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1639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的动カ部件,它输出的动カ用于驱动汽车行驶。一直以来,发动机都是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相连,而变速器又可分为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其中自动变速器本身也具备离合功能,但手动变速器本身就不具备离合功能。上述离合器的种类目前有很多种,但其结构与功能大体上都类似,即需要传递动カ时,离合器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离合器从动部件跟随主动部件一起转动,以便将发动机输出的动カ传递到变速器上;需要切断动カ时,离合器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分离开来,此时只有主动部件转动,而从动部件分不发生转动。由于离合器传递动カ时,该离合器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需要结合在一起,而两 者结合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就会产生摩擦,进而发热,导致能量损失。同时,离合器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结合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地传递动力,且这些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以大幅降低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能量损失,并同时有效避免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I)和自动变速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依次设置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该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这三者重叠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螺栓出)固定;所述飞轮(3)靠近发动机(1),该飞轮(3)的回转中心与所述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轴(2a)穿过压盘(5)中心处的过孔(5a)后,插入所述减震盘⑷中心处的花键孔(4a)内,且自动变速器(2)输入轴的插入端与该花键孔(4a)紧配合。在以上结构中,本实用新型不再像以前那样通过离合器来连接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而是通过飞轮(3)和减震盘(4)将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连接在一起,且飞轮(3)和减震盘(4)又通过压盘(5)和第一螺栓¢)固定在一起。由于飞轮(3)、减震盘⑷和压盘(5)之间为刚性连接,且飞轮(3)与发动机⑴的输出曲轴(Ia)之间以及减震盘⑷与自动变速器⑵的输入轴(2a)之间均采用刚性连接,这样就使发动机⑴输出的动カ通过飞轮(3)和减震盘(4)传递到所述自动变速器(2)上。与现有采用离合器的连接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刚性连接,所以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与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轴(2a)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这样就能大幅降低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能量损失,并同时有效避免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另外,经过试验表明,取消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的离合器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变速器(2)内的离合器完全实现能够发动机(I)输出动力的传递与切断。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原来的离合器连接调整为现在的刚性连接,这样就使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与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轴(2a)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从而大幅降低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能量损失,并同时有效避免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通过小改动解决了 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且构思巧妙,结构简単,易于实现,具体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为了便于装配,在所述减震盘(4)上穿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定位销(8),这两根定位销(8)的一端插入所述飞轮(3)上的定位盲孔中,且两根定位销(8)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压盘(5)上的定位盲孔中。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原来的离合器连接调整为现在的刚性连接,这样就使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与自动变速器
(2)的输入轴(2a)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从而大幅降低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能量损失,并同时有效避免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通过小改动解决了 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且构思巧妙,结构简単,易于实现,具体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发动机1、自动变速器2、飞轮3、减震盘4、压盘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和定位销8构成,其中发动机I具有输出曲轴la,而自动变速器2具有输入轴2a,该输入轴2a为花键轴,且发动机I和自动变速器2均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在上述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依次设置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该飞轮
3、减震盘4和压盘5均为盘状部件,这三者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上述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重叠在一起,且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通过六根第一螺栓6固定连接在一起,这六根第一螺栓6沿压盘5的周向布置。从图1、2可看出,为了便于装配,特在所述减震盘4上的两个定位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根定位销8,这两根定位销8相互平行。上述两根定位销8的一端插入所述飞轮3上的定位盲孔中,且两根定位销8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压盘5上的定位盲孔中。另外,上述飞轮3靠近发动机1,而压盘5靠近所述自动变速器2,且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均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也不做赘述。从图1、2还可进ー步看出,上述飞轮3的回转中心与所述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飞轮3通过八根第二螺栓7与所述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轴2a穿过压盘5中心处的过孔5a后,插入所述减震盘4中心处的花键孔4a内,且自动变速器2输入轴的插入端与该花键孔4a紧配合,这样就使发动机I输出的动カ通过飞轮3和减震盘4传递到所述自动变速器2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I)和自动变速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I)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依次设置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该飞轮(3)、减震盘(4)和压盘(5)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这三者重叠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 所述飞轮(3)靠近发动机(1),该飞轮(3)的回转中心与所述发动机(I)的输出曲轴(Ia)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轴(2a)穿过压盘(5)中心处的过孔(5a)后,插入所述减震盘⑷中心处的花键孔(4a)内,且自动变速器(2)输入轴的插入端与该花键孔(4a)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震盘(4)上穿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定位销(8),这两根定位销(8)的一端插入所述飞轮(3)上的定位盲孔中,且两根定位销(8)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压盘(5)上的定位盲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在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依次设置飞轮、减震盘和压盘,该飞轮、减震盘和压盘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这三者重叠在一起;飞轮靠近发动机,飞轮与发动机的输出曲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原来的离合器连接调整为现在的刚性连接,这样就使发动机的输出曲轴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从而大幅降低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能量损失,并同时有效避免将发动机及变速器内的转动部件打坏,通过小改动解决了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且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B60K17/08GK202847435SQ2012205450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赛特尔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