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725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卡锁部,上述框架分别与汽车座椅本体的两侧面的一侧相结合,沿着汽车座椅的前后方向较长地设有滑动导轨,上述卡锁部插入于框架的滑动导轨的内部,沿着滑动导轨向前方或后方进行移动,卡锁部的一侧末端部向滑动导轨的外部突出而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进行紧固。
【专利说明】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为了能够将汽车座椅前向及后向兼用,设置分别向前向及后向方向动作的卡锁部,根据使用模式,可以仅引出相应卡锁部来使用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部分的儿童用汽车座椅使用现有车辆的成人用膝盖及对角座位安全带(Lapand Kiagonal Seat Belt)或仅使用膝盖安全带而安装并固定于车辆座位。但是,根据车辆的不同,在很多情况下座位及安全带的模型相互不同,因此,汽车座椅的固定不稳定。
[0003]为了解决这种不稳定,公开了一种利用ISOFIX方式的汽车座椅,上述利用ISOFIX方式的汽车座椅在车辆的座位的一侧设有锚,在汽车座椅的一侧设有与锚相结合的卡锁。
[0004]但是,现有的ISOFIX方式的汽车座椅只在一方设有ISOFIX方式的固定装置,因此,存在只能以前向或后向中的一个方式来使用的问题。
[0005]即,在由新生儿来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以后向方式来使用,上述后向方式以面向汽车座位的靠背部分的方式进行安装,但在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便向后向就坐的情况下,存在需要以利用现有车辆的安全带的方式固定汽车座椅,或购买新的汽车座椅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汽车座椅:设有ISOFIX方式的结合装置的底座支架及幼儿乘坐的面板部以分离的方式构成,使分离的面板向前向或后向旋转,从而使得前向及后向兼用。
[0007]但是,由于这种汽车座椅的底座支架及面板部为分离形式,其结构复杂,因此,存在使用不便且频繁地发生故障的问题。
[0008]并且,由于复杂的结构,导致产品的重量变重,因此,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9]并且,这种现有的汽车座椅在没有设置用于结合ISOFIX方式的锚的车辆中存在难以使用的问题。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韩国 KR10-2010-0029718
【发明内容】

[0013]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为了能够将汽车座椅前向及后向兼用,设置分别向前向及后向方向动作的卡锁部,根据使用模式,可以仅引出相应卡锁部来使用。
[0014]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一种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来实现,上述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分别与汽车座椅本体的两侧面的一侧相结合,沿着汽车座椅的前后方向较长地设有滑动导轨;卡锁部,插入于框架的滑动导轨的内部,沿着滑动导轨向前方或后方进行移动,卡锁部的一侧末端部向滑动导轨的外部突出而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进行紧固。
[0015]此时,框架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滑动导轨,沿着汽车座椅的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且一侧面开放;及突缘,以能够与汽车座椅相结合的方式沿着滑动导轨的上端面突出形成。
[0016]并且,卡锁部包括:第一卡锁部,沿着滑动导轨向汽车座椅的前方进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及第二卡锁部,沿着滑动导轨向汽车座椅的后方进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
[0017]并且,在滑动导轨的中心的一侧还设有止动部,上述止动部限制第一卡锁部及第二卡锁部的移动。
[0018]并且,第一卡锁部及第二卡锁部分别包括:本体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末端部的一侧形成有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结合部,在上述本体部的一侧末端部向侧面突出形成;卡锁,与上述本体部的另一侧末端部分隔而通过第一铆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结合,与锚进行紧固及解除紧固,上述锚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第一弹簧,连接上述卡锁及本体部的一侧,随着本体部的移动,借助弹性来控制卡锁的移动;第一本体框架及第二本体框架,从左右两侧固定上述本体部;及操纵杆部,在框架的一侧设置成与结合部相结合,控制卡锁部的位置及卡锁是否紧固。
[0019]并且,在第一本体框架及第二本体框架的一侧,在与本体部的第一铆接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铆钉能够贯通的多个第二铆接孔,在第一本体框架形成有结合部贯通孔,上述结合部贯通孔供结合部贯通并能够沿着本体部的长度方向前后进行移动,上述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包括:第二铆钉(352),贯通于上述第一铆接孔(320),使得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本体部(30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相结合;及第三铆钉(353),贯通于第二铆接孔(630)。
