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38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设备,特别是适于公交车辆门扇的驱动转轴用的ー种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公交车上的乘客门扇均由司机遥控开启或关闭。其基本原理是,司机控制压缩空气管道上的阀门,而使压缩空气推动气缸活塞杆移动,进而驱使原动转柄旋转,带动驱动转轴相应转动,固定于驱动转轴上的下位驱动转柄和上位驱动转柄随之转动;下位驱动转柄和上位驱动转柄分别用绞接方式与门扇连接,再加上门扇上的滑块在厢体上的滑槽间滑动,使门扇在开闭时,同时进行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这种方式,在车内乘客十分拥挤的情况下,门扇仍能顺利开启和关闭。现在存在的技术安全缺陷是,在多数公交车上,驱动转轴裸露在车厢内,且其直径约为30-35_,很像是一个可以抓握的竖向握杆,乘客有可能紧握以防摔倒,而当开启或关闭门扇时,驱动转轴的转速很快,乘客来不及松手,有可能扭伤手腕。在些公交车上在驱动转轴附近的车壁上以红色油漆刷上警示语,但乘客未必注意或未解其意,因此安全隐患并未彻底消除。近年来少数公交车制造厂已注意到前述安全隐患,并在驱动车轴上增设了竖向为长条形横向截面为矩形的护罩,固定在车厢骨架上,消除了乘客手腕可能被扭伤的隐患。其缺陷是,方形护罩尺寸较大,横截面约为100mmX200mm,材料消耗较多,且占据了本可用于设置竖向握杆的空间。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況,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ー种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可有效用于公交车辆门扇的驱动转轴上,克服驱动转轴裸露造成的乘客手腕可能被扭伤的不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全套管、下位支架、上位支架和支架紧固螺栓,安全套管的内径比驱动转轴的外径大2-3mm,同心放置,安全套管与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焊接在一起,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由支架紧固螺栓固定在车厢骨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易于生产制造、安装使用,成本低,可有效消除驱动转轴造成的乘客手腕可能被扭伤的隐患,同时又在乘客车门处增加了乘客可紧握的竖向握杆,在车上乘客拥挤时,部分乘客必然站在车门近傍,安全套管可供乘客抓握,以防摔倒,尤为有用,是汽车安全上的创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转轴中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全套管9、下位支架10、上位支架11和支架紧固螺栓12,安全套管9的内径比驱动转轴2的外径大2-3mm,同心放置,安全套管9与下位支架10和上位支架11焊接在一起,下位支架10和上位支架 11由支架紧固螺栓12固定在车厢骨架8上。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安全套管9套装在驱动转轴2上,与下位驱动转柄3和上位驱动转柄4的轴向间隙为l_2mm。所述的驱动转轴2两端分别装在下位轴承5和上位轴承6上,上位轴承和下位轴承由支架紧固螺栓7装在车厢骨架8上,下位轴承5外侧的驱动转轴2端与原动转柄I相连。所述的安全套管9为圆形钢管或塑料管,壁厚3_4mm,钢管外壁涂刷有涂料层。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由压缩空气气缸推动的原动转柄带动驱动转轴做旋转运动,固定于驱动转轴上且以绞接方式与门扇连接的下位驱动转柄和上位驱动转柄随之转动,加上门扇上的滑块在厢体上的滑槽间滑动,使门扇在开启和关闭时,同时进行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这种方式,在车内乘客十分拥挤的情况下,门扇仍能顺利开启和关闭。驱动转轴在下位轴承和上位轴承中转动,下位轴承和上位轴承以轴承紧固螺栓紧固在车厢骨架上,安全套管的内径比驱动转轴的外径大2-3mm,同心放置,安全套管与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焊接在一起,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均用支架紧固螺栓固定在车厢骨架上。安全套管的长度足够将驱动转轴全部包裹,与下位驱动转轴和上位驱动转轴的轴向间隙1-2_。安全套管遇到驱动转轴的下部已与车门处的台阶紧贴时,将安全套管切去一部分,以便于安装。安全套管的材质可使用钢管或高强度塑料管,壁厚3-4mm。使用钢管时,外壁涂刷适于乘客手握的涂料。驱动转轴通常为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其外径约为30-35_。安全套管的外径约为40-50_,可供乘客抓握,以防摔倒。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了公交车因驱动转轴造成的不安全问题,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ー种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包括安全套管(9)、下位支架(10)、上位支架(11)和支架紧固螺栓(12),其特征在于,安全套管(9)的内径比驱动转轴(2)的外径大2-3mm,同心放置,安全套管(9)与下位支架(10)和上位支架(11)焊接在一起,下位支架(10)和上位支架(11)由支架紧固螺栓(12)固定在车厢骨架(8)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套管(9)套装在驱动转轴(2)上,与下位驱动转柄(3)和上位驱动转柄(4)的轴向间隙为 I-2mm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转轴(2)两端分别装在下位轴承(5)和上位轴承(6)上,上位轴承和下位轴承由支架紧固螺栓(7)装在车厢骨架(8)上,下位轴承(5)外侧的驱动转轴(2)端与原动转柄(I)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套管(9)为圆形钢管或塑料管,壁厚3-4mm,钢管外壁涂刷有涂料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门扇驱动转轴的安全套管装置,可有效用于公交车辆门扇的驱动转轴上,克服驱动转轴裸露造成的乘客手腕可能被扭伤的不安全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全套管、下位支架、上位支架和支架紧固螺栓,安全套管的内径比驱动转轴的外径大2-3mm,同心放置,安全套管与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焊接在一起,下位支架和上位支架由支架紧固螺栓固定在车厢骨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易于生产制造、安装使用,成本低,可有效消除驱动转轴造成的乘客手腕可能被扭伤的隐患,同时又在乘客车门处增加了乘客可紧握的竖向握杆,在车上乘客拥挤时,部分乘客必然站在车门近傍,安全套管可供乘客抓握,以防摔倒,是汽车安全上的创新。
文档编号B60J5/04GK202417146SQ20122004022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严咏志, 付踊跃, 侯建林, 刘宪武, 卫峥, 叶顺祥, 孙俊峰, 孙学军, 宋纪文, 李立碑, 滑翠玲, 牛树敏, 王娜, 王岩, 王旭, 王红丽, 肖梅, 苗大勇, 葛庆胜, 薛鹏, 赵雅光, 郝齐波, 闫磊, 阳沈, 高小涛, 高山 申请人:刘宪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