是指通过减小导向柱前端材料的厚度使导向柱插入导向孔的部分比导向孔具有更小的尺寸。可以是对第一导向柱14前端做减薄处理, 或者对第二导向柱15前端做减薄处理,或者对两者的前端都做减薄处理。当如图3所示, 当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为棱柱时,可以是将导向柱前端四个面中的一个面,或者是任意几个面做减薄处理,通过减薄使得导向柱前端变成尖锐部分,例如三角锥形状、圆锥形状等各种适合的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柱前端做减薄处理来实现顶衬辅助拉手在预装的时候更易于插入车身钣金件导向孔中。优选地,所述手柄基座13与第一导向柱14、第二导向柱15 —体成型,优选地,可以通过注模形成手柄基座13与第一导向柱14、第二导向柱15的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该车辆包括顶衬辅助拉手和车身钣金件3,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1和手柄基座13,所述手柄基座 13安装在手柄1的两端,所述手柄基座13用于与车身钣金件3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 13上设置有螺栓孔12、第一导向柱14、第二导向柱15,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14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15 ;所述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与车身钣金件3上的导向孔31配合,通过螺栓2和螺栓孔12与,实现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3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在顶衬辅助拉手在每个手柄基座13上设有第一导向柱14和第二导向柱15,安装时两个导向柱插入车身钣金件3上的导向孔31中, 通过两个导向柱防止了手柄基座在安装螺栓时的翻转,从而避免了辅助拉手安装时出现阻滞的现象。导向孔31设置在车身钣金件3上,与导向柱位置相对应,用于与导向柱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车辆的第一导向柱14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15,两者长度差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为了便于车辆上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3的固定,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导向柱上设有倒刺,倒刺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通过倒刺勾住车身钣金件3的导向孔31,使得顶衬辅助拉手在不预紧螺栓的情况下,就能防止顶衬辅助拉手从车身钣金件 3上脱落。倒刺可以是倒钩等各种适合的结构。为了方便导向柱更易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件3上,本实用新型车辆的第一导向柱14 和第二导向柱15之中至少有一个的前端做减薄处理,使得该车辆的顶衬辅助拉手在预装的时候更容易插入车身钣金件3的导向孔31中。对导向柱做减薄处理,可以是对第一导向柱14前端做减薄处理,或者对第二导向柱15前端做减薄处理,或者对两者前端都做减薄处理。当导向柱为棱柱时,对前端进行做减薄处理时,可以是在前端四个面中的一个面,也可以是任何几个面做减薄处理。通过对导向柱前端做减薄处理使得导向柱变成具有尖锐的前端,例如三角锥形状、圆锥形状等各种适合的形状。通过导向柱前端做减薄处理,使得顶衬辅助拉手在安装的时候更易于插入车身钣金件3的导向孔31中。优选地,该车辆的顶衬辅助拉手上,手柄基座13与第一导向柱14、第二导向柱15 一体成型。[0036]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其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基座安装在手柄的两端,所述手柄基座用于与车身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衬辅助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比第二导向柱长3mm 5mm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顶衬辅助拉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倒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衬辅助拉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多组倒刺,每组倒刺之间的间距为2至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顶衬辅助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基座与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一体注塑成型。
6.一种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顶衬辅助拉手和车身钣金件,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基座安装在手柄的两端,所述手柄基座用于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与车身钣金件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件连接,以实现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倒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组倒刺,每组倒刺之间的间距为2至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基座与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一体注塑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衬辅助拉手和具有顶衬辅助拉手的车辆,所述顶衬辅助拉手包括手柄,手柄基座,所述手柄基座安装在手柄的两端,所述手柄基座用于与车身连接,其中每个手柄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的长度长于第二导向柱。所述车辆包括顶衬辅助拉手和车身钣金件,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与车身钣金件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件连接,以实现顶衬辅助拉手与车身钣金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顶衬辅助拉手的每个手柄基座上设有两个导向柱,通过两个导向柱防止了手柄基座在安装螺栓时的翻转,从而避免了辅助拉手安装时出现阻滞的现象。
文档编号B60N3/02GK202271891SQ20112041443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江宝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