[0020]并且,操纵杆部包括:底座,与第一本体框架的一侧相结合;止动部操纵杆装置,与上述底座的一侧相结合,调整卡锁部的位置;及解除操纵杆装置,与底座的一侧相结合,操作卡锁的紧固及解除紧固。
[0021]并且,止动部操纵杆装置包括:止动部操纵杆,包括支撑杆、第一操作部及垫圈槽,上述支撑杆设在底座的一侧,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及第二本体框架,上述第一操作部与支撑杆的与底座相结合的一侧末端相连接,来拉动支撑杆,从而解除卡锁部与框架的紧固,上述垫圈槽形成在支撑杆的另一侧末端部的一侧;垫圈,插入于上述止动部操纵杆的垫圈槽;及第二弹簧,在第一本体框架的内部面的一侧与垫圈之间设置成供支撑杆贯通,对止动部操纵杆进行弹性支撑,使得保持为支撑杆的一侧末端部贯通于第二本体框架的状态。
[0022]并且,解除操纵杆装置包括:第二操作部,在底座的一侧设置成能够沿着本体部的长度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及连接部,在第二操作部的一侧以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并能够供结合部插入的方式突出形成。
[0023]并且,在第二操作部的一侧附着有指示标签,在底座的一侧形成有指示确认孔,上述指示确认孔能够确认随着第二操作部的移动而变更的指示标签。
[0024]并且,在本体部的一侧末端突出形成有卡锁支撑部,上述卡锁支撑部支撑卡锁的左右两侧面的一侧以稳定地支撑卡锁的转动。
[0025]并且,还设有卡锁罩,形成为与第一本体框架及第二本体框架相对应的形状,包围第一本体框架及第二本体框架。
[0026]发明效果[0027]根据本发明,具有利用能够分别向前向或后向两侧突出的卡锁部而使前向及后向都能够使用的效果。
[0028]并且,前向或后向中的不使用的方向的卡锁部具有能够保管于框架的内部的效果。由此,在以前向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将幼儿的脚放置在汽车座椅的外部,也因前向方向的卡锁部插入于框架内部而具有使用方便的效果。
[0029]并且,前向及后向的卡锁部能够分别以多级的方式来调节引出长度,因此,具有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在每个车辆都相互不同的锚上固定汽车座椅的效果。
[0030]并且,将卡锁的操作及卡锁部的位置汇集成一个操纵杆部,从而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0031]并且,操纵杆部单纯地仅以拉动或按压的操作就能执行功能,因此,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0032]并且,在未设置ISOFIX方式的锚的车辆中,将前向及后向的卡锁部均插入于框架内部,从而具有也能够以安全带结合方式来使用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本说明书中附加的以下附图只是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起到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一起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此,不能将本发明解释为仅限于这种附图中记载的事项。
[0034]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汽车座椅的侧视图。
[0035]图2是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0036]图3是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4是本发明的卡锁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5a是本发明的卡锁的结合状态图。
[0039]图5b是从锚中脱离的本发明的卡锁的状态图。
[0040]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0041]图6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42]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使用模式图。
[0043]附图标记的说明
[0044]10: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0:框架
[0045]110:滑动导轨111:第一^^止部
[0046]112:第二卡止部113:间隔调整孔
[0047]114:止动部120:突缘
[0048]200:第一^^锁部200’:第二卡锁部
[0049]300:本体部310:结合部
[0050]320:第一铆接孔330:卡锁支撑部
[0051]351:第一铆钉352:第二铆钉
[0052]353:第三铆钉400:卡锁
[0053]500:第一弹簧610:第一本体框架
[0054]620:第二本体框架630:第二铆接孔[0055]640:结合部贯通孔650:锚插入槽
[0056]700:操纵杆部710:底座
[0057]711:指示确认孔720:止动部操纵杆装置
[0058]721:支撑杆722:第一操作部
[0059]723:垫圈槽724:垫圈
[0060]725:第二弹簧730:解除操纵杆装置
[0061]731:第二操作部732:指示标签
[0062]733:连接部1000:汽车座椅
[0063]1100:顶绳1200: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0065]〈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结构〉
[0066]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汽车座椅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分解立体图。
[006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大致由框架100及卡锁部200、200’构成。
[0068]框架100作为提供能够供卡锁部200、200’移动的路径且保管及支撑卡锁部200、200’的装置,在汽车座椅1000的本体的左、右两侧面的各一侧,优选地,在左、右两侧面各下部的一侧沿着汽车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使得汽车座椅1000 —卡锁部200、200,相结合。
[0069]这种框架100由滑动导轨110及突缘120构成。
[0070]滑动导轨110是一种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的装置,上述滑动导轨110沿汽车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且一侧面开放,提供能够供卡锁部200、200’插入并进行滑移的空间。
[0071]此时,在开放的一侧面的一侧末端部形成有第一卡止部111,以使插入于滑动导轨110内部并进行直线运动的卡锁部200、200’不会脱离。
[0072]而且,在另一侧末端部以能够供卡锁部200、200’插入的方式设有可装拆的第二卡止部112。
[0073]并且,在滑动导轨1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间隔调整孔113,从而能够以多个阶段对卡锁部200、200’所突出的间隔进行控制。
[0074]附图上图示了 5个间隔调整孔113,使得对后述的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能够分别以5个阶段来控制其移动位置,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变更其数量及间隔来进行制造。
[0075]突缘120在滑动导轨110的上端面沿着滑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提供螺丝、螺栓等相结合的空间,使得滑动导轨110在汽车座椅1000的侧面的一侧附着框架100。
[0076]卡锁部200、200’是如下的装置:在插入于滑动导轨110内部而不使用的情况下,保管于滑动导轨110内部,在将汽车座椅1000与车辆的座位相结合的情况下,一侧末端从滑动导轨110向汽车座椅1000的前方或后方进行直线运动,使得一侧末端部从滑动导轨110突出,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进行紧固,从而固定汽车座椅1000。
[0077]这种卡锁部200、200’由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构成,上述第一^^锁部200向汽车座椅1000的前方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上述第二卡锁部200’向汽车座椅1000的后方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
[0078]此时,在滑动导轨110的中心的一侧设有对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动部114,使得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不会相互碰撞。
[0079]这种止动部114为了防止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碰撞而破损,由橡胶等弹性材质构成。
[0080]在此,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分离成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而由一个卡锁部构成,并在两侧末端设置能够与锚相结合的卡锁400。
[0081]第一卡 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形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对于各个卡锁部200、200’的详细结构在以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82]图4是本发明的卡锁部的分解立体图。
[0083]如图4所示,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分别由本体部300、结合部310、卡锁400、第一弹簧500、第一本体框架610、第二本体框架620及操纵杆部700构成。
[0084]本体部300是整体以杆状形成,并传递用于操作卡锁400的使用人员的力的装置,上述卡锁400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锚相结合。
[0085]此时,在本体部300的两侧末端部的一侧形成有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320,上述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320的长轴沿着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形成。
[0086]并且,在本体部300的一侧末端设有结合部310,上述结合部310以与本体部300垂直的方式向侧面突出形成。
[0087]这种结合部310是如下的装置:根据使用人员的操作来传递使用人员的力,使得本体部300能够以第一铆接孔320的长轴的长度程度移动规定间隔。
[0088]而且,为了在后述的卡锁400转动时限制晃动,在本体部300的另一侧末端设有以能够支撑卡锁400的两侧面的方式突出形成的卡锁支撑部330。
[0089]这种卡锁支撑部330的长度突出形成为即使本体部300向后方移动也不会完全从卡锁400分离的长度,因此,不管在何时都能够防止在卡锁400的转动时产生晃动。
[0090]卡锁400是如下的装置:设置成从本体部300的一侧末端分隔规定间隔,通过第一铆钉351而能够与后述的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进行转动,并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进行紧固,从而将本体部300,即,将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固定于车辆。
[0091]第一弹簧500是如下的装置:连接卡锁400的一侧及本体部300的一侧,通常支撑为保持本体部300移动至卡锁400侧的状态,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本体部300向卡锁400的反方向进行直线运动时,由此拉动卡锁400的一侧而提供弹性,使得开放(解除紧固)卡锁400。这种第一弹簧500由螺旋弹簧构成。
[0092]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在本体部300及卡锁400的两侧面以相互对称的方式结合,并提供安装本体部300及卡锁400的空间。
[0093]在这种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的一侧,在与本体部300的第一铆接孔32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供固定卡锁400的第一铆钉351贯通并固定的第二铆接孔 630。
[0094]此时,第二铆接孔630中的在与第一铆接孔32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的第二铆接孔630形成在能够以本体部300紧贴于卡锁400的状态,即,紧贴于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320的与卡锁400相对的侧壁面的状态相结合的位置,从而通过第二铆钉352及第三铆钉353
相互结合。
[0095]并且,在第一本体框架610形成有结合部贯通孔640,上述结合部贯通孔640供结合部310贯通并能够沿着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前后进行移动。
[0096]并且,在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的设有卡锁400的一侧末端形成有能够供锚插入的锚插入槽650。
[0097]操纵杆部700由底座710、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及解除操纵杆装置730构成,上述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调整卡锁部200、200’的位置,上述解除操纵杆装置730操作卡锁400的紧固及解除紧固。
[0098]底座710是与第一本体框架610的一侧相结合,并提供能够安装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及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的空间的装置。
[0099]这种底座710整体上形成为“Π; ”字形状,“I=”字形状与“T= ”字形状之间是贯通的。开放的一侧与第一本体框架610的一侧,优选地,与设有卡锁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部的一侧相结合。而且,后面的“ c ”字形状局部开放,使得能够安装向侧面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并使其进行往复运动,在封闭的一侧形成有能够确认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的动作状态的指示确认孔711。
[0100]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是如下的装置:与第一本体框架610的一侧相结合,分别使第一卡锁部200或第二卡锁部200’移动而与形成在滑动导轨110的间隔调整孔113相结合,从而调整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的位置。
[0101]这种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由止动部操纵杆、垫圈724及第二弹簧725构成。
[0102]止动部操纵杆是如下的装置: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并与滑动导轨110的间隔调整孔113相结合,从而能够调整并固定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的位置。
[0103]这种止动部操纵杆由支撑杆721、第一操作部722及垫圈槽723构成。
[0104]支撑杆721设置成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且两侧末端分别向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的外侧突出规定间隔。
[0105]此时,在支撑杆721的一侧末端部,优选地,在第二本体框架620侧的一侧末端部,在与第二本体框架620的内侧面对应的位置形成垫圈槽723。
[0106]第一操作部722是向支撑杆721施力而以能够分离支撑杆721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装置,所述支撑杆721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且一侧末端插入于滑动导轨110的间隔调整孔113。
[0107]这种第一操作部722形成为平板形状或以“[”字形状弯折的平板形状,使得使用人员能够勾住手指而将支撑杆721向第一本体框架610的外侧面方向拉动,并与支撑杆721的一侧末端,优选地,与向底座710方向突出的支撑杆721的一侧末端相结合。
[0108]垫圈724与垫圈槽723相结合,上述垫圈槽723形成在止动部操纵杆721的一侧末端。此时,垫圈724使用弹簧垫圈。
[0109]第二弹簧725是如下的装置:设在第一本体框架610及垫圈724之间,在不产生外力的情况下,提供弹性,使得保持支撑杆721的一侧末端始终贯通于第二本体框架620而插入于滑动导轨110的间隔调整孔113的状态。这种第二弹簧725使用螺旋弹簧。
[0110]解除操纵杆装置730是如下的装置:插入于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的底座710,沿着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移动规定间隔,并传递外力,使得本体部300能够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前进运动。这种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由第二操作部731及连接部733构成。
[0111]第二操作部731是插入于底座710的一侧,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而沿着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前后进行前进运动的装置。
[0112]这种第二操作部73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一侧面形成有能够从底座710的指示确认孔711中确认一部分的指示标签732。作为一例,在指示标签732的一侧印有“安全(固定)”等文字,在另一侧印有“危险(操作中)”等文字,并且,随着第二操作部731的前进运动,从指示确认孔711中露出的部分变更,进而能够确认第二操作部731的动作状态,从而能够提高第二操作部731的操作稳定性。
[0113]连接部733是如下的装置:在第二操作部731的内侧,即,在本体部300的一侧突出形成,插入有贯通于第一本体框架610的结合部310,连接第二操作部731及结合部310,从而将传递至第二操作部731传达的外力传递至本体部300。
[0114]这种连接部733以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柱状的突起部在第二操作部731的一侧突出形成,在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与结合部310相对应的形状的槽。
[0115]罩是如下的装置:设置成包围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从而提高装置的刚性,并使向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的外部突出的铆钉等不会向外部露出。
[0116]这种罩以中空的方式形成,使得能够供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插入,整体形状形成为对应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的形状。
[0117]此时,为了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及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的顺畅的操作,如图3所示,罩在设有卡锁400的一侧末端仅形成至与操纵杆部700相邻的部分为止。
[0118]<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使用模式>
[0119](第一实施例)
[0120]如图1所示,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为了新生_; L或身躯娇小的幼儿而安装成汽车座椅1000面向车辆的座位靠背(后向)。
[0121]此时,分别设在汽车座椅1000的两侧面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使向汽车座椅1000的前方设置的第一卡锁部200突出,而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相结合,并且,第二卡锁部200’保持为插入于框架100内部的状态。
[0122]关于第一卡锁部200的突出长度,根据设在车辆上的锚的位置,操作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来调整第一卡锁部200的突出长度。
[0123]在此,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的操作方法如下。
[0124]首先,在安装汽车座椅1000之前,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均固定成滑动导轨Iio的间隔调整孔113中的位于最中心部的间隔调整孔113与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的支撑杆721相结合的状态。即,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均插入于滑动导轨Iio内部。
[0125]为了进行第一卡锁部200的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的操作,使用人员利用手指向侧面方向拉动第一操作部722。作用这种外力时,第二弹簧725被压缩,插入于滑动导轨110的间隔调整孔113中的支撑杆721的末端部从间隔调整孔113中脱离。
[0126]如此,在支撑杆721被拉动的状态下,将操纵杆部700的底座710向汽车座椅1000的前方推动,并突出至使汽车座椅1000与车辆的座位部相结合的最佳的长度程度。
[0127]接着,解除向第一操作部722施加的外力。解除向第一操作部722的侧面施加的外力时,通过第二弹簧725的弹性,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的支撑杆721向滑动导轨110方向推挤,并插入于位于相应位置的间隔调整孔113,从而固定第一卡锁部200的位置。如果,支撑杆721的位置与间隔调整孔113的位置不一致,则保持为第一操作部722突出的状态,因此,能够用肉眼确认是否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将操纵杆部700向前后移动,使支撑杆721插入于间隔调整孔113。
[0128]图5a是本发明的卡锁的结合状态图,图5b是从锚中脱离的本发明的卡锁的状态图。
[0129]接着,移动汽车座椅1000或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而推入至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锚时,卡锁400固定于锚并固定汽车座椅1000。
[0130]如图5a图示,由于卡锁400的末端倾斜地形成,因此,第一^^锁部200向锚方向移动时,通过移动的力而使卡锁400的末端翘起,锚插入后,卡锁400下降而与锚相结合。如果,在不容易进行自动的结合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解除操纵杆装置730来翘起卡锁400后再与锚相结合。
[0131]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的操作如下。
[0132]解除操纵杆装置730通常处于本体部300向卡锁400方向前进的状态,因此,保持为底座710的指示确认孔711显示有“安全(固定)”文字的状态。
[0133]此时,为了操作卡锁400,将解除操纵杆装置730的第二操作部731向后方,即,向与设有卡锁400的一侧相对的方向按压。作用这种外力时,第二操作部731向后方移动规定间隔,并且,通过经连接部733而相结合的结合部310,本体部300也向后方移动。此时,指示确认孔711显示“危险(操作中)”文字。
[0134]如此,在本体部300向后方推挤时,连接本体部300的一侧与卡锁400的第一弹簧500拉动卡锁400的一侧,从而使卡锁400转动以使卡锁400向上方翘起。
[0135]此时,本体部300因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320而能够移动第一铆接孔320的长轴的多余空间程度,但由于通过第一铆钉351而直接与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相连接,因此,铆钉不会移动,只会转动。
[0136]如此,卡锁400向上方翘起时,卡锁400的末端部开放,从而能够与锚相结合。与锚相结合之后,消除向第二操作部731施加的外力。通过外力,消除本体部300要向后方移动的力时,通过第一弹簧500的弹性,本体部300向固定的卡锁400方向前进,由此,卡锁400向下方移动而固定卡锁400。
[0137]之后,利用设在汽车座椅1000的上部的顶绳1100,将汽车座椅1000固定得更加稳定。
[0138]如图5b所示,如果,在要分离汽车座椅100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操作第二操作部731,使卡锁400向上方移动之后,使卡锁400从锚中脱离,从而能够将汽车座椅1000从车辆的座位部中分离。
[0139]在分离了汽车座椅1000的情况下,如同上述的方法,操作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而将从滑动导轨110中突出的第一卡锁部200插入于滑动导轨110内部,从而利落地进行保管。
[0140](第二实施例)
[0141]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6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142]第二实施例为了身躯较大的幼儿,考虑到后向安装时幼儿会感到不适的问题,而安装成汽车座椅1000面向车辆的前方(前向)。 [0143]此时,分别设在汽车座椅1000的两侧面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使向汽车座椅1000的后方设置的第二卡锁部200’突出,而与设在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的锚相结合,并且,第 ^锁部200保持为插入于框架100内部的状态。
[0144]第二卡锁部200’的操作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锁部200相同的方法进行结合及解除,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145](第三实施例)
[0146]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使用模式图。
[0147]第三实施例在车辆未设置ISOFIX用锚的情况下或在不容易进行卡锁部200、200’的结合情况下使用。
[0148]此时,分别设在汽车座椅1000的两侧面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10保持为将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均插入于框架100内部的状态。
[0149]在这种情况下,与现有的汽车座椅1000 —样,利用设在车辆的座位的一侧的安全带1200来固定汽车座椅1000。此时,由于第一^^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均插入于框架100的内部,因此卡锁部200、200’不会卡止于车辆的座位等,从而能够利用安全带1200容易地固定汽车座椅1000。
[0150]如上所述,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在没有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形态进行实施。因此,应理解为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详细的说明表示,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来表示,并且,要解释为从请求保护的范围的意义、范围以及等同的技术方案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00),分别与汽车座椅(1000)本体的两侧面的一侧相结合,沿着上述汽车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设有滑动导轨(110);及 卡锁部(200、200’),插入于上述框架(100)的上述滑动导轨(110)的内部,沿着上述滑动导轨(110)向前方或后方移动,所述卡锁部(200、200’)的一侧末端部向上述滑动导轨(110)的外部突出而与锚进行紧固,上述锚设在用于安装上述汽车座椅(1000)的车辆的座位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100)包括: 长方体形状的上述滑动导轨(110),沿着上述汽车座椅(1000)的前后方向形成,且一侧面开放;及 突缘(120),以能够与上述汽车座椅(1000)相结合的方式沿着上述滑动导轨(110)的上端面突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锁部(200、200’)包括: 第一卡锁部(200),沿着上述滑动导轨(110)向上述汽车座椅(1000)的前方进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及 第二卡锁部(200’),沿着上述滑动导轨(110)向上述汽车座椅(1000)的后方进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动导轨(110)的中心的一侧还设有止动部(114),上述止动部(114)限制上述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锁部(200)及第二卡锁部(200’)分别包括: 本体部(3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末端部的一侧形成有椭圆形的第一铆接孔(320); 结合部(310),在上述本体部(300)的一侧末端部向侧面突出形成; 卡锁(400),与上述本体部(300)的另一侧末端部分隔而通过第一铆钉(3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结合,与上述锚进行紧固及解除紧固,上述锚设在上述车辆的上述座位部的一侧; 第一弹簧(500),连接上述卡锁(400)及上述本体部(300)的一侧,随着上述本体部(300)的移动,借助弹性来控制上述卡锁(400)的移动; 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 ),从左右两侧固定上述本体部(300 );及操纵杆部(700),在上述框架(100)的一侧设置成与上述结合部(310)相结合,控制上述卡锁部(200、200 ’)的位置及上述卡锁(400 )是否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 )的一侧,在与上述本体部(300 )的上述第一铆接孔(32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上述第一铆钉(351)能够贯通的多个第二铆接孔(630), 在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形成有结合部贯通孔(640),上述结合部贯通孔(640)供上述结合部(310)贯通并能够沿着上述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上述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包括: 第二铆钉(352),贯通于上述第一铆接孔(320),使得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本体部(30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相结合 '及第三铆钉(353),贯通第二铆接孔(6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纵杆部(700)包括: 底座(710),与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的一侧相结合; 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与上述底座(710)的一侧相结合,调整上述卡锁部(200、200’)的位置;及 解除操纵杆装置(730),与上述底座(710)的一侧相结合,操作上述卡锁(400)的紧固及解除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部操纵杆装置(720)包括: 止动部操纵杆,包括支撑杆(721)、第一操作部(722)及垫圈槽(723),上述支撑杆(721)设在上述底座(710)的一侧,贯通于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上述第一操作部(722)与上述支撑杆(721)的与底座(710)相结合的一侧末端相连接,来拉动上述支撑杆(721 ),从而解除上述卡锁部(200、200’ )与上述框架(100)的紧固,上述垫圈槽(723)形成在上述支撑杆(721)的另一侧末端部的一侧; 垫圈(724),插入于上述止动部操纵杆的上述垫圈槽(723);及第二弹簧(725),在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的内部面的一侧与上述垫圈(724)之间设置成供上述支撑杆(721)贯通,对上述止动部操纵杆进行弹性支撑,使得保持为上述支撑杆(721)的一侧末端部贯通于上述第二本体框架(620)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除操纵杆装置(730)包括: 第二操作部(731),在上述底座(710)的一侧设置成能够沿着上述本体部(300)的长度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及 连接部(733),在上述第二操作部(731)的一侧以贯通于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并能够供上述结合部(310)插入的方式突出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操作部(731)的一侧附着有指示标签(732),在上述底座(710)的一侧形成有指示确认孔(711),上述指示确认孔(711)能够确认随着上述第二操作部(731)的移动而变更的指示标签(732)。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体部(300 )的一侧末端突出形成有卡锁支撑部(330 ),上述卡锁支撑部(330 )支撑上述卡锁(400)的左右两侧面的一侧以稳定地支撑上述卡锁(400)的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卡锁罩,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相对应的形状,包围上述第一本体框架(610)及第二本体框架(620),上述卡锁罩设在上述滑动导轨(110)的开放的一侧面。
【文档编号】B60N2/08GK103921697SQ201310432424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知洪 申请人:泰翼